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的問題一直都困擾各位家長,前幾天聽到一個家長和我抱怨,因為孩子做作業太慢,晚上都得做到11、12點,有時甚至1點才睡覺,第二天又要去學校,課上又打瞌睡,老師都私信和他說了好幾次,可是第二天交不上作業,也不是辦法。
孩子做作業效率低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做作業的效率呢?家長可以用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來輕鬆解決這個問題。
01孩子拖延的表現有哪些?
1.無法進入學習狀態
孩子做作業之前就在放鬆的玩耍,等到回到家時,滿身是汗又十分疲累,飯後直接昏昏欲睡。這時,你讓孩子抓緊時間寫作業,他只會覺得家長囉嗦又煩人,可能還會和你吵起來。這就導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效率很低,因為他並沒有準備好開始。
2.小動作頻繁
孩子做作業時不是開始偷偷切橡皮擦,就是開始摳摳這裡,抓抓這裡,甚至剛吃完飯,就出去說餓了,要吃東西。這些都是孩子不專心的表現。他寫了一會兒作業之後就覺得沒有動力了,很無聊,可是其他東西很有趣,所以他一直在做別的事。
02孩子寫作業為什麼磨蹭?
1.貪玩
孩子都是喜歡玩耍的,為什麼家長需要督促和叮囑孩子,就是因為孩子作為一個小朋友,他不知道事情的度在哪裡,他把握不了。在玩這件事上也是如此。
2.學習興趣不大
孩子為什麼愛玩?因為他在遊戲當中可以快速得到反饋,5-6分鐘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輸是贏,遊戲過程中朋友是否喜歡和他玩耍。可是學習不是這樣的。
一份作業做好以後,隔天才能發下來,老師可能也不會誇獎他,爸爸媽媽只會覺得這是他該做的,不會特地看他批改後的作業。這時,學習的反饋是延遲的。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學生,都會對反饋及時,頻繁刺激他的事物更有感覺。兩相對比,孩子肯定更喜歡玩耍。
03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一個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五種。
人的自我實現便是以從低到高一步步慢慢來的。那麼孩子到了哪一層會自覺開始高效率學習呢?在最後一層。孩子總是拖延,其實也就是因為他的自我需求沒有得到實現。我們來一步步分析。
04家長可以利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麼做
1.從原理出發,找到孩子的需求點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要需要,這都要從人的主觀出發。作為陪伴孩子最久的父母,應該從生活中多觀察、多關注,看一看孩子究竟需要什麼,及時回應,他才能積極地去做別的事情。
2.幫助孩子找到有趣的學習方式,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每當一提起學習孩子都會提到「枯燥」、「無聊」的字眼,讓孩子學習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前提就是找到他喜歡的方式。比如孩子喜歡唱歌,那麼可以把他一直背誦不下來的古詩當成歌詞,放入歌中去唱,相信孩子的興趣會大大提升。
3.花期不同,靜待花開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不同的花,有的花開在春天,有的花開在冬天。一些孩子學數學時得心應手,一些孩子背大段文字速度飛快,一些孩子運動細胞發達,是個短跑健將。那麼,也有孩子的學習習慣天生就很好,不用父母太過操心,而有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多叮囑,多照看。
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之後,家長們再去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心態會放緩一些,更有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而不是當孩子沒有及時完成作業時,動之以怒吼訓斥。
孩子的作業拖延,看似是小問題,但背後蘊藏是孩子的需求,這個需求來自哪裡?他的需求是什麼?都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關注。只有多給孩子反饋,及時給予孩子反應,孩子也才能真正做到做作業不拖拉,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