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特定的生長軌道,能飛多高走多遠,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掌握專業的教育方法,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讓養孩子變得簡單可靠。
人民日報推薦的《父母教育應該知道的9大教育法則》,我們一起學習。
01
天鵝效應
總有一天,社會的殘酷規則,會讓不懂得獨立的人遍體鱗傷。
02
自然懲罰原則
03
甘地夫人法則
未來的路,一定是孩子自己走,他必須承受得磨難和痛苦,才能把生活給予的一地雞毛,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
04
禁果效應
05
手錶定律
06
路徑依賴
人的習慣就如同走路一樣,選擇了一條道路,人就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就是「路徑依賴」。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好的習慣就如同走路,決定孩子的人生。
讓孩子守時,學著掌握、管理時間,成為靠譜的人;
讓孩子學會整理和收納,培養秩序感、專注力、觀察能力和自律能力;
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成為有見解、獨立有思想的人;
讓孩子去運動,釋放壓力,勇敢自信;
讓孩子做家務,從簡單的倒垃圾、擇菜、洗內衣物開始,體會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受付出和回報,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和責任心。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你給孩子留下金山銀山,都不如這些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07
破窗理論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一輛停在乾淨、有秩序的中產階級社區,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他把停在布朗克斯區的那輛汽車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停了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
後來,津巴多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會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如果有人隨意在某處亂丟垃圾,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會成為「固定」的垃圾堆,惡意就是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裡,慢慢滋生。
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優劣影響,首當其衝。
教育孩子必須以身作則,別讓孩子身處「破窗」的環境裡。
08
倒U型假說
這個假說是由英國心理學家羅布特提出的,論證的是成績和壓力之間的水平關係。
壓力太小,孩子就失去了動力;壓力太大,又成了阻力。
鄭淵潔曾在書裡這麼解釋過,他說:「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翅高飛鵬程萬裡,作為家長,如果將孩子比喻成飛機,真想讓孩子飛行,只能靠推力或者拉力。
壓力不能讓飛機起飛,只會讓飛機停在原地,假設壓力過大,飛機還會解體。」
對孩子來說,緩解壓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得到父母的理解、陪伴、重視和支持。
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年輕時候的學習、生活經歷,分析孩子眼前的困難,給他們加油打氣。
你的關愛和信任,就是孩子面對挑戰的最有力武器。
09
天賦遞減法則
生下來具有100分可能性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了恰當的教育,將來就可能具有100分的潛能。
如果放棄教育,到5歲是就會減少到80分,到10歲時就會減少到60分,到15歲時就會減少到40分,這就是「天賦遞減法則」。
所以,孩子的潛能開發越早越好,喚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輔導。
多觀察孩子對哪方面感興趣,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培養好奇心和探索欲。
網上有一份天賦開發時效表,全面又有理有據。
科學的教育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但別忽略了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急於求成只能事倍功半。
靈活運用這9條黃金法則,一定會收穫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