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產品經理靠「帕累託改進」判斷

2020-12-0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帕累託改進是什麼?是指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利益的同時,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若我們持續做帕累託改進,直到沒有辦法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利益的同時,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這樣的終極情況稱為帕累託最優。那本文就來跟大家談談對於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產品經理怎麼靠「帕累託改進」進行判斷。

01

要分析需求,首要之務是觀察。長期觀察獲得數據,而後進行判斷。

看來數據至關重要,我們只要有「大而全」的數據,沒有判斷不了的需求,是嗎?

我也希望是答案是肯定的,可惜的是世界太複雜、變因太多,總會有定量分析判斷不了的需求。

舉個例子,Amazon將自家電商的產品零售頁對外提供給第三方賣家,最後第三方賣家的銷售額遠遠超過Amazon自家商品的銷售額,成為收入的支柱。

在此之前,無論經過多少次數據分析,分析結論都表明:千萬不要把產品零售頁開放給第三方賣家。一來是因為第三方賣家可能會擠壓自家零售銷售狀況,二來是會使自家零售的庫存狀況變得難以預期。

這件無法靠數據決策的事,最終成就了Amazon,為公司貢獻了巨大收益。

數據驅動很棒,但只靠數據驅動是遠遠不夠的。

這麼說來,我們可以把需求分成兩種。一種是可以靠數據分析判斷的需求,另一種是無法透過數據分析判斷的需求。

產品經理遇到不能透過數據判斷的需求,應該怎麼判斷?

我自己就曾遇到一個這樣的問題:團隊打算要做一個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在票券可購買名額釋出後即時收到提醒,進而讓用戶可以更有機會買到他想要的活動票券,同時也幫助主辦單位可以提升銷售狀況。

這個功能叫做「名額釋出通知」,在我所見過的競品中,這可說是一個其他售票平臺都沒有的功能,而且可以提升票券的完售率。

活動是很難完售的,即使這是一檔熱門活動。熱門活動一下子就把票賣光,但是別忘了,票券是可以很輕鬆地退票的,而臨時有人退票,原本想買但買不到的人沒辦法得到名額釋出的消息。

從信息流角度切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讓用戶在第一時間收到名額釋出的信息?於是便萌生了「名額釋出通知」的想法。

然而,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大多數的票券都不會完售。也就是說,做這樣的功能無法普及到所有用戶,只有那些熱門活動的潛在消費者才會用得上,那應該不該做這個功能?

主辦單位會因為「名額釋出通知」能提升完售率,就決定換一個活動平臺,把活動上架到這裡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在還沒做之前,沒發生過的事情誰也辦法預估。

最後,面對這個無法透過數據分析判斷的需求,我運用《結網》中提到的經濟學工具「帕累託改進」判斷值得去做,將這個功能開發出來並推廣給用戶,獲得用戶的好評。

這個「帕累託改進」究竟是什麼樣的工具?經濟學思維如何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解決那些不能透過數據剖析的難題?

讓我們從概念開始認識「帕累託改進」吧!

02

什麼是「帕累託改進」?

帕累託(Pareto)是一個人名,他是一名義大利經濟學家,一生對經濟學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其中包含著名的八二法則(又稱為帕累託法則),以及我們這裡提到的「帕累託改進(Pareto Improvement)」。

帕累託改進的定義是: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利益的同時,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

若我們持續做帕累託改進,直到沒有辦法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利益的同時,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這樣的終極情況稱為帕累託最優。

有一句話叫做「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講的是做任何事情都有其代價,但經濟學家何帆對此表示不同意。他說,帕累託改進正是一種「白吃的午餐」,因為它不要求任何一個人付出代價。

由於帕累託改進不會影響到任一方的利益,這帶來一項優勢:做帕累託改進的時候,阻力很小,因為不會發生受影響的一方堅決地捍衛自身利益的狀況。

認識了帕累託改進這個概念的定義,接下來我們要將將概念化為判斷原則。

如何使用「帕累託改進」?

帕累託改進的定義是: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利益的同時,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

從帕累託改進的定義出發,我們可以透過三個步驟,來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為帕累託改進:

會不會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會不會損及任何一人的既得利益?如果會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又不會損及任何一人的既得利益,那麼這件事情就是帕累託改進,值得去做。掌握這三個步驟以後,我們用這個方法來看看一些實際案例。

用「帕累託改進」剖析真實案例

首先,第一個案例是貿易。

將某一個地方不受歡迎的東西作為商品,賣到另一個地方消費者喜歡它的地方,是一種帕累託改進。

舉個例子,在某地A,雞腿並不是一種受歡迎的商品,但是在某地B,人們很喜歡食用雞腿。

那麼,將某地A的雞腿賣到某地B,不但提升某地B消費者的福祉,不損害某地A消費者的既得利益,還改善了某地A養雞場的境遇。

這樣的貿易,就是一種帕累託改進。而且因為沒有人的利益受損,想必不會有人阻止貿易發生。

第二個案例是晶圓代工。

當年Intel把晶圓製造的工作拆分給臺積電去做,也是一種帕累託改進。

晶圓製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在設備和研發上,所以相較於上遊的IC設計來說,可以算是苦活、累活、髒活。

