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玩兒?試試「三隻青蛙」法則,每天多出2小時

2021-01-08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琦琦和福林在一個幼兒園,同一個班,這天接孩子放學碰到琦琦媽,她問我福林每天做作業做到幾點鐘。

孩子才上幼兒園,作業並不多,基本上每天一個小時就可以做完。

我說完後,琦琦媽嘆口氣,哎,怎麼我家孩子每天做作業拖拉,昨天我陪他寫作業,一個小時過去了,才寫了仨字兒,真叫人頭疼。

我也見過這樣的孩子,每天放學先要玩兒一會兒,到吃飯時間了,先吃飯,吃完飯再歇一會兒,媽媽催幾遍孩子才開始寫作業。

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卻又是寫一寫、玩一玩;有時她覺得算術題不好做,就扔下去寫漢字,寫了沒幾個字,又想起要背書。折騰來折騰去,抬頭一看表,時間過去了一個小時,孩子寫作業的成果只有幾個字……

作業不能不完成,媽媽只好逼著孩子一直做,拖到上床前,孩子和家長都沒有時間做別的。

這樣的孩子,問題其實很明顯,首先是對學習或者說寫作業這件事情的排斥,其次是時間管理的意識不夠強。而家長面對這種情況,表現出來的也是比較被動,常用的手段只是催促孩子,想辦法「驅使」孩子做作業,效果很不好,而且容易讓孩子更加排斥寫作業。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什麼時候才能有「時間」的概念。

我家孩子福林現在5歲多,上幼兒園大班,他這段時間對時間的理解非常典型。

5歲的孩子,常常是活在「此時此刻此地」的,到了6歲,他會對時間觀念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徹和深入。

孩子對時間有感覺,從這些表現開始:

開始對事情的先後順序感興趣,能夠將過去和現在的事情串聯起來;記事以來,孩子經過了幾個春夏秋冬的更迭,開始對季節的變化有了清晰的概念;喜歡聽爸爸媽媽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但是大部分6歲的孩子,還不會認鐘錶,所以具體到5分鐘有多長,20分鐘有多長,孩子是不知道的。因此當我們吵孩子說,你怎麼一個小時就寫了3個字的時候,孩子這意味著什麼,不理解自己錯在哪裡,更不具備自己改正的能力。

面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家長只能是不停地追著孩子耳提面命,時間長了,家長固然身心疲憊、煩惱不堪,孩子的學習效率卻也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起色。

孩子拖拉磨蹭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拖拉,這就是他正常的節奏,加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圍的任何事物吸引注意力,從而丟失目標,所以他們看起來像是很不聽話的樣子。

而這個階段也非常重要,正是孩子建立起正確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階段,需要父母更科學的指導,才能讓孩子順利擁有時間觀念和自控能力。

很多人到了成年依然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時間管理習慣,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一味的催促和打罵,讓孩子快點,並不是一個好方法,看似解決了孩子上課遲到、做作業拖拉的問題,實際上是給孩子製造了一個外部的借力點,當他以後失去了旁邊人的催促,孩子就不知道該怎麼管理自己的時間了。

美國著名的時間管理大師,被很多人崇拜和學習的演說家,博恩·崔西有一本著名的時間管理書,幫很多成年人重新學習時間管理,叫做《吃掉那隻青蛙》,這是他花費20多年時間研究出的一套自我管理寶典,被全球很多人學習。

不過很奇怪,這本書為什麼叫吃掉那隻青蛙呢?

美國有一句諺語,如果你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隻活的青蛙,那麼你會欣喜的發現,在這一天接下來的時間裡,將沒有什麼事比這更糟糕的了。

吃青蛙,就是在比喻一些我們特別排斥的事情,他們本身就特別容易逃避,所以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我們很容易選擇逃避,但是這些事情又無可避免,孩子不喜歡寫作業,不能不寫,員工不喜歡做匯報,不得不做,甚至有時候不喜歡面對一個人,我們也不得不面對。在這些必須做的事情面前,拖延會把學習、工作、生活徹底搞亂,讓我們更加疲憊,所以早點「吃掉它」,是擁有清爽生活、自控體驗的必經之路。

而三隻青蛙法則就是:

你得找出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們就是你必須吃掉的三隻青蛙,而且要從最難的一直開始吃。

愛玩兒是孩子的天性,寫作業是一個需要動腦動手集中精力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必須吃的青蛙,那我們可以利用博恩崔西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目標和時間。

「三隻青蛙」法則的奇妙之處,就是教孩子認清手頭的任務,在一個時間段內只解決三個問題,並且從最難解決的那個問題開始。

為什麼是「三」件事呢,因為如果安排過多的任務,完不成那就是在徒增煩惱。而且當孩子能夠專注地處理好最為重要、難度最大的事情後,就會獲得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之後也就可以戰勝更多的困難,處理好更多的問題。

如何教孩子學會三隻青蛙法則呢?

