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曉琳家的大孩子今年上小學了,但是她感覺自己的大孩子總是沒有辦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且在其他事情的時間安排上也不是特別的好。
他們家的大孩子在放學之後就會先跑去打籃球,因為他認為打籃球這件事情比寫作業這件事情更加的重要。但是孩子打完籃球之後精力就會下降,再寫作業的話完成效率就十分的低下,這樣孩子就總是沒有辦法按時完成作業。
孩子沒有辦法及時的完成自己的事情其實不是因為他們的時間不夠用,二是因為他們的效率不行。
孩子們時間總是不夠用是因為他們的效率不行
孩子們小時候自己是不能夠正確的判斷事情的重要程度,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的先後順序。父母總是看著孩子沒有按時的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而感到十分的著急卻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幫助孩子們。
孩子們如果他們的時間不夠用的話,就是因為孩子們沒有合理的安排時間去完成事情把所有事情都擠在了一起所以降低了自己完成事情的效率。
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們去提高他們完成事情的效率,只有這樣,孩子們以後才能夠高效成事。
"艾森豪法則"就是一個幫助孩子們高效成事的一個好方法,它幫助孩子們把所有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分成了四個部分,讓孩子們合理的安排時間按照順序高效率地完成了事情。
既然這個法則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此的有效的話,我們不如來進一步的深入認識一下這個法則,在充分的了解了這個法則之後教會孩子們用這個法則去高效率的安排自己的時間。
這樣子孩子們就不會總是感覺到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了,有的時候還能給他們流出額外的空閒時間。
什麼是"艾森豪法則"?
艾森豪法則的明智之處就在於它告訴我們在行動之前,一定要懂得思考,把問題和工作按照性質、情況等分成不同等級,然後巧妙地安排完成和解決的順序。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科學地安排。特別緊要的事情要安排在第一位,正所謂跟驅使牛按照我們的意願行動的時候要先抓住牛鼻子才能更好的控制牛一樣,然後再依照輕重緩急逐步執行,這樣我們就能夠把所有的事情條理性的拎起來。
在做事情的時候只有條理清晰,成效才能顯著。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就把所有的事情完成掉。我們都知道凡事都有本與末,輕與重的區別,千萬不能做本末倒置、輕重顛倒的事情。只有正確的認識這個法則我們才能夠幫助孩子高效率的完成事情。
還有一個故事更能體驗出"艾森豪法則的重要性"。曾經有一天,動物管理員發現猴子從自己的籠子跑出來了,於是管理人員們開會討論如何解決猴子老是出逃的這個問題。
最後他們一致拍板決定把猴子的牢籠加高,因為他們覺得猴子出逃是由於它的牢籠高度過低。但是第二天,他們就又發現猴子在動物園裡大搖大擺的晃來晃去了。於是他們咬牙決定再次增加牢籠的高度。
住在猴子旁邊的鸚鵡問猴子說,你覺得你下次跑出去他們還會不會再增加你的牢籠高度?猴子回答他說,我覺得這很難說,如果他們再次忘記鎖上我牢籠的門的話。
通過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做事情的時候規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所有事情按照他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我們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裡高效率的完成事情。
上面的管理人員就是只考慮到了牢籠的高度而沒有考慮到鎖門這件事情,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錯,既沒有很好的完成事情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們應該如何運用"艾森豪法則「幫助孩子們高效成事?
"艾森豪法則"也被稱為四象限法則,我們如果能教孩子們很好的去運用這個法則的話就能夠幫助孩子們高效率的去完成事情。
四象限法則其實是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理念,它是讓我們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處理那些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上,才能高質量的去完成這些事情。
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的應變能力還不是很好的,所以他們及時集中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才夠在短時間之內把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迅速的完成好。
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精力重點放在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上面。這些事情往往被我們放在第一象限上面。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教育孩子們根據"艾森豪法則"把需要處理的事情分成四份,分別放在四個象限裡面,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時間不被重要性不是特別大的事情所佔據,提高自己做事情的效率。
第一象限中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要性,也是孩子們無法迴避也不能拖延的事情,是孩子們必須優先處理的事情,它表現為我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事情。
第二象限則跟第一象限有所不同。這種事情往往具有影響的重要性,但是並不具備時間上的緊迫性。它對於個人的影響性也是跟第一象限一樣的,因為它的時間比起第一象限更加的寬鬆,所以我們可以把第二象限的事情放在第一象限的事情後面,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不慌不忙的去完成這些事情。
第三象限的事情包含的是那些緊急但是並不重要的事情,由於它緊急但是並不重要,所以這一象限的事情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
孩子們自己對於分辨事情的重要程度的能力是有些弱的,他們總是認為緊急的事情就是重要的,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比如別的孩子約他出去打球這種事情就是緊急但是不重要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件事情的完成時間推後一點。
第四象限的事情則大多是那些瑣碎的事情,這些事情既沒有時間上的緊迫性也沒有任何的重要性。
這種事情我們也可以延後做或者是不做,比如上網衝浪,跟別人閒聊之類的事情就屬於第四象限的事情。
我們如果要幫助孩子們提高他們做事情的效率的話就要教育小孩子優先去解決第一象限的事情,然後去投資第二象限的事情,最後才去解決第三與第四象限的事情。
我們在解決事情的時候要注意區分一下第一與第三象限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情對於自己來說很重要的話它就屬於第一象限的事情,如果它不重要的話就屬於第三象限的事情。
在孩子們知道如何區分事情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就要讓孩子們馬上去做第一象限的事情,然後計劃去做第二象限上的事情,完成第二象限的事情之後再授權去做第三象限上的事情,而第四象限上的時候我們就要減少去做的數量,因為這些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