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立更加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體系

2020-12-03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的目標是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在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方面,《方案》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對教育生態問題突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規依法問責追責。

  在改革教師評價方面,《方案》指出,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改進高校教師科研評價,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

  《方案》指出,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幼兒園教師評價突出保教實踐。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任課教師每學期須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傾斜,向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規範高校教師聘用和職稱評聘條件設置,不得將國(境)外學習經歷作為限制性條件。把參與教研活動,編寫教材、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競賽展演等計入工作量。落實教授上課制度,高校應明確教授承擔本(專)科生教學最低課時要求,確保教學質量,對未達到要求的給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處理。

  《方案》要求,突出質量導向,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情況,不得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掛鈎。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特點,堅持分類評價,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探索長周期評價,完善同行專家評議機制,注重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探索國防科技等特殊領域教師科研專門評價辦法。對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申報高級職稱時論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教育部負責人表示,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基礎環節。正確的評價「指揮棒」,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扭轉當前學生評價中存在的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等錯誤傾向,《方案》指出,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中高考方面,提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在研究生考試招生方面,提出深化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考查。在招生秩序方面,提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得通過設置獎金等方式違規爭搶生源。在促進終身學習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推動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不同類型教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校內與校外教育之間互通銜接,暢通終身學習和人才成長渠道。

  在改革用人評價方面,《方案》指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相關焦點

  • 完善科學教育評價體系 助推農村基礎教育提質
    曹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第六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2019年11月27日 09:5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畢雁 字號
  • 研究| 如何建立我國醫保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作者:譚中和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醫療保障網,如何保證這一體系有效、可及、高質量發展,並真正惠及群眾,防範醫保基金的欺詐風險,遏制各方參與主體違規「驅利」衝動,將是長期而艱難的工作。
  • 我國危廢鑑定體系基本情況分析:健全危廢鑑定體系迫在眉睫
    我國危廢鑑定體系基本情況分析:健全危廢鑑定體系迫在眉睫北極星固廢網訊:危險廢物鑑定體系直接關係到摸清危險廢物底數、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效率、降低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以及保障司法執行力等諸多危險廢物管理工作的核心問題,是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基礎,是加強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進行了集中論述,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強調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對學校、教師、學生、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要改,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
  • 智庫視點|魏禮群等:建立健全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建立健全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意義。適時進行理論創新,形成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將有利於破解我國入世以來不被發達國家承認的市場經濟地位難題。|提出新時代「雙有」理論的條件與形勢(一)建立健全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的條件已具備從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變遷軌跡看,市場不是萬能的,會出現「失靈」;政府本身的行為也有其內在局限性,會出現「失效」。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2018年07月30日 06: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記者 張清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破「SCI至上」後,科研評價體系如何立
    破解「SCI崇拜」對新時期科技評價機制的建立有哪些重要意義?破除「SCI至上」之後,如何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高校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因「類」制宜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在如何破除論文「SCI至上」方面,《若干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完善學術同行評價,大力減少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事項,扭轉考核獎勵功利化傾向等多條具體舉措。
  • 解讀|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通過對德育評價主體、評價手段、評價內容、評價導向等內容的規定性,《方案》第15條力圖破除長期以來以分數為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德育評價導向,以更加科學系統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通過對德育評價主體、評價手段、評價內容、評價導向等內容的規定性,《方案》第15條力圖破除長期以來以分數為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德育評價導向,以更加科學系統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戰「疫」說理】建立健全以自然為本的綠色治理體系
    在人類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由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引發的流行病和瘟疫,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深重災難,但也讓人類痛定思痛,不斷提升醫藥水平、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深刻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通過科學防控、科學施救,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有序復工復產,武漢全面解封,逐步恢復正軌。按照世衛組織的說法,我國疫情已經由「遏制階段」進入到「緩疫階段」,中國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的抗疫行動。
  • 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新出爐 騰訊教育智腦助力多元智能評價體系構建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初,騰訊教育最新發布的「騰訊教育智腦」,正契合了教育評價改革這一趨勢:圍繞教育五大主體,騰訊教育智腦通過教育數據採集、存儲、建模、分析、評價、發現、決策等,提供全數據閉環流程能力,為教育5大主體(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提供「精準管」、「精準教」、「精準學」的教育決策智能支撐服務,驅動評價體系重構,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
  • 【論壇】構建完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助推宗教界人才隊伍建設
    構建完善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宗教界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真實管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簡要闡述。由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抓總,民宗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及團體參與,成立綜合評價工作協調小組、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機制,力求做到工作程序規範、政策體制透明,有安排、有計劃、有步驟開展。二是完善信息採集機制。建立健全數據採集有效機制,信息採集過程要全面、準確、客觀,確保採集到的數據真實有效,保障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三是創新民主監督機制。
  •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應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協調互補,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湖南綠色發展的增長點、支撐點、發力點。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摸清「生態家底」、建立「生態帳本」,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 許志琴代表:健全和完善科學的防災減災體系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伍曉陽)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志琴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應加快健全和完善科學的災害評價、監測預警、防治預報和應急體系。    許志琴介紹,各種自然災害如地質災害、地震災害、氣象災害和旱澇災害,都是相互關聯的,是地球系統科學的表現。
  • 曹雪濤委員:建議改革「一刀切」大學評價體系
    為從根本上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解決好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問題,近兩年,中央大力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優化「雙一流」動態監測與新一輪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相繼出臺去「五唯」、破除SCI至上等文件,引導高校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對此,曹雪濤建議,應建立並健全分類別分領域分學科的評價機制,減少綜合性、排名性評價。
  • 高校人才評價:堅持特色引領和科學評價
    高校人才管理中要完善職稱聘任管理相關規範,增加同行專家評價環節,推行代表作制度,不再以論文論英雄,將教學成果、技術標準規範、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的重大成果等納入標誌性成果評價,指引教師發展方向。堅持特色引領,科學規劃核心師資發展路徑高校人才工作中,「帽子」人才要重視,更要重視整體教師隊伍建設。
  • 新體系公正嗎?——教育科研領域破除評價體系...
    新體系公正嗎?——教育科研領域破除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透視新華社記者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科技評價、職稱評聘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為何「SCI論文至上」必須破除?已有哪些嘗試?
  • 教育部: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並首次在教育學、心理學
  • 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大力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國家安全體系變革,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和若干重要領域國家安全政策,完善國家安全立法,大力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推動我國國家安全思想、理念、戰略、政策、法制、體系、能力、工作實現與時俱進,全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