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整理自己的物品?爸爸媽媽可以從這幾點教起

2020-12-04 阿福麻麻

上次去同事家被她們家成堆成堆的玩具震驚了,因為同事是一個很善於整理的人,沒想到她們家會這麼亂,我問她這是什麼情況,她也只是苦笑著說沒辦法,兒子的隨便亂放東西的習慣讓她也很苦惱,但是不管說多少次依舊沒有用,兒子全當聽不見。

其實有很多小朋友都會跟我同事家兒子一樣,把東西拿到哪丟到哪,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這個不好的習慣,孩子總是不明白物歸原處的概念,那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亂放東西的壞習慣呢?

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生下來所有的技能都是從零開始,他們最早接觸的人是父母,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學會的,所以家長想要孩子學會一件事情,那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跟著父母做。

有很多家長表示有疑問,自己的東西都收拾得挺好的啊!很少會出現隨手亂放物品的情況啊,但是事事無絕對,說不定你偶然一次隨手亂丟的行為就被孩子看見了,孩子的認知就會覺得自己下次也可以這樣做,時間長了就逐漸的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利用遊戲提高興趣

其實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自己收拾玩具,他們玩的時候是因為他們需要,但是玩完了不需要了就會把東西忘得一乾二淨。

如果孩子真的非常抗拒,家長可以選擇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學習物歸原處的重要性,比如說做遊戲比賽,大家一起開始沒看誰先把玩具整理完,誰將獲得比賽,孩子可能瞬間就被激發了鬥志,一定要比爸爸媽媽快,有利於孩子提高積極性。

布置專屬孩子的小天地

其實,想讓孩子學習收納,家長可以給孩子設計一個專屬於孩子的小天地,把柜子和桌子設計成適合小朋友的高度,讓孩子有一種物品歸屬感。

這些東西都是他自己的,孩子就會更加關心自己的物品和玩具,說不定自己就主動地整理了,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比較熟悉,也就更好地進行整理物品了。

媽媽學會示弱,引導孩子整理

大家生活中是不是見過很多這樣的畫面,很多媽媽嘴上一直埋怨孩子不會整理,不會收拾,但是手上還在忙活不停,這樣孩子什麼才能學會整理呢?

媽媽在孩子心中一直處於「女強人」的形象,媽媽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媽媽也是需要幫助的,適當的示弱,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陪媽媽一起整理玩具。