第一步,認識自己的任務

首先讓孩子有個整體意識。比如今天一共有幾項作業,是不是每天都會有這些作業,哪個作業對孩子來說最困難。

幼兒園老師可能會布置讀、寫、製作等多項任務,還有數學、語文、英語等不同的分科。

除了作業,還有吃飯洗漱等任務,也是孩子每天睡覺之前需要完成的工作。

再來,孩子的寒暑假、國慶假等假期,會有更複雜的目標任務可以供孩子安排,要一件件解決,學會梳理任務和確定目標是第一步。

因此,我們可以指導孩子按照以下標準對要做的事情進行排序:

1. 重要且緊迫的事情。非常重要且不能拖延的事情,可以歸入這一類事情中。

2. 重要但不太緊迫的事情。雖然非常重要,但是時間上有一定餘地的事情可以歸入此類。

3. 不太重要但比較緊迫的事情。這類事情的時效性要求可能較高,但並不是特別重要。

4. 既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

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每天放學後到睡覺前的時間進行匯總,也把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進行匯總,然後讓孩子進行調配。只要合理的規劃,孩子就可以比隨心所欲拖拖拉拉更早完成,省出更多的時間來自由支配,這可以作為鼓舞孩子的動力。

第二步:找出困擾自己的三隻青蛙

有的孩子不喜歡寫作業,有的孩子不喜歡洗澡,有的孩子不喜歡刷牙,孩子在每個時間段內都可能有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克服他們,不僅能解決孩子的青蛙問題,還能讓孩子更有信心和激情去面對其他任務。

三隻青蛙理論,非常適合孩子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正好符合孩子還是具象思維。青蛙這個比喻就像一個童話,當父母營造一種故事感時,孩子能夠找到具體的「敵人」,並且可以產程出勇敢、堅韌等童話中鼓勵的品質,去吃掉這些青蛙。

一旦解決掉最大的這隻青蛙,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困擾自己的一直都是自己的想像,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困難,這一點有利於培養孩子迎難而上的氣魄。

解決掉的青蛙多了,孩子就會發現,任何難題都是有辦法化解的,而且孩子能從中找到常用的化解方式,比如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我可以是不是我看錯了題目,是不是我找錯了方向,我還可以求助媽媽,等等。

第三步:保護自己的「青蛙時間」

帕累託定律認為,80%的成就源自20%的活動,在工作中,8小時的工作日,效率的差異往往會取決於一個小時。

關鍵難題的解決,其實不需要太多時間,但是卻能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應。

留出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關鍵的問題,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但也常常會遇到其他情況,讓我們不能完成,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保護這個「青蛙時間」。

孩子會遇到誘惑,同學過來找他,咱麼一起去玩兒吧,或者是第一隻青蛙還沒解決,腦袋裡會蹦出第二隻青蛙,催著孩子「來吃掉我吧」;

父母也可能遇到幹擾,需要帶孩子一起出門辦事等等。

可見,實現這個三隻青蛙管理方法,並沒有那麼容易,所以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青蛙時間不必太多,提前安排好,沒有十萬火急的事情雷打不動,讓孩子安心完成。

整塊時間要創造,不過在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奶酪工作法」幫孩子進行目標分解,每解決一個階段任務,就在任務清單上打一個孔,打過的洞越來越多,就像是奶酪上的一個個洞一樣,可以給孩子一個「進度條」反饋,讓孩子知道目標完成了多少,只需要再堅持一下就可以完成整體的目標。

比如做一張試卷,孩子會覺得這就像一場考試,這個任務簡直太大了,我小時候最不喜歡做的作業,也是老師布置的試卷,因為它不管題多題少,難度大還是小,形式就是一場需要坐下來進行一兩個小時的「馬拉松」。

孩子在完成這樣的任務時,我們可以提示孩子,分解目標,先做前面的小題,很簡單,做完後數一下後面的習題,嗯,好像題號已經到中間了,不斷給孩子鼓勵,讓他發現,一張試卷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花時間。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有一個帕金森定律,叫做事情總會拖到最後一分鐘完成。很多人都是這樣,如果沒有那個deadline,我們永遠都不會開始。

