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吃青蛙」,孩子不用熬夜寫作業

2020-12-06 蝸牛學園

陪孩子寫作業普遍成了家長們最頭疼的難題,瑣碎又無序的作業,日復一日的單調,會使得家長和孩子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逐漸消失,疲于堅持。

寫作業,太煎熬

比如我們的周末,

周六一大早,從最簡單的作業開始,訂正,聽寫,默寫,語音打卡,每項做起來都是不耐煩又粗糙的,孩子各種談條件、吃零食、喝可樂,毫無規劃可言,尤其是寫作文,更煎熬,暴躁,生搬硬套,語言匱乏到極點。而一想到還有其他作業沒有做完,更覺得無比沮喪。

輔導作業太痛苦

有些父母可能會明白,要從根本上解決寫作業難的問題,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習慣,單單是程序性地逼迫,反而會讓孩子把作業當成負擔而產生牴觸心理。

要消除這樣的困惑,要讓孩子自身獲得安排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時間管理,認識自己,步入良性循環。

吃掉那隻青蛙

博恩·崔西《吃掉那隻青蛙》告訴我們,

「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隻活青蛙,那麼你會欣喜地發現,今天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你必須吃掉兩隻青蛙,那就先吃那隻長得醜的;如果你必須吃掉一隻活青蛙,就算你一直坐在那裡盯著它,也無濟於事。

那麼,對小學生來說,每周末的一堆作業,就是那些青蛙。其中,寫作文就成了孩子周末作業裡最大最醜的那隻青蛙。

踐行 吃青蛙 原則

這個周末,我只對孩子重複說出「先寫作文,吃掉那隻青蛙,然後你會發現沒有比這更困難的事情了」…

他也不理解,但也照著做了,可能是他覺得「吃青蛙」這三個字好玩,或者是「後面沒有更困難的事」有吸引力。

我驚喜地發現,這種心理暗示太管用了,因為他可能一想到後面只剩沒有難度的作業,就愉悅起來,在作文裡,還加入自己各種想像的描寫。這是我輔導最少的一次作文,卻是我看到最有腦洞和文採的一篇。

然後一直沉浸在這樣的心情中,不知不覺就把其他作業順帶完成了,往常需要一天的作業時間,這次只做了不到2小時。

吃青蛙過程很艱難,但很有營養

現在,每天我帶著孩子,踐行吃青蛙的習慣,發現越吃越有味道,雖然過程有點艱難,但會給孩子帶來豐富的營養,孩子作業不再拖拉,完成的又快又好,他慢慢獲取了這種方法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自信,已經初步形成自我愉悅的良好循環。

教育本就是「教而育之」,對待孩子,可以像對待有思想的大人一樣,讓孩子自己通過感悟獲得經驗,並不斷納入個人的經驗體系之中,激發潛能,則他將來在任何情境下都會了解和掌控自己,最終走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相關焦點