以上幾點都可以給孩子嘗試一下,說不定某一種對孩子來說就非常管用呢,媽媽們快去試試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說爸爸媽媽不愛他,知道為什麼嗎?原因主要有三
    我家大寶寶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也有一段時間說爸爸媽媽不愛他,有時候我和爺爺不如他的意他也會說:「我感覺你們都不愛我了,我討厭你們,哼!」小傢伙有時候說著說著,還會氣得流出眼淚來。為什麼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呢?
  • 孩子房間亂糟糟?只要打造有秩序的外部環境,輕鬆教孩子收納整理
    很多做媽媽奇怪,明明自己很勤快,家收拾得也很乾淨,可孩子卻一點兒沒遺傳到這優秀的品質。孩子的房間亂成一團,而且一提到要整理就不快樂,一點兒積極性都沒有。大部分媽媽認為,是孩子太懶了。其實,我們錯怪孩子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是做不到,還是不想做?
  • 女兒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氣到變形:嫉妒使爸爸面目全非
    都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今生的小棉襖,可見爸爸和女兒的關係是非常的好的,爸爸會更多地寵愛自己的女兒,也希望女兒是最愛他的。但是女兒還是堅持覺得爸爸不愛自己,因為東西是媽媽給她買的,錢也是媽媽給她花的,最後爸爸硬是要求女兒,必須在作文中寫出爸爸的愛才算過關。
  • 孩子亂扔玩具,提醒也沒用?4個妙招培養整理習慣,父母告別催促
    可是每次說了不但不見效,貝貝還說:「我就不收拾,我還要玩呢!」朋友為此感到頭疼,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的好習慣。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好習慣受益終身。如果孩子不會收納和整理,做事情都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的,這些看上去是小事情,可是這種雜亂無章會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教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的好習慣很重要。
  • 女兒寫作文只寫「媽媽的愛」,爸爸氣到失去理智:必須強行寫出來
    原來這位爸爸的女兒剛上小學,老師給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寫出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這位爸爸知道之後,有一份小小的期待,他想知道女兒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模樣的。可當看到孩子的作文,他驚呆了,孩子四百多字的作文,隻字未提"爸爸",全都在讚揚媽媽。寶爸看到之後對孩子進行了一連串的靈魂拷問:"房子媽媽一個人買的?媽媽一個人養的這個家?所有的錢都是媽媽賺的?
  • 媽媽房間裡有蟲,喊3歲寶寶來「斷後」,看到孩子手裡物品後笑翻
    但事實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寶寶雖然年紀小,但他們能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而小傢伙們也很願意將這種愛反饋給父母。這天,媽媽在整理屋子的時候意外發現房間裡有一隻蟲子,雖然寶媽被嚇了一跳,但她靈機一動就喊了自己3歲的寶寶前來「斷後」,只聽寶媽嘴裡嚷著:「寶寶,你快來呀!這裡有蟲子,媽媽害怕嗚嗚!」等寶寶進屋的時候,寶媽就假裝很害怕地縮到了一邊,但是等她看到孩子手裡的物品後還是忍不住笑翻了。
  • 女兒寫作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嫉妒成狂:你必須強行寫出爸爸的愛
    女兒寫作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嫉妒成狂:你必須強行寫出爸爸的愛在哪裡?原來這位爸爸看到女兒在作文中,無比深情的歌頌媽媽對自己的愛與付出,卻隻字未提爸爸的愛與付出,因此氣到語無倫次。而在這期間,小女孩不但不安慰爸爸,還笑嘻嘻的「火上澆油」說:爸爸沒有愛一切都是媽媽買的媽媽一個人賺錢養家在聽到孩子一次又一次
  • 該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父母不小心推倒了孩子的積木,孩子會大喊大叫,甚至是通過打父母以示懲罰,表達自己的憤怒,緩解自己的痛苦。 如何教孩子 調整情緒 現在很多父母,會把調整情緒誤會成壓抑情緒。比如,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你通過恐嚇、命令制止了他,不讓他發洩。 那麼他那些無法展露給父母的壞情緒,是到哪裡去了呢?被積攢起來了。
  • 爸爸是孩子走向世界的燈塔,這7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媽媽請走開
    有人說父愛如山,往往給孩子的愛偉岸且深沉,也有人說父愛如海,給孩子的愛洶湧且深遠。父愛不善於表達,卻總在默默付出,你回過頭,他就在那裡。父親是孩子塑造性格的榜樣,父親是孩子勇敢飛翔的翅膀,父親是孩子走向獨立的良師,父親亦是孩子黑夜中指路的燈塔。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些事情在爸爸做後,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愛孩子母雞都會,有些父母卻售賣、毒打自己的親生孩子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話透露出了母愛的天性,也講述了教育孩子的艱難,但有很多父母,卻連嘗試一下教育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2018年1月16日全國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描述了一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患有艾斯伯格綜合症(輕度自閉症)兒子的故事。故事裡,這個媽媽為了兒子付出了很多,但她一直沒有放棄。雖然這是電影,但也是很多生活中真實媽媽的寫照。
