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021-01-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摘 要:科學合理的導師立德樹人工作評價工具是落實研究生人才培養工作的有力保障。在梳理和分析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堅持系統性與針對性統一、過程性與結果性統一、精確性與模糊性統一及主體全員參與四大原則,以教育部關於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規定為評價指標的內容依據,構建包含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等7項一級指標,以及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教學授課過程和學生學術成果等23項二級指標的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指標框架。採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並明確評價指標具體績效分值公式,賦予評價指標體系統計意義。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利於對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直接評價,從而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目標,將人才培養中心任務落到實處。

  關鍵詞:立德樹人;研究生導師;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作者簡介:馬煥靈,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麗靜,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生。

  基金資助:廣西研究生創新項目「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考評研究」(JGY2019002)。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靈魂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研究生教育位於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承載著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使命。研究生導師作為頂端人才培養的關鍵力量,在立德樹人工作中擔當著塑造高級人才的靈魂、增進高級人才學識、培育高級人才德性的重任。《教育部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導師立德樹人七大職責,並強調完善評價考評機制,把教書育人作為研究生導師評價的核心內容,以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進而將人才培養中心任務落到實處。目前,研究生培養單位大多套用普通教師績效考評體系進行導師立德樹人評價,實施效果較為勉強。為此,基於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導師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相關研究現狀

  (一)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

  文獻檢索發現,關於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僅有兩篇密切相關文獻。曹洪軍、王娜從工作結果與工作過程兩大維度出發,構建了「二三三」考評指標體系。李彬、謝水波從科研、教學和道德三方面構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可量化的評估標準和評價體系。其中,科研方面包括科研態度、方法和成果三個指標;教學方面包括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果三個指標;道德方面包括導師本人的道德品質、對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和各種道德榮譽獎三個指標。

  近年來學界對高校教師績效考評體系研究較為豐富,可以為本文提供一定參鑑。張洪英、陳紅認為,應綜合、全面地考慮教師所從事的所有工作來選擇相應的評價指標,由此構建了包括教學量完成情況、教學質量等指標在內的11大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馬志強、朱永躍認為,應從品德素質、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三個方面來構建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且具體細分指標應根據教師所在的不同學科(專業)、所擁有不同職稱進行差別化設計。殷凱、彭恬以傳統高校教師績效為出發點,構建了以師德績效、綜合工作能力、教師教學業績、科學研究實效為一級指標,且具體包含16個二級指標的績效考評體系。郭研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相關規定為依據,建立了包括品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的高職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二)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方法的相關研究

  學界基於不同的理念,運用多元的方法對教師績效評價進行了模型設計。有關方法模型主要包括:360度反饋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平衡積分卡方法以及層次分析法等。這些方法模型所具有的理念優勢,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重要參考。360度反饋評價法(360 degree Feedback Evaluation),主要是由被考評教師本人、學校領導、其他教師以及學生等人員擔任考評者,從多個角度對教師工作進行360度全方位考評。魯團花、田兵設計了以360度反饋考核法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師績效考核模型,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全方位大學英語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黃軍榮、上官明愫、施宏偉依據360度績效考評基本原理,對高校教師績效考評指標體系進行構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工作涉及多方主體,借鑑360度反饋評價法的全員評價理念,邀請多元主體對導師立德樹人工作進行評價,具有一定科學性。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主要結合模糊關係合成理論,將原先模糊、無法量化的指標進行評估價值轉化,從而進行綜合評價。如殷凱、宋狄雷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分別建立了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能、勤、績主觀評估的綜合模糊模型和高校體育教師考評指標體系。導師對學生的關懷與思想引導等工作往往難以定性化,借鑑FCE理念有利於將模糊問題清晰化和數量化。平衡記分卡方法(Balanced Score Card,BSC)從創新與學習、業務流程、顧客、經濟四個層面設計合理的績效指標。如杜領軍基於BSC模型,結合教育規律,將教職工績效評估內容劃分為工作職責、學生與社會對高校服務的價值認同感、高校內部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與績效改進情況、加強教職工的培訓與交流四個方面,進而完善了高校教職工績效評價體系的優化路徑。導師立德樹人目標具有多維度和綜合性,BSC的多維度平衡發展和綜合發展理念,對指導構建立德樹人導師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適切性。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通過將複雜問題的各項因素劃分為有序層次,再通過兩兩比較專家的意見,定量描述和排序同一層次各因素的權重。鄭忻以AHP建立高等院校教師考核體系,並以G學院為例,證實AHP符合學校的考核目標和發展預期。王貴貴基於AHP對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評價體系進行建構。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涉及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多層次性,採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層因素進行權重的確定,方法成熟而適當。

