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爸媽總是轉發養生文?
為什麼說了他們那麼多次還是會上保健品的當?
為什麼他們寧願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親生的你?
01 你輕易說出口的話,父母可能一輩子埋在心底
小時候,我們經常跟爸媽說:「放假陪我去公園玩。」
長大後,卻幾乎沒聽過父母跟我們說:「有空就陪我聊聊天。」
小朋友很直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父母很婉轉,每說一句話之前都會考慮會否給子女添麻煩。儘管內心極度渴望陪伴,卻怕會妨礙子女的工作或家庭,所以「陪陪我」不會輕易說出口。
02 跟外人聊天的時間,比跟子女交流的時間還多
我們很多客戶朋友都沒有跟子女同住,他們平時很喜歡到驗配中心來。很多時候不是過來保養助聽器,純粹是過來坐一坐,跟我們聊聊天。
有問我們助聽器使用注意事項的,有問我們自己怎麼保養助聽器的,有問我們怎麼保護剩餘聽力的,而更多是跟我們拉家常的,話題大都是圍繞家人,尤其是子女。
03 不想給子女添堵,默默扛下了所有
徐伯伯是江蘇常州海之聲的客戶,今年70多歲,兩個女兒都嫁到了外省,妻子前兩年也不在了,只有自己一個人住。
今年疫情剛緩和不久的時候,他幾乎每個星期都來驗配中心,總是埋怨疫情使得他沒機會跟女兒、外孫們見面,自己在家裡憋得慌等等,眉頭皺得緊緊的。
他每次說的話都差不多,我們也習慣了,畢竟很多朋友到了這個年紀,都會經常重複講同樣的事情。看到我們在忙的時候,徐伯伯也很識趣地坐在一旁看報紙,不打擾我們。
直到有一天,他聽到我們驗配師跟一位客戶朋友說起口罩的事情,忍不住跟我們說了一件事。
「疫情期間鄰居找我一起拼單買口罩,說本來要5塊錢一隻的口罩,每人買500隻以上的話只要3塊錢一隻。當時覺得很划算,收到貨之後還可以給兩個女兒寄過去。結果我們的錢轉過去了,口罩一直都沒收到,都三四個月了。鄰居也是別人找他拼的,看來我們的錢都打水漂了。這事我都不敢跟兩個女兒說,錢不多,說了她們還得擔心我。」
我們聽了怪心疼的,紛紛加以安慰。自從說出這件事之後,徐伯伯打後過來閒聊就再也沒怎麼提起疫情了。也許,最主要的心結終究說了出來,人也就舒坦了。
04 有時候明知道是個坑,也心甘情願上當
安徽馬鞍山海之聲的客戶黃阿姨,跟我們驗配師抱怨起兒子。
「兒子在上海工作,一兩個月才回一趟家,回來看到我買的保健品就罵我,說都是騙人的,怎麼這都信,之後每次打電話都要說我的不是。我也知道保健品沒有太大作用,但人家經常上門給我送小禮物呀,陪我聊天呀,經常微信給我發養生知識呀,還直接喊我『媽』了,從來沒大聲跟我說過一句,更別說罵我了,比親生兒子對我還要好!」
我們跟黃阿姨說表示理解,但也給她分析了這是專門打感情牌的營銷手段,大都是虛情假意的「職業孝順」,目的是騙她花錢。要是礙於情面買了保健品,不僅錢沒了,對個人健康一點益處都沒有,而且還會讓兒子擔心,影響他工作,也影響母子感情。
過了一段時間,黃阿姨跟我們說:「我不跟他買保健品了,他見勸我不動,真的沒再上門找我聊天了,微信也不給我發了!」
後來她兒子還特意打電話問我們:「我說了她很多遍都沒用,你們到底是怎麼勸成功的?」
05 你討厭爸媽喋喋不休,他們同樣不喜歡被指責
父母退休之後,人際關係變得單純了,社交活動減少了,他們會較難適應突如其來的孤獨。要是再加上沒有子女在身邊,這種孤獨感的侵蝕往往比預期更嚴重。這時要是出現一個比親生子女更懂關心自己的人,他們的情感就很容易被「俘虜」,淪為騙子最有力的生財工具。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這句話很殘酷,卻是事實。
騙子隔三差五會噓寒問暖,而你平時從來不問爸媽一句「最近身體怎麼樣」,甚至幾個星期才打一次電話,幾個月才回一次家,只在爸媽把養生文轉發到朋友圈的時候來一句「這是假的,別信,別轉發了」。沒有陪伴、關愛、同理心作為前提,上來就是指責,爸媽會聽嗎?他們不會。
以前爸媽罵你的時候,是不是覺得他們張口就罵、從不問因由、根本不理解你?現在他們的感受就跟你當年一樣,懂了吧?
06 長輩需要情感出口,我們樂意當樹洞
其實,爸媽相信的不是保健品,而是相信陪伴他們的營銷人員,「只有他們會主動關心我、陪我聊天」。
爸媽轉發的不是養生謠言,而是渴望你關愛的訴求,希望你看到後能問他們一句「是最近身體不舒服嗎?」。
每一條你覺得愚昧無知的朋友圈,都傳遞了爸媽的焦慮;每一次你認為正確的闢謠,恰恰堵住了他宣洩焦慮的出口。
爸媽需要的不是你的教訓,而是日常的陪伴和溝通。平時多點問問爸媽的近況,多教爸媽怎麼過濾虛假信息,比如發一些權威媒體報導的騙局案例讓他們提高警惕,他們自然就願意依賴你、相信你,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找你商量,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金錢損失。
父母都怕給子女帶來負擔,很多時候只能把一些真實想法和感受跟外人訴說,所以很多客戶朋友喜歡向我們傾訴。大家肯定沒想到,我們除了給大家專業驗配助聽器,還能當專業的「樹洞」吧?
我們的勸說之所以會比親生子女勸說更有效,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跟客戶朋友的日常來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相互間的信任度很高,而我們的同理心也讓他們覺得舒服,所以意見也較容易被他們接受。
07 幼年需要陪伴,晚年更需要陪伴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大約是64天。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不是喊口號,而是要實際行動。多一點陪伴、多一點關愛、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解。
雖然海之聲平時可以給予你父母關愛,但是我們永遠無法取代你的位置。正如你年幼時,老師無法取代你父母的位置一樣。
也許你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常回家看看,但至少應該用你的聲音陪伴他們,哪怕每天只是語音或視頻聊天短短幾分鐘,彼此說說今天吃過啥,問問覺得冷不冷、熱不熱這些瑣事。有時候,只要聽見你的聲音,爸媽就心滿意足了。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陪伴父母,別再等來日方長。
本文由海之聲聽力綜合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