養成不隨便亂丟垃圾的習慣,給孩子做個榜樣

2021-01-14 寶寶知道

記得曾經我看過一個教育宣傳片,內容大概就是講述了幾個父母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隨地一丟,而孩子確實驚人的相似,也是像父母那樣隨地一丟了事。

還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全部丟到了垃圾桶裡,而孩子也是如此相似的做了。從簡單的教育宣傳片中,我能夠明顯感受到父母身上的責任,父母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孩子的素質與未來。

所以呢,我打算在我家寶寶目前還是懵懂狀態下,先給自己畫個框框,平時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不論是在哪兒,都要儘量在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

孩子真的非常愛模仿而且還特會模仿,只要他看到的或者聽到的,都會潛意識裡得去模仿,當然孩子還不是很完全能夠區分那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這就要求我們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

如果看到孩子有亂丟垃圾的習慣,就要儘早批評制止並且教育好,不然習慣養成了以後就很難改了。所以,我為此還特地多放了幾個小垃圾桶在家裡,幾乎每個房間裡都有一個垃圾桶方便丟垃圾,像臥室,客廳,廚房,甚至連陽臺上都放了垃圾桶,哈哈哈~確保360度無死角~

從小養成不隨便亂丟垃圾的習慣,努力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注 :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字原創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愛獼猴桃♂)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教育的階段,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的孩子。首先父母應該有良好的喜歡,在這個同時呢告訴孩子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學習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習慣,或者上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可能父母這這個時候會因為孩子一直在犯這樣的錯誤導致自己耐心已經耗盡了,所以會對孩子大聲怒斥,這種做法上非常的不可取的。
  • 孩子玩具亂丟,不收拾,究竟是丟進垃圾桶還是和孩子講道理?
    好久之前,在某平臺看到這樣一條育兒分享:孩子在家玩兒玩具,隨後玩具亂丟,怎麼辦?A方法:告訴孩子,只有垃圾才會亂丟,亂丟的玩具等同於垃圾。當著孩子面,把散亂的玩具丟進垃圾桶。B方法:告訴孩子,亂丟玩具採取獎罰措施。
  • 「打卡」文明家庭的10個好習慣,你家有幾個?
    記得使用公筷公勺堅持吃多少點多少踐行「光碟行動」文明習慣的養成從文明用餐開始垃圾分類家庭垃圾分類要仔細學會變廢為寶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儘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餐具外出購物自帶環保袋文明習慣的養成從做好垃圾分類開始文明出行
  • 以前罵外國遊客亂丟垃圾,如今沒有遊客的日本京都,依然滿地垃圾?
    當然,問題最嚴重的還是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 日本的街道上一般都不設置垃圾桶,日本人自己這麼多年基本已經養成了習慣,垃圾都是自己帶回家扔。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持續半年方能成習慣
    宋慧是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總幹事,這家民非組織已經創辦近10年,目前,上海市的各級政府通過購買其服務,已在300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覆蓋超18萬戶居民,收穫較好的效果,「根據復旦大學的調查(以40個小區為樣本),我們介入的大部分社區能夠分出廚餘(溼)垃圾的比率達到70%以上,這個數據超過了倫敦。」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決定一個人亂不亂丟垃圾?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孩子不愛整理自己的物品?爸爸媽媽可以從這幾點教起
    上次去同事家被她們家成堆成堆的玩具震驚了,因為同事是一個很善於整理的人,沒想到她們家會這麼亂,我問她這是什麼情況,她也只是苦笑著說沒辦法,兒子的隨便亂放東西的習慣讓她也很苦惱,但是不管說多少次依舊沒有用,兒子全當聽不見。
  • 日本街上看不到垃圾桶,該如何解決丟垃圾難題?日本美女告訴你
    而中國的話,有時會被外媒爆出,在其他國家出現亂丟垃圾,或者住宿退房後不整理房間等負面新聞。當然了,這些都只是個人素質低下,咱們中國許多人的素質還是普遍較高,而且還都一直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沁陽市第二小學—立德樹人啟心智 習慣養成結碩果
