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三個方法幫助你克服懶惰,提升行動力

2021-01-14 YL靜等未來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慨: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將想法付諸實踐,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而有的人卻只能淪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為什麼很多事情總是知易行難?

《認知覺醒》這本書告訴我們:學了知識,不加以運用,相當於無效學習,不如不學。具體來說,當我們知道了一個新知識,當時會覺得很有道理,覺得自己又學了一樣新技能,僅此而已。之後又不厭其煩地投入到下一個知識點的攫取中。

正是因為我們「眼高手低」所以才導致知識看似學會了,但做起來時很難。這是因為會只是基礎,而用則是實踐。

學而不用,就無法真正的掌握,這主要歸因於我們的大腦構造。學習任何一門技能,本質上都是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在建立連接。

我們學習所有的知識都是為了運用,這樣我們的大腦則會越練越熟練,不僅變得聰明而且記憶力非常牢固,這意味著我們真正學會了學以致用。

也就是說,我們每學一樣新東西,就要想辦法去加以運用,真正的高手不在於一味地學很多東西,而是能將所學的東西儘可能為己所用。

這也是普通人和高手最大的差別,普通人覺得知易行難,而高手卻覺得知難行易,因為他們具有學以致用的強大行動力。

如何提升我們的行動力?

想要提升我們的行動力,需要從三個方面做起:

1摒棄完美主義,完成好過完美。對自我過高的要求換來的總是無盡的拖延,我們總期望找到最優的方法,結果只會阻礙我們的成長。

思考是很重要,可是如果只是光想不做,那只會貽害無窮。當我們真正去行動,去努力做成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會體會到,實際上做成一件事真得很不容易,而我們的那些完美主義的想法又是多麼不切實際。

2提升我們的清晰力。清晰力指的是把目標細化、具體化的能力,我們的行動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撐下才能得到重構。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很簡單,寫下來,也就是將模糊的計劃制定成明確且具體的:

「早上讀幾頁書」改成「六點拿起《認知覺醒》,讀完第六章行動力;」「今天鍛鍊一會」改成「下午兩點到附近公園跑20分鐘步;」「晚點收拾一下房間」改成「八點把桌子擦一擦,地板墩乾淨,衣服洗一洗。」

當我們制定了清晰、明確的目標時,我們會更願意付諸行動,以完成它們。

3讓自己在拉伸區做事。書中提出了一個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無論個體還是群體,其能力都以「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的形式分布。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於舒適區的邊緣,貿然跨到困難區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

我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如果我們想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如果一上來就要求自己每天讀三個小時,我想不是當即投降,就是勉強支撐幾天,最後果斷放棄。

與之相反,如果我們一直以簡單的標準要求自己,每天只讀50字,剛開始感覺還可以,但是時間長了,會因為缺乏成就感而懈怠,乃至厭倦。

但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比前一天哪怕多讀十個字,這種「跳一跳夠得著」的感覺不僅不會讓我們有畏難情緒,相反,這種進步的感覺更會激發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這種專注和目標原理與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中的觀點異曲同工,他們都認為想要進入心流,想要獲得成功,首先應該專注,其次就是反覆練習。

也就是說一次只做一件事,然後每次將所做的一件事做好,這就逐漸進入了專注狀態。

結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是說明了行動的重要性,正如作者所說:道理都是「空頭支票」,改變才是「真金白銀」,而行動力無疑是一切改變的原動力。

一方面,我們要意識到行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們要懂得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提升我們的行動力,只有這樣,成長才會到來,改變才會發生。希望我們都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哪怕日拱一卒,終有一天定能聚沙成塔。