  綜上,已有研究成果為本研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提供了有效參考。但以上指標體系過分強調科研教學等硬性指標,而輕視思想道德素質等軟性指標,未能體現導師「立德」與「樹人」職責的整體性,有違對導師「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亦或僅局限於工作結果性評價而忽視工作過程性評價,有違「立德樹人」之潛心研究生培養和全過程育人的基本要求。基於此,本研究嘗試在借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政策意見,綜合參考各評價方法重要理念,明確指標構建的基本原則及基本指標體系框架,採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各指標權重,嘗試構建全方面、全過程、多主體的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

  二、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及指標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是基於《意見》所規定的職責、具體內涵及要求等,並結合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所編制出的一組能夠有效反映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情況的指標集合。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構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應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1.系統性與針對性統一原則

  導師立德樹人工作是一項系統性育人育才活動,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有機的系統,也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過程。該工作職責可劃分為「立德」與「樹人」兩大維度。「立德」即導師德育工作,宏觀上包括導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等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微觀上包括導師在教育教學以及生活交往中所投入的情感、治學育人態度和人文關懷等多方面潛在持續的影響。「樹人」即導師的科研教學工作,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要目標,其主要表現在科研與教學兩方面,具體涉及學術指導、學術探討、課程教學、創造平臺等。指標的選取需要從全方位多維度對「立德樹人」進行考量,確保指標體系的系統性。基於「立德樹人」工作的複雜性與特殊性,需要正確把握「立德樹人」的內涵與外延,找準其關鍵要素與核心點,增強針對性。

  2.過程性與結果性統一原則

  導師立德樹人效果不僅表現為即時的狀態,更具有遲滯性特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德樹人工作中的知識技能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者難以在短時期內得以全部顯現,這就凸顯了立德樹人工作的滯後性。若忽視立德樹人工作的長期性與滯後性,只注重工作結果而輕視導師工作過程,則會影響導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輕視對學生成人成才的指導,導致功利化的教育氛圍。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立德」工作具有潛隱性,其往往體現為導師科研教學、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薰陶。因此,強化對導師立德樹人工作的過程性評價是保障評價結果合理性、真實性的關鍵因素。同時,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是對導師在一定時間內所從事的立德樹人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的評判,需要對其工作中可量化的、可觀察的觀測點進行評價,具體到指標體系中,則要求指標應具有外顯性、及時性。因此,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應彰顯出導師工作結果,即研究生所獲各項成果,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3.精確性與模糊性統一原則

  立德樹人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即包括思政教育、文化知識傳授、社會實踐等教育各個環節,涵涉學科、教學、教材、管理等多個體系,而且立德樹人的成效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結果,由高校各個組成部分及廣大教職員工綜合作用的效果。此外,立德樹人效果呈現歸因邊界模糊性特徵。立德樹人工作的潛隱性與效果的遲滯性,對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的評價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評價遵循精確性與模糊性相統一的原則尤顯重要。導師在生活、學習及工作中的道德引領、科研態度、教學熱情、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等過程性工作往往難以精確化,需要通過觀察、體會和實際交往等方式進行模糊性評價;同時,針對導師對學生的科研教學指導結果,如學生發表論文數量、獲獎情況以及導師帶領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實踐活動數量等的量化進行精確評價。而針對評價主體性質的差異,精確評價與模糊評價的傾向亦應不同。研究生與導師是立德樹人工作的主客體,是工作的直接參與者與感受者,應主要堅持模糊性原則進行評價;而學術委員會主要是對導師立德樹人工作進行管理與監督,是導師立德樹人工作的旁觀者,應更注重精確性評價。

  4.主體全員參與原則

  立德樹人工作評價應面向全體相關成員。從理論上講,教育行政部門、導師自身及其同行專家、研究生等均屬於評價主體,均具有發言權與評價權。加之前文所述的三大原則要求,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考評工作應堅持主體全員參與原則,由本學院教師、行政人員、領導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導師自身以及研究生三大群體構成評價主體,根據考評指標體系分別對導師立德樹人工作進行全面真實客觀的評價。考評主體的多元化可確保導師立德樹人工作得到多角度全面評價,促進考評結果的全面性與可靠性。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選取及框架構成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指標體系的構建,應從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具體職責出發。