  • 孩子磨蹭,要寫一個晚上的作業嗎?看看「三隻青蛙」的法則
    同事小張嘆的,微信群中最近學校布置的作業真的太多了,但孩子總是十一點到一杯還寫不完,這時另一名同事的小林是好奇心一晚上寫作業嗎?然後小張的孩子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張說,自己的孩子做作業玩一會兒手機看一會兒電視,完全是把作業集中投入小林說,張先生的孩子寫不完作業是有原因的,並嘆氣說學校的作業不是太多其實,很多家長應該和小張有同樣的煩惱孩子平時做作業很難集中注意力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但孩子寫作業這麼磨磨蹭蹭的嗎?
  • 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玩兒?試試「三隻青蛙」法則,每天多出2小時
    我也見過這樣的孩子,每天放學先要玩兒一會兒,到吃飯時間了,先吃飯,吃完飯再歇一會兒,媽媽催幾遍孩子才開始寫作業。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卻又是寫一寫、玩一玩;有時她覺得算術題不好做,就扔下去寫漢字,寫了沒幾個字,又想起要背書。
  • 作業不管多少娃都寫一晚上?除了催和吼,善用三隻青蛙法則是關鍵
    輔導孩子寫家庭作業始終是一個令許多家長都感到頭疼不已的問題,孩子態度端正、寫作業認真,哪怕孩子錯的比較多家長也要好受許多,覺得還可以慢慢教導他們。然而最讓家長們生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就是因為孩子們寫作業時的不良態度,孩子們對待自己的作業和學習任務一點也不上心,做事情拖拖拉拉,不端正、不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得家長們大動肝火。
  •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業要寫一晚上?你不妨看看「三隻青蛙」法則
    同事小張老嘆氣,在微信群裡說起最近學校布置作業真的太多了,孩子總是寫到十一點多還有一堆寫不完,這個時候另一個同事小林好奇地問作業要寫一晚上?然後追問小張的孩子是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張表示自己的孩子做個作業拖拖拉拉,不是玩一會兒手機就是看一會兒電視,完全沒在作業投入專注。
  • 孩子寫作業慢,總寫到很晚睡眠不夠?大腦意想不到的變化不容忽視
    每月的家庭聚會和表妹聊起了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表妹說她家孩子看著很勤奮,平常也沒有調皮搗蛋的跡象,但學習成績卻不理想。表妹還說,每天晚上孩子寫作業都會特別認真,尤其是書寫的字體,既工整又乾淨,只是寫的速度有點慢,作業雖然不多但要寫到很晚才能完成。
  • 孩子習慣性依賴家長?巧用「青蛙效應」,讓孩子學會自我獨立
    那麼孩子是真的摔疼了嗎?其實未必,這是因為孩子知道父母就在身邊,他習慣性地依賴著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們缺乏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什麼事情都指望著父母來幫忙。林林每天晚上回到家後,他都要父母陪在身邊教他做作業。如果哪天父母不在身邊了,他就會特別的不自信,可能作業遲遲沒有辦法做完,林林覺得作業都太難了,如果沒有父母幫忙的話嗎,他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 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近日隨著一位父親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的爆火,把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又一次推向了大眾的視線中,同時,大家也普遍發現了家長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頭疼程度已經不亞於工作壓力了。但即使迫於社會壓力很多老師已經不敢明目張胆地給家長布置各種類似於給孩子「批改作業」的任務了,可家長又真的覺得輕鬆了嗎?
  • 晚上如何「快速寫完」作業?學霸傳授3個寫作業經驗,實用又高效
    有的孩子作業寫得慢,就經常需要熬夜寫完,第二天聽課時也沒什麼精神,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都有影響。01孩子作業寫得慢的原因有哪些呢?1.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很多題目不會寫如果孩子平時上課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固,在寫作業時就會碰到很多不會做的題目,於是寫作業的時間就會不斷延長,導致作業寫得慢。2.孩子寫作業不夠專注,效率低有的孩子在家寫作業時不夠專心,經常是寫一會兒作業玩一會兒,這樣下來,作業遲遲完不成,效率太低,作業自然寫得慢。
  •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怎麼辦?嘗試使用「青蛙效應」,娃學會自我管理