  • 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兒子狠狠回懟:「這些事就得你們女的幹,你看爸爸都去休息了。」閨蜜一下子臉就黑了。家庭中,最容易讓男孩產生偏差認知的就是:媽媽連軸轉,爸爸兒子什麼都不幹。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一句話:「成為一個好媽媽的過程,可能就是從『理想媽媽』轉變為『剛剛好媽媽』的過程。」媽媽「懶」一點,才能教出一個有責任心的暖男。曾在網上看到一張圖。這是一個13歲的小男孩寫的「暖心小貼示」。
  •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氣到語無倫次,折射中國家庭的心酸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氣到語無倫次,折射中國家庭的心酸女兒學校留了一篇寫父母的作文,但是女兒全篇都在歌頌媽媽,未提一句爸爸的付出。爸爸看到後非常生氣質問孩子:爸爸沒有愛嗎?女兒答:爸爸沒有愛。聽到這爸爸更生氣了,又接著問:沒有愛你怎麼長這麼大的?你衣服哪來的?出去旅遊怎麼去的?吃的喝的都是哪來的?
  • 寶寶不會吹蠟燭,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級別,為這位爸爸讚一個
    自始至終,爸爸都沒有催促孩子快點,只是說:「你真的不太擅長這件事。」爸爸時不時用手輕輕捏住寶寶嘴的兩側,教寶寶如何吹氣,耐心的指導著寶寶。我們通常面對孩子時,缺的就是耐心,因為我們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一想,我們看似簡單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覺得簡單。而這位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不著急、不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給孩子提供方法,讓孩子體會通過自己努力成功的喜悅。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請好好愛孩子,別讓他們覺得不值得
    這是一場命運的交融,也是一場生命生生不息的延伸。2孩子來到這個世上,真的不容易。他們來到我們的身邊,是奔著愛來的。有媽媽說:當我累了的時候,我就想自己一個人待著,不想孩子打擾我,有時候工作不順心,還會把火發在吵鬧的孩子身上。可是孩子卻不討厭我,還要想方設法跟我說「媽媽,我愛你!」
  • 看到親人去世,孩子總害怕爸爸媽媽也會一樣,如何教孩子面對死亡
    但孩子既然經歷了家裡老人去世,父母就不應該迴避,可以接著這個機會和孩子聊聊生命、聊聊生死。去年我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我們全家都悲痛萬分,但我似乎沒看到我九歲的兒子特別傷心,當時心裡還想,我爸真是白疼這外孫了。但前一陣子和兒子在路上時,我們閒聊,開始聊的話題我忘了,只清晰的記得兒子當時反問我了一句:「我舅舅爺去世,你能接受嗎?反正我到現在都接受不了。」
  • 這篇母親節作文,看過的媽媽都「炸」了!一問,果然是爸爸幹的!真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本周日是母親節,錢江晚報「升學寶」專門策劃了《我的媽媽》有獎徵文活動,方便有心的小朋友憑自己本事拿獎品送媽媽。沒想到,今天收到一篇奇文,整個辦公室的媽媽看得都要「炸」了,一致認為是爸爸教的。
  • 全職媽媽未必知道的20個提高孩子記憶力的小遊戲。
    2、畫格子 5歲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預備一張大方格紙以及一些常見的動物卡片或數字卡片。媽媽在第一個格子中擺進4種小動物的卡片或數字卡片,讓孩子仔細觀察一會兒後,拿掉卡片,讓孩子動腦筋,幫助這些小動物或數字回到自己的家。若孩子找到了,媽媽再放6張小動物或數字卡片到另一格子上,重複步驟。
  • 女兒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怒了:物質的富足不是父愛缺失的理由
    「你必須強行給我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呃,這作文就只有媽媽的愛,爸爸的愛能不能說一下。」女兒努力辯解:「爸爸,你沒有愛啊!」女兒這麼一說,爸爸再次被刺激到了,開始情緒激動地把自己所做的奉獻如數家珍的告訴女兒。
  • 女兒心疼爸爸洗碗,說媽媽是「只會下蛋的母雞」,網友:白養你了
    有人認為,家長不應該教孩子說這樣的話:「給小孩灌輸這樣的理念,家長的問題很大啊。」「視頻是媽媽拍的,這個話也是家長教的吧,你覺得自己是母雞,還要洗腦下一代,讓她認為所有的全職媽媽都是母雞,太過分了。」「這是想通過爭議點來博取眼球嗎?教孩子這些話是何居心。」為什麼這個話題,在網上掀起了一陣巨大的風波呢?因為這句話對媽媽是非常不尊重的,還否定了全職媽媽的價值。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你的孩子遠比想像中更愛你
    儘管如此,孩子對我們的愛,卻一點不曾減少。好愧疚的我們,原來比起我們愛孩子,孩子比想像中更愛我們。孩子可能什麼都不懂,但在他一片空白的世界裡,愛媽媽這件事卻一直毫無保留。「「我都教了你多少次了!怎麼還不會!「「我是生了個豬兒子麼!怎麼老犯這種錯誤!「這樣的語言暴力下,孩子難過的對著鏡頭說「就算這道題不會做也不能這樣罵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