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殘酷,生活的殘酷,生存的殘酷」,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歷經生活的磨難,對這些「殘酷」太刻骨銘心了。所以為人父母后更希望孩子的生活多一絲快樂,少一絲沉重。為此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地接受教育。於是就有了我們這十幾年的養育道路上的風風雨雨......
01 篤信「快樂教育」
曾經很慶幸孩子出生在一個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和中小學減負的時代,也一直在以開明民主的家長自居。一向倡導快樂教育的我們,對於孩子學習採取了基本放養的教育模式。孩子天生活潑外向,玩心很大,也不願意受太多約束。所以即使別人的孩子周末和寒暑假天天去上輔導班,但我家孩子不想上,我們也從來沒強迫過他。任他自由自在地在小學的課外時間痛痛快快地玩了六年。也因此可能成為小學期間唯一一個幾乎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是奇葩一樣的存在。
我同學家的孩子同時報了四個輔導班,每天放學後母子二人不是正在上輔導班,就是奔波在上輔導班的路上,孩子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甚至連吃完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我們還替人家孩子感到累,還開導朋友說,"你何必把孩子和自己都搞得那麼緊張呢?孩子太累了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太為難孩子!"
02 傻眼的「小升初」
時間飛逝,小學六年一晃而過,轉眼間到了小升初的時期。孩子天資聰穎,也曾經考過年級第一的好成績,所以對他的小升初我們也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六年級的寒假就聽孩子說他同學有不少去重點中學考試了。於是,自認為孩子成績還可以的我們,自然也想讓孩子升入重點中學,興衝衝撥通了幾個重點中學的招生電話,但學校都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提前考試,還不到報名時間。但同時孩子那邊傳來的消息都是某某某考上某某中學了。
後來,費盡周折,終於明白許多學校提前招生都是通過輔導班。想給孩子報輔導班都說太晚了,不收了。不想浪費了孩子先天的良好資質,於是最後一個月給孩子請了私教,也費盡周折在每個重點中學的最後一次公開招生中報上了名。但是,經歷了幾次重點中學的入學考試,卻是屢戰屢敗。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別的孩子早就提前一年開始上針對某個重點中學的輔導班,因此人家考上的機率會提高很多。並且作為選拔考試,必定會出一些非常有難度的奧數題。孩子學校不學奧數,又沒上輔導班,我們孩子從來沒有學過,自然無從答起。所以試卷上必有的奧數題都不會。
最後我們想,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本校直升吧,大不了在本校的中學上個實驗班唄,後來徵詢班主任的意見,班主任說以他的成績,不可能上實驗班。
看了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利,想著孩子的聰明伶俐,不甘心讓他上一所劃片的三流學校,我們再也無法淡定,我們必須狠下心來逼孩子一把了!我們悔得腸子都青了,什麼減負?什麼快樂教育?統統見鬼去吧!你不學,別人在學,你減負了,別人沒減,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考不上。最後一個月,求爺爺告奶奶說盡好話讓他插班上輔導班,再加上私教、家長齊上陣,又是補課,又是做歷年真題。
03 反敗為勝「大逆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六次慘痛的失敗之後,第七次考上了劃片學校的小班。第八次,孩子終於在最難的一次考試,也是競爭最厲害的一次考試中,奇蹟般地考上了外地一所全國有名的重點中學!我和娃爸激動地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娃爸一直在說:「不會是學校打錯電話了吧?不會是看錯卷子了吧?」 孩子高興地手舞足蹈,又喊又叫,我們全家喜極而泣。雖然這所學校的學費異常昂貴,但我們還是傾盡全力,克服一切家庭困難,必須讓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把孩子送去外地學習。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習環境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因為圈子決定人生高度。這意味著我們的孩子一隻腳已經跨進了名校高中,如果努力三年,考入名校高中,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跨進了重點大學的大門,甚至會成為考上清北的學生中的一員!
這就是學習的殘酷性,從娃娃就已經體現出來了。有了小升初的慘痛教訓,以後還有中考,最後還有高考,以及考研等等,我們再也不敢輕言減負!
