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不相信科學

2021-01-18 觀察者網

上周 Gallup發布了他們最近做的一個關於美國人對人類進化過程認識的調查報告的結果。報告中的數據另全美的高中科學老師非常震驚:有46%的成人認為「10,000年來,人類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只有15%的人認同人類的進化與神的力量無關。

最讓人感到吃驚的是調查報告中的一些數據在很長一段時間來都沒有什麼變化: Gallup30年前開始發放問卷,以上的百分比人數幾乎都是相同的。1982年,有44%的美國人堅信人類是由上帝創造的,這個數字與2012年的46%幾乎差不多。此外知道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美國人人數的百分比在過去20年中只增長了4個百分點。

這個調查結果引起了人們的思考:為什麼人們很難相信一些科學的觀點呢?為什麼人們對某些科學現象那麼感冒呢,即使已經有很多證據證實這些現象了?

《認知》雜誌最近的一個調查研究是由西方學院的Andrew Shtulman負責開展的,這個研究對人們這種固執的觀點做出了解釋。Shtulman解釋說,由於人們的大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可以儘可能的吸收有關世界觀的一些最新進展。相反,我們的思想中已經印下了關於各種各樣世界觀的印記,而其中很多觀點是不真實的。比如,人們通常認為熱是一種物質,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可是有關人類進化的觀點卻是很有意思了:我們對於自己是怎麼進化來的卻一直保持著原始的觀點。

這些表明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學習新理論那麼簡單。因此還需要學生們把他們最初的觀點想法清除,要像蛇蛻皮一樣把他們之前的錯誤觀點拋開。

為了表明當代科學新概念與我們自己本身的非科學觀點之間的矛盾有多麼深刻,Shtulman設計出了一種簡單的測試。他請150名大學生看大約幾百個科學方面的定義與概念,這些大學生之前已經上過各種大學科學課程與數學課程。學生們需要儘快的判斷那些定義與概念是否是真實正確的。

結果比較有意思,Shtulman的測試卷上,有一些定義概念從科學上來說是正確的,而人們一直以來的觀點也是與之相符的比如「月亮是圍繞地球轉的」,還有一些定義與概念,它們科學上的正確定義與我們大多數人之前早就持有的觀點是不同的。(「地球繞著太陽轉。」)

就如Shtulman所預測的一樣,學生們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判斷到底是科學上的定義正確還是我們本身就有的想法正確。對於每個科學領域,從進化論到天文學,還有熱力學,在判斷地球是否繞著太陽轉,壓力是否能產生熱量,或是空氣是由物質組成的這些問題時,學生們都有點猶豫不決。雖然我們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真實的,由於一些相反的概念已經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我們的思想中,我們不得不在那兩者之間徘徊一下,判斷的速度就隨之減慢了。

這些調查結果還有令我們更為吃驚的東西,就是雖然我們已經學習並記牢某個科學概念了,大多數成人現在還是認為哥白尼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理論是對的,早期的觀點一直都會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們從來就沒有把一些錯誤的世界觀糾正過來。我們已經習慣了對此熟視無睹了。Shtulman與同事們把他們的發現總結如下:

當學生們發現科學理論與他們先前的固有觀點相矛盾時,他們會怎樣呢?我麼的調查發現,先前的觀點會受到科學理論的影響,可是它們還是存在於人們的思想中。

這份新的調查對於美國人為什麼對某些科學觀點那麼感冒做出了有說服力的解釋----比如進化論與我們本身的觀點,我們的宗教信仰都是矛盾的----而且進化論的研究經歷了較長的階段,需要人們在這過程中不斷學習接受新概念。終於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接受了科學理論,而大多數人卻一直不能接受科學理論,我們對此還是不能理解。

2003年馬裡蘭大學心理學家Kevin Dunbar給一些大學生播放了幾部短片,裡面記錄的是兩個大小不同的球墜落的場景。第一部短片中兩個球是以相同速度墜落的。第二部中大的球以較快速度墜落。這些錄像重做了伽利略做過的著名實驗(或是模仿),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讓兩個不同大小的球自由落下。那兩個球最後幾乎是同時碰到地面的----這與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剛好相反,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的物體下落速度更快。

當學生們看錄像的時候,Dunbar請他們選擇一個關於重力的正確概念。如他所料,沒有學過物理學的學生不認同伽利略的觀點。他們覺得兩個不同重量的球以相同速度墜落是不可能的。(從本能上說,我們都認同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此外,當Dunbar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檢測學生們的腦部運動時,他法相非物理專業的學生觀看證實正確科學理論的錄像時,他們的腦部運動呈現出一種特殊形狀:血液的流動方向是往前扣帶腦皮質部位,也就是大腦的中間部位。前扣帶腦皮質的功能是感知錯誤與矛盾的意識,神經學家們通常把它稱做「哎呀,錯了」的思維動態中的主要部分----所以當我們看到自認為是不對的現象時(即使事實上那是正確的理論),前扣帶腦皮質就會被啟動。

