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孩子,我寧願相信你大器晚成!(引起無數父母深思)

2021-01-21 最強小孩講堂

這是一位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這位父親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看看他的發言,也許會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幹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的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於是,終於放棄原先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裡就充斥了呵斥、不滿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暴躁,黔驢技窮時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每當打過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每當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跟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爸爸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最需要打一個古典文化的底子的時候,我連續兩年的寒暑假,哪裡也不去,陪孩子背論語,背三字經,背千字文,他背我也背,當時沒有看到什麼效果,現在孩子再看電視時,特別愛看文化類節目,看到經典內容有一種親切,有一種自豪,我知道,當年的功夫起了作用。


去年帶他和朋友的幾個孩子一起去旅遊,別的孩子愛去遊樂場,我的孩子喜歡跟我欣賞名園,能安靜的喝茶,默默的欣賞蘇州評彈,去伍子胥死難的胥門,他有憑弔的憂傷。這些細微的變化,別人不可能注意到,每當此時,我都為孩子身上有了些文化的影子而欣慰,仿佛也是一種收穫。


孩子二年級時候,開始寫作文,寫作文特別吃力,一憋就是半天,過上半小時去看看,本子上也寫不了一行字,怎麼辦呢?每到他有作文的作業,我都如臨大敵地緊張。後來在寫作文之前,我先給孩子聊,確定作文的素材,聽他聊活動的經歷,感興趣的場景,往往繪聲繪色,充滿童趣,有時對某個細節的關注,出乎大人的預料,往往又讓我欣喜快慰。我告訴孩子,你說的話就是很妙的一篇作文。


結果,想不到的是,寫出來還是乾巴巴,寥寥幾行,我意識到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書寫能力,沒有協調發展,說話的時候好歹有我的目光我的問話給他鼓勵和引導,當他獨立寫作時,書寫的速度趕不上語言的流動,等寫到那裡時,已經忘了剛才想的什麼了。如果學校進行的是說作文,而不是寫作文,他的作文一定是出色的,但是,我們怎麼能改變學校的傳統呢?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再給孩子聊的時候,我用鉛筆悄悄的記錄,由於匆匆記錄,書寫潦草,孩子看不懂,我再用正楷字重新謄寫,寫完讀給孩子聽的時候,孩子十分興奮,根本就想不到,他能構思出這麼好的文章。告訴孩子這就是你的作文,完全是自己的創造,一字不落的抄下來,交給老師一定會讓老師滿意的。


如我所料想的一樣,課堂作文評點時,破天荒的被老師在全班範讀,直到放學回家孩子的興奮勁都沒有消退。這樣堅持了一年,他的作文一直保持了很高的範讀率,後來即使我不再幹預,也沒有明顯的退步。


在遇到老師規定的題目,他感到無處下筆時,我會搬著我的手提電腦坐在他的旁邊,約定他用鋼筆在本子上寫,我用鍵盤在電腦上寫,然後互相交換閱讀,看能否有啟發。我的有幾篇能拿得出去的散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


我的孩子現在雖然在寫作上比很多更優秀的孩子比並不見得有優勢,但畢竟不再怕寫作文,前幾天在寫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時,雖然只要求寫六百字,他居然洋洋灑灑千餘言,直到沒有地方可寫,成就感溢於言表,反覆問:「爸爸,你覺得能比得上你的文章了嗎?至少能跟你這麼大的時候比了吧?」


對孩子的寫作的輔導,已經取得的效果,讓我認識到,孩子未必是很差,他只是跟別人不同?可是我沒有更多的時間教育,他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接受適合他的教育,難道不是我們這個成人世界對不起他嗎?



在千萬個不如意中,能使我稍感欣慰的是,我與孩子的交流沒有太大的障礙,我們可以一起散步,他入睡前,如果我有時間,能坐在他的床邊說會話,他甚至跟我們兩口子一樣有了喝茶的愛好,周末一家人,擺上功夫茶,漫不經心的閒聊也是我們交流的方式。


雖然呵斥還是有,但更多的還是提醒:


當說話不愛聽的時候,我就寫了放在他的書包邊,放假時,寫張小條提醒制定他學習和娛樂的計劃;


當跟同學、老師有衝突時,請他問問自己,為什麼是我,怎麼總是我?


