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上熱搜了一個話題,就是家長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我在抖音上也刷到很多這類的視頻。其中有一個視頻是這樣的,一個媽媽正在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應該是一,二年級,因為在寫漢語拼音的時候呢,孩子不會分開寫,而是寫成一長串像寫英文一樣。
我們年輕的媽媽就告訴他這樣子是錯的,並且教他怎麼寫,但是孩子並不聽講,而是固執己見覺得自己寫的是對的,最後我們的媽媽被氣哭了,寶寶也一起跟著哭了。
還有一種是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我們學校的老師向家長進行反應,頓時老師和家長吵了起來,一直在談論陪孩子寫作業到底是家長的事兒,還是學校老師的事兒,由此引發了大片的評論很多的爸爸媽媽都站出來說話了。
由於正在輔導孩子的我每天接觸不同的孩子和家長,確實有遇到過這個情況。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
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
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答案,那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弄清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是什麼?中國青年報社社會中心對1900百多個父母做了一份調查。
結果顯示,64%的家長對於陪伴孩子寫作業感到頭疼,而其中有24%是非常頭疼,只有16%的家長表示很開心,很享受。由此可見,我們的家長們被陪孩子寫作業這個點折磨得不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弊端和優勢。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弊端。
分散孩子注意力。幫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時候都會打斷孩子或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沒有辦法集中思考。建議我們的家長可以陪孩子寫作業,但是不要坐在旁邊,或者不要父母講一個他寫一個,一定要給孩子留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
讓孩子把所有會做的題都做完了,實在不會做的題再拿來問家長,我們的家長再加以指導。這樣既能夠保證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能夠集中注意力獨立思考,並且也保證孩子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有家長在身邊能夠給予幫助給到孩子安全感。
不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其實寫作業就應該讓孩子獨立地來完成。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看著孩子寫作業的這個過程中,我們是沒有辦法很安靜的看著,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當我們看著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很容易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做作業。
當孩子出現作業做錯的情況,我們會迫不及待地去指出錯誤,甚至有些家長是批評甚至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不會去思考,因為他知道媽媽正在看著他會馬上告訴我怎麼做,這樣非常影響一個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容易產生依賴。昨天我的班上就有這樣一個學生,到班上的時候還有一份作業沒有完成,我問他為什麼沒有完成,他說因為昨天媽媽忙沒有陪我。從這個回答,我們可以讀出這個孩子是極其依賴媽媽的。
特別是在做作業的時候,也就是說沒有媽媽陪伴,他就不會去主動地做作業。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獨立,主動。還會給我們的父母帶來很大的壓力。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其實我們不難想像,當有一個人在你身邊時時刻刻盯著你不讓你犯錯的時候,反而很容易犯錯,因為心理壓力很大。當我的學生在教室做作業的時候,我會四處走走,當我走到哪個學生的旁邊的時候,很多學生甚至都不敢繼續做作業,可想而知他們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
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有人會疑問,我陪伴孩子,不是更有利於加強親子關係嗎?思考一下當我們的父母陪伴孩子做作業的過程當中,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因為孩子不會做,做得慢,寫字不規整等問題,對孩子發火甚至打罵。
其實,這會給親子關係帶來很大的壓力,會使兩個人的關係處於非常緊張的僵局。而當你陪伴孩子寫完作業,罵完她之後又如何能夠跟他心與心的交流,心平氣和地去交談呢?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好處以及怎麼做?
如果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有父母的陪伴那麼孩子就會知道,父母會非常重視學習。也可以避免孩子做作業馬虎,不認真等現象。
給到孩子很好的監督作用,因為很多孩子特別是小的孩子,他們做作業都會不專注,一下子做作業一下玩一玩,這樣很容易做作業拖拉,不高效,如果有父母在身邊那麼孩子就會更專注一些。給到孩子一些指點和答題技巧,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幫助。
以上各三個點,我們的父母一定要記住,不是說我們要盯著孩子做作業,而是說我們可以在孩子的旁邊,適當地提醒,並且轉換我們的角色,我並不是在監督你,而是我們可以共同學習,共同努力像朋友一樣,不要給他孩子太大的壓力。
其次就是我們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孩子有一個錯誤我們就會立即指點,這樣很容易打斷孩子的思路。
建議孩子把所有他會做的都做完,然後再細心思考一下不會做的題,實在不知道怎麼做的最後可以來尋求父母的幫助。這樣不會打斷孩子做作業,也可以給孩子很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同時也保證了孩子的做題效率和準確性,不形成太依賴父母的現象。
小學階段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這一階段對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懂孩子、尊重孩子、他們才會回饋給你驚喜。資深教師于敏老師的觀點不謀而合,小學階段「成績並不是唯一重要的」,這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中,深度剖析了每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特點,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塑性」。
比如一年級,是孩子轉變的適應期,抓融入環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二年級,抓學習興趣。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轉折期。要加強監督,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等等。
原價49.9元,現在活動價僅需35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總結:所以對於該不該陪孩子做作業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可以看一下陪孩子寫作業的弊端和優勢,其實並不是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不好,而是我們在陪伴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不好的舉動影響孩子,只要我們避開陪伴的這些弊端,發揮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優勢,那麼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還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