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放鬆對孩子要求的理由,反而應該成為我們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意識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業要寫一晚上?你不妨看看「三隻青蛙」法則
    同事小張老嘆氣,在微信群裡說起最近學校布置作業真的太多了,孩子總是寫到十一點多還有一堆寫不完,這個時候另一個同事小林好奇地問作業要寫一晚上?然後追問小張的孩子是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張表示自己的孩子做個作業拖拖拉拉,不是玩一會兒手機就是看一會兒電視,完全沒在作業投入專注。
  • 孩子磨蹭,要寫一個晚上的作業嗎?看看「三隻青蛙」的法則
    實際上,我們可以使用「三隻青蛙」這種簡單的時間管理法「三隻青蛙」的法則是什麼?"三隻青蛙法則是世界上著名的"時間主場博恩崔西的解釋,提出了他的這句話是你看了一天,一周,一個月,1年3件,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他們為了那三隻青蛙"他特別強調,如果一隻青蛙不吃它,它會呆很長時間;如果連下三隻青蛙都不吃的話,只吃最大最醜的其實,轉換為簡單通俗的語言,最重要的工作,然後是最挑戰的開始,為了這樣的事情最"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注意,但一個重要的和其他的事情的時候,那是自己的日程不那麼善於常春藤人想避開它的感情很可能不想去
  • 作業不管多少娃都寫一晚上?除了催和吼,善用三隻青蛙法則是關鍵
    輔導孩子寫家庭作業始終是一個令許多家長都感到頭疼不已的問題,孩子態度端正、寫作業認真,哪怕孩子錯的比較多家長也要好受許多,覺得還可以慢慢教導他們。然而最讓家長們生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就是因為孩子們寫作業時的不良態度,孩子們對待自己的作業和學習任務一點也不上心,做事情拖拖拉拉,不端正、不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得家長們大動肝火。
  • 學會「吃青蛙」,孩子不用熬夜寫作業
    陪孩子寫作業普遍成了家長們最頭疼的難題,瑣碎又無序的作業,日復一日的單調,會使得家長和孩子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逐漸消失,疲于堅持。吃掉那隻青蛙博恩·崔西《吃掉那隻青蛙》告訴我們,「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隻活青蛙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等王女士自己有了女兒之後,才意識到過去的自己有多天真。很多時候面對女兒的磨蹭現象,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要忍不住吼上幾句。明明是很簡單的問題,孩子卻無法理解,坐在書桌前磨磨蹭蹭,一會兒看看橡皮,一會兒玩玩鉛筆,一個小時過去了,只寫了三四個字。
  • 小學生為啥天天寫不完作業?可能真不怪老師……原創
    自從兒子上了小學,她聽到最多的三個字不是「沒寫完」就是「寫不完」。怎麼也想不明白,每天作業說多也不是很多,也就幾個生字幾道算數,下午2點就放學,一寫就寫到晚上9點多,六七個小時到底在寫啥啊?朋友氣到手抖,兒子趕緊解釋「我沒玩兒,一直寫,就是沒寫完。」奶奶在旁邊趕緊提交證詞「寫了好幾個小時,造孽啊怎麼這麼多作業!」朋友看了一眼作業本,5個生字還剩4個半...
  • 孩子上課走神、作業拖拉、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試試這6個...
    如果孩子上課容易走神,作業磨蹭拖拉,小動作特別多,粗心馬虎,急躁衝動,不愛學習等等,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們知道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工作,以至於影響孩子的整個一生。
  • 半小時的作業 1小時才完成,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到底哪出了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做作業時是這樣的: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非要拖兩個小時,甚至更久。寫作業時動筆寫兩下,不是發呆就是幹別的事,反反覆覆,不知不覺中1個小時就過去了。不少寶媽吐槽:面對有嚴重拖延症的孩子,會經常抑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真不知道為啥每天完成個作業能這麼磨蹭,你看這都幾點了?快點寫!」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你的孩子每晚寫作業超過11點,考試成績依然不好,試試這寫方法!