相關焦點

  • 《認知覺醒》用7個切實科學的方法,重啟自我原動力,助力成長
    你是否有這些問題困擾?想變好,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我想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擾,我也位列其中。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能得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幫助自己成長。讀完發現,確實有幫助,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覺醒,改變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周嶺,身份是作家,自媒體人,心智探索者。
  • 《認知覺醒》:整天忙碌卻依舊平庸?那是因為你不會運用元認知
    以前我會把這一切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自律,不夠吃苦,直到最近讀了一本叫《認知覺醒》的書,才發現這是因為自己不會運用元認知這雙「翅膀」,而那些做事高效、成績突出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很好地藉助了這雙「翅膀」。那麼,如果想改變現狀,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從「什麼是元認知」、「元認知能力如何影響我們」,「如何利用元認知能力改變自己」三個方面來分享我的看法。
  • 《認知覺醒》:給正值中年的自己一個覺醒機會,讓成功主動靠近你
    有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今天,我詳細講解怎樣提高行動力。01增強注意力的迴路,做出合理的計劃在這個時代,網絡信息非常發達,每天都會給手機推送很多熱點,一旦開始看手機,注意力就漸漸向手機靠近,時間飛速溜走,想要把注意力從手機上移開,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 八個簡單妙招包你克服懶惰
    懶惰是人的一個本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點懶惰的習慣。我們都知道這絕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又很難克制住心理上的厭倦情緒。那麼上班族要怎樣克服懶惰呢?一起來看看國外網友總結的八個簡單卻十分有效的妙招吧。我們瀏覽了紅迪網和Quora上關於克服懶惰的辦法,從中挑出了提高效率的最簡單途徑。Read on and get inspired.快來看看,以此激勵自己吧。1.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從大腦、潛意識、元認知來給本書做鋪墊,接著結合自己的經驗來闡述怎樣提高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和情緒力,最後給出了一條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早起、冥想、閱讀、寫作、運動的人生五件套,是作者親身實踐、親測有效並且親力親為的有效成長方法。本書內容較為豐富,我打算分成三篇文章來做介紹。
  • 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現在」,依然是認知覺醒的最好時機
    這個故事,你看懂了麼?讀《認知覺醒》之前,我似懂非懂;讀過《認知覺醒》之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在強調專注力的意義。這個故事來自一本書《認知覺醒》。《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自媒體人,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等多家媒體爭相轉載。這本書經歷三年時間完成。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如果你想學習,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如果你想努力,卻總是拼搏毅力、咬牙死撐?如果你想精進,卻總是頻頻受阻、迷茫無助?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
  • 讀完1000本書後才懂得,比你厲害的人還在努力,怎敢偷懶?
    很多人誇我自律,說我行動力強,想做什麼事都能做成,還能克服惰性,每天堅持讀書、寫作和跑步,甚至得到結論:百合很自律。實際情況是,我也會偷懶,也想拖延,甚至有時候完全沒有自制力。說話追求舒適、安逸和簡單是人性的弱點,只不過我更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想要的自由,需要自己去爭取。
  • 能從三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是認知覺醒的開始
    從深處看見自己,消除模糊,讓自己活得明朗,認知覺醒的時候,才是新生之時。認知覺醒除了需要我們從深處看到自己,我們還需要從高處看到自己、從遠處看到自己。從高處看到自己這個世界是有認知層次的。處在下一個認知層次的人往往看不到上一個認知層次的風景,因而只能用狹隘的視角來判斷:這些東西雖然很有道理,但似乎看起來並沒有用。《人生7年》是英國的一個紀錄片,他記錄了14個來自各個階層的7歲孩子的成長經歷,從7歲開始,傾聽他們對人生、對生活、對世界的想法。
  • 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高人總結了6個方面,一起來覺醒開悟,提升自我。1,控制自己如果你想發脾氣,或者放縱自己,一定要告訴自己,延遲欲望滿足,控制自己,才是長久之道。社會是個整體,世界萬物都有聯繫。當你考慮自己時,一定不要忘了他人和周圍。當你不顧一切意義用事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背後可能就是對他人和周圍的傷害。這種得到獲取是以犧牲他人和自然為代價的,並不可取,也無法長久。
