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百度或者知乎軟體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人提問:「我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甚至有些平臺會收到一些令人心碎的求助信息:「被自己壓抑的喘不過氣,已經活夠了......」
這些求救的人,離我們的生活不遠,有10幾歲還在念書的孩子,有背負生活重擔的中年人,還有年過不惑的老人等等。
他們總是生活的不快樂,也總是被壓抑的氛圍包圍,在生活中,常常不經意地唉聲嘆氣。
一.你身邊有多少人攜帶低氣壓人格?
什麼是低氣壓人格呢?它涵蓋了很多層面,比如會釋放出抑鬱情緒的自我壓抑型人格;會挑剔抱怨的完美型人格;會悲觀易怒的抑鬱型人格等等,都屬於低氣壓人格這個領域中。
他們的共性是,好像都不太快樂,所到之處氣氛很容易尷尬沉悶,並且慢慢也會帶走你的快樂。我們可以向內求或向外推,看一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幾類人,攜帶這種低氣壓人格。
1. 自我壓抑類型:
自我壓抑型的人格在現代社會上非常普遍,不僅是成年人,連很多孩子也都不幸中招。他們不會去抱怨外界,即使有不滿,也會深深的壓在心裡。久而久之,他們表面上雲淡風輕,但實際內心早已潰不成軍。
2.完美主義型:
在九型人格中,有一個類別就是完美主義型。這類人的代名詞是完美與批評,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只要稍有不足,就容易發怒,生氣,失望或是沮喪。長時間在這類人身邊工作或學習,一定會被低氣壓籠罩。
3.抑鬱型:
帶有抑鬱型人格的人是非常讓人痛惜和揪心的,因為抑鬱症會折磨的人非常痛苦。無論是幾年前轟動離世的張國榮,還是令人惋惜的喬任梁,抑或是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和成年人,都有類似的悲劇。
而這類人的性格陰晴不定,非常敏感易怒,內心很容易崩潰且不可控,生活在他們身邊的人,也會被壓抑的低氣壓影響到喘不過氣。
二.關於低氣壓人格,不要以為這是成年人專屬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低氣壓人格只會出現在成年人的身上,孩子每天快快樂樂,吃飽喝足怎麼會變成低氣壓小孩兒?
其實,恰恰相反,很多負面情緒在孩子小時候就會潛伏,只是不同的成長經歷下,有些人會用幸福慢慢打磨掉,而有些人則會愈演愈烈,直至釀成悲劇。
所以,正在看文的爸爸媽媽們,請務必仔細思考,你的孩子有沒有持續出現過這樣的情緒?
1. 暴躁易怒:哪怕只是小事,也會一點就著,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2. 悶悶不樂:孩子似乎總是不太開心,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致,冷臉對著所有人,總是喜歡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裡。
3. 消極悲觀:在對話的過程中,無論說什麼,孩子都會朝最壞的方向考慮,情緒特別的悲觀。
4. 敏感猜疑:比如老師上課多看了他一眼,就會非常緊張猜疑,是不是做錯了事,不喜歡他;爸爸媽媽偶然一句話,會放在心裡反覆咀嚼很久。
如果孩子有持續的上述表現,那麼基本可以判定,是一位低氣壓人格的小患者。這也許會讓很多家長錯愕,為什麼小朋友的情緒也會生病。
其實我們可以把一種壞情緒比喻成病毒,當病毒第一次襲擊孩子的時候,父母沒有進行足夠的重視和處理,那麼久而久之,這種情緒的病毒就會傳染,讓低氣壓人格佔據上風。
當孩子的情緒生了病,而這種病毒慢慢長大的時候,孩子即使長大成人,有很難融入社會和人群,孤僻和壓抑的性格不僅讓自己痛苦,也和周圍的人難以相處,長久的持續下去,當孩子的心態潰不成軍時,很難不以悲劇收尾。
三:抵制低氣壓人格,父母教育的方法很重要
1.不要讓家庭變為戰場,用溫暖而和平奠定孩子的性格底色
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幼年時期父母爭吵,打罵,抱怨等等這樣的場景深深傷害著孩子,也改變了孩子的性格。獨孤無助,暴躁孤僻,這些情緒都不是孩子的本意,但是孩子沒有足夠的愛去驅趕這些情緒病毒,只能任其滋長。
但是這一點很多父母都意識不到,但卻是對孩子人格養成影響最大的因素。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充滿溫馨和愛的家庭,哪怕是單親家庭,只要相親相愛,溫暖和平,就足以讓孩子變得勇敢和強大。
2.教給孩子疏導的方法,比安慰更有用
大多數低氣壓人格的攜帶者,其實之所以遲遲無法好轉,反而劍走偏鋒,就是因為沒有好的辦法去自我疏導。
任何事情壓抑在心裡久了,都需要一種方法去將其疏導出來,然後在去容納其他快樂的事物。舉個例子,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急著去安慰他,要讓他轉移注意力,不要過度放大自己的情緒。玩會玩具,吃點東西,等情緒平復了,我們在去談一談剛剛的事情,會更有效。
3. 帶孩子「社交」,告訴孩子該如何融入別人
性格最終的組成因素,與孩子的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在市場和人群中長大的孩子,絕對不會內向,一個經常在屋子裡獨自玩玩具的孩子,很難主動學會主動與他人相處。
在低氣壓人格中,一半是壓抑自我,一半是壓抑他人。所以,比起讓孩子慢慢探索,不如家長主動出擊,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認識一些新的小夥伴。回家聊天的時候多聽聽孩子對於新夥伴的感受,然後告訴他應該如何與別的孩子相處。
最後,分享給爸爸媽媽們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一位警察先生去救輕生者,輕生者和警察聊了許久,講他的壞人生,壞經歷,壞工作,壞情緒,最後輕生者和警察一起跳了樓......
這雖然是個小段子,但也說明了情緒的重要性,無論是消極還是積極的情緒,都能夠傳遞給孩子,所以爸爸媽媽們也要記得,想要教育出一位擁有積極快樂性格的孩子,就多對著孩子笑一笑,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東西。
言傳身教,你給孩子的東西越好,孩子才會越優秀!
你認為該如何讓孩子不成為低氣壓人格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