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寧願你現在不快樂!

2020-12-05 優秀家長通

作者:小學生學習,學習哥

昨天上班的時候,看見同事小黃一直在網上搜輔導班,還詢問別人這些輔導班的優劣。

小黃一直都提倡「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我們單位裡唯一一個沒有給孩子報輔導班的人。

「怎麼了,你不是一直都覺得不能壓抑孩子的天性,不提倡給孩子報輔導班嗎?怎麼現在又在看這個?」我問她。

「哎,你別提了,自從上了五年級,孩子學習就吃力了。這次期中考試,名次下降了不少。」

她說,以前低年級的時候,學的不多,就沒怎麼管。現在覺得不管不行了,不報輔導班,孩子的成績就跟不上了。

「開家會的時候,我和旁邊的家長交流,才知道自己孩子落後了多了。」

小黃說,以前她覺得孩子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不應該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但是一開家長會,周圍的孩子不是參加過作文比賽,就是有各種特長。自己的孩子不僅成績沒有人家好,而且什麼課外閱讀量啊都比不上別人的孩子。

「現在都和別的孩子差很多,以後怎麼辦?再不抓緊時間,感覺會耽誤孩子的。」

一些家長可能也和小黃有一樣的看法,覺得孩子不應該天天被逼著學習,應該讓他們快樂才是最主要的。

孩子年齡太小,不想學習,不想苦哈哈地背單詞,但是學習有什麼好處,學好英語給孩子帶來的益處,我相信各位家長都是知道的。

這個世界都是「越努力越幸運」,不要盲目相信「快樂教育」這種傻話。

有些人總是說,誰誰誰的父母也沒有天天逼著孩子學習,孩子不是過得也挺好的嗎?誰家的孩子天天去各種輔導班,也沒看見多大成效啊?

其實他們只看見了小時候好好學習的孩子沒有時間玩耍,卻沒看見那些努力的孩子今後的生活有多幸運。

只看見了童年輕鬆的孩子是如何開心快樂,卻沒看見他們今後將要面對怎樣的漫漫求職路。

學習是一個質變到量變的過程,現在沒有成效,不見得以後沒有成效;但是現在不學習,一定會沒有成效。家長要是不促進孩子去積累「量變」,又怎麼能產生「質變」呢?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愛不愛學習、學習好不好都是天生的,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著名作家劉墉曾提出:家庭教育不強勢,孩子養不成好習慣!

他一直對兒子劉軒實行「強權教育」,逼著孩子學習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凡是大人做的事,他都會逼著孩子學習。

因此,劉軒很早就能夠自己做飯,甚至燒得一手好菜,這讓很多自詡獨立的美國孩子都自愧不如。

在平時的學習中,劉墉也經常幹涉。

一旦孩子作業沒有完成或者寫的不好,劉墉都會讓孩子重新寫,不管到多晚都要認真寫,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告訴兒子「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睡覺」。

兒子練琴的時候,劉墉就會在旁邊監督,孩子一旦露出不想練習的樣子,劉墉就會狠狠批評他。

後來劉軒考上哈佛大學心理學的博士,又在茱麗叶音樂學院進修,不僅在學有所成,還發展了自己的事業,出過不少書,也當過主持人......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假如當初劉墉對孩子的成績不管不問,也不逼著孩子背單詞、講外語、熬夜寫作業,又怎麼能有兒子今日的成就呢?

其實這個世上很多成功的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莫扎特很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就給兒子安排了極其嚴格的訓練計劃,每天都會逼莫扎特學各種複雜的音樂理論和演奏技能。還會學習拉丁文、法語、英語、文學、歷史......

年幼的莫扎特根本就受不了父親的「魔鬼訓練」,總是哭泣、反抗、拒絕學習。

但是他的爸爸還是會逼著他,哪怕一邊彈琴一邊哭也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

時間久了,莫扎特就適應了這種高強度的學習計劃,慢慢融入到音樂學習中,而普通孩子的童年樂趣,他已經不感興趣了。

童年的快樂是什麼呢?

無非就是玩,除了玩還是玩。

而童年裡捉過的蝴蝶,完全不能讓孩子的簡歷錦上添花。

童年用積木蓋的房子,完全不能成為可以居住的大廈。

而童年裡學過的知識、讀過的書,卻能讓孩子在長大後增加一項生存的技能,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就是想玩不想學習怎麼辦?家長難道就打嗎?

