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有著最獨特的性質:愛、自尊、歸屬感、自我表現以及創造力,從而人類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一個5層的金字塔結構,表示人們的行為受一系列需求的引導和刺激,在不同的層次滿足不同的需求才能達到激勵的作用。而已經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激勵因素。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對衣食住行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盡力滿足這類需求。常見的激勵措施:員工宿舍、工作餐、工作服、班車、工資、補貼、獎金等。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不致失業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一般不追求更高層的需求。常見的激勵措施:養老保險、醫療保障、長期勞動合同、意外保險、失業保險等。
(3)社會交往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員工的精神,導致高缺勤率、低生產率、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常見的激勵措施:定期員工活動、聚會、比賽、俱樂部等。
(4)受尊重的需求(Esteem needs):自尊心和榮譽感。榮譽來自別人,自尊來自自己。
常見的激勵措施:榮譽性的獎勵,形象、地位的提升,頒發獎章,作為導師培訓別人等。
(5)自我實現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實現自己的潛力,發揮個人能力到最大程度,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必須幹與其能力相稱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常見的激勵措施:給他更多的空間讓他負責、讓他成為智囊團、參與決策、參與公司的管理會議等。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底層的4種需求一—即生理、安全、社會、自尊被認為是基本的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如下的3個假設:
(1)人要生存,他的需求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被滿足的需求能夠影響其行為,已得到滿足的需求不再影響其行為(也就是:已被滿足的需求失去激勵作用,只有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才能有激勵作用)。
(2)人的需求按重要性從低到高排成金字塔形狀。
(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才會追求更高一級的需求,如此逐級上升,成為他工作的動機。
項目團隊的建設過程中,項目經理要注意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層次和需求種類,需要了解項目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的需求等級,並據此制訂相關的激勵措施。例如在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公司的新員工或者新到一個城市工作的員工可能有社會交往的需求。為了滿足他們的歸屬感的需求,有些公司就會專門為這些懂得信息技術的新員工組織一些聚會和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