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開學工作會議精神,沁陽市第二小學深入調研後把「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確定為學校實驗田項目,積極構建「四抓一引領」模式(即:抓普通話,營造文明氛圍;抓拒絕零食,倡導健康生活;抓預備「1333」規程,提振精氣神;抓物品擺放,落實精細化;以點帶面,引領學生規範言行),全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確保學生養成教育落實落地。
強調校規班規 規範養成教育
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每周的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向學生宣讀學校規範和班級規範。教師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養成好習慣,好習慣如何養成?比如物品擺放要整齊有序,如何有序?標準是什麼?都要告知學生標準,帶領學生做好,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在推進課前「1333」規程(指:學生起立齊聲誦讀班級口號1分鐘;誦讀勵志文章3分鐘;唱勵志、感恩歌曲3分鐘;師生課前準備到位3分鐘)時,學校班子成員包班、全體老師參與,讓課前準備內容更豐富、內涵更深刻、學生精神更飽滿、效果更突顯。學生課前氣勢如虹,精神飽滿,整節課都能保持好狀態,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班子以身作則 引領養成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對學生無言的教育。讓學生遠離垃圾食品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校通過發放倡議書、校長演講、召開班會、發放家長告知書等多種形式宣講、強調,仍有學生不配合,攤販不配合。學校班子討論後,由校級幹部帶頭每天四個關鍵時段(早上來學、上午放學、下午來學、下午放學)在校門口值勤,勸阻學生,並和家長及時溝通。經過一個月的堅持,學生習慣養成了,攤販也徹底離開了校園周邊。
組織培訓 強化養成教育
利用每周一國旗下的講話、每周五的紅領巾廣播站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培訓。本學期開始,學校每周堅持周一升旗會,並增加一項「校長國旗下的演講」。每周一個主題,校長圍繞推廣普通話、拒絕零食、做好「1333」規程、物品擺放等方面向學生們宣講意義、發出倡議,並對上周各項工作推進及存在問題進行點評。
即時評價 落實養成教育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也是精細化管理最為有效的手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每周都要進行評比,新製作「紀檢」「衛生」「文體」流動紅旗,周一升旗會頒發,懸掛在教室門口。樹立典型,表彰先進,規範孩子們的行為,引導學生們向上向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三個月下來,第二小學的孩子們知禮、懂禮、行禮,朝氣蓬勃,笑容燦爛。校園周邊環境徹底改善,學生們上下學有序排隊,無一人購買零食。校園裡,普通話已成為校園最美的語言,班子、老師帶頭講,孩子們堅持講,並一直延伸到家裡。引領是為了更好地全面推進,孩子們在待人接物、課堂「三姿」等方面的好習慣也在養成。
學生家長:學校開展「遠離垃圾食品、健康從我做起」這個活動真的特別好,作為家長我大力支持。之前不讓孩子買零食,他總是認為家長不捨得讓他花錢,現在讓買也不買了。孩子說,老師給他們看了「五毛」食品的製作過程,太嚇人了,好多東西都是地溝油做的,吃了肯定對身體不好。孩子的變化讓我們家長感到十分欣慰。另外,以前送孩子去上學,流動攤點一個接一個擠在學校門口,也是個安全隱患,現在孩子們自發不買零食了,這些隱患也不存在了。感謝學校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我們做家長的一定會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
師生同心齊耕作,結碩果纍纍。習慣養成工作抓出了成效、抓出了特色,抓出了師生們的精氣神,不僅優化了育人環境,更加快了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步伐。
來源:河南青年網 李中華 編輯:賈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