當他認為別人在踐踏他的自尊的時候,我告訴他:「尊嚴,是自己用行動長期樹立的,不是哭著叫著給別人要的。」


當在玻璃板下的座右銘堆成堆,他已經熟視無睹時,我寫信、我寫文章,也會就聽來的新聞,看到的報紙有意思的信息,彼此深度交換看法,有時他的見解也會高於我的認識,這樣就能形成我對他欣賞的文章,我的博客上就有這樣的篇目。


孩子能看的進去我的文章,爸爸會寫文章也算是他的一點小驕傲,這恐怕不是因為爸爸寫得多好,也不是爸爸講了多少道理,而是裡面不僅有我對他的失望和無奈,也有孩子帶給我的快樂以及我對他的真正的賞識。


近來,我切實感覺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道理,很多事情,不是他不想去做,是他約束不了自己,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欠帳太多,沒有能力趕上,他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



關於作業,我們從小就要求,注意整齊、潔淨,要求多少年,他不潔淨、不整齊多少年,是因為聽的時候知道,做的時候忘記。


要求務必把老師指出的錯誤及時改正,又能做到幾回呢?是因為其實要麼課上沒聽懂,要麼沒有好好聽,總之沒有能力改,做了多少年無效的作業!


於是這個學期我改變了策略,從每天的作業抓起。他的數學、物理作業,他做完後,我一定要重新做一遍,給他一一指正,什麼地方應該加細節,什麼地方應該完善步驟給他圈注出來;講給他聽,讓他重做,重做的結果是,第二天的課堂講評,他反應比別人快,經常獲得代替老師給別人講的機會,這對他又是鞏固的機會,他也從這裡收穫快樂。


半個學期以來,我幾乎沒有一天耽誤,一直堅持著,即便是有非去不可的應酬,我也要讓孩子把作業放到桌子上,先睡覺,我回去再批改,讓他次日早起再訂正。


現在孩子有了些進步,我在意的不是名次的變化,而是他有了堅定的追求。


地理、生物結業考試,我告訴他要考到B等,才能有升高中的機會,孩子想了一會說:「爸爸,我不能把目標定為B,那樣有考到C的危險,把目標定為A,努上力,最壞也是個B」。作為孩子的爸爸,經過了這樣的一些艱難歷程,還有比聽到這樣的表述更高興的嗎?


我急切地給楊老師發簡訊,表達我的喜悅。一直以來,我都非常真誠的感謝楊老師,是她一直在忍受、在鼓勵、在不放棄他。


於是我在飯桌上給孩子說:「你楊老師多好,不管你過去多差、多討厭、多麻煩,都沒有放棄過你。等你長大成人後,我不管你怎麼想,反正,我跟你媽媽要跟楊老師保持聯繫,要成為好朋友。」


沒有想到,孩子立刻糾正我:「也要跟陳老師、常老師保持聯繫,他們都很好。」孩子說的對,老師們真的很好,他們幾乎每天都跟我或者孩子的媽媽發簡訊,不是群發的那種,提醒作業,表揚他的一點點進步,孩子終於懂得感受了。都說十三四的孩子叛逆,欣慰的是這個時候的我的孩子內心已經知道感恩了。


誰說我的教育沒有收穫,這可能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最後,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一、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無論什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只有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她(他),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二、也許可能是一種幸福,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外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言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反覆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三、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與這些,學校不因為這個而歧視,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家長朋友們,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四、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之前我似乎已經說透。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麼?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也離成功遠著呢!