  1.一級指標的選取

  為全面評價導師立德樹人工作情況,本文將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著眼於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七大職責。第一,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決定著人民其他素質的提升與發展,因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導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首要職責是聚力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第二,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創新性、自主性是決定一個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否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研究生作為社會與國家培養的高素質人才能否滿足國家、社會發展需求的影響因素。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是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第三,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研究生導師在發揮立德樹人職責,全面引導研究生成長發展過程中,應堅持立足實踐,服務社會理念,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培養具有突出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第四,增強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研究生作為社會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其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研究生導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全面引導研究生的成長與發展,就要培養研究生關注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將知、情、意、行相統一,將其內在精神與社會行為規範相結合,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第五,教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而學術道德規範是學風重要內容之一。當前受社會浮躁風氣的影響,研究生學術道德不端現象時有發生,教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已成為緊迫任務。第六,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和職責。優良的培養條件是促進研究生進步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導師應該向研究生提供專業鼓勵、文化支持,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這既是師德的重要體現,也是育人的重要保障。第七,注重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人文關懷的理念是人類幾千年來優秀文化的一種基因。它關注的是人的生存狀況,重視的是人的價值,強調的是對人信仰的科學引導,注重的是對人本身的尊重,關照的是人的發展。研究生導師全面引導研究生的成長發展,要以真誠、關懷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

  2.二級指標的選取

  在確定一級指標之後,在全面解讀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具體內涵的基礎上,根據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具體實際及存在問題,並結合專家建議對指標進行篩選,進而構建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二級指標。第一,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職責。考察導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鼓勵學生參與黨團活動等情況。第二,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職責。考察導師是否按照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理念,與學生共同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及教學授課基本情況,如,授課態度、方法、數量等;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的態度、方法、數量等;以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術成果的取得,如發表論文、專利以及獲得課題項目的數量與質量等過程性與結果性指標。第三,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職責。考察導師指導學生參與各類競賽、指導學生參與專業實踐實習活動、指導學生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等活動的過程以及在導師指導下學生所取得的社會實踐成果。第四,增強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職責。考察導師教育學生熱愛集體、關愛他人、互助合作、樂於奉獻等集中體現的集體榮譽感;教導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與法律意識;支持和鼓勵研究生參與扶貧、義工、助學等各種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第五,教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職責。考察導師教導學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監督學生學術成果學術規範情況以及學生與教師自覺遵守學術道德規範情況。第六,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和職責。考察導師為學生參與課題提供條件情況、學生參與學術交流情況以及完善對學生培養與管理文化機制情況。第七,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職責。考察導師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及生活學習難題的情況、為學生提供一定勞務報酬以及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三、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權重計算與結果統計

  (一)基於層次分析法的指標權重計算

  權重是專家經驗和決策意志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多目標決策的精準度。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蒂提出的一種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其將一個複雜的多目標問題視為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以此來構建層次分析結構模型;並在分解的同一層次目標中構建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之後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計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為多目標(多指標)、多方案的決策選擇提供參考。層次分析法有利於將問題客觀信息、專家對問題的認知以及決策者的偏好納入同一個決策考量範疇,體現評價者在決策思維活動中的分析、判斷、綜合特徵,並將評價者的主觀比較、判斷用量化的形式進行表達和處理。利用AHP求取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權重係數的基本思路及步驟如下:首先,將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目標概念化,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其次,根據層次結構模型,建立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再次,由判斷矩陣所獲數據計算特徵向量;最後,利用公式CR=CI/RI對判斷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

  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應用AHP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明確分析決策的問題,並將它條理化與層次化,理出遞階層次結構。通過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文把「落實立德樹人職責」設為目標層,而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研究生導師做到立德樹人七大職責,這即是本層次結構的7個準則層。要落實這七大職責,還需進一步考慮影響其實現的因素,按照各因素的相互關聯及隸屬關係,將其細分為23個指標,設定為要素層。

  2.建立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

  教育活動評價這類複雜問題,難以通過平均法判斷其影響因素權重,此時通過兩兩比較的方法逐步確定其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評價基本原則的指導下,為避免研究者自身的價值偏好和主觀臆斷,本研究邀請了50位專家,利用專家打分法構造出判斷矩陣,並採取1-9的標度賦值(見表2)。

  在這50位專家中,有30位為研究生導師,10位為研究生導師管理領導,5位為研究生輔導員,還有5位為研究生。由此專家的選擇兼顧了多元利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了專家的打分情況,並取其幾何平均數構建要素間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A=(aij)n×n(其中,ij分別為相互比較的兩個指標元素,aij為衡量尺度,n為選擇該尺度的數量)。

  3.層次單排序

  層次單排序即是對上一層次的下級附屬層次中的元素進行重要性的排列,即計算出每個判斷矩陣的特徵值與權向量,計算公式為[S]。其中A為判斷矩陣,[S]為最大特徵值,W就是相應的特徵向量,即權重值。在本研究中,採用正規化求和法求取W與[S]的值,即通過歸一化處理後,對判斷矩陣進行按行相加,再進行正規化,最終得到的向量即為權重向量。本研究利用MATLAB軟體進行數據處理和計算,根據50位專家AHP問卷評分結果,最終計算出各個指標體系的權重(見表3)。