    強調校規班規 規範養成教育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每周的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向學生宣讀學校規範和班級規範。教師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養成好習慣,好習慣如何養成?比如物品擺放要整齊有序,如何有序?標準是什麼?都要告知學生標準,帶領學生做好,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比如蒙臺梭利曾經做過一項關於兒童習慣養成最好時段的研究,他發現兒童在三歲以前,頭腦發育和性格習慣的養成就已超50%。很多父母就是因為有了這種錯誤思想,才導致錯過了教育孩子的好時期。孩子習慣養成要趁早,0-3歲是「黃金時期」。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這三個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一、讓孩子養成自己事情自己辦的好習慣1、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日常起居。
  • 教育法則七—路徑依賴,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的成長更簡單
    人的習慣如同走路一般,選擇了一條路,人就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就是「路徑依賴」。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走路一樣,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其實,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這種路徑依賴也是存在的: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讓孩子學著掌握、管理時間,這樣會讓孩子成為一個靠譜的人;讓孩子養成整理和收納的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專注力和自律能力;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會讓孩子成長為獨立有見解的人等等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曲靖市民,出遊請別亂丟亂扔垃圾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吳茶洪)礦泉水瓶、酸奶瓶、蛋撻盒……節假日,記者在曲靖城郊的一個景區人行道兩旁看到了不少被丟棄在草叢中的垃圾。景區工作人員表示,大多數遊客都比較文明,但仍有一些遊客總愛亂丟亂扔各種垃圾。
  • 孩子挑食滿屋子追著餵飯,沒有養成好習慣,再好的孩子也難帶
    6歲以前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只會越來越糟糕!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 孩子上學5天,丟的3塊橡皮5根鉛筆去哪兒了?小學老師道出謎底
    愛丟三落四是很多孩子的惡習。孩子年紀小,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每次父母送孩子上學的時候,都會叮囑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孩子都有貪玩心理,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低年級的孩子很難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有不少孩子上課時經常會東張西望,還有一些孩子則是會在課上玩一些文具。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宋慧是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總幹事,這家民非組織已經創辦近10年,目前,上海市的各級政府通過購買其服務,已在300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覆蓋超18萬戶居民,收穫較好的效果,「根據復旦大學的調查(以40個小區為樣本),我們介入的大部分社區能夠分出廚餘(溼)垃圾的比率達到70%以上,這個數據超過了倫敦。」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決定一個人亂不亂丟垃圾?
  • 論習慣的養成|垃圾分類「在人不在桶」,這波操作更見用心
    【編者按】上海7月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城市新時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評論部推出「論習慣的養成」,每天一篇,評論員、志願者、大學生、小學生,小區業主,記錄親身經歷,分享小訣竅,吐槽小煩惱,傾聽真民聲,尋求好建議,讓垃圾分類從陌生變成習慣。
  • 怎麼引導孩子早睡早起,6個步驟,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後來,我給她一起制定了晚上的故事時間,每天晚上八點到八點半媽媽給她講故事,聽完故事婷婷睡覺,我做其它事。剛開始的時候,婷婷還不太習慣,但是在我的堅持下,慢慢的她到晚上八點前就會等著我講故事,我講完故事,她就抱著自己最喜歡的娃娃睡了。
  • 亂丟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為,我們都要做一個文明人
    「肖耿超,你怎麼又亂丟垃圾?」「媽媽,我忘記放垃圾桶了。」「怎麼可能呢?忘記,分明是你沒有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的習慣。」肖愛燕一邊把垃圾撿起來一邊丟進垃圾桶,「你不改正的話,以後家裡的衛生都由你來負責打掃。」
  • 2020好媽媽,白天丟玩具,晚上不睡覺,這三招治熊孩子妥妥的
    每天下班回到家發現,玩具滿地丟,晚上十點鐘,孩子像貓一樣精神,你是不是覺得頭大得要命?這個場景在孩子3-6歲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往往會引起媽媽的大吼大叫,而且每次吼完每次犯,哪怕打屁股都不管用?今天就來說說,我怎麼用不吼不叫這三招,把熊孩子的這些問題治的妥妥貼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