當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和Intel的安迪葛魯夫(Andrew Grove)提議由臺積電為Intel從事晶圓製造的工作,Intel專注於高附加價值的上遊環節時,安迪葛魯夫接受了這個提議。

安迪葛魯夫可不傻,他可是一名富有遠見的傳奇經理人,他明白這麼做對Intel來說可以說是養虎為患(日後的發展證實了他的顧慮),但是他還是同意了這個提議,為什麼?

因為這件事情也是一種帕累託改進,而帕累託改進的阻力很小。

將辛苦的累活交給臺積電來做,既提升了Intel的福祉,也改善了臺積電需要訂單的處境,在此同時沒有任何一方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害。

帕累託改進阻力之小、誘惑之大,即使是預見後來事態發展的安迪葛魯夫也沒辦法抗拒。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何《結網》作者建議產品經理多做「帕累託改進」了吧!

最後,來回答最初的問題:我是如何運用帕累託改進,對名額釋出通知這個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做判斷?

推出「名額釋出通知」功能之後,讓有購買意願的潛在消費者買到他們想要的票,能提升哪些人的境遇?

消費者受益、主辦單位受益、平臺方也受益。有人受害嗎?沒有,皆大歡喜。

這是帕累託改進,為何不做?當然做。

「名額釋出通知」是帕累託改進,能提升部分人的福祉,又不損害任何一人的利益,於是我判斷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帕累託改進」作為判斷原則,能夠解決我們的決策難題,有這樣的思維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高品質的決策。

這個世界依舊充滿帕累託改進的機會,找到這些機會,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好。

03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帕累託改進的定義是: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利益的同時,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

要判斷一件事是不是帕累託改進,可以透過三個步驟:

會不會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會不會損及任何一人的既得利益?如果會提升至少一個人的境遇,又不會損及任何一人的既得利益,那麼這件事情就是帕累託改進,值得去做。透過貿易、晶圓代工和名額釋出通知的三個案例,我們認識了在真實世界發生的帕累託改進是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

我經常將經濟學思維作為決策判斷的工具,你可以練習試著用「帕累託改進」作為原則來試著判斷要不要做一件事。

最後,如果你對開頭的Amazon的故事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2005年Amazon致股東信:那些不能靠數據決策的事,我們靠哲學》。