所謂「逼」孩子學習不是說用棍棒去教育孩子,讓他學習,而是指家長的一種態度。

一種「你必須去學習」,「不完成任務就不能玩」的態度。

要和孩子制定規則: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完成當天任務後才能玩。

這句話有三個要點:規定時間、認真完成、當天任務。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是第一要求。

就是說要給孩子制定學習時間。有的孩子確實能當天完成作業,但是放學回家後就磨磨唧唧不想寫,非要玩玩手機、看看電視再寫,最後拖拖拉拉到晚上十二點。

2.認真完成是最重要的。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敷衍了事,能簡寫一點就偷懶,一句話中能少些好幾個字。數學題也是隨便一算,但是錯題一大堆。因此一定要告訴孩子,自己寫完,自己檢查。如果寫作業馬虎不認真,就不算完成任務,不能玩。

3.當天任務就要當天做好。

有的孩子晚上背單詞的時候會說「明天我早點起來背」。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告訴他當天的任務必須當天完成,絕對不能拖到明天。

所謂讓「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僅僅是說讓孩子完成作業,更多的是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就像劉墉說的:「強權」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思考與行事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以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作用。我們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規則的手段,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同學家的孩子同時報了四個輔導班,每天放學後母子二人不是正在上輔導班,就是奔波在上輔導班的路上,孩子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甚至連吃完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我們還替人家孩子感到累,還開導朋友說,"你何必把孩子和自己都搞得那麼緊張呢?孩子太累了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太為難孩子!"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中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退休。 我爹是996的程式設計師,這天十點回到家,剛吃了兩口飯,我就把車鑰匙放在了他身邊。 該去開嘀嘀了,我說。 我爹一臉不情願,說,我才剛吃了兩口飯。
  • 孩子,我寧願給你一個痛苦的童年,也不願欠你一個體面的中年
    這篇《孩子,我寧願,給你一個痛苦的童年,也不願欠你一個體面的中年》一經發出,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這篇文章大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朋友的兒子,上學時沒有認真好好讀書,等到畢業之後,走向社會之後,沒有任何實用的技能,被社會拋棄,所以只能求助作者,來幫他的兒子找一份工作。作者根據這件事情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文章。說句實話,這篇文章我看下來之後,也感觸良多。
  • 寧願上一個月班也不想帶一周孩子,真的好累,二胎我是真不敢想!
    一是經濟實力不允許,二是想工作,不想窩家裡帶孩子當家庭主婦。在家裡窩了三年,很迷茫,不知道做什麼工作,現在找到工作了,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感覺很充實。我也沒學歷沒技術沒經驗,剛開始對自己沒信心,不敢找工作。但是壓力大,不工作不行,孩子越大開銷越大,先做簡單點的,工資低點沒事,慢慢來。加油寶媽!
  • 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知乎上今天有一個熱搜,說一個上重點學校女兒要開學了,抱怨爸媽沒有陪她去玩,爸爸說:去玩,不耽誤學習,孩子嘛,快樂最重要,而媽媽卻說:現在快樂了,將來呢?我寧可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低聲下氣的成年。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直到有一天,已經長大成人並在職場裡摸爬滾打的你,突然聽說爸爸一邊穿襪子,一邊對母親說:「我真不想去公司......」的時候,才發現爸爸也是個普通人,他有自己的脆弱,也有自己的夢想,卻為了家庭責任選擇了不得不強大和遺忘。又或者,當有一天你問媽媽「你生了這麼多孩子,不怕養不起」,媽媽堅定地說:「怎麼可能不害怕?
  • 深度丨孩子,我寧願相信你大器晚成!(引起無數父母深思)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最需要打一個古典文化的底子的時候,我連續兩年的寒暑假,哪裡也不去,陪孩子背論語,背三字經,背千字文,他背我也背,當時沒有看到什麼效果,現在孩子再看電視時,特別愛看文化類節目,看到經典內容有一種親切,有一種自豪,我知道,當年的功夫起了作用。
  • 「我為什麼總是不快樂?」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低氣壓的人
    刷百度或者知乎軟體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人提問:「我為什麼總是不快樂?」甚至有些平臺會收到一些令人心碎的求助信息:「被自己壓抑的喘不過氣,已經活夠了......」這些求救的人,離我們的生活不遠,有10幾歲還在念書的孩子,有背負生活重擔的中年人,還有年過不惑的老人等等。
  • 我寧願你忘懷,不願你因記住我而憂傷
