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學習時間總是不夠用?帕累託定律告訴你:80%時間要用在這才對

2020-12-04 敖爸聊教育

上周天,和幾個朋友小聚,大家都是有娃的人了,話題一會兒就從時事要聞、生活、美食等轉到孩子身上,其中朋友A聊到孩子教育問題的時候,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收也收不住。她的言語仿佛把我們幾人帶入到了這樣一個場景:

晚八點的時候,孩子剛坐在書桌前準備開寫作業的時候,就被同學的一個電話打斷了,兩人沒完沒了地聊了快一個小時,聊的內容完全和學習搭不上邊,以聊遊戲居多。聊完之後,不到10分鐘,孩子的奶奶又過來叫孩子洗澡,等孩子洗完澡之後,已是睡意來襲,哈欠連天,在父母的不斷提醒和催促下,孩子才慢吞吞地把作業寫完了,最後一看時間已是11點半了。而且幾乎每晚都在重複這樣的場景。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的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朋友A最後的一聲嘆息:我該怎麼辦啊?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入到了現實。雖然這是發生在朋友A身上的事情,可總感覺這場景似曾相識,其原因就在於我們很多人都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

孩子學習差和不懂時間管理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我們可從生活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往往會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不少是因為時間觀念不強、時間意識淡薄,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比如起床磨磨蹭蹭、做作業拖拖拉拉,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任務,包括學習任務、培養興趣愛好……隨著事情的不斷累積,孩子如果又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最終所有問題累積起來,就無可避免地將影響到學習。

可見,孩子學習差和不懂時間管理是有著很大的關聯。時間管理能力不足是造成這一系列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高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01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研究者們發現,時間管理傾向和能力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學優生的時間管理能力要明顯優於學困生,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由於對時間概念的理解困難,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安排時間和充分利用好時間。

時間管理的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當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一團糟,總是疲於應付各種事情,作業來不及做,覺得玩耍的時間不夠等等,這些狀況都容易導致孩子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而當孩子能把時間管理好,勞逸結合,睡眠時間充足,學習和生活都有條不紊,僅就學習來說,孩子自然會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中學,孩子自主管理的需求逐漸增強,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逐漸增加,時間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因此,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時間管理觀念。

02 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需循序漸進

時間管理這件事千頭萬緒,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教孩子從生活節律著手。日常活動都按照有規律性的鐘點進行,並持之以恆;二是教孩子從認識時間詞彙開始,並和具體的鐘點結合起來;三是培養孩子的時間感,訓練孩子對時間的把握和支配的能力。一個人能清晰地認識到時間的珍貴和價值,才會有動力充分利用時間。小學生很難完全理解時間的價值,不能清晰地、深刻地意識到時間對個人人生發展的意義。

進入中學後,由於中高考的影響,孩子開始越來越意識到時間的緊迫,進行時間管理的願望和積極性會明顯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讓孩子增加對時間的感受,理解時間的珍貴。

時間管理對於學前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他們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能很快完成一件事情,不能準確估計完成事情所需的時間。例如,他們總是認為晚一點做作業也能做好,這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一定能很快做完,但實際上,很多抱著這種想法的孩子最終都把作業拖到了晚上很遲才完成,情況嚴重者還無法按時完成。

總的來說,雖然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受到自身發展水平的限制,但只要通過合適的訓練,年齡小的孩子也能自主管理時間,學會做時間的主人。

03 "帕累託定律」的啟示,80%的時間該用在哪裡

時間終究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時間都無差別地平均花在每一件事情上,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時間遠遠不夠用。這裡就要用到 "帕累託定律」了。

帕累託定律又稱為80/20效率法則。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當我們家長懂得了帕累託定律,那麼如何來指導我們孩子的學習呢。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中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收穫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它的事情。

帕累託定律給父母的啟示是,孩子的一門課程真正重要的部分也許只有20%,我們要引導孩子必須學會把這重要的20%左右的知識點找出來,並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和思考,對於其它的70% ~ 80%的非重要的知識點了解即可。

掌握重點知識是要花費大量的零碎時間的。剛開始學習時,有一兩處不明白、記不住也不要緊,繼續往下看, 當前後內容貫通以後,自然就會有學習效果。

對於那決定孩子成績是否突出的20%的重點知識,還要讓他歸納總結。每一章節至全書學完以後,對應該掌握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消化,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帕累託法則結合突出重點科目原則,可以使孩子能夠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在相同的學習時間裡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學業成功的秘訣就在於,要把80%的時間花在能帶來最高收穫的20%的學習內容上,而不是面面俱到。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04 引導孩子學會制定合理計劃