本文由 @Daniel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帕累託改進
    所謂帕累託改進(PARETO IMPROVEMENT)是以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Vil-fredoPareto)命名的,並基於帕累託最優(PARE-TOEFFICIENCY)基礎之上。帕累託最優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福利的情況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託改進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的福利時,通過改變現有的資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
  • 大數據分析「帕累託法則」的作用
    數據科學中的「帕累託法則」。對於「大數據」(Big data)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 蔡昉:從「帕累託改進」走向「卡爾多改進」
    過去的改革叫作「帕累託改進」:一定會給某個群體帶來好處,同時不傷害其他任何群體。這種改革機會現在已經很少了。這時候很重要的是看改革的整體收益是不是正的,是不是很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就可以形成「卡爾多改進」,即可以用總的改革收益,補償一部分可能在改革中受損的群體。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根本原因在於潛在增長率。解決方案應該是針對供給方,努力提高潛在增長率,而不是刺激需求。
  • 停車位博弈的帕累託改進
    原標題:停車位博弈的帕累託改進 摘要 停車位的博弈,形成了一種近似於帕累託改進的局面。
  • 帕累託改進:戀愛至少是一方的進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我是榕凡帕累託改進在戀愛中的解釋是:雙方在一起之後至少有一方會變得更好,同時沒有任何一方變差。之前總覺得,戀愛就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帕累託改進的目標,就是戀愛雙方沒有一方會受損,最好的狀態就是雙向進步。合理配置雙方的長處、優點,互相影響,互相進步,把進步最大化。03帕累託改進,是資源最大化帕累託改進的最終效果,是既不傷害一方,又讓雙方在一起更美好。
  • 婚姻需要來點「帕累託改進」
    一說到資源分配,便會讓人不由想起那個著名的博弈論概念——「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最優」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提出並以他的姓氏命名。在他看來,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也不可能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這種資源分配的狀態,便是「帕累託最優」。  這種狀態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國」,通俗地說來,「帕累託最優」是一種利己不損人的雙贏局面。
  • 「比舞招親」中的帕累託改進意義
    可我覺得「比舞招親」無害於人,同時對部分人有益,具有「帕累託改進」意味,沒什麼不好。  「帕累託改進」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它是指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即一種改變中沒有輸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贏家。  帕累託改進是基於人們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們試圖取得的東西,因為後者是沒有止境的。
  • Excel中帕累託圖是什麼?如何製作帕累託圖進行數據分析?
    也叫做帕累託法則。帕累託圖(也叫做柏拉圖)就是專門分析二八定律的圖表。比如排查質量問題,我們只要花費少量精力和時間解決累計佔比達到80%的導致問題的因素,就能顯著改善質量問題,沒必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解決20%的問題。
  • 斯威汽車詮釋「帕累託最優「
    維弗雷多·帕累託(1848.7.15——1923.8.19),義大利以創造概念、命題而著稱的思想家和經濟學家,在經濟學和社會學等領域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在帕累託的一生中,提出了多個後人以他名字命名的經濟學概念,比如「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法則」(二八定律)等。帕累託提出的經濟學概念,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
  • 延遲退休應具「帕累託改進」效應
    但在制度調整中,必須確保延遲退休具有「帕累託改進」意義。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的劃定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時過境遷,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和可能走向顯然不可與60年前的狀況同日而語。
  • 小程序開發是一種帕累託改進
    帕累託改進是經濟學術語。它描繪了這樣一種情況:一項政策的實施或者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沒有讓系統中的任何一個人變壞,但是至少讓其中的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託改進。我們認為,小程序的出現,就是一種帕累託改進。
  • 學會利用「帕累託法則」,讓工作更高效一點
    編者按:每天都忙忙碌碌,最後卻發現自己一件事情都沒能做成,很多人都陷入了任務的汪洋大海,卻無法抓住工作的主線,看起來效率極低。但我們確實也在工作,為什麼就成績就來得那麼慢呢?本文作者Dipesh Jain提供了一個經濟學上非常常用的一個概念:帕累託法則來解釋、解決這個問題。
  • 帕累託最優的應用(上)
    帕累託這位老鐵,是義大利非常傑出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家,他對經濟學、社會學還有倫理學均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但他最為出名的,還是他創造的帕累託最優這一深刻概念。簡言之,帕累託最優的應用之所以那麼廣泛,是因為它能讓效率達到個人的最大化。
  • 區塊鏈是否是解決網際網路帕累託困境的最終答案?
    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將帕累託最優最精華的部分概括到位,即在帕累託最優的條件下,如果一方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代價只能是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別無他法。帕累託最優是描述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方式的一種狀態,當然這種狀態是屬於理想態,這是一種幾乎無法實現的「烏託邦」。
  • 經濟學系列課程9:「帕累託最優狀態」的收入分配是最公平的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利用上篇文章講到的「帕累託改進」,再結合圖形,分析一下「帕累託最優狀態」與收入分配公平性之間的關係。收入分配的情況那H點代表的分配方式是不是「帕累託最優狀態」呢?根據「帕累託標準」來判斷一下。
  • 一分鐘教你學會帕累託圖
    什麼是帕累託圖?帕累託圖是一種按發生頻率大小順序繪製的特殊直方圖,故又名排列圖、主次圖。帕累託圖與帕累託法則一脈相承,帕累託法則認為,相對少量的原因通常造成大多數的問題或缺陷,即80%的問題是由20%的原因導致的,故又稱二八法則或80/20法則。帕累託圖也用於匯總各種類型的數據。
  • 【地質帕累託,見證GI的「數學地質」情懷】地質帕累託,是入門,更是致力於「新一代數學地質」的情懷.
    引子:地質帕累託(也稱廣義帕萊託)模型,用於描述同一區帶內油氣藏(圈閉)的規模分布,是金老師上世紀90年代留俄期間提出。
  • 日本旅行你想省幾百元,他卻省了幾千元,只因你忽略了帕累託改進
    為了能更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不得不提一位義大利的古典經濟學家維克弗雷多·帕累託,他有一個著名理論,即「帕累託最優」,它是我們做定製旅遊的理論基石。簡單而言,「帕累託最優」就是如何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前提下,讓自己變得更好。
  • 異地高考改革能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嗎?
    那麼這個「帕累託最優原則」到底是什麼?周光禮並沒有解釋,工人日報也沒有作出說明,他們以為我們老百姓什麼都懂呢?晨霧不知道我們的家長中有多少懂得「帕累託最優原則」的?晨霧是1985年的碩士,這也是第一次接觸「帕累託最優原則」這個概念。現在大致弄明白了-- 假如搞不清楚這個名詞的含義,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周光禮這篇《平等對待所有利益相關者》觀點的含義。
  • 銀行現場檢查帕累託改進
    後金融危機時期,各國監管當局基於加強金融監管的考慮,不斷改革包括現場檢查在內的、「以風險為本」的宏微觀審慎監管體制及運行機制,我國亦構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檢查的專業部門,推動現場檢查呈現加速的帕累託改進。  現場檢查的理論基礎  筆者認為,現場檢查不僅有其實踐學問,而且有其豐富的理論支撐。只有釐清理論脈絡,才能使檢查「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