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整天忙碌卻依舊平庸?那是因為你不會運用元認知

2021-01-11 永晴說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

早上醒來,第一時間就拿起手機,本來只是打算看一眼,結果被各種信息牽引去,十幾二十分鐘過去了,人還躺床上;每晚睡覺前,才突然發現自己一天好像什麼事都沒做,那些重要的事情還在那裡向你揮動著雙手;給自己立了很多目標,比如早起、閱讀、跑步等等,可是每次都是沒過幾天就放棄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以前我會把這一切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自律,不夠吃苦,直到最近讀了一本叫《認知覺醒》的書,才發現這是因為自己不會運用元認知這雙「翅膀」,而那些做事高效、成績突出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很好地藉助了這雙「翅膀」。

那麼,如果想改變現狀,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從「什麼是元認知」、「元認知能力如何影響我們」,「如何利用元認知能力改變自己」三個方面來分享我的看法。

元認知是一種能夠幫助你「起飛」的能力

認知大家聽得多了,但元認知又是什麼東西呢?如果我說它是一種能夠幫助你快速成功的能力,可能有人覺得我在說玄學。但實際上,元認知對人的影響真的是非常大的。

「元」在漢語中是「頭、首、始、大」的意思,即比較高級別的意思,比如國家元首。而元認知,便是最高級別的認知,它能夠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是人類獨有的一種認知。

如果還是覺得不好理解,那我們可以將元認知等同於反觀能力,一個人是否具備反觀能力,是主動反觀,還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再被動反觀,它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普通認知與元認知的區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就體現了他是一個非常擅於反觀自身的人,而他的成就,也說明了具有反觀能力對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人總是會優先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的事情,所以真正能做到主動反觀(元認知)的人,其實並不多。

但好在,元認知一旦啟動,變化會馬上出現。它就像你身邊的一個「靈魂伴侶」,會在你走神時,提醒你集中注意力,去做更重要的事;在你迷茫時,幫你看清局勢和格局;在你生氣時,幫你梳理情緒,找到比生氣更好的選擇;在你無解時,會深入底層規律,提示你應該抓住什麼;在你懈怠時,會站在人生的終點,警醒你現在應該做什麼……

試想一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靈魂伴侶」,你想「不起飛」都難吧!

那我們該如何向元認知「借力」?

元認知雖好,而且人人都想把它發揮到極致,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選擇了以自己喜歡的,舒適的方式。

所以,學習如何向元認知借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也給出了系統的學習方法:

1、 從「過去」端獲取,包括學習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經歷。

所謂「過去」,當然是指前人的經歷和智慧,而想要獲取前人的智慧,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向老師學習和閱讀好書。

比如你想學習理財和寫作,那麼多閱讀相關書籍,或者參加一些好的訓練營,就會比自己獨自摸索收穫更多。

當你閱讀過某方面的書籍,那麼在你在生活中遇到相對應的困惑時,你便有了去解答這些困惑的能力。

2、 對自身經歷進行反思,能獲得獨特的財富

這幾年大家都特別強調「復盤」,這是因為很多人都是「復盤」的既得利益者。

每個進步快速的人,必定都是懂得每天進行復盤的人。通過每天復盤,我們能明白自己有什麼經驗可以獲得、有什麼教訓可以汲取。而這將是我們一直在進步的動力,而且反思復盤得越多,進步越快。

3、通過冥想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專注力決定一個人的做事效率。

而提高專注力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只要你能堅持每天抽出半小時,讓自己靜坐在某處,然後放鬆身體,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

通過持續鍛鍊,大腦可以直接從物理上提升人的元認知能力,如果過程中覺察到自己走神了,我們只需溫和地將注意力拉回來。

另外多說一句,冥想不僅能夠提高專注力,還能改變整個人的狀態哦,歌手鄭鈞就是一個冥想倡導者。

不過,方法再好,也需要不斷地練習,不管什麼東西,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不會錯的。

要想有所成就,先成為自己人生的思維舵手

「元時間」是《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自創的一個概念,他認為時間也是有不同權重的,有些時間的權重要遠遠大於其他時間,而「元時間」就是那些權重大的時間。

作者認為,元時間通常分布在「選擇的節點」上,比如一件事情、一個階段或一天開始或結束時。善用這些時間會極大程度地優化後續時間的質量。

我將它理解為這是我們進行思考和規劃的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思考清楚了,規劃做好了,那後面剩下的就是執行,自己就很容易專注地去玩成。

這就好比寫文章,如果大綱起得好,那麼寫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反之則可能絞盡腦汁也寫不好。

如果我們想掌控自己的思維,成為思維舵手,那用好「元時間」則是非常重要的。在書中,作者也給出了3種方法:

第一:針對當下的時間,保持覺知,審視第一反應,產生明確的主張。

第二:針對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時刻明確下一刻要做什麼;

