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立德樹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教育的初心所在,更是學校的使命和擔當。作為惠州主城區東部水口地區第一所中學,水口中學創辦於1958年,從偏隅鄉野到擁抱東部發展熱潮,從立足鄉村教育到勇立新時代東部教育高地,60多年來篳路藍縷,水中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立德樹人的道路上,勇於擔當作為,成為惠州主城區東部一所人民滿意的特色學校,為惠州市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時代,該校實施「擔當教育,紅棉綻放」治校方略,貫徹「讓每個師生成為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秉承「依法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優校、文化強校、共建辦校」的辦學思路,確立「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人」的育人目標,全面推進「創建現代一流公立寄宿制學校」建設。近3年來,該校師生在各類國家級、省級、市級和區級競賽活動中獲得獎勵達1000多項,獲得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廣東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廣東省食品安全示範學校食堂、廣東省交通安全文明示範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生本教育的觀念和實踐模式研究實驗基地、惠州市一級學校、惠州市書香校園、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園、惠州市毒品預防教育示範校、惠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增強「擔當」本領 實施科研興校戰略
水口中學校長聞日生認為,擔當教育,關鍵是抓隊伍建設,著力點在鑄師魂、修師德、強師能,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學校擔當精神要落到實處,良好師德師風和過硬教學本領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只有能力素質過硬,才有信心擔當,有底氣擔當。」聞日生說。
如何增強教學本領?水口中學確立了教育科研的先導地位,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多年來,水口中學大力開展教研工作,堅持立足於課堂教學,以課題為先導,抓好課題研究,激發教師探索反思,大力打造優秀教研團隊,不斷強化課題研究在素質教育中的先導功能,發揮課題研究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努力提高辦學水平。
「科研興校」結出累累碩果
日前,惠州市、惠城區教育局數學教研員來到水口中學,對該校市級、區級中學數學示範科組申報進行實地考察,對該校近年來數學學科在課題申報、論文寫作上的豐碩成果,以及在教學上所取得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該校數學老師在教學教研工作中,一絲不苟的做法,值得肯定和進一步推廣。
此前,水口中學的語文科組、道德與法治科組、英語科組、物理科組先後被評為惠州市「示範科組」,今年,數學科組也有望獲評惠州市「示範科組」。這體現了該校各學科科組建設取得紮實成效,也是該校實施「科研興校」戰略的具體體現。
校長聞日生介紹,水口中學在教育教學教研方面,堅持一個宗旨,抓好兩個結合,做到三個重本。一是堅持「以教促研、以質立校、以研興校」為宗旨;二是抓好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相結合,校內活動與校外社會實踐相結合;三是重視以學生為本體,以學習為本位,以學科為本色的教學模式。在該校「科研興校」戰略引領下,在「溝通協作,高效愉悅」的工作氛圍中,教師們積極參加教育教研。如今,在水口中學,教研管理已形成常態,教研工作結出累累碩果。課題研究成果及教師論文集的出版極大激勵了教師,使教育教研蔚然成風,提高了學科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又營造了書香校園氛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近年來,水口中學先後被授予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導讀導寫研究與實驗課題研究實驗基地;中國教育學會新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驗基地;廣東省「時事與政治」教育實驗基地;教育教學科研先進單位等。
從2009年至今,水口中學區級以上立項課題46個,已經結題驗收39個,其中3個國家級課題《現代文讀寫結合研究與實驗》、《古詩詞導讀研究與實驗》和《考場作文研究與實驗》結題報告均獲得國家級一等獎,《思想品德學科中考備考中對時事資源的運用研究》課題研究獲廣東省課題成果一等獎……眾多獎項的獲取,見證了該校的「課題研究發展史」。此外,從2009年至今,學校還出版了8冊《木棉花開》優秀論文集,約有800篇左右均為獲得區級以上獎項的論文。
辦學成績與教學質量在全區名列前茅
教研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直接促進教學質量水平的顯著提高。近年來,水口中學圍繞以學生為本體、以學習為本位、以學科為本色,著力抓好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相結合、校內活動與校外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到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兩手抓,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臺階。
「學校堅持從課堂教學入手,狠抓常規教學,構建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和探究式教學模式,積極打造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成績全面開花,中考成績逐年上一個臺階。」聞日生說,作為寄宿制學校,有規律的校園學習生活是最大的優勢,給予學生更充裕的學習時間,集體的學習氛圍也促使學生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與此同時,該校老師責任心不斷增強,敢擔當、勇擔當,教學科研能力顯著提升,學校的辦學成績與教學質量在惠城區名列前茅。近年來,該校4次獲「惠城區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優勝獎」,連續4年獲「惠城區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優秀學校」,學校先後有6名教師獲評為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