五、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教之道,貴以專。既做了人家的父母,只有執著的對孩子,別無選擇。

版權說明:內容來源:人生指(httpdwz.cn1NSW58)圖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謝謝!聯繫微信:youlaishy



《最強小孩》是寧夏衛視與國大華聞傳媒於2015年重磅打造的中國首檔原創大型少兒自立生存挑戰真人秀節目。節目中,10位小選手將完全脫離父母和學校,飲食起居獨立負責,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生存挑戰任務,被譽為中國版「生者為王」。並有衍生節目《小小演說家》、《超越之旅》、《生存計劃》、《奇羅星的神奇世界》、《校長說》、《中國好老師》等火熱報名中。

《最強小孩》節目採用了「體驗」的方式,去開啟生命的內力,去發現孩子的潛能,去鍛鍊孩子的意志,於是,這些嬌生慣養的小孩變強大了。——知心姐姐盧勤/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

《最強小孩》讓孩子學習如何在挫折和困境中進行自處非常重要,面臨挫折時候的心態、處理挫折的方式、挫折之後的總結,決定著挫折教育所帶來的正面作用。——中國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


望子成龍,不如馬上行動!

超過15萬爸媽已訂閱

↓↓↓↓

相關焦點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寧願相信我孩子是大器晚成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了,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不穩定了。
  • 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幹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
  • 爸媽為什麼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你?
    為什麼他們寧願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親生的你?01 你輕易說出口的話,父母可能一輩子埋在心底小時候,我們經常跟爸媽說:「放假陪我去公園玩。」長大後,卻幾乎沒聽過父母跟我們說:「有空就陪我聊聊天。」以前爸媽罵你的時候,是不是覺得他們張口就罵、從不問因由、根本不理解你?現在他們的感受就跟你當年一樣,懂了吧?06 長輩需要情感出口,我們樂意當樹洞其實,爸媽相信的不是保健品,而是相信陪伴他們的營銷人員,「只有他們會主動關心我、陪我聊天」。
  • 郎朗汪涵楊迪來吐槽,父母有哪些神操作?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
    關於父母的話題一直都是熱門話題,而且話題層出不窮。花哥近日看了《火星情報局》5最新的一期,對於明星藝人吐槽父母的奇葩事,父母都有神操作,花哥真是感觸頗深。下面我我們來看看幾位明星藝人怎麼吐槽的自己父母。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同學家的孩子同時報了四個輔導班,每天放學後母子二人不是正在上輔導班,就是奔波在上輔導班的路上,孩子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甚至連吃完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我們還替人家孩子感到累,還開導朋友說,"你何必把孩子和自己都搞得那麼緊張呢?孩子太累了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太為難孩子!"
  • 孩子,我寧願你現在不快樂!
    小黃一直都提倡「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我們單位裡唯一一個沒有給孩子報輔導班的人。「怎麼了,你不是一直都覺得不能壓抑孩子的天性,不提倡給孩子報輔導班嗎?怎麼現在又在看這個?」我問她。現在覺得不管不行了,不報輔導班,孩子的成績就跟不上了。「開家會的時候,我和旁邊的家長交流,才知道自己孩子落後了多了。」
  • 孩子,我寧願給你一個痛苦的童年,也不願欠你一個體面的中年
    這篇《孩子,我寧願,給你一個痛苦的童年,也不願欠你一個體面的中年》一經發出,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這篇文章大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朋友的兒子,上學時沒有認真好好讀書,等到畢業之後,走向社會之後,沒有任何實用的技能,被社會拋棄,所以只能求助作者,來幫他的兒子找一份工作。作者根據這件事情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文章。說句實話,這篇文章我看下來之後,也感觸良多。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這個形象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她會抱怨、傻笑,也可能很容易滿足且韌勁十足......這一萬種可能,都是雖承認自己、父母和孩子都是平凡人,卻依然努力生活的你、我、他。說了這麼多,讓我們一起來細細了解下「紅頭髮的N」是如何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一、承認父母的平凡。
  • 大器晚成的天蠍座ab型
    不喜歡投機取巧是屬於那種大器晚成的人物,你懂得未雨綢繆,不會為了五鬥米所苦的情形出現你面對愛情都是忠貞不渝的。可以一生只愛著一個人,而你的戀情綜合了豐富的愛和最原始的性。在婚後男女都會是一個好的伴侶,無論遇到什麼任何挫折或誤會都能夠用心的去了解原委。因而輕易的排除困難,所以你的家庭生活能夠很平穩,充滿著幸福的感覺。你適合平實且穩重的工作。
