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關注滿博士教育和黨校滿博士微信
與人溝通交流時,掌握最經典、最基本的大師級理論將讓你更好地了解對方、判斷對方,從而更好地與TA溝通。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
人物簡介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
馬斯洛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一個猶太家庭,他童年生活不幸,體驗了許多孤獨和痛苦。父親要求苛刻,母親性格冷漠。為了尋求安慰,他把書籍當成避難所。
幾十年以後,當他開始發展自我實現理論,傑斐遜和林肯等成為他研究自我實現者的基本範例。進入大學後讀到阿德勒著作中自卑與超越的概念並得到啟示,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這些需要任何一項(除性以外)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
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感情上的需要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 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
• 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
• 內部尊重,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 外部尊重,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
馬斯洛認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通俗地說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由此看來,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難以達到的,然而,作為有著遠大理想抱負的創業者,我們不應僅僅滿足於一些基本需求,而是勇攀高峰,去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達到自我實現境界。
1954年,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巨著《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書中提出了5層的需求層次論。在其1970年的新版中,馬斯洛進一步完善,提出了需求7層次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
動機是促使個體發生行為的內在力量。動機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需要(need),另一個是刺激(stimulation)。所謂需要即個體缺乏某種東西的狀態。缺乏是一種心理狀態。所缺乏的可能是個體內在的維持生理平衡的物質要素(水,食物等),也可能是外界社會環境中的心理因素(社會讚許,相愛等)。
馬斯洛將動機視為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所組成,故而稱為需求層次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其1970 年新版書內,需求的7個層次如下: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護與免於遭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的需求;
3.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獲取並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對美好事物欣賞並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實現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於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
各層需求之間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後順序之別;只有低一層需求獲得滿足之後,高一層的需求才會產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現意外。例如:創造性的人的創造驅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為強烈,也有些人的價值觀和理想是如此強烈。以致寧願死也不放棄他們。
七層需求分為兩大類,較低的前四層稱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較高的後三層稱為成長需求(growth needs)。
滿博士培訓榮譽點擊藍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