    其實不難理解家長們想要孩子好的那顆心,但是如果家長過度安排孩子的生活,反倒可能與他們的初心南轅北。父母的過分關愛對孩子成長的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時間久了就會顯露出弊端,我們通常把它叫做「青蛙效應」。父母必須要了解「青蛙效應」青蛙效應可以用一句簡單的俗語來理解,就是「溫水煮青蛙」,如果一開始就把青蛙放到熱水裡,他們就會立刻受到刺激而跳出來,而如果一開始把青蛙放在冷水裡,將水慢慢加熱,青蛙習慣了這個環境反而不會逃跑。養育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孩子長期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去自控力。父母的這些做法,會讓孩子失去自控力1.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別的——替自家孩子丟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著寫作業,也得折騰到凌晨。至於成績?從開始上學到現在從沒掉出過倒數前三名,個個老師都嘆氣說:這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其實想要改變孩子的磨蹭作風,家長可以通過「吃青蛙法則」來幫助孩子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徹底改變磨蹭的現象。王女士在當媽之前,總是不理解為什麼哥哥在管教兒子的時候大發雷霆,對孩子一點耐心也沒有。她時常勸哥哥教育孩子要溫柔一些,沒想到哥哥卻笑話她什麼也不懂,以後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 作業在什麼時間點做最高效?你家孩子真的會「寫作業」嗎?
    可僅僅是寫作業這一項,似乎就把父母們的幻想徹底打破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上課好好聽,下課好好玩,作業都按時寫完,考試分還高。但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孩子每周一次英語課,周末玩一玩,課後作業拖一拖,微信群裡別的家長積極搶沙發交作業,而自己家的孩子功課就這麼落下了。
  • 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並非孩子不用心,是「視知覺能力」欠缺
    最近,許多家長抱怨說他們會因為做家庭作業而失去耐心導致煩躁不安。都說父母陪孩子一起寫作業是他們作為父母來說最難的修行。甚至他們的朋友圈和微博上也有關於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的配圖,並且加上了"誰來救救我"等類似的話語。和孩子們一起做作業真的這麼難嗎?
  • 一年級下識字3《小青蛙》家長教育孩子愛護小動物,遵守自然規律
    孩子的學習在疫情期間也應學會堅持,家長可教會孩子什麼是「持之以恆」。識字3是要孩子們愛護好小青蛙,同時愛護其他小動物,疫情從一隻蝙蝠說起,同樣,也可教會孩子不食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 會認(12個): 清、睛、眼、保、護、害、事、情、請、讓、病、晴* 會寫(7個):青、清、晴、情、請、氣、生知識點一、課文分析《小青蛙》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讀起來節奏明快
  • 高中生「經常熬夜」寫的幾門作業,學生注意,做好這些能提高效率
    「高中」的作業相對於小學、初中來說不但難度增加了,而且作業量也在逐漸增多,難度也在逐漸的增大,尤其是有幾科作業是非常讓學生頭疼的,即便是「學霸」也不例外,熬夜已經是常事。
  • 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傅首爾「優秀連擊」堪稱殺手鐧,孩子受用
    可事實證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誇讚的話。那些原本還低頭喪氣寫作業的孩子,瞬間自信爆棚、認真度爆表。; 「你有沒有腦子,這麼簡單的題都會錯」…… 陪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總是只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指責他們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 孩子一坐到書桌前,不好的情緒就來了,當然不可能會好好寫作業。作業完成費勁,親子關係自然也就容易受到影響。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最近經常上熱搜了一個話題,就是家長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我在抖音上也刷到很多這類的視頻。其中有一個視頻是這樣的,一個媽媽正在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應該是一,二年級,因為在寫漢語拼音的時候呢,孩子不會分開寫,而是寫成一長串像寫英文一樣。
  • 孩子喜歡熬夜,爸爸媽媽態度必須堅決!
    脫離熬夜狀態現在的孩子,可能已經不再喜歡早點入睡,他們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熬夜。比如說,有的孩子為了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或者動畫片而熬夜,有的孩子則是為了完成作業而熬夜,有了孩子因為和朋友在聊天而聊到了深夜,有的孩子在外玩耍直到很晚才回來。孩子們,再熬夜的同時,並沒有意識到熬夜其實損害了他們的健康。因為孩子總是沒有自我管理的意思,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時候開心是最重要的,至於其他都放在了後面。
  • 家長必讀:家裡孩子每天熬夜怎麼辦
    一天按部就班的上課,自習課得做明天要交的作業,自己想做一套完整的試卷只能靠回家熬夜完成,說到熬夜,大家隨口就能說出幾個害處,但你真的完全懂得熬夜的概念嗎?單純的幾點前上床睡覺就能避免的嗎?   熬夜這事確實不是「幾點睡」那麼簡單。   常常有人問幾點睡算熬夜,熬夜後能補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