第三:針對長遠的目標,保持思考,想清楚長遠意義和內在動機。

這三點,其實與前文所說的反觀能力、復盤、規劃是一致的。所以,想要用好元認知,一定要注意經常進行反思、復盤、並將重要的事做好規劃。

結語:

高爾基說:「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

其實,無論別人為你提供了多少好的方法,最後是否奏效,其實都取決於自己是否能夠堅持去練習。

世上並不缺有毅力的人,很多人都能堅持早起,堅持較長時間地做某一件事,但是卻總是在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而《認知覺醒》這本書其實就是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在書中採用理論加實操的方式,讓我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當你知道了自己的思維原理,再去提升自己的思維,喚醒自己的認知,很多事情便會變得水到渠成。

這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讓大家向內看,從大腦、潛意識、元認知三個方面入手,讓讀者明白情緒腦、本能腦、理智腦、潛意識、元認知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並通過一些實用的方法,讓大家知道如何去喚醒自己的認知模式。

而下篇則是引領大家向外看,分別對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早冥讀寫跑來告訴大家如何向外借力前行。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想要提升自己以上幾種能力,這本書將非常適合你。它適合所有希望成長的人閱讀,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處於什麼年齡、扮演什麼角色,它都能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耐心、急於求成、並且極度焦慮,又或者是暫時缺少人生目標、過得渾渾噩噩,想變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撐,想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想了解底層成長規律、主動創造成就,這本書就是你的福音!點擊文中商品卡,啟動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吧!