  4.兩兩矩陣一致性檢驗

  在同一組元素中的兩兩比較矩陣符合邏輯一致性原則時,其所求得權重才具有有效性。但專家在填寫兩兩比較問卷時往往出現自相矛盾現象,因此必須對兩兩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計算一致性比率[CR=CIRI](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均值)。當[CR<0.1]時,說明判斷矩陣A不一致程度屬於容許範圍,即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反之則未能通過,需繼續修正判斷舉證直至檢驗通過。

  由於篇幅原因,這裡僅就準則層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進行具體說明。用MATLAB軟體計算準則層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根得[λ]max = 7.4257,且一致性指標CI計算如下:

   

  由於準則層階數為7,根據1-9階的判斷矩陣的RI取值,當階數為7時RI值為1.32。因此,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 1.32,隨機一致性比率計算如下:

   

  因0.05375小於0.10,故層次分析的結果有滿意的一致性,說明權係數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

  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分別計算出要素層各個判斷矩陣一致性比率分別為0.0181、0.0216、0.0014、0.0141、0.0193、0.0067、0.0084,均小於0.1,故要素層指標權重係數的分配也是合理的。由此,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指標體系各級指標權重具有高度一致性,說明權重分配合理。

  從表3可以看出,B2「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的權重值最高為0.2316,是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指標;其次是B3「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其權重值為0.1424。這說明,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能力與實踐能力是導師的首要職責,這與將研究生培養成為「高級專門」人才目標相一致。其他準則層的指標權重值差距不大,分布較為平均,說明導師在培養研究生成為「高級專門」人才時,應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研究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在準則層B2的要素層中,教學授課與科研指導這兩個過程性指標與其指導結果所佔權重較為接近,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工作要堅持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統一,即注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同時要保障培養的有效性。

  (二)評價指標體系多元主體評價權重及結果統計的確定

  在指標體系確定之後,我們需要明確評價人員及其評價權重。根據前文全員參與的評價原則,導師立德樹人工作評價應由學院學術委員會、導師及其研究生三方根據評價指標對導師立德樹人工作進行全面評價(見圖1)。

  本研究通過50位專家對三方評價主體所佔比重的打分情況,利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得出,學術委員會評價佔比30%,導師自評佔比35%,學生評價佔比35%。

  構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對導師立德樹人工作進行直接評估,因此需賦予評估指標體系以統計意義。由於所構建的指標體系涉及研究生培養各個方面,指標體系中既有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等模糊性指標,又有如學生學術成果數量等可精確性指標。為此,本研究借鑑模糊評價法理念,將這些指標進行評估價值轉化,將其評價量度劃分1-非常優秀;2-優秀;3-良好;4-合格;5-不合格五大等級;並採用線性綜合加權法計算評價數據,導師工作具體績效分值計算公式為:

   

  其中,Wj表示第j個指標的標準分值,Xj表示第j個指標的權重值。Y值越高,表明該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越被認可。導師工作績效分值[Y=Y1×30%+Y2×35%+Y3×35%]。

  四、結語

  本研究在綜合學者對高校教師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堅持系統性與針對性統一、過程性與結果性統一、精確性與模糊性統一以及主體全員參與四大原則,根據《意見》規定,結合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構建了包含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等7項一級指標,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教學授課過程等23項二級指標的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兩兩比較判斷矩陣,最終計算出指標體系各級權重。同時,進一步明確所構建的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各主體評價權重和評價指標具體績效分值公式,以賦予指標以統計意義。

  本文構建科學的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有利於對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直接評價,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目標,進而有序有效推進導師「立德樹人」工作,將人才培養中心任務落到實處。不可否認,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雖覆蓋了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各個方面,但僅細化至二級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操作性。特別是有些模糊性指標,如「教學授課過程」「科研指導過程」「學生學術成果」等,仍需進一步細化完善。另一方面,指標權重中判斷矩陣的問卷調查對象雖已考慮各方評價主體,但樣本數量相對偏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精確性。因此,期待後續的研究將「教學授課過程」「科研指導過程」等指標具體細化至導師授課數量、指導次數等,將「學生學術成果」指標具體細化至學生發表論文、獲得課題等成果的數量及層次等更為具體的指標,以使評價指標更具精確化、細緻化,進一步豐富評價樣本數據,進而使評價指標權重更具科學性與代表性,這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性課題。