多彩校園文化
陽光體育促身心健康成長
2020年12月5日~6日,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惠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市「中國體育彩票杯」青少年田徑錦標賽舉行。水口中學田徑隊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奮勇拼搏,挑戰自我,盡顯運動健兒的本色風採,摘得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7枚。在縣區組中,最終以287分的總分,獲得田徑傳統學校乙組團體總分第一名,蟬聯冠軍。
陽光體育是水口中學特色之一。近年來,學校大力推行陽光體育理念,獲得師生身心健康和特色成果的雙豐收。通過體育課及其他形式的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體能,積極推進大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時間。精心組織、大力鼓勵學生在課餘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鍊活動。每天放學後,運動場上到處是鍛鍊的師生,大家一起切磋技藝,成為該校一道風景線。學生在鍛鍊身體的同時,意志和毅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學校被評為「惠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惠州市和惠城區學生運動會、中小學籃球比賽中多次獲得團體之冠和「體育道德風尚獎」。近年來,水口中學先後榮獲2014年區中小學桌球賽初中男子團體第二名、女子團體第四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2014年市「輝達斯巴魯杯」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團體第二名,惠城區第十屆運動會(學校組)暨2015年惠城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初中男子組第一名,2016年惠城區中小學生桌球比賽初中女子團體第二名,惠城區2017年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中學組第二名,惠城區2018年中小學生桌球比賽初中男子、女子團體第三名,2018年惠州市「卡爾美杯」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乙組團體總分第三名,2019年惠州市「中國體育彩票杯」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等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教育教學成績突出,中考成績一直名列惠城區鎮街前茅,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木棉花開》校刊成為師生展示才華園地
《木棉花開》是該校一本綜合性校刊,一年出版4期,從2013年至今已出版26期,成為老師分享課題成果、學生刊登習作的園地,不少學生用稍顯稚嫩的筆觸,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對老師的感恩和對學校的熱愛。
記者看到,《木棉花開》校刊設置了刊首語、木棉花蕾、校園風鈴、在水一方、心靈驛站、科學生活等欄目,主要涉及老師教學方法、本土鄉情、學生優秀作品、心理健康、科學、法制在線等內容。「《木棉花開》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亮點之一。不僅僅給師生提供了展示教育心得和文學才華的平臺,還發揮著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科學教育等育人功能。」聞日生說。
此外,學校非常注重教育性、科學性、有特色的校園社團建設,提升活動品質和團隊力量,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學校每年都會舉行科技文化藝術周,該校充分發揮團委、文學社、小記者站、廣播站、舞蹈隊、美術社和合唱團等社團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各個學科都開展各項競賽,如化學實驗操作競賽、生物標本製作展示、物理水頂球比賽、語文書法比賽、數學模型製作和解題比賽等,這些競賽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營造科技文化藝術的熱烈氛圍,培養學生六種「學會」的能力,即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溝通、學會生活和學會做人的能力。
找準「擔當」方法 培育時代新人
水口中學是惠城區為數不多的寄宿制中學,學校2300多名學生95%以上為內宿生。面對龐大的寄宿學生團體,水口中學既要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又要營造充實且安全的課後生活,更要重視學生的德育管理問題。落實全程育人,水口中學肩負著神聖的使命與擔當。
擔當要講究科學方法,遵循科學規律。水口中學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德育貫穿全過程,滲透在校園各個角落,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培育負責任敢擔當的時代新人。學校在以德育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方面總結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辦學經驗,曾獲評「惠城區德育示範學校」。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蘊含的道德情感、道德原則、道德理想,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寶貴資源。水口中學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積極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促進中華傳統美德與學生行為規範的有機融合。
在水口中學,隨處可見會「說話」的文化牆,《少年中國說》、孔融讓梨等傳統經典故事圖文並茂,一幀又一幀躍然牆上。在學校文化長廊,《論語》《大學》《詩經》等國學經典,配上譯文,供師生駐足品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校園宣傳欄上,也許多對於《論語》經典語句的解讀。不少學生表示,相比較傳統的說教,這種方式更加生動形象,更易於接受,學習效果更好。
