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業要寫一晚上?你不妨看看「三隻青蛙」法則

2021-01-08 萌媽經驗說V

同事小張老嘆氣,在微信群裡說起最近學校布置作業真的太多了,孩子總是寫到十一點多還有一堆寫不完,這個時候另一個同事小林好奇地問作業要寫一晚上?然後追問小張的孩子是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嗎?

答案是否定的,小張表示自己的孩子做個作業拖拖拉拉,不是玩一會兒手機就是看一會兒電視,完全沒在作業投入專注。

小林不禁嘆氣道,說小張的孩子寫不完作業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學校布置的作業太多了。

其實,很多家長應該有和小張一樣的煩惱,就是孩子平時寫作業老是沒有專注力,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使得孩子寫個作業都這樣拖拖拉拉?

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

1、沒有良好的時間管理意識

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比如剛從幼稚園到小學的孩子,他們在幼稚園的生活除了玩就是玩,壓根沒有其他作業和任務,所以並沒有培養出對等的時間管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因為家長沒有提前培養孩子的管理意識,所以孩子並不能很快地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甚至會因為第一次接觸這種需要挑戰的任務而出現排斥甚至逃避的情緒,也就形成了對待功課"拖拖拉拉"的態度了。

2、 孩子的專注力比較低下

比較成年人,孩子的專注力顯然是個問題,經常會因為其他比較大的動靜吸引了注意力,本來可能在寫作業,但是下一瞬間會被吸引過去,然後就再也難以把精神聚集在課業上了。

比方說——相信很多大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自己在客廳剛打開電視的時候,孩子本來還寫著作業,但是聽到電視機的聲音立刻停下筆側耳聆聽,沒了剛才聚集在作業上的精力了。

3、 大人給了壞榜樣

中科院心理研究博士張梅玲曾說過,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

大人的行為模式孩子都看在眼裡,如果說大人本身是一個喜歡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拖延症患者,那麼在孩子眼裡會全盤接受乃至模仿起大人的行為模式,變成一個做事沒有效率、並且不放過一切可以"拖延"的機會的人。

那麼,家長面對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有什麼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其實,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時間管理方法——"三隻青蛙"法則。

什麼是"三隻青蛙"法則:

"三隻青蛙"法則是全世界著名的"時間管理家"博恩崔西提出的,用他的話來解釋就是:你得找到一日、一個禮拜、一個月、一整年以及一生裡面最重要的三件事,因為它們就是那"三隻青蛙"。他還特別強調,如果你必須吃掉一隻青蛙,那就不要長時間凝視它;如果你必須連續吃下三隻青蛙,那麼最大且最醜的那隻優先。

其實,轉換簡單通俗的話就是:做事從最重要並且最有挑戰性的事情做起,因為這樣的事情最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注意",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其他事情一起排在自己的日程表的時候,它會顯得那麼棘手且又讓人想去躲避它,甚至出現畏懼的情緒不想去辦好它。

所以,博恩崔西給出的建議是:優先把這隻最重要的青蛙吃掉。

那麼,家長具體要怎麼教自己的孩子吃掉"三隻青蛙"呢?

一、協助孩子製作一份時間清單

這份清單非常重要,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處理事情的態度,讓孩子知道辦事有輕重緩急之分,且能讓孩子有辦事的"緊迫感",不過清單排序需要明確地劃分出來,指出哪個是優先級別,哪個可以放在後面再處理。

而家長可以這麼指導孩子做一個簡單的重要性排序:

非常重要需要立刻完成的事情:這類事情是優先級排在第一位的,需要當天就完成的任務,比方說每天布置的課業或者明天要抽查的背誦等等,必須一天之內完成的任務,都可以劃分在這項裡。

非常重要但並不急迫的事情:作為優先級的第二位,這類事情一般都是指孩子在做完學校頒布的作業後的"自我進階類學習",比方說當孩子做完作業後可以再自己做做模擬課題或者試卷等等,並不急著去完成,但同樣非常重要。

不太重要但需要立刻完成的事情:這類事情主要是指學校小組頒布的興趣愛好作業,雖然明天要提交,但是如果前兩項的安排比較多,家長可以幫忙協助孩子完成,比方說幫助孩子查找相關問題和"打下手",但是主體的工作和內容還是要孩子自己來完成。