相關焦點

  • 《認知覺醒》:在「邊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如果一本書能夠讓自己因為這一個點而有所改變,那這本書就已經物超所值了;至於我們是否記住了作者所呈現的完整知識框架、是否理解了作者的獨特見解,這些如果無法為我所用,那就沒那麼重要。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花費了很多時間記筆記、做思維導圖,但效果並不見得有多顯著,原因便在於,沒有找到那個觸動點。觸動點為什麼重要?
  • 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現在」,依然是認知覺醒的最好時機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這個故事,你看懂了麼?讀《認知覺醒》之前,我似懂非懂;讀過《認知覺醒》之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在強調專注力的意義。
  • 《認知覺醒》:個人認知能力體系構建的真相
    周嶺在《認知覺醒》在書中寫到的「觸動式學習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建立個人認知體系,增加我們同時兼顧學習多項技能的概率。因為總覺得不去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對這個知識的全貌就不了解,不太容易解決遇到的問題。
  • 《認知覺醒》:給正值中年的自己一個覺醒機會,讓成功主動靠近你
    在近幾年,常聽見有人這句話掛在嘴邊:你的認知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沒有人能賺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既然「認知」對我們如此重要,那「認知」到底是什麼?官方給出的答案是:認識、思維或知覺的自身發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識管理或過程,靠它獲得關於感覺或理念的知識。用我們通俗的語言來說:認知就是我們通過自己有限的經驗,對事物的理解和領悟。
  • 能從三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是認知覺醒的開始
    突然發現自己很可憐,好多生活不曾經歷過,遇到好多事情依舊舉手無措。我就像沒有一點技能的水手在大海上駕駛一艘最簡單的小船,風平浪靜還好,如果有一點小風小浪,我就毫無招架之力。對生活的無力感和對未知的不確定感讓我倍感焦慮。周嶺在《認知覺醒》裡說:模糊,正是人生困擾之源。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直到最近看到這本書--《認知覺醒》,一下子覺得醍醐灌頂,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之前根本不認識作者是誰,只是看到書名就習慣性選擇了這本書,看書前的期望也不是很高。然而,看完作者的自序,就有趕快讀完這本書的欲望,因為作者3年前也經歷了成長過程中的迷茫。如今他出了書,還通過公眾號文章解決不少人的困惑。我有預感:作者的成功可以複製。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一個個體逐漸走向思想成熟的必要。自我認識看似非常簡單,實則想要擁有是非常艱難的,在我們成年或沒有從家庭裡獨立出來之前,我們所有的思想都來源於父母和長輩。從我們一成年開始,就要先學會嘔吐,嘔吐原生家庭帶來的觀念,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通過觀察世界,觀察自己,會擁有對生命的不同認知與看法,先意識再覺醒,改變。
  • 自我提升的秘密:你的認知體系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
    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認知覺醒》仔細想想,可不就是這樣嗎?總是希望做點什麼以後能夠立竿見影的看到效果,好像只有這樣的改變才值得做。當然了焦慮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主觀意識,因為人類的天性是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的,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努力確實是天性使然。人類的成長就是要與天性為敵。
  • 《認知覺醒》:三個方法幫助你克服懶惰,提升行動力
    《認知覺醒》這本書告訴我們:學了知識,不加以運用,相當於無效學習,不如不學。具體來說,當我們知道了一個新知識,當時會覺得很有道理,覺得自己又學了一樣新技能,僅此而已。之後又不厭其煩地投入到下一個知識點的攫取中。正是因為我們「眼高手低」所以才導致知識看似學會了,但做起來時很難。這是因為會只是基礎,而用則是實踐。
  • 《認知覺醒》|學會這3點,從此不再是寫作小白
    在時間的單行線上,你能為孩子留下什麼?從前車馬慢,還能用書信傳遞溫暖,現如今時代發展,在信息的洪流下,親子間的愛也被時間帶走,什麼都沒留下。2017年的某一天,36歲的周嶺突發夢想:能否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加以整理,修訂成書送給自己的女兒周子琪?正是因為有了周嶺的奇思妙想,我才有幸讀到認知覺醒這本書。
  • 《認知覺醒》用7個切實科學的方法,重啟自我原動力,助力成長
    你是否有這些問題困擾?想變好,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我想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擾,我也位列其中。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能得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幫助自己成長。讀完發現,確實有幫助,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覺醒,改變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周嶺,身份是作家,自媒體人,心智探索者。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如果你想學習,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如果你想努力,卻總是拼搏毅力、咬牙死撐?如果你想精進,卻總是頻頻受阻、迷茫無助?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
  • 《認知覺醒》:一個人擁有這種能力,說明他很厲害
    周嶺在36歲時,還如同我們普通人一樣,之所以有所成就,我在其編寫的《認知覺醒》裡找到答案:覺知,自古以來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煉方式。換言之,如果一個人要是具有了這種自我覺察的認知能力,並且能用正確的方法來修正自己,那麼他一定是個厲害的人,或者正走向厲害的路上。
  • 元認知訓練營系列專題(7)墨菲定律
    如果有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一件情,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這種情況還好,因為我們還有得選,我們可以通過元認知能力的提升,儘量避免去做那個錯誤的選擇。就像我們在高速路上開車,必然會出車禍,為什麼有的就會出車禍,而大多數人還是可以避免的一樣,因為還是會有大多數人選擇了儘可能的避險措施。
  • 量子認知的哲學思考: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認知,尋求量子大腦
    這樣一個頗具才華與地位的物理學家,是什麼驅使他從頗具貢獻的主流物理學「玩票」轉向了頗具爭議的量子認知領域的研究呢?那是因為源自於他與抑鬱症的鬥爭過程。和一些物理學家如張首晟一樣,他曾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他想到過要自殺。他去求教精神科醫生,服了三環類抗抑鬱藥,在三周內抑鬱症開始有所好轉。
  • 手機APP時代,人類的認知覺醒,你會科學地玩手機麼?
    接下來咱們通過哲科思維中的心理認知學來認識一下自己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吧。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的最根本差別到底在哪裡?是會使用工具與不會使用工具的區別麼?猩猩也會使用木棍和投擲石塊,鳥類,螞蟻也一樣會利用石子樹枝搭建建築。
  • 因為你很難賺到認知以外的錢
    2011年的時候,有一位大學生在知乎問到:「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在下面有一個建議: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五年後再看看。當時2011年,一枚比特幣價值3美元,6000元人民幣都來買比特幣,可以買309枚比特幣。
  • 遠離3種認知偏差,你也可以認知升級,事半功倍
    因為不知道這件事的經驗知識是什麼、固定規律是什麼、學科原理是什麼,更不清楚底層邏輯是什麼,於是就不得不用舊有的其他領域知識去匆忙應對,就像一個士兵把箭射出去了,但是沒有射到敵人,而是射到其他地方,這就導致了認知偏差。所謂認知偏差,就是由於不能快速掌握底層邏輯,就會習慣性按照已有的認知進行判斷,導致錯誤和偏見,進而導致行為偏差。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大家都知道,有發動機的汽車,點下油門就跑得飛快,換了牛車,你抽再多鞭子也只能快一點點。所以教育就是要點燃孩子眼中的那把火,讓他兩眼放光。拿什麼來讓孩子從骨子裡愛上學習,愛上奮鬥的感覺呢?同樣,給他一張廣博的「認知地圖」,給他最深層的「渴望」,對!就是「渴望」!自發學習的動力源自內心。
  • 愛學習不如擅長學習,學霸的「元認知能力」,幫孩子學習事半功倍
    那些關於思維和學習的認知,就是元認知。而元認知能夠幫助孩子「有意識的」學習。從而變得更加自覺,更加高效。元認知如何幫助孩子高效學習同樣是坐在桌前學習,元認知水平低的孩子,是跟著老師教學任務和進度跳舞的傀儡,而元認知水平高的孩子,則是將老師納入了自己的學習支持系統。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究竟在幹什麼。那麼在學習上,較高的「自覺」會帶來哪些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