在孩子的一天當中,是有很多時間可以挖掘的,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他就會慢慢發現,在一天當中, 他的有效學習時間會越來越多,學習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學習效率一高,學習成績也跟著水漲船高。

可要保證這樣的學習效率,就要涉及到孩子如何管理時間的問題了。管理時間的第一步就是做好計劃,讓孩子學會制定合理的計劃,才能讓孩子高效利用時間。合理制定計劃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需要達成的目標和任務,並將其細化拆分

關鍵之處在於把注意點放到最需要做的事情上,其它次要問題先放在一邊。例如,家長希望孩子每天按時寫作業,不要到了晚上十點多還沒有完成作業,那麼,家長這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合理安排孩子放學後的時間,留出充足的時間寫作業,而不是把關注點集中在讓孩子怎麼做到做作業時坐姿正確、握筆姿勢正確上。在明確需要達成的目標和任務之後,家長和孩子要把這些目標和任務再拆分成一個個容易完成的小任務。

2、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區分想做的和需要做的事情

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將要做的事情分成四類:

● 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要先做,安排充足的時間去完成,如完成當天的作業等;

● 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後做,並加快效率,如讓家長在第二天需要交的作業上籤燈;

●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可安排在後邊,但要多投入時間去完成,如期末考試複習、每天的閱讀等;

● 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不做或少做,後續要儘量避免,如玩手機、玩電腦遊戲等。

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要分清楚輕重緩急,帕累託定律告訴我們的這個時間管理的精髓,也是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05 提高執行力,發揮時間計劃的效力

制定合理的時間計劃只是有效管理和利用時間的第一步,而如何有效執行時間計劃才是最重要的一步,否則孩子的計劃將成為一紙空文,毫無作用。

1、言教不如身教,家長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家長自身如果在孩子面前能做到惜時、守時、講求時間效率的話,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2、跟孩子約定,在計劃完成任務的時間內,保持全身心的投入,減少不必要的分心。家長要在孩子安排的「做作業、閱讀「等時間段,給孩子營造合適的環境,幫助孩子保持專注。比如,除非孩子提出需求,否則不要去打擾孩子,減少家中各種對孩子可能的幹擾。

3、不要隨意更改計劃。跟孩子商量好,計劃制定後需要執行,不能隨意改變,除非是特殊情況。當然,這個特殊情況只能是人力不可改變的情況、突發且很緊急重要的事情、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預期以外的困難等等,而這些特殊情況並不包括諸如好朋友臨時邀請自己出去玩耍、自己突然想看一部動畫片、想延長休息時間等等。告訴孩子,不能想著以後再找時間補,這會形成不良的連鎖反應。

4、給孩子一些小工具,教給孩子一些小技巧,幫助孩子感受管理時間的成效。給孩子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可以幫助孩子在培養初期感受到時間管理的價值,建立信心。例如,給孩子準備一些彩筆、方便做計劃的日程本等等,能讓孩子更快地做出合理計劃;給孩子準備方便易用的書籤、標記顯眼的試卷夾等等,可以讓孩子快速整理自己的學習資料,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

5、當孩子能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時,要及時給孩子肯定和獎勵。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是長時間的事情,在培養初期,家長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堅持下去的一種動力,家長可跟孩子建立一個個性化的獎勵機制,激勵孩子有效管理時間。

6、」聘請「家長做孩子的時間監督員。在不被監督的情況下,很多成年人都難以堅持做好一件事情,更不要說孩子了。家長可和孩子溝通好,讓孩子「聘請」家長做時間監督員。

當家長成為孩子的時間監督員的時候,記得不要「濫用權力」和越廚代庖,過分監督,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提醒和幫助即可。比如,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到了,但不要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全程緊緊盯著孩子的作業本,甚至時不時地幹預孩子做作業,效果或許適得其反。

06 引導孩子學會利用好零碎時間

不要小看日常的零碎時間,積少成多也很可觀。在零碎時間裡,孩子可以做下面這些事情:

1、背誦零碎的知識點。一門較系統的、難度較大的學科,則需要整體時間,而有些內容,諸如背誦古詩詞、英語單詞等,就應該多利用零星時間。

2、處理學習中的事務性工作。包括用零星的時間來削鉛筆、收拾用具、整理學習環境、整理書包,按第二天上課的課程表,有次序地整理課本、筆記本、文具等。

3、整理學習資料。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來整理一些學習資料,積少成多,將是十分可觀的。

總之,孩子要想提高學習效率,除了利用好大塊的時間之外,還要充分利用好各種零碎的時間。

07 結語

一個不會科學高效運用時間的孩子是很難取得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成功,同樣,一個不會精心掌控時間的孩子也不可能在未來創造精彩的人生。因此,我們的孩子要想取得包括學習在內的各種成功,必須學會高效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毋庸置疑的是,哪個孩子能把時間管理得更有效,利用得更充分,哪個孩子就能獲得更快的成長、更多的收穫,人生的發展前景也一定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善用「帕累託法則」,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在點滴中提高學習效率
    但如果家長能夠善用"帕累託法則"的話,不僅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提高,生活惡習也會得到改善。"帕累託法則"又稱作"二八定律",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即在任何特定群體中,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20%的投入和努力產生80%的效益。其本質就是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 帕累託法則: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你會是這20%的少數人嗎?
    帕累託分布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一條的法則,他主要是告訴我們 :產出與報酬是不平衡的,少數的人做完大部分的工作,而這其中存在著無法解釋的原因。(一)、總有人比我們優秀,我們要和自己比較。如果我們總是和別人比較,那就總有人比我們優秀的人,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和自己比較,如果我們比昨天的自己優秀了一點點,那我們就是有所進步的。(二)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工作。
  • 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好,巧用帕累託法則改善,學會時間管理
    可是,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努力了不一定就可以取得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父母發牢騷,替孩子感到惋惜,孩子明明非常努力,但是成績卻總是原地踏步,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走下坡路,對此,父母也只能是替孩子干著急,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打破這個死胡同。
  • 帕累託法則:除了努力,還需要學會時間管理
    小波學習如此努力,為什麼成績不突出?這就涉及到時間效率的問題。簡單來說,他在學習上花了80%的時間,卻只產生了別人用20%的時間就能帶來的效率,這種現象就是"帕累託法則"在小波身上的典型體現。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就是著名的帕累託法則,又名二八定律。帕累託法則表明,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
  • 強大的帕累託分布——其可視化實現方法
    1.帕累託分布帕累託分布是一種冪律概率分布,以義大利土木工程師、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的名字命名,用來描述社會、科學、地球物理、精算和其他各種可觀察到的現象。帕累託分配有時也被稱為帕累託原則或「80-20」規則,即社會財富的80%掌握在20%的人口手中。
  • 斯威汽車詮釋「帕累託最優「
    維弗雷多·帕累託(1848.7.15——1923.8.19),義大利以創造概念、命題而著稱的思想家和經濟學家,在經濟學和社會學等領域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在帕累託的一生中,提出了多個後人以他名字命名的經濟學概念,比如「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法則」(二八定律)等。帕累託提出的經濟學概念,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
  • 大數據分析「帕累託法則」的作用
    一個多世紀以前,政治經濟學教授維弗雷多·帕累託發表了他對於社會財富分配的研究結果。他所觀察到的嚴重的不平等,例如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令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科學家感到驚訝。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不同領域的幾位先驅者在包括商業在內的幾種層面上觀察到這種不成比例的分布。
  • 工作效率提升技巧二:帕累託法則
    帕累託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這個法則,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這個法則用在了聊天或者抬槓之中。事實上,這個法則可以很好的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所以我們不探討例外,意義不大。我們要探討大概率事件,討論更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專注於探討職場,而不是談論彩票等中獎事件。你去買一個手機,一般是什麼原因?比如買蘋果手機,可能就是覺得操作簡單,或者工業設計或者UI設計。在眾多指標中,也就關注了核心的20%。
