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近來八卦界的重磅新聞莫過於兩則離婚案:60歲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宣布要離婚了,82歲的默多克則對鄧文迪突然下了休書。
這兩則接連發生的國際級別的猛料,著實讓公眾High了一把。大家對兩則離婚案裡的女主角的態度,卻是涇渭分明:為柳德米拉扼腕,伊當年曾是貌美如花的空姐,青春耗盡後、年老色衰時,等來的卻是傳聞中更年輕更貌美的80後「接班人」。
至於早已從「麻雀」變成「鳳凰」的鄧文迪居然「被離婚」,大家幸災樂禍了一番之後,第二反應是:「婚了14年,已經賺到了呀」、「瞧人家這青春的回報多高啊」,以及,「跟誰耗不是耗?回報可真不一樣」,等等。一言以概之:鄧文迪離婚,不虧。如果能夠拿到媒體幫她測算出來的10億美元離婚費,然後從她的緋聞男友中挑一位再結一把婚,這人生不要太華麗!
這些國際名人的離婚案,大多數看客只當作八卦,扯幾句也就拋在了腦後。當然也有走了心的,不少妹子又開始嚷嚷:感覺不會愛了,再也不相信愛情啦!
妹子喲,咱別把愛情和婚姻混為一談,好嗎?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不是說過嗎:「戀愛是一種非日常性的現象,而結婚是彼此顯示真我的日常性本原現象,是日常生活的回歸。」
當然,一個正常狀態下的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儘管外界對鄧文迪嫁給默多克的動機和手段有諸多非議,她自己卻堅稱,嫁給他「唯一的解釋就是愛情」,「剝開財產和地位的外衣,不過是一個女人嫁了一個男人,他們很相愛,僅此而已!」
她這句話其實說得挺妙,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即使相愛成婚,總還是不會因此忽略披在婚姻上的財產和地位的「外衣」。對於一些人來說,選擇什麼樣的婚姻,這件「外衣」還是挺重要的,甚至是極其重要的。英國著名離婚律師艾莎·瓦達格曾說過,在如今的英國,對一個有魅力的女性而言,一條最簡單的發財途徑就是「嫁給一個有錢人,幾年後再與他離婚,生下一個孩子後更為有利。」
大概因為默多克身上的財產和地位的「外衣」太華麗,總是難免讓人覺得這婚姻充滿了功利色彩,藉助與默多克的婚姻,鄧文迪充分利用默多克的社會關係,晉身上流社會,變成名利雙收的名媛。
婚姻的實質本來就是一種社會關係,而不是單純的感情關係。新娘們邁進夫家大門後,便會很快發現(甚至在婚禮上便已感受到),自己嫁給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老公,而是老公背後所代表的整個家族或家庭,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社會關係。
既然是社會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社會資源的配置和互換。至於你怎麼配置、如何互換,每個人有自己的路徑。
一說到資源分配,便會讓人不由想起那個著名的博弈論概念——「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最優」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提出並以他的姓氏命名。在他看來,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也不可能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這種資源分配的狀態,便是「帕累託最優」。
這種狀態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國」,通俗地說來,「帕累託最優」是一種利己不損人的雙贏局面。
如果婚姻裡存在「帕累託最優」,那便是一場門當戶對、旗鼓相當、琴瑟相諧的幸福美滿婚姻,雙方都能從婚姻裡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是情感需求還是物質滿足。
事實上,這種深具平衡之美的婚姻「理想國」世所罕見。精明如鄧文迪,顯然沒有達到這種狀態。坊間傳言,兩人婚姻生活不睦久矣。儘管大家都認為其實她在這場婚姻裡「賺到了」,但事實上,這絕對稱不上是一次雙贏,她遠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卻被宣布「出局」。
婚姻是一門太過複雜的學問,和婚姻本身相比,結婚誓言說出來簡直太簡單了:「不論日子是好還是壞、是富有還是貧窮、是生病還是健康、是自豪還是珍惜、是為自己還是為身邊的人,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如今,很多配偶不是被死亡分開的,而是被「不再愛了」分開的,而功利式婚姻的解體,則是因為對方沒有了利用價值。
很多婚姻還稱得上美滿的過來人,總是會鄭重地勸那些還在糾結於婚姻是不是愛情的墳墓的年輕人:就算感情基礎深厚,婚姻仍需要用心經營,才能美滿而持久。
經營,這又是一個經濟學上的術語。
如果婚姻需要經營,那麼,就需要來點「帕累託改進」。對,「帕累託改進」是達到「帕累託最優」的路徑和方法。
所謂「帕累託改進」,是指一種變化,即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換句直白的話就是,你若安好,我會更好。
術語歸術語,生活本身淹沒在種種細節裡,遠比術語和理論來得複雜而豐滿。
即使選擇了最合適自己的、彼此相愛的人,組成家庭,是否就能「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了呢?
有一次,和幾個朋友與一個老大哥扯閒篇兒,不知怎麼就聊到他的個人問題。沉默寡言的他,在這個話題上卻突然談興大作,一副要和人分享幸福感受的架勢。
他和妻子都是再婚,帶著各自的前一段婚姻留下的孩子,生活在一起。這麼一個家庭組合在一起,需要面對的問題和情況的複雜可想而知。
他說,情況是比一般家庭要複雜一些,但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關鍵在於,嚴以律自己的孩子,寬以待對方的孩子,求同存異,多些愛心,多些寬容。
再婚家庭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雙方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暗暗將現任和前任對比。他的現任妻子和前妻有很大不同,他說,相處中,要學會用「放大鏡」多看她的優點。
有時候,所謂優點缺點,其實是相對論,換一種角度看,優點或許就是缺點,缺點可能也是優點。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面體,一個性格開朗大氣的人,可能同時也是不拘小節的豪放之人。一個細膩的人,可能會過於敏感而脆弱。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各自的成長烙印,有既定思維和難以改變也不想改變的習慣。試圖去改變對方,徒勞無功且易滋生矛盾,不如換種視角和心態,學會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一個不完美的人。就像這位老大哥說的,要用放大鏡放大對方的優點,大到可以忽略或覆蓋她的缺點,那麼,很多爭執、糾葛、指責、失望,都會避免或減少。
當然,包容不是包庇,以恰當的方式,指出對方的不足,進行必要的溝通,是另一種愛的方式。共同進步、共同提升對生活的認識,感情才會長久而彌新。
生活本身的複雜,讓我們不得不尋求看待和處理問題的最佳方式方法,以期達到或接近自己希望達到的效果。為了幸福,在共同生活中,雙方需要不斷調整和修正相處之道。這不正是「帕累託改進」?
過去的痛苦經歷,讓他更加珍視當下的幸福。生活本身讓他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於事業多麼發達,而在於和妻子攜手快樂度過下半生。「這才是最實在的幸福,作為一個男人,要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這一切。」
於丹關於婚姻的一句話講得挺有道理,「好婚姻就是這樣的,心向腦妥協,腦對心的瘋狂夢想有所遷就,一切就和諧了。」
嗯,這就是傳說中的「帕累託最優」嗎?
(作者為資深財經媒體人)
(責任編輯:於曉明 H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