回頭看看,他的小學時光真的快樂嗎?不快樂!一點兒都不快樂!別的孩子都去上輔導班了,他連玩兒的小夥伴兒都沒有,在家裡就可勁兒地折騰父母,以把父母氣到火冒三丈為樂。在學校因為成績也一度下滑,上課說話,頂撞老師,違反紀律,讓老師們也頗為頭疼。其實他自己也非常渴望好成績,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不肯付出應有的努力,並且他學習看老師,喜歡的老師教的科目,他就學學,不喜歡的老師他根本就不學。但是能入他法眼的老師,確實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不受老師待見,本身又敏感自卑,所以更沒有存在感。
04 暴風雨又來襲
剛開學的兩個月,新學校新氛圍,他發奮努力,成績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兩個月一過,新鮮勁沒了,開始思想滑坡,成績下降,動不動跟同學鬧個矛盾,甚至打個小架。並且開始嫌學校管得嚴,作業多,不是拿身邊優秀同學的標準要求自己,而跟同校同學比的就是吃穿,在校天天研究、討論名PAI,回家索要名PAI。而作業量和學習時間總是跟本地一些學習不好的同學比,在學校表現一點兒也不好。
寒假期間,聽說小學班裡的一個尖子生雖然考上了本地的重點中學,但因為家裡條件有限,擔負不起高昂的學費,只能忍痛放棄別人求之不得的重點中學,而轉回小學所在的那所中學(本地的一所三流中學)。於是我家孩子也動了歪心思,一直鬧著要轉學回本地的這所三流學校,但他只是為了能玩遊戲,作業少,有狐朋狗友可以天天出去玩兒,鬧了整整一年。JI鬧到都差點被勸退。
但他又天資聰穎,每一個長輩,每一個老師都誇他非常聰明,有時可愛乖巧的時候,也會展露出天使的一面。所以,作為媽媽,我非常希望孩子不要浪費了這種先天的優勢。
為了他的身心健康成長,這十幾年我一直在拼盡全力地努力著、學習著、成長著。一直也在各種反思,想盡辦法去理解他,共情他,一直在努力讓自己的內心小孩長大,學了各種各樣的營養、芳療、花精、育兒與心理知識。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也走過了各種各樣的彎路。
然而不管是大呼小叫的「棍棒教育」,還是循循善誘的教育引導;不管是以身作則的「榜樣法則」傳幫帶,還是身臨其境的「苦難教育」,通通見效不過三分鐘。再先進的教育理念在他身上統統不起作用。對他理解愈多,他就愈加索求無度、慾壑難填,把父母親人對他的愛作為一種情感勒索的工具。
今年上半年疫情當前,網絡授課,他不是感恩於國家與一線醫護人員的犧牲自我、大愛無疆,而受到激勵發憤圖強,而是因為不能出門嫌憋屈、鬧情緒,憋得地上打滾、學狗叫,學蟲爬,就是不肯靜下心來看看書(畢竟不是三五歲的小娃娃了,而是十四五歲的大小夥子了);不是抓緊機會趕快努力學習、彎道超車,而是沉迷遊戲,消極怠工;早晨不肯起床,逼得老師親自打電話催他起床。起來後竟然說,拍個照片發給老師繼續睡就行了。還錯得那麼理直氣壯,豪情滿懷。但我們作為父母堅決不能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慣他這臭毛病,他還覺得父母小題大做,瞎認真。
相對於懶,更為可悲的是,是非不分,眼高手低,驕橫自大,目無尊長,無法無天,胡攪蠻纏。懂得很多,但全用在了歪理學說上,對於家長和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會拿出100句去反駁。只要對他好的事情,他肯定不去做;對他不好的事情,他會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
現在中考在即,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全部的心思還是放在吃穿玩上,動不動開學就鬧著晚到校一兩天(完不成作業怕挨罰),甚至開始有早戀的苗頭。還成天叫囂「難道人生就中考這一條路嗎?好活也是活,賴活也是活,考不上大不了賴活唄,怎麼還不能混口飯養活自己呀?」
當然,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什麼樣的境況人都能活下來。但是怎麼活,那就不好說了。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靠雙腳走著去,也許還沒走到就累死在半路上了。但如果坐飛機去,則轉眼就到了。
他的中學快樂嗎?更不快樂!一是因為小學基礎沒打好,在這精英薈萃的全國重點中學裡,他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趕上並超過別人,然而他並不願意努力。他渴望好成績,但是又不想付出任何努力,總以為靠自己的聰明,不用學也能取得好成績。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正像他小學老師曾經評價他那樣,「這孩子在小學靠著自身的聰明,也許成績還能過得去,然而到了中學,如果這孩子還這樣,就吃大虧了!」果不其然,一語中的!二是散養慣了,猛一下被圈養起來,他受不了。他喜歡自由自在,不被管束,他喜歡把玩樂作為主業,學習作為業餘生活。然而正規的學校教育,卻跟他的天性相反。但是,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快快樂樂的生活,然而如果真給了他想要的自由,讓他為所欲為,等過幾年成年了走上社會,社會也能這樣縱容他嗎?工作也能這樣縱容他嗎?
面對他,我只有一句感慨: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別人把你毀了,而是自己把自己毀了!少壯不努力,但是等到老大徒傷悲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並且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們寧願從一開始就不抱持所謂的「快樂教育」這種理念,因為這並沒有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們寧可當初對他要求嚴一點兒,再嚴一點兒,寧可讓他多學些知識,多會點才藝,也許那樣,今天的他也會是成績優異,多才多藝,也許他的生活會更有目標,也許今天的他,雖然依舊會感覺到學習的辛苦,但至少會有更多的成就感,也許會比現在的「學習不好,才藝沒有,不懂感恩」要快樂的多。
所以,儘管有些殘酷,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我用我們自身血淚般的經驗教訓,來無奈地舉雙手贊成這句話:「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