  • 個人成長,提高認知的三個方法,認知的高度,決定你一生的成就
    上面的是複雜的說明,來看一下簡單版本獵豹CEO傅盛總結得很到位: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認知,就是幫助能幫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認知也就不一樣,同樣一個蘋果落在頭上,農民看到了想的是蘋果熟了,要趕緊把蘋果採收了。
  • 跨越星弧行動力不夠解決方法
    18183首頁 跨越星弧 跨越星弧行動力不夠解決方法 跨越星弧行動力不夠解決方法 來源:網絡 作者:曉鏑
  • 不要氣餒,三個步驟,幫你提升自我認知
    今天,我們就將圍繞著【疫情在家期間,如何提升自我認知】這個話題進行一些探討,我們將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展開:打破「認知金字塔」,擴展自我認知的思維局限記錄「美好時光日誌」,找到興趣和特長所在,以此作為核心拼圖,構建自我認知的世界觀堅持問題導向和「自我進化」,培養閾限思維,提升自我認知
  • 《認知覺醒》:在「邊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每一個抬頭向前看、而非低頭享受手中幸福的人,都不免產生焦慮和緊迫感,想要趕緊給自己充點電,想要自我改變和提升,想要追上其他人的步伐,甚至想要領跑某個賽道。但如何自我改變和提升?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何在?也許是因為,用錯了方法、發錯了力。
  • 《認知覺醒》:個人認知能力體系構建的真相
    周嶺在《認知覺醒》在書中寫到的「觸動式學習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建立個人認知體系,增加我們同時兼顧學習多項技能的概率。周嶺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寫道:在沒有覺知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把「學習知識」和「學習認知」混淆,用掌握學術知識的方法去對待別人的知識體系,所以不禁沉迷於全面掌握和全盤照搬他人的體系,甚至感覺如果沒有完全掌握對方的認知體系,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 自我提升的秘密:你的認知體系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在36歲的時候突然發現到他自己幾乎什麼都不會,焦慮油然而生,他強烈地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他必須改變,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從腦科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他慢慢改變自己的方法和路徑,最終實現自我改變,寫下《認知覺醒》,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此書找出自我改變的方法和路徑。
  • 缺乏行動力,怎麼辦?
    但在朝目標前進的路上,行動力不足,要麼,難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要麼,難以攻克路上的障礙。如果你屬於前者,不妨讀讀這兩篇文章:感覺人生很艱難,怎麼辦?找不到目標和方向,怎麼辦?我在裡面,把「空心病」及對應的方法,講解得很詳細了。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會專注於後者:我知道該做什麼,但卻總是裹足不前,怎麼辦?想一想,當你缺乏行動力的時候,你的表現和感受是什麼?
  • 手機APP時代,人類的認知覺醒,你會科學地玩手機麼?
    接下來咱們通過哲科思維中的心理認知學來認識一下自己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吧。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的最根本差別到底在哪裡?是會使用工具與不會使用工具的區別麼?猩猩也會使用木棍和投擲石塊,鳥類,螞蟻也一樣會利用石子樹枝搭建建築。
  • 為何你天天學習,能力卻提高很慢?高效記憶的方法,你研究過嗎?
    這是因為人的天性就是懶惰,大腦的天性也是懶惰,不勞而獲的想法都是由大腦懶惰的天性產生的,大腦也不想天天燒腦。2.反覆閱讀帶來的錯覺我的同事老郭就是採用反覆閱讀筆記的方法來學習,這不是有效的方法。3.學習和記憶的三個關鍵步驟書中將學習和記憶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編碼、鞏固、檢索。你在聽老師講解經濟學基礎知識,大腦就會把你感知到的東西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形式的變化,這些變化就形成了一種新的心理表徵,這個過程就叫做編碼。編碼的功能主要是用來獲得信息。
  • 正確認知「啟蒙」的3個步驟,幫你迅速提升閱讀與創作的能力
    有時候你需求的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作為自媒體的創業者來看,從入門到站得住腳需要經歷一個從需求轉變為動力的過程,而對於「錢」的需求是最強的,所以容易忘卻了自我個性、能力、認知提升的本質。因此當「如何賺錢」的強需求將要連接行業實力大佬與初級創作者的時候,「智者」與「愚者」之間進行「啟蒙」教育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