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
根據這個理論模型,可以知道金字塔底部的就是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說白了就是怎麼生存;然後依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直至自我實現。
有的人或許會說,這些需求關我毛事,或者感覺自己這些需求都有,今天要談的是你在第幾層。
很顯然,生存,生理的需求肯定實現了。然而,大部分人到了第二層就止步不前了。安全需求,不是單純的安全環境。主要是健康安全,也就是健康保證。這也是壓在頭上的一座大山。趕上一場大病,一下子回到解放前;財產安全,,就是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性質,然而,財產權會隨著政治生態具有不確定性。打倒,充公,罰沒只差一個理由;最主要還包括輿論的安全,不恐懼的安全。
當這些都有保障了,才有真真正正的愛情,友情。才可能真正去因為情感和對眼去愛。不會因為物質而否定精神。
生理保障,安全保增長,親密保障自然相互尊重。而不是尊重「金錢」,不是尊重賺錢這個唯一選項。
最後是自我實現,實現自己的夢想,理想,抱負
當生活,生存都是問題,何談安全;當只能吃飽,怎麼奢望愛情,後面的層次更是無從談起。
或許大家和我一樣,看來看去,都只是在初級階段。沒錯,就是這個階段。
今天說起這些也是喚起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朋友們。深刻的看看在第幾層。到底什麼牽絆了向上的腳步?
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