這個數據並不讓我們覺得震驚;我們早就知道大多數非物理學專業的大學生對科學知識還是很缺乏的。不過Dunbar 也讓物理專業的大學生們做了此項測試。就如他想的那樣,相關的教育背景令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知道伽利略的理論是正確的。

不過他們大腦中的動現象發生了有趣的變化,正是這種變化,才使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他們看呈現正確科學現象的短片時,腦部的血液流向前額葉皮層背外側區,該區域位於前額後部,是人類成長過程中最晚發育好的一個部位。它的主要功能是抑制不需要的想法,去除那些無助無用的想法。如果你想克制自己不要去想冰箱裡的冰淇淋,併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繁瑣的工作,那個時候,你的前額葉皮層背外側區就會努力工作。

Dunbar認為,物理學專業學生們的腦部運動中需要啟動前額葉皮層背外側區,是因為他們需要抑制自己本身固有的想法,就是讓自己不要去想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如果物理學的理論與我們本身的一些觀點都一致的話,我們的大腦就不需要那麼辛苦工作了----或者我們認為進化論是錯誤的,人類並不是在任意發生的變異過程中進化而來的。但是事實終歸是事實,足夠的證據與事實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辛苦思考才能擁有正確的觀點。

當然,大腦的認知活動不是那麼輕鬆自如的。(這也是它被冠以「認知失調」的原因)哥白尼學說能佔主導地位也是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以現在的情況看來,達爾文進化論似乎也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才能被人們所普遍接受,至少在美國是這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們相信科學證明是不真實的?
    這種想法可能在那些根本不相信科學的人身上是合理的——沒有導致疾病的細菌,沒有進化或基因密碼,不存在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但是在那些相信科學原理、科學方法和大多數結論的人身上,這是怎麼發生的呢?心理學家稱之為「信念固著」,這是一個被廣泛研究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它的犧牲品,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它的侵害。什麼是「信念固著」?
  • 解讀美國的「反智主義」:為什麼有人不相信科學?
    這背後最令人痛心的疑問也許是——人們為什麼要相信科學呢?也許沒有人能夠比哈佛大學地質學和科學史學家Naomi Oreskes更適合回答這些問題了。2010年,她和Erik M. Conway合作出版了Merchants of Doubt(懷疑的商人)一書,向讀者介紹了一小撮科學家與工業巨頭和政治右翼合作煽動了人們對酸雨和全球變暖等「令人不安的事實」的懷疑。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當信念為相信它們的個人或社會提供某些有用的功能時,它們才會持續存在。當你深入思考時,一些奇怪或錯誤的信念所導致的結果往往就顯而易見:人們相信快速致富的計劃,因為他們確實很想快速致富;人們相信能帶來奇蹟的治療方法,因為他們非常想讓身體好起來。人們相信鬼魂和降神會,因為他們並不希望摯愛的人離去。作為歷史學家,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那些由特定信念導致的結果不那麼明顯的事件。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由於本人的學識淺陋,文章的連貫性不佳,邏輯性不夠強,內容也不夠全面,但其中羅列的證據和事實足以引起人們深思。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如今的進化論已經不同達爾文時期的進化論了,經過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和完善,進化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並成為了生物學領域的基石理論,是主流科學團體認可的主流科學理論。現代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達爾文時期還沒有基因這一概念),自然選擇決定了進化的方向。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人類喜歡依賴心理捷徑
    當信念為相信它們的個人或社會提供某些有用的功能時,它們才會持續存在。當你深入思考時,一些奇怪或錯誤的信念所導致的結果往往就顯而易見:人們相信快速致富的計劃,因為他們確實很想快速致富;人們相信能帶來奇蹟的治療方法,因為他們非常想讓身體好起來。人們相信鬼魂和降神會,因為他們並不希望摯愛的人離去。作為歷史學家,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那些由特定信念導致的結果不那麼明顯的事件。
  • 教授:我為什麼不相信「諾貝爾哥」?
    教授:我為什麼不相信「諾貝爾哥」?人們義憤填膺,是因為五年前,「被稱為『諾貝爾哥』的民間科學家曾提到過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後,引力波被證實了」,也就是說,因為節目嘉賓的錯誤批評(也有人上升為科技體制的不合理乃至社會的不公),導致這個人才和這項偉大的發明被埋沒了,中國又與可能存在的一項世界第一擦肩而過,是可忍,孰不可忍?
  • 《環球科學》雜誌:人們為什麼愛看恐怖片?
    《環球科學》雜誌:人們為什麼愛看恐怖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5日 10:23 來源:環球科學          人類總是在追逐快樂,逃避痛苦。長期以來,這個假設成為解釋人們行為的通用理論。
  • 牛頓為什麼晚年不再相信科學,而是選擇相信神學?
    但是,後來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日會竟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還活到了85歲的高齡!第二部分@科學疑惑篇:牛頓為什麼在相信科學以後,又轉為相信神學?難道是晚期糊塗了嗎?還是另有原因呢?第三部分@科學解疑篇:要知道科學和神學幾乎是兩個對立的學科領域,而牛頓也是科學巨匠,晚年為什麼會選擇相信神學呢?