  •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引深思: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我的同事告訴我,她最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十分焦慮,例如,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相對來說比較落後,就立馬開始,把孩子送去輔導班學習,想要起到一針見血的效果。但是總是事與願違,自己雖然精力和金錢都投入了不少,但是孩子的成績始終不見起色,看到孩子背負著那麼重的學業壓力,我也知道要讓孩子休息休息,但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上輔導班,我就控制不住的讓孩子去上輔導班。
  • 寧願上一個月班也不想帶一周孩子,真的好累,二胎我是真不敢想!
    生兒育女是很多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一件事,但是有很多父母都沒有盡到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尤其是生養女兒的家庭,很多父母仍然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一些父母認為生女兒比生兒子更省錢,因為不用給女兒買房子,買車子。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璟頤看著臺下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但是媽媽卻並不認可她的看法,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經常打壓孩子的錯誤,還開始講大道理。 媽媽說:"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其實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意思已經很明了了,媽媽擔心女兒驕傲自負,所以採取了打壓式的教育。
  • 晚上孩子總熬夜怎麼辦?父母記住這3招,改變「夜貓子」孩子
    但這些夜貓子孩子,一到晚上就興奮,怎麼哄都不願睡覺,但是到了早上,他們又一直睡懶覺,怎麼都叫不醒,喊不起來。我不止碰到過一個媽媽對孩子的熬夜睡懶覺問題發愁,在給父母支招前,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這些孩子為什麼總熬夜不願早睡。
  • 扎心:工薪父母再怎麼拼命工作,也養不起一個不知努力的孩子
    孩子在讀高中時,班主任在開家長會時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家裡沒有千萬以上資產,就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家裡有錢,因為你的那點錢根本養不起一個不知努力的孩子。 這話聽著刺耳,但卻是警鐘之言。 一個沒有感恩心的孩子,家長再怎麼拼命工作,也供養不起!
  • 孩子太在意他人想法,陷入「鏡中我效應」,父母該幫娃打破困局
    文丨超人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媽、寶爸們轉發分享)在意他人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部分成年人都可能會存在過分在意他人的問題,孩子就更加不可避免。父母在生活中也很容易發現,在某個時期內孩子會特別在意他人的想法,這個時候的孩子擔心自己會犯錯引起他人的不滿,從而出現這種情況。
  • 我寧願養我侄子也不願養女兒這個賠錢貨:鳳凰男重男輕女終結婚姻
    文:鄭少淵 願我的文字能溫暖你~-01-情感專家塗磊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是夫妻一輩子的事業,要付出努力去經營,婚姻正是在夫妻攜手跨越一次又一次的難坎之後才越發豐富有內涵,才越發顯現白頭到老的彌足珍貴,婚姻也才散發出她真正的魅力。現實生活中,能夠影響婚姻的因素有很多,而重男輕女絕對算是其中一種。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中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退休。 我爹是996的程式設計師,這天十點回到家,剛吃了兩口飯,我就把車鑰匙放在了他身邊。 該去開嘀嘀了,我說。 我爹一臉不情願,說,我才剛吃了兩口飯。
  • 老師晚自習帶學生看工地:我寧願你現在吃苦,也不願你未來無路
    通過這些網友的留言,其實不難發現,許多人對於讓孩子了解父母辛苦的做法並不贊同。 他們堅信:父母的事情是父母的,孩子只需要好好讀書就行了。」 這些孩子之所以如此努力,是因為他們見識過更大的苦,比讀書更難無數倍的苦。
  • 如果時間倒退,寧願不曾遇見你
    如果時間倒退,寧願不曾遇見你投稿:雪影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文丨飯飯媽相信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中,是有很多的教育方式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免不了會使用「棍棒教育」。畢竟它的及時性,既可以解決父母內心的怒火,又可以讓孩子瞬間變得乖巧起來,可是長時間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嚴重,甚至影響到孩子一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