不重要也不需要立刻完成的事情:主要是孩子用來放鬆的課外活動,比如看看課外書和漫畫書,或者打打遊戲機等等,這類事情可以劃分在最後一項,當孩子都把前面幾樣完成了,那麼就可以讓他們在閒暇時間裡充分地利用起來放鬆自己的精神。

二、引導孩子找到清單裡的"三隻青蛙"

當孩子已經製作好清單的時候,家長也已經協助孩子安排好清單裡的排序後,那麼孩子就可以找到三件重大且需要高集中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也就是說,這三件事就是孩子需要全力聚精會神面對的"三隻青蛙"。

當孩子把這"三隻青蛙"徹底吃掉以後,那麼剩下的事情對他來說就像騎著自行車下坡一樣簡單輕鬆了。

三、協助孩子面對最重要的那隻"大醜蛙"

因為是最難也是最麻煩的一件大事,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有消極面對的心態,所以家長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協助指導孩子去面對,當孩子以背水一戰的態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這隻"大醜蛙"的時候,他會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難,甚至會因為這樣的心態導致他在解決其他問題的時候也如魚得水。

結語:

如果家長常常擔心孩子的專注力和效率問題,那麼可以試試這個"三隻青蛙"法則;因為孩子只有成功地支配時間乃至成為管理時間的主人,才能把效率都用在學習上,才不會因為"拖拖拉拉"的態度拖了一輩子的後腿,讓自己因為經常"拖延和磨蹭"錯過成長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孩子磨蹭,要寫一個晚上的作業嗎?看看「三隻青蛙」的法則
    同事小張嘆的,微信群中最近學校布置的作業真的太多了,但孩子總是十一點到一杯還寫不完,這時另一名同事的小林是好奇心一晚上寫作業嗎?然後小張的孩子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了嗎?實際上,我們可以使用「三隻青蛙」這種簡單的時間管理法「三隻青蛙」的法則是什麼?
  • 作業不管多少娃都寫一晚上?除了催和吼,善用三隻青蛙法則是關鍵
    輔導孩子寫家庭作業始終是一個令許多家長都感到頭疼不已的問題,孩子態度端正、寫作業認真,哪怕孩子錯的比較多家長也要好受許多,覺得還可以慢慢教導他們。然而最讓家長們生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就是因為孩子們寫作業時的不良態度,孩子們對待自己的作業和學習任務一點也不上心,做事情拖拖拉拉,不端正、不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得家長們大動肝火。
  • 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玩兒?試試「三隻青蛙」法則,每天多出2小時
    我也見過這樣的孩子,每天放學先要玩兒一會兒,到吃飯時間了,先吃飯,吃完飯再歇一會兒,媽媽催幾遍孩子才開始寫作業。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卻又是寫一寫、玩一玩;有時她覺得算術題不好做,就扔下去寫漢字,寫了沒幾個字,又想起要背書。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其實想要改變孩子的磨蹭作風,家長可以通過「吃青蛙法則」來幫助孩子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徹底改變磨蹭的現象。王女士在當媽之前,總是不理解為什麼哥哥在管教兒子的時候大發雷霆,對孩子一點耐心也沒有。她時常勸哥哥教育孩子要溫柔一些,沒想到哥哥卻笑話她什麼也不懂,以後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 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畢竟,孩子還是你自己的,他在家裡拖拖拉拉的時候,氣的還是你。他寫不完作業,嘴上說著讓老師去學校批評他,但心裡著急上火的還是你。不是嗎?那麼,我們作為普通家長,該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呢?又該怎麼讓這個過程不再雞飛狗跳呢?一、首先我們要明確陪孩子寫作業主要是要幹什麼?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拖~拖~?其實不是懶,而是…
    今日關鍵詞:拖延、原因、方法 1.我也不想做事總是拖~拖——琪琪的自白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已經晚上11點了,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完,我站起來喝水,去廁所,筆拿起了又放下…… 我無法開始,老師要求抄寫單詞,我寫了,但是覺得不好看,又擦掉了,我寫不下去。
  • 學會「吃青蛙」,孩子不用熬夜寫作業
    而一想到還有其他作業沒有做完,更覺得無比沮喪。要消除這樣的困惑,要讓孩子自身獲得安排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時間管理,認識自己,步入良性循環。,那麼你會欣喜地發現,今天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你必須吃掉兩隻青蛙,那就先吃那隻長得醜的;如果你必須吃掉一隻活青蛙,就算你一直坐在那裡盯著它,也無濟於事。
  • 輔導孩子做作業,家長的反應折射了當代的家庭教育……
    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家裡就出現了一種打仗的狀態,在外人看來,這家庭又在吵架了,其實注意聽,卻是孩子和媽媽的聲音我不會做 這是孩子的聲音這麼簡單都不會做,你上課幹嘛去了 這是大人的聲音寫個作業拖拖拉拉,一下子寫完了不就好了嗎 這又是大人的聲音
  • 陪孩子寫作業到崩潰,那都是自找的,還影響孩子的成長
    但是,因為每次都是家長提醒孩子要做家庭作業,每次都是由家長陪同,孩子自己其實並沒有從主觀意識上認識到為什麼要做作業,以及怎麼高效完成作業。因為每一次都是家長要求的,似乎作業是家長的工作。很多家長說,陪孩子寫作業讓人崩潰。我想說:那是自找的。