  • 為什麼人們相信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願望
    看到流星,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合起手來,閉上眼睛,許一個願望。對著流星許願,是因為相信流星能夠幫助自己實現願望。問題來了,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願望呢?
  •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相信科學?別讓科學毀在人手上!
    翻看網絡,無數人以不科學的角度看世界,傳播偽科學。我相信,現在到大街上找一百個人,只有一人了解真科學;認真研究過科學的、學習過科學知識的,恐怕一千個人裡、一萬個人裡只能找出一個人。如果說科學是盞明燈,恐怕十個人九個「瞎」。在這個信息傳播的年代,迷信卻不見減少。很多人反對科學。其理由無非就是:科學不能解釋、科學歷史短暫、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所謂的科學不能解釋,不過是人類目前未解決,就像是原始人不明白日食是一樣的。而科學本身就一直存在,說科學不能解釋,未免目光太狹隘了。
  • 什麼是科學,為什麼給認得感覺太多人都是盲目地相信科學。用科學...
    X 什麼是科學,為什麼給認得感覺太多人都是盲目地相信科學。用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就會認為是迷信有陰謀?
  • 再問一次我們為什麼要相信科學?
    我們為什麼相信科學?是因為科學知識非常客觀?還是因為科學是一套非常先進的方法論?亦或者科學理論是可證偽的?還是因為科學家很厲害?如果結果符合你的預言,你的理論就可能是對的;如果不符合,你就需要修正假設。
  • 怎麼才能讓人相信科學
    ​人們為什麼不相信科學?為什麼面對事實,我們仍舊不情願改變自己的舊觀念?——當人們認為自己在推理時,可能恰恰是在為自己相信的觀點開脫。上一篇 科學告訴你,為何有人不相信科學,解釋了人們在面對新的信息時,往往會採用動機性推理的方式來支持自己已有的觀念。下文將告訴你,怎樣預測對方是否願意接受相關的科學數據,怎樣才更容易說服對方。(文/Chris Mooney)人們一般認為,一定要用證據和論證說服別人,而上篇文章 中的結論無疑讓這種看法站不住腳了。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超自然現象?一份來自懷疑論者的解讀
    人類面臨一個悖論:古老的宗教迷信體系與最複雜的科學知識並存。超自然的信仰和非理性的邪教用神秘的啟示和拯救的承諾誘惑著人類。儘管懷疑論者提供了相反的證據和有效的批評,為什麼神秘的信仰體系仍然存在於人類文化中?為什麼預言失敗時,信念往往會加強?懷疑 | Medium對許多人來說,科學等同於技術。
  • 「味精」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敢 吃,相信科學、抵制謠言!
    「味精」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敢用,相信科學、抵制謠言。國內味精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於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市場需求的擴大,行業產能不斷增加。到 1992 年,我國成為世界味精產銷量第一大國,自此之後,中國每年的味精產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
  • 你相信科學嗎?很多科學巨匠最後都信了神學,難道科學是錯的?
    通常來講,在大多數科學家的眼裡,並不存在單一的科學。因為科學實踐往往是通過人們使用不同的科學方法來做出最終決策的。所以這就會給我們留下一個問題:如果科學家也只是一名普通工人的話,比如水管工、護士或電工,如果現有的科學理論容易出錯並且容易被改變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要選擇相信科學呢?相信科學的基礎又是什麼呢?
  • 對於疫情要相信科學,切不可以訛傳訛
    這也符合人們的正常心理,畢竟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了解的還有很大程度上的不明確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所以大家的擔心和焦慮都是正常的。據報導這次聚集性本土確診病例的發生還是和「市場」有關!尤其是又涉及到了海鮮,據說是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病毒,按說三文魚沒有肺不可能是病毒宿主,病毒應該在哺乳動物中更容易寄生。這次卻在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了病毒,真有「防不勝防」的感覺!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為什麼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晚年相信神學?
    神,是一個迷信的產物,世界怎麼可能擁有神靈,如果真的有神靈,為什麼我們卻從未有發現過神靈呢?在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無不相信神靈,後來科學的崛起,一件件未解之謎逐漸的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他們就是科學家!
  • 一個人只相信科學算不算迷信?
    科學和迷信的界限在哪裡?如果一個人凡事都講科學,不科學的事物概不接受,算不算迷信科學呢?科學的核心精神是質疑。科學連自己都質疑,通過不斷否定自己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所以,你如果認同科學精神,那你不可能不加懷疑的相信各種科學理論。科學的可貴之處是不斷完善自己,且提高的速度非常快。但這個世界足夠複雜,科學雖然日新月異但離完全認識世界還有很大距離。
  • 科學不等於真實——人們對「science」的誤解
    科學」,跟中國的"大學" (大學,中庸)的研究方法不同,和佛教的方法也不相同。到底「科學不科學」還是「真不真實」?「 science」 一詞翻譯成「科學」原初意思,還沒有後來那種「把科學和真理等同起來」的傾向。只是,後來,在應用實踐中,人們發現用「分科研究」的方法,效率和正確率都很高,所以,慢慢地人們心裡不自覺地把科學和真理等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