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託分布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一條的法則,他主要是告訴我們 :產出與報酬是不平衡的,少數的人做完大部分的工作,而這其中存在著無法解釋的原因。
(一)、總有人比我們優秀,我們要和自己比較。
在一個國家醫療體系中,20%的人與20%的疾病消家80%的醫療資源,所以這個法則說明:1,多數 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2,少數 而能造成重要的影響,
就跟我們常聽見的那句話,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是的,在一個群體中精英與笨蛋總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凡的。
如果我們總是和別人比較,那就總有人比我們優秀的人,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和自己比較,如果我們比昨天的自己優秀了一點點,那我們就是有所進步的。
(二)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工作。
帕累託法則還表明,在一份創造性的工作中,我們會用20%的時間做完80%的工作,所以我在做類似工作的時候,我們就要著重工作的主要問題進行發力,那真的能我們節約很多時間,
這其中包含了心理學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法則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比如心理學家發現,在一個一百分的試卷中,這其中的80分就是你所有的學習時間中的20%學來的。
這就解釋了我們身邊一些看似不怎麼學習的人,卻 總是有好分數的原因, 那是因為他們直接找出那20%的少數的關鍵問題去學習。
(三)社會中存在不平衡,但我們依然要學會進取。
我們從一開始就看出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我們會是那少數人嗎?不得不承認,我們大都是那多數人。
我們該怎麼辦呢?生活不是為了別人,我們不需要為了別人去樹立一個目標,那樣真的很沒意思,我們要為自己或社會去建立目標。
我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了嗎?我為社會做了哪些貢獻了嗎?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經常要問自己的問題,這就是進取,這能給我們帶來人生的真實感,成就感,幸福感。
至於我們是不是那掌握財富的少數人,真的還有那麼重要嗎?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東西。重要的是我們活著時候的感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