    海島之戀我認為愛情,是讓你所愛的那個人幸福而我,雖然沒能力給予你想要的那種幸福。但無論如何,都不能阻止我愛你。因為世界上的愛有很多種,並不一定是要擁有你,因為注視也是一種愛。所以我相信,當我們深愛著的時候,就不會管愛的形式如何,因為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也許會有那麼一天,當我的愛不幸成為你的負擔。請你一定要告訴我,我會悄悄地離開。因為你的快樂就是我幸福的依據。如果僅僅因為我的存在,而造成你的痛苦。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寧願相信我孩子是大器晚成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 寶媽哭訴:我寧願孩子自私點,也不願意讓他有這種分享舉動
    到了現在,很多家長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要懂得謙讓、分享。其中最常的一種情況就是讓大的讓著小的,還要懂得和別的小孩子分享,好像孩子不分享、不謙讓就是在說這個孩子小氣、不懂事、沒家教等等。你怎麼這麼小氣?看了一會之後,小女孩對她的媽媽說:「媽媽,我要玩他的那個玩具。」邊說邊拉著自己媽媽往我們這邊走。閨蜜家孩子也聽到了小女孩說的話,拿著玩具的手緊了緊。把媽媽帶到了我們這邊之後,小女孩就像是有了後盾一樣,直接掙脫了媽媽,走到閨蜜家孩子面前說:「把你的玩具給我玩玩。」
  • 快樂=幸福?你錯了,快樂興奮刺激但短暫,蜥蜴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塞利格曼博士說,當你餵蜥蜴現成的食物,沒有讓它發揮它的優勢時,它的胃口沒有調動起來,當天接受挑戰時,它的胃口才打開,此時的蜥蜴是快樂幸福的。2、第二個故事:孩子迷上打遊戲有一次中午,我做了他最愛吃的紅燒排骨,每次燉排骨,他都要守在廚房,一會跑過去看看排骨熟了沒有,這次,喊了他好幾次,他居然冷漠無情的說:「知道了。」後來,我就問他,你不喜歡吃排骨了嗎?怎麼喊你好半天都沒動?兒子回說:「我覺得遊戲比排骨好,打贏了會獎勵很多寶貝,還能跟小朋友對話。」他眉飛色舞的給我描述遊戲裡的各種場景,為了通關,他還上網查小朋友分享的通關秘訣。
  • 當個教棒球的孩子王,很開心(我運動 我快樂)
    畢竟現在打球不會像過去打比賽的強度那麼大,更多是為了健身娛樂,所以慢速壘球除了能讓更多的朋友參與到這些運動中,還能夠讓我找回曾經做球員的樂趣。」賈昱冰笑著說。   不過賈昱冰也有自己的「私心」,他說:「我希望跟我同齡的這些朋友喜歡上棒球後,能夠帶動他們的孩子更多地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畢竟棒球運動的未來還是屬於孩子的。」
  • 讀懂莊子,你就會明白: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快樂?
    當我每次讀到這篇《逍遙遊》的時候,我總能幻想著能夠像莊子一樣醉心於天地之間,化鯤,化鵬,無所不能,那該是一種怎樣的忘我境界啊!我們有誰不羨慕莊子的逍遙自在,可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現代社會下喘息的我們,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很難擁有屬於自己的快樂,換句話說,只有用錢,才能買到我們所謂的快樂。
  • 「翻船那一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我」:我寧願不知道你這麼愛我
    驚嚇和感動讓李雅數度哽咽,一直說不出話來,直到暫時安全之後,她哭著抱緊丈夫說「你傻呀」!當被採訪到當時內心的想法時,她說:「我知道老公愛我,但永遠不願意用這種方式知道。我寧願我不知道,也不願我們遇險。我很難想像,如果他沒有護著我,我會傷到哪裡。」如果你愛我的程度,非要用這種危險來進行測試,我寧願永遠不知道。
  • 豪門虐文:「顧北宸你,我再也愛不起」我寧願不曾相識,不曾相愛
    豪門虐文:」顧北宸你,我再也愛不起「我寧願不曾相識,不曾相愛《我曾深深愛過你》作者:安若鬱【簡介】一場誤會,一條人命,他們終究是天各一方。顧北宸你,我再也愛不起「我寧願不曾相識,不曾相愛!《前妻超大牌》作者:軟軟芯田【簡介】她化為暗夜的精靈,想方設法的接近他的丈夫只為那一紙離婚書,可是說好的傳聞呢?這個秦大公子除了冷漠就是冷漠,她屢屢進攻,節節敗退,正當她準備抽身而退時,一次意外將兩人攪和在一起 。
  • 老師晚自習帶學生看工地:我寧願你現在吃苦,也不願你未來無路
    學校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所有學生: 「那些你曾經不願意讀的書,都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有些苦很難扛,但在本該吃苦的年紀,選擇掉頭離開,生活會在你最猝不及防的時候,教會你一次又一次低頭。
  • 昨天妻子要提前教我們孩子學英語,被我怒斥了
    昨天我妻子突然心血來潮,決定每天抽出半小時時間來教孩子英語,但是被我制止了,並且因為這件事還吵了一架。我妻子在英語培訓機構當老師,現在疫情期間什麼都停了,從過年到現在一直閒在家裡,每天除了做做飯,打掃下衛生,整體就是無所事事。
  • 愛你卻不能靠近你,我寧願從來都不認識你
    她的成績不是很好,上完初中後她就不想再上學了,一天她跟我說表哥,我學習成績不好,學習太費力了,我不能再陪你繼續上學了,我要去廣東打工了。我說:「你還小,怎麼能就去打工啊!我不放心一個人離家那麼遠。」她說她和同村的姐妹說好了一塊去的,沒什麼問題,放心吧!有心學習吧!考個好大學,我去喝你的喜酒。
  • 若愛情需要乞討,我寧願一個人
    若愛情需要乞討,我寧願一個人。1:生命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歷程,做最真實的自己,做一個很簡單、愛生活的人,坦然面對生活和未來。早安!2:人和人終究是不同的,有人風雨中送來的晚餐,卻不及某人一句隨手的;好多事都無法避免,比如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比如晦澀難懂的數學題,我在人群裡找你的目光,還有,你與我的遙遙萬裡3:永遠不要沉溺在安逸裡得過且過,能給你遮風擋雨的,同樣能讓你不見天日。只有讓自己更加強大,才能真正地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