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聚會,聊天中王倩說姐姐的孩子偷偷向她哭訴,說爸爸媽媽不愛他,王倩感到很詫異,因為她知道姐姐兩口子對孩子疼愛有加,平時是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王倩問孩子為什麼這麼想?孩子說爸爸媽媽總是說為他好,有時候為了一件事爸爸叫他這麼做,媽媽叫他那麼做,為此爸爸媽媽還會爭吵不休,弄得孩子左右為難,也不知道到底按照誰說的去做。孩子說爸爸媽媽都說愛他,他卻一點都感受不到爸爸媽媽的愛意。
其實,王倩說的這種情況,大部分家長都經歷過,如果仔細想想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我家大寶寶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也有一段時間說爸爸媽媽不愛他,有時候我和爺爺不如他的意他也會說:「我感覺你們都不愛我了,我討厭你們,哼!」小傢伙有時候說著說著,還會氣得流出眼淚來。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呢?原因一般有如下幾點:
1、愛孩子不可能百分百
爸爸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總想把世上最好的東西全部給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孩子張個嘴爸爸媽媽就立即扔顆豆,爸爸媽媽愛孩子沒有錯,可是往往愛的度難以把握,愛著愛著就成了溺愛。要知道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孩子亦是如此。再有能耐的父母也不可能百分百能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只要有一次滿足不了孩子就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了。
2、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分歧
父母愛孩子都是一樣的心情,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可是有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意見不一致、缺乏溝通。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孩子特別粘著媽媽,偶爾媽媽心煩的時候訓斥孩子爸爸就護著,反之亦然。孩子感覺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態度有差異,於是孩子的感情就偏向於護著的一方,認為另一方不疼愛他了。
還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事情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受委屈的一方抱怨孩子,孩子躺著中槍也倍感委屈,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
3、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傷了孩子的心
當媽的過來人都知道,孩子不會走路之前很好帶,媽媽讓孩子在哪就在哪,一旦孩子會走路以後帶孩子的難度就越來越大了。孩子天生好奇只要視線觸及到的地方,哪裡都想摸摸、看看、擺弄擺弄,常常家裡被弄得一團糟。
孩子精力旺盛樂此不彼,媽媽除了帶孩子還有一大攤子家務事要做,如果媽媽正忙著做事,孩子纏著讓媽媽陪著玩,媽媽總是不耐煩地說:「去去去,自己玩,媽媽現在沒時間。」豈不知媽媽隨口說的一句話,孩子聽到後下意識的反應是媽媽煩我,媽媽不愛我了。
仔細想想,其實孩子要求很簡單,就是想要媽媽一個陪伴。就算當時你忙得不可開交,最好是向孩子講清楚,並給孩子一個期待,等媽媽忙完事情就陪你;或者可以通過轉移的意力來安撫孩子,讓孩子自己先玩玩具、聽兒歌、看繪本等。如果你跟孩子說了忙完了陪孩子,自己忙完了事情要立即兌現承諾,否則孩子會以為你言而無信。
我以前的一個同事,當她得知女兒說媽媽不愛她的時候,她氣壞了指著鼻子罵女兒是個白眼狼,還把平時對女兒的付出一股腦地都說了出來。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你想啊,你正罵著孩子你說的話孩子能聽進去嗎?孩子既然感覺你不愛她,說明孩子已經對你心存芥蒂,你嘮叨得越多親子矛盾就會越深。
總之,當孩子說爸爸媽媽不愛他的時候,父母切忌不要訓斥孩子,最佳的選擇是:少說多做。即多理解、多陪伴、多關愛、多溝通,話是開心的鑰匙,只要保持交流暢通,親子關係很快就會融洽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聯繫刪除)
原創作品,未經本人授權任何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