  (參考文獻略)

相關焦點

  • .| 立德樹人育英才,多措並舉助成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生...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教育部:導師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係
    通知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規範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我部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
  • 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新出爐 騰訊教育智腦助力多元智能評價體系構建
    在此基礎上,騰訊教育智腦還有效地強化和豐富了教育的過程評價,助力構建科學、符合時代需求的現代化評價體系,有效地破除了傳統教育評價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助力主管部門 科學決策  有效履行教育職責為克服短視行為、功利化傾向,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總體方案》提出,要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在評價方式上,既評估最終結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進步發展——這就對教育主管部門的精細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答:《總體方案》充分考慮教育評價改革的艱巨性、長期性,著眼於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總體進程相適應,分兩個階段提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目標。第一階段: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
  • 教育部網站報導上海交大研究生培養工作
    圍繞「立德、好學、樂教」主題,在全校開展深入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樹立「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並形成改革重點舉措。設立校內教師獎勵體系的最高榮譽——「教書育人獎」,樹立一批傳道授業的導師典型,並在學校網站開設「交大名師」「學者筆談」等專欄進行宣傳報導,激勵廣大教師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
  • 立足新時代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以習近平教育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改革、創新立德樹人考核機制,使立德樹人的氛圍像空氣一樣「散發」在大學校園的每個角落、像鹽一樣「溶化」在課程教學、樹人環境之中。
  • 我國將建立更加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體系
    《方案》的目標是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在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方面,《方案》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
  • 創新引領 卓越發展——北大醫學研究生教育會議舉行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強化導師隊伍立德樹人職責;二是創新醫學學科發展機制,圍繞「大健康」,服務國家健康戰略需求,建立主動對接國家需求的「臨床醫學+X」學科群與新興交叉學科發展機制;三是優化醫學研究生教育結構,統籌規模、質量與效益,形成碩士生培養以專業學位為主、博士生培養以學術學位為主的研究生培養格局;四是促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深化改革創新,強化培養全過程管理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提升我國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聚焦立德樹人。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以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為基本方法的評估體系,在保持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基本定位和評估體系框架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堅持繼承創新。 突出診斷功能。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樹人」是有意識地塑造人才、打造人才的過程,「樹人」力爭將自然屬性一致的人逐漸培養成具有不同知識體系、專業技能、能夠滿足不同領域需求且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養的個性化人才。立德樹人是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過程,「立德」是「樹人」的先決條件,「樹人」是「立德」的價值旨歸,人才培養的辯證統一決定了離開「立德」談「樹人」只能偏離方向,離開「樹人」談「立德」只能流於形式。育人是育才的前提,立德是育人的根本。
  • 張大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
    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就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切實解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問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環境呈現更加多樣複雜,教育主體、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都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單純依靠思政課程已經很難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需要和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各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完善貫穿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發揮專業課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 教育部:評價教師不唯學歷,不設人才「帽子」指標
    經過近20年的探索實踐,已形成相對成熟的學科評價體系。學科評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我國高等教育實際,著力反映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總體水平和階段性進展。學科評估遵循教育規律,依託廣大高校、專家學者、專業組織共同研究制定指標體系,凝聚最大共識,以評促建、以評促升,推動我國學科建設整體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以SCI等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全文如下: 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提升我國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摘  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要從思想引領、要素集聚、改革評價上著力,立足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等領域,以強大合力強化育人實效。
  • 十三五期間研究生導師增加近10萬,在學研究生今年將達300萬人
    十三五期間研究生導師增加近10萬,在學研究生今年將達300萬人 作者:大衛 發布時間: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通過對德育評價主體、評價手段、評價內容、評價導向等內容的規定性,《方案》第15條力圖破除長期以來以分數為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德育評價導向,以更加科學系統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鄧凌月:堅持立德樹人 強化政治引領
    一系列重要舉措對在實踐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及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提供了具體抓手,也對進一步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政治引領,更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牢記立德樹人職責使命。
  • 對話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46萬導師 如何做好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推動研究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如何適應國家需要推進學科專業建設?
  • 解讀|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通過對德育評價主體、評價手段、評價內容、評價導向等內容的規定性,《方案》第15條力圖破除長期以來以分數為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德育評價導向,以更加科學系統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研究生導師崗位培訓會舉辦
    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研究生導師崗位培訓會在閔行校區陳瑞球樓一樓報告廳召開。研究生院院長王亞光、副院長楊升榮、歸琳、各辦公室負責人及來自各院系新聘研究生導師350餘人參會。會議由楊升榮主持,從導學思政與導學關係、師德規範與學術道德、導師經驗分享與交流、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介紹四個模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