  • Excel中帕累託圖是什麼?如何製作帕累託圖進行數據分析?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在一項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只佔20%,其他80%卻是次要的,這就是二八定律。也叫做帕累託法則。帕累託圖(也叫做柏拉圖)就是專門分析二八定律的圖表。比如排查質量問題,我們只要花費少量精力和時間解決累計佔比達到80%的導致問題的因素,就能顯著改善質量問題,沒必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解決20%的問題。在下圖中,是各個分數段學生成績數量的統計,圖表中不僅可以看出分數區間的人數分布情況(80~90分最多),而且可以看到分數累計佔比。
  • 學會利用「帕累託法則」,讓工作更高效一點
    圖片來源:Terry Vlisidis / Unsplash我第一次知道帕累託法則是在經濟學課堂裡。帕累託法則又叫80/20法則,帕累託認為,約80%的結果是由20%的變量產生的。教授給尚在懵懂的我們舉了各式各樣的例子,我們藉此更好地理解了帕累託法則,如:世界上最富有的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20%的患者佔據了總醫療支出的80%。20%的流行病感染者要對80%的傳播負責。
  • 職場精英思維模式:帕累託80/20高效法則!(附帶方法)
    到了工作單位,打開電腦,開始思索,昨天小李的郵件沒有回覆,小王的資料還沒有審核,老闆今天的會議資料9點之前要準備好,整理了一堆代辦事項,總覺得好像還遺漏了什麼。晚上,吃完飯後看娃作業到深夜,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享受一下自己的時間,結果腦袋裡纏繞的還是今天沒有完成的待辦事項。
  • 一分鐘教你學會帕累託圖
    什麼是帕累託圖?帕累託圖是一種按發生頻率大小順序繪製的特殊直方圖,故又名排列圖、主次圖。帕累託圖與帕累託法則一脈相承,帕累託法則認為,相對少量的原因通常造成大多數的問題或缺陷,即80%的問題是由20%的原因導致的,故又稱二八法則或80/20法則。帕累託圖也用於匯總各種類型的數據。
  • 帕累託:一個以創造概念、命題而著稱的思想家
    他提出了帕累託最優的概念,並用無異曲線來幫助發展了個體經濟學領域。他的理論影響了墨索裡尼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發展。帕累託因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著名,後來被約瑟夫朱蘭和其他人概括為帕累託法則(80/20法則),後來進一步概括為帕累託分布的概念。
  • 帕累託改進
    所謂帕累託改進(PARETO IMPROVEMENT)是以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Vil-fredoPareto)命名的,並基於帕累託最優(PARE-TOEFFICIENCY)基礎之上。帕累託最優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福利的情況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託改進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的福利時,通過改變現有的資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
  • 七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法(一):帕累託法則
    帕累託法則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經濟學定律中說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在運營中可以發現,80%的貢獻度來自於20%的用戶。這張圖中體現了2個法則,也就是二八法則和長尾理論,在數據分析中,建議將這個兩個理論合起來用。
  • 婚姻需要來點「帕累託改進」
    至於你怎麼配置、如何互換,每個人有自己的路徑。  一說到資源分配,便會讓人不由想起那個著名的博弈論概念——「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最優」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提出並以他的姓氏命名。在他看來,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也不可能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這種資源分配的狀態,便是「帕累託最優」。
  • 帕累託改進:戀愛至少是一方的進步
    後來才明白,喜歡只是戀愛最基礎的條件。一對情侶適不適合在一起,不取決於熱戀時期的膩歪,也不取決於互相讓步,每個人在感情中都有ta想要得到的東西,戀愛最好的結果,就是雙方都比之前更優秀。帕累託改進的目標,就是戀愛雙方沒有一方會受損,最好的狀態就是雙向進步。合理配置雙方的長處、優點,互相影響,互相進步,把進步最大化。03帕累託改進,是資源最大化帕累託改進的最終效果,是既不傷害一方,又讓雙方在一起更美好。
  • 帕累託最優的應用(上)
    帕累託這位老鐵,是義大利非常傑出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家,他對經濟學、社會學還有倫理學均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但他最為出名的,還是他創造的帕累託最優這一深刻概念。簡言之,帕累託最優的應用之所以那麼廣泛,是因為它能讓效率達到個人的最大化。
  • 百科詞條3條速覽:熱力學第二定律、關聯矩陣、帕累託最優……
    帕累託最優 Pareto optimality:帕累託最優 Pareto optimality是一種不能再改進的狀態,它使得任何個體或偏好準則變得更好而不使任意一個個體或一項偏好準則變得更差這個概念是以義大利工程師、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 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名字命名的。他在研究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和收入分配 income distribution時使用了這個概念。
  • 停車位博弈的帕累託改進
    原標題:停車位博弈的帕累託改進 摘要 停車位的博弈,形成了一種近似於帕累託改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