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奮更重要的,是認知覺醒,這2種思維希望你能早些頓悟

2021-01-07 每天陪你讀本書

人生到了中年以後,總算明白了,僅憑勤奮是不足以致富的,每個月只能拿著一點固定的工資,除去日常開銷、人情往來,基本就是月光族。想讓生活過得好,確實很困難。賺大錢,還是要靠思維。思維改變了,眼界打開了,你的財富才有可能實現倍速增長。

最近在讀一套《財富自由》的書,它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賺錢,比勤奮更重要的,是認知覺醒,有2點很重要,希望你能早些頓悟。

1先做有價值的事情

一個人能有多大成就,和他在某一個領域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我們對於時間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未來能夠做出什麼樣的行為決策。在資源配置、時間管理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帕累託法則」,又稱「二八法則」,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帕累託注意到在任何一個領域,永遠是重要的部分佔少數,不重要的部分佔多數,而重要性的那一部分少數卻影響著全局。比如20%的忠誠客戶,帶來80%的收入;20%的頭部產品,帶來80%的利潤。20%的富有人群,掌握著80%的財富等等。

《你的時間80%都用錯了》這本書告訴我們,對於一個人來說,你可能每天感覺自己會有很多事情,但是仔細清算起來,10件事情裡,大概只有那麼2-3件是重要的。而這兩三件事情產生的價值,可能比其餘幾件事情加起來產生的價值的還要大。所以,所謂的時間管理,就是先要做有價值的事情,對自己的人生有合理的管理和規劃,控制自己做事情的優先順序。很多人在重要的事情上拖拖拉拉,在次要的事情上忙忙碌碌,看上去好像在產生價值,實際上卻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2有偉大的格局觀

我們的一生沒有什麼是可以確定的,唯一確定的就是前方充滿未知。任何一個優秀的人,都要做到不為眼前的人生困惑迷茫。有偉大的格局觀的人,看到的是未來10年、20年的前景,既能夠享受眼前的幸福,也能對未來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財富自由》這本書中說,人生沒有終局,不進步就意味著退步,對自己的工作越精通,越精益求精,人生的動力就越充足。如果你的眼光只局限於競爭對手,盯在某個具體業務上,就會被其同化,對人生產生焦慮。運氣總是稍縱即逝的,可能會帶來一時的利益,但會影響你的認知和判斷。

世界首富傑夫·貝索斯在創辦在創辦亞馬遜時,給自己列出了20多種商品,最終選擇了圖書這個垂直細分領域,走上了創業之路。貝索斯堅持自己打包,親自去郵局寄送。在把傳統書店幹掉以後,貝索斯才把目光觸及到了其他零售業,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版圖。美團創始人王興,創辦過校內網、飯否網,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依然相信網際網路改變世界,不斷深耕本地生活服務,才有了今天的美團。你可以不認同他的理念,但是請記住,擁有長線思維的人,從不刻意向外界證明什麼。一件事情做得足夠久,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推薦大家看看《財富自由》《用錢賺錢》《你的時間80%都用錯了》這三本書,我的一位長輩是開公司的,他建議我多看看這套書,非常適合現在的大環境。一個人想上進,就要先跳出以前的小概念,培養自己賺錢的思維模式。新的一年裡,祝你向財富自由更邁進一步。