  • 晚上如何「快速寫完」作業?學霸傳授3個寫作業經驗,實用又高效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在大家的學生時代,最令人煩惱的事情之一就是作業了吧,感覺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在學校辛苦學習一整天,回到家後還要面對一科接一科堆成小山一樣的作業。1.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很多題目不會寫如果孩子平時上課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固,在寫作業時就會碰到很多不會做的題目,於是寫作業的時間就會不斷延長,導致作業寫得慢。2.孩子寫作業不夠專注,效率低有的孩子在家寫作業時不夠專心,經常是寫一會兒作業玩一會兒,這樣下來,作業遲遲完不成,效率太低,作業自然寫得慢。
  • 要想孩子優秀,無非做好四點,看看你做到沒有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孩子有時候學習、做作業,總是拖拖拉拉的,一副不願意的樣子,就算看看書,寫寫作業,也是心不在焉的,一會兒弄這個,一會弄那個,這等於白學,學到一點估計已經忘記了。但是讓孩子看動畫片、玩手機,那種速度,相信話音還沒落下,孩子已經積極投入其中。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家長一看
    不少家長都抱怨說,自己家孩子做事的時候三心二意,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不是想喝熱水,就是橡皮掉在地上,其實這就是孩子專注力差的一種表現,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力會這麼差呢?
  • 孩子,我寧願你現在不快樂!
    小黃說,以前她覺得孩子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不應該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但是一開家長會,周圍的孩子不是參加過作文比賽,就是有各種特長。自己的孩子不僅成績沒有人家好,而且什麼課外閱讀量啊都比不上別人的孩子。
  • 孩子假期內沒有時間觀念,巧用「四象限法則」,樹立正確時間觀
    下面我們來聊聊孩子們為啥沒有時間觀念!一、為什麼孩子在假期內沒有時間觀念1、受家長影響,家長沒有時間觀念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家長首先反省自身,孩子的問題是不是從家長身上學去的。如果家長一放假就把假期的時間通過刷朋友圈逛微博看劇浪費掉,家長首先就沒有充足的理由去責備孩子晚上熬夜打遊戲。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改變。
  • 善用「帕累託法則」,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在點滴中提高學習效率
    文\路卡編輯\結媽看育兒家長在生活中會發現孩子有早上起不了床,上學總遲到,完成家庭作業拖拖拉拉等情況,對此感覺到分外焦慮,認為孩子這樣的生活習慣不行,卻又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改變孩子。但如果家長能夠善用"帕累託法則"的話,不僅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提高,生活惡習也會得到改善。"帕累託法則"又稱作"二八定律",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即在任何特定群體中,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20%的投入和努力產生80%的效益。其本質就是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 作業在什麼時間點做最高效?你家孩子真的會「寫作業」嗎?
    可僅僅是寫作業這一項,似乎就把父母們的幻想徹底打破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上課好好聽,下課好好玩,作業都按時寫完,考試分還高。但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孩子每周一次英語課,周末玩一玩,課後作業拖一拖,微信群裡別的家長積極搶沙發交作業,而自己家的孩子功課就這麼落下了。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 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傅首爾「優秀連擊」堪稱殺手鐧,孩子受用
    ; 「你有沒有腦子,這麼簡單的題都會錯」…… 陪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總是只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指責他們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 孩子一坐到書桌前,不好的情緒就來了,當然不可能會好好寫作業。作業完成費勁,親子關係自然也就容易受到影響。
  • 提高孩子做事效率的幾種方法
    孩子經常有懶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現象,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提高孩子做事效率的方法(東方IC/供圖)方法一:故事引導法小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不如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他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