該校還結合水口地區豐厚的人文歷史和學校豐富發展文化,確立以紅棉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體系,象徵蓬勃向上的教育事業,以此激勵師生努力共同成長、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並把紅棉文化全面貫徹到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營造「潤物細無聲」育人環境的同時,水口中學還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例如,該校曾與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舉辦弘揚孝道、傳承美德——新二十四孝主題徵文活動,在營造談孝、行孝的良好氛圍的同時,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如何在傳承和創新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探索出更接地氣且適合自身實際的行孝方式,從而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家庭促進社會和諧。
不僅如此,水口中學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匯到思想品德教材中,並且形成相應的課題研究。例如,該校開展了《思想品德課題研究案例析讀》,探討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思品課堂的成效與策略,思想品德教學滲透國學知識的意義與策略等內容。可以說是教育科研的一個參考範本。
「六則」精細化管理,營造安全文明和諧育人環境
放學鈴聲響起,水口中學的學生從教學樓有序地走出,有的逕自向學校食堂走去,有的往宿舍方向趕去,還有的約上「跑友」在校內運動場跑上幾圈……作為寄宿制中學,切實做好學生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和保障。為此,水口中學不斷改進優化精細化管理,總結出「一個理念、二個規定、三個養成、四個評比、五次點名、六層巡查」的「六則」管理經驗。
「一個理念」即「讓每個師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圍繞這個理念,以人為本,回歸教育本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關注生命的成長,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個規定」即學生因事要求請假回家,班主任要通知其家長,學生寫好請假條,家長籤名確認;家長憑放行條到門衛處籤名確認,學生刷卡離校。
「三個養成」即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養成積極陽光樂觀心態、養成高雅興趣愛好取向。
「四個評比」即每個月一次文明班、文明學生、文明宿舍、文明餐桌評比,養成文明行為,改善校風舍風。
「五次點名」即班主任早上上課點名、午休點名、下午上課點名、晚修課點名、晚上休息前點名。
「六層巡查」即以行政領導作為值日長帶領班主任、值日學生幹部、協警、門衛和宿舍管理員構建六層值日巡查體系,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及時登記公布考評。
水口中學還建立健全家校、村校聯動機制,構建安全網絡。每逢周末家校「交接」學生時,該校都要求全體行政人員到校門口與交警部門相互配合,整治、疏導學校附近的交通,確保學生交通安全。當學校遇到學校和家長合力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會啟動村校聯動機制,到每個村(居)委會交流研討,尋求村(居)委會的支持與配合,和村(居)委會幹部一起到學生家裡座談,一起做學生的思想疏導教育工作。據悉,該校在村校聯動上的做法不僅創新而且取得較為良好效果,曾作為惠州市鎮街學校代表在省裡發言展示。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
2020年10月23日,2020年秋季學期水口中學學生心理健康、女生青春期專題教育活動開始。「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走出自我中心」「增強自身抗挫折能力」「學會和老師、家長溝通」……隨著一個個心理健康知識的播撒,讓學生們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積極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用心去感受生命活力,享受健康的快樂,做更好的自己。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階段,容易遇到情緒、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進而出現心理危機和安全隱患。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形成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順利成長成才的基石。學校一直貫徹「我教我研我管我負責」的管理模式,發動教師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面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年齡特徵、不同時期的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課程。如,針對新生入學困惑與成長好奇心理,該校在七年級學生中開設心理健康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針對八九年級學生,開展青春期生理、考試前減壓等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為加強個案的針對性輔導,水口中學還設立心理健康信箱、熱線電話和電子郵箱,開放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和放鬆室等方式,一對一幫助學生解答心理困惑和煩惱,幫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增強學生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水口中學也獲評為「惠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本版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塗堅 通訊員陳世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