相關焦點

  • 勤奮就夠了?錯!更能決定你人生的其實是「複利思維」
    複利思維,決定了許多人的人生。一直相信的是:方向比速度重要。希望每個人都能建立你們的複利思維。1複利思維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書說:「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我不想探討如何進行房產投資,但我想講講複利思維,那什麼是複利思維呢?
  • 巨人思維:你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真正的「悟」在於這四點
    佛法中的頓悟VS現代科學中的頓悟 頓悟是什麼? 頓悟是指人思維的突變與飛躍。人類幾乎所有創造性思維都具有突發性。因此,凡創造性思維都可稱為頓悟,例如我們常說的靈感、直覺。
  • 《認知覺醒》:給正值中年的自己一個覺醒機會,讓成功主動靠近你
    在近幾年,常聽見有人這句話掛在嘴邊:你的認知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沒有人能賺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既然「認知」對我們如此重要,那「認知」到底是什麼?官方給出的答案是:認識、思維或知覺的自身發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識管理或過程,靠它獲得關於感覺或理念的知識。用我們通俗的語言來說:認知就是我們通過自己有限的經驗,對事物的理解和領悟。
  • 《認知覺醒》:整天忙碌卻依舊平庸?那是因為你不會運用元認知
    它就像你身邊的一個「靈魂伴侶」,會在你走神時,提醒你集中注意力,去做更重要的事;在你迷茫時,幫你看清局勢和格局;在你生氣時,幫你梳理情緒,找到比生氣更好的選擇;在你無解時,會深入底層規律,提示你應該抓住什麼;在你懈怠時,會站在人生的終點,警醒你現在應該做什麼……試想一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靈魂伴侶」,你想「不起飛」都難吧!那我們該如何向元認知「借力」?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所謂「認知地圖」,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價值框架。他的行為、做事、思維都會在這個框架裡進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界限和思維高度!古時候的農民,他能想像的世上最好的生活,就這樣!還有一個撿糞的農夫坐路邊上嘆氣:「他媽的,我要是當了皇上,這撿糞的叉子得是金的!而且路兩邊的糞都得歸我一個人撿!」這就是見識對一個人的妨礙。2.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如果你想學習,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如果你想努力,卻總是拼搏毅力、咬牙死撐?如果你想精進,卻總是頻頻受阻、迷茫無助?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然而,它們通常是用不準確的、通常是負面的方式看待現實的思維模式。 一個例子可能是認為「我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幸的人」。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或者在經歷任何其他認知影響時,你更有可能以一種更消極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什麼是認知影響。
  • 能從三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是認知覺醒的開始
    這一年,我36歲,開始傾聽自己的聲音,從深處看見自己。從深處看見自己,消除模糊,讓自己活得明朗,認知覺醒的時候,才是新生之時。認知覺醒除了需要我們從深處看到自己,我們還需要從高處看到自己、從遠處看到自己。
  • 思維深度決定你能走多遠,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擁有這四種思維深度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對於每個人來說,思維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思維連通我們潛意識,改變我們的底層思維,重塑我們的人生信念與希望。我要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好,首先就需要養成良好思維的習慣。對於每個人來說,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擁有這五種思維深度,這才是他們最為本質與深刻的內涵所在。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人是環境的動物,總是習慣用熟悉的知識和經驗去思考和行事,而知識和經驗構成了我們的認知。不同的認知,使得人們面對同一件事的反應和行事方式差別很大。有人意識到了這點,於是不停地購書、買課程、參加各種訓練營,希望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填補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可現實卻很殘酷,很多人陷入了這種困境:書看完了也記不住,課程沒有認真完成,能力還是在原地踏步。
  • 從心理學看頓悟,什麼是頓悟,怎樣才能頓悟
    人們總是有時候會不自覺地陷入某件事情中難以走出,或被這件事情拖累,或被那件事情左右,遲遲的百思不得其解,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時候,就需要頓悟。比如就拿衡量國民貧富差距的房子來說,你的同學朋友中,大部分人都買了房子車子,就你還沒買的時候,是不是你的心裡會陷入貧窮自卑的對比痛苦中?
  • 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現在」,依然是認知覺醒的最好時機
    這個故事,你看懂了麼?讀《認知覺醒》之前,我似懂非懂;讀過《認知覺醒》之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在強調專注力的意義。這個故事來自一本書《認知覺醒》。《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自媒體人,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等多家媒體爭相轉載。這本書經歷三年時間完成。
  • 《認知覺醒》|學會這3點,從此不再是寫作小白
    在時間的單行線上,你能為孩子留下什麼?從前車馬慢,還能用書信傳遞溫暖,現如今時代發展,在信息的洪流下,親子間的愛也被時間帶走,什麼都沒留下。2017年的某一天,36歲的周嶺突發夢想:能否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加以整理,修訂成書送給自己的女兒周子琪?正是因為有了周嶺的奇思妙想,我才有幸讀到認知覺醒這本書。
  • 如何讓自己的思維勤奮起來!
    有一部關於我們大腦如何運行的名著《思考,快與慢》,這本書裡就詳細的解釋了我們大腦怎樣進行思考的。作者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時刻都在運行,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在自動駕駛狀態,而在我們遇到需要大腦來仔細思考的時候,大腦才會真正的調動深層次的思維系統,來幫助我們思考分析,而這個行為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完成的,這樣就能大體的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有思維懶惰的習慣。
  • 《認知覺醒》用7個切實科學的方法,重啟自我原動力,助力成長
    你是否有這些問題困擾?想變好,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我想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擾,我也位列其中。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能得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幫助自己成長。讀完發現,確實有幫助,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覺醒,改變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周嶺,身份是作家,自媒體人,心智探索者。
  • 《認知覺醒》:在「邊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如果一本書能夠讓自己因為這一個點而有所改變,那這本書就已經物超所值了;至於我們是否記住了作者所呈現的完整知識框架、是否理解了作者的獨特見解,這些如果無法為我所用,那就沒那麼重要。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花費了很多時間記筆記、做思維導圖,但效果並不見得有多顯著,原因便在於,沒有找到那個觸動點。觸動點為什麼重要?
  • 思維方式決定你能走多遠,厲害的人,大都有這五種本質的思維方式
    前言:這是關於真正厲害的人是如何煉成的, 一個人最重要是講究自我的尋找,思維方式的習慣訓練,在這個專欄裡重點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塑造自己,以及自我應該需要儲備的技能和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歡迎更多的人閱讀與訂閱,幫助你激活內在潛能,找到自己的領域價值高地。
  • 第四種思維狀態——認知本體
    直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認知本體。如果你能很容易的安住第三種思維方式——清淨心地,就能很容易地回歸到直覺狀態。如果你不能安住清淨心地,那麼就很難回歸到直覺狀態。為什麼呢?當你進入清淨心地的狀態時,說明邏輯思維已經不那麼控制你了。我們說過,清淨心地,是超越對錯的。你不那麼執著對錯,對錯也就不那麼捆綁你,你就能從二元的思維狀態裡逐漸剝離,回歸到自己本具的認知本體當中。
  • 《認知覺醒》:個人認知能力體系構建的真相
    其實這不是個人能力不行,而是沒能建立個人的認知體系,才導致過往學習的經驗都不能復用,每次都重頭來過,就會非常耗費個人精力,同時也難短期內有成績。一、「碎片化知識」和「形式上的完整」為了能讓我們快速理解一個知識點,碎片化時代的知識型博主和短視頻課程,往往會把一個知識點掰細了揉碎了,在幾分鐘的時間內講解給我們聽。這種碎片化知識引起我們的興趣後,我們往往會更想去了解這個知識的全貌。
  • 第四種思維方式——認知本體
    直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認知本體。如果你能很容易的安住第三種思維方式——清淨心地,就能很容易地回歸到直覺狀態。如果你不能安住清淨心地,那麼就很難回歸到直覺狀態。為什麼呢?當你進入清淨心地的狀態時,說明邏輯思維已經不那麼控制你了。我們說過,清淨心地,是超越對錯的。你不那麼執著對錯,對錯也就不那麼捆綁你,你就能從二元的思維狀態裡逐漸剝離,回歸到自己本具的認知本體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