    有家長問:我兒子今年讀初三,每天晚上學到凌晨12點多,可這次月考卻只考了400多分,該怎麼辦?進入初三或者高三,絕大多數孩子都開始拼命學習,但是如果這種拼命學習無法取得一個理想的效果怎麼辦?但是沒有理由每天都學到12點,如果每天學到凌晨12點多,說明兩個問題:1.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如果學習效率高,自習課就差不多能做完絕大多數作業,這樣回家只需要進行適當學習就可以了。2.孩子不會進行時間管理:時間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有的學生卻不具備這個能力,導致很多時間白白浪費,比如課間操之後這段時間。02考試分數不高,說明什麼問題?
  • 超能全職媽媽養育兩個混血女兒,一邊帶娃一邊學習早教課程
    懷孕時,他們就處處留意周圍小區裡的其他人是怎麼帶孩子的。「我們眼睜睜地看著1歲多的孩子,想要玩沙子,被阿姨、姥姥和奶奶齊聲遏制;兩個阿姨看著一個寶寶,2歲多還抱著不會走路,生怕磕著碰著。這些人正在毀掉孩子試圖認知世界的探索心,非常可怕!」先生力主不請外援,並主動承擔更多的家務工作。「我知道你所面臨的將是多麼繁重的工作,我一下班就替換你。」
  • 作業在什麼時間點做最高效?你家孩子真的會「寫作業」嗎?
    可僅僅是寫作業這一項,似乎就把父母們的幻想徹底打破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上課好好聽,下課好好玩,作業都按時寫完,考試分還高。但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孩子每周一次英語課,周末玩一玩,課後作業拖一拖,微信群裡別的家長積極搶沙發交作業,而自己家的孩子功課就這麼落下了。
  • 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畢竟,孩子還是你自己的,他在家裡拖拖拉拉的時候,氣的還是你。他寫不完作業,嘴上說著讓老師去學校批評他,但心裡著急上火的還是你。不是嗎?那麼,我們作為普通家長,該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呢?又該怎麼讓這個過程不再雞飛狗跳呢?一、首先我們要明確陪孩子寫作業主要是要幹什麼?
  • 孩子在學習上有懶惰性,缺乏危機感,可利用青蛙效應來破解
    而如果把青蛙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裡,然後慢慢加熱,結果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青蛙並沒有躍出水面,而是被活活煮熟了。有試驗者想知道在多高的溫度下,才能讓青蛙有逃生的意識,通過反覆實驗,最終發現青蛙可耐受的臨界溫度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超過這個溫度,青蛙就失去一躍而起的能力。二、結合孩子在學業中的懶惰性和缺乏危機感,解讀「青蛙效應」。1、孩子對學習動機的反映。
  • 【優制管理分享】21條時間管理法則,讓你的工作更高效
    如果你能高效運用每天的8小時,那麼在應對繁忙的事務時就能夠遊刃有餘,而不是手忙腳亂。做事情也更能有條理,更好地把控工作的節奏。  博恩·崔西在《吃掉那隻青蛙》一書中提出了21條時間管理法則,對於職場人士面臨的時間困擾給出了有效可行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幫助你養成優先處理重要任務的習慣,並獲得持續性的回報。
  • 小學生甩不掉的影子作業 明明說不留少寫一樣都不行
    陳曉娟趕緊找原因,發現問題出在了作業上!「不寫作業,課堂練習當然考不好!」有位家長一語道破。 陳曉娟這才恍然大悟。孩子上學以來,學校一再聲稱嚴格遵守「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教育部規定,沒有書面作業,原來,這些話只能聽聽而已,不能當真。
  • 我寫高考作文③:一邊種莊稼,一邊聽拉拉蛄叫
    高考作文題目:2019年浙江卷,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對待讀者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裡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本人所寫文章的題目是:一邊種莊稼,一邊聽拉拉蛄叫正文如下:北方民間有句俗語:「聽拉拉蛄叫,還不種莊稼了?」電視劇《亮劍》裡,李雲龍經常瞪著眼吼著這話,聽著很讓人提氣。
  • 跟到家早教老師一邊學字母,一邊鍛鍊體能
    我家衝哥今年三歲半,性格像我十分倔強,不喜歡的東西一旦強求就進入「沉默是金」狀態,我雖然沒有盲目去早教中心報班,但心裡也是特別希望能有一個順利的英語啟蒙作為開頭,畢竟當今社會英語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從26個字母都認不全,到現在看到能用英語表達的東西就大聲用英語說出來,不僅是他經歷了改變,我也一樣。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 松堡王國:神器在手,從此不怕陪娃寫作業……
    請相信在陪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鬥智鬥勇這件事上,你不是一個人。我現在每天都安慰自己, 不生氣、不氣餒、不放棄!等孩子作業終於完成了, 陪寫作業的我, 已經心力交瘁。有的爸爸一直都很奇怪, 不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嗎? 至於嗎,每次都生氣還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