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馬斯洛需求理論」,就明白青春期孩子為什麼容易叛逆了

2021-01-14 老張看教育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傢伙?

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但如果我們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仔細觀察下兒童的成長,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幾乎是一種必然。


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心理學第三勢力的領導人。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7)。

馬斯洛

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需求層層遞進,在第一層需求得到滿足後,才會產生更高層次需求或者說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以此類推。


生理需求: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類維持最基本生存狀態的需要,包含呼吸、水、食物、睡眠、性等。

安全需求:人類對身邊環境穩定、安全的需要即獲得安全感的需要,包含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道德保障等。

情感和歸屬需求:人類渴望得到他人或集體的認可、理解、關心、照顧、支持、接納、尊敬等相對於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包含友情、愛情等。

尊重需求:人類得到他人尊重也有能力自我尊重的需求,包含信心、成就,自我尊重、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實現需求: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即渴望成功,充分體現個人價值,發揮價值的需求,包含問題解決能力、接受現實能力、創造力、道德等。

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

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

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孩子生長發育,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需求層次不同

1)0—2歲,以生理需求為主。

剛出生的孩子首要任務是生存下去,所以以人類基本需求為主。

於是,這一年齡段誰撫養他變與誰更親近,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一直哭著要媽媽或者奶奶。

在現實中,奶奶帶大,他便跟奶奶親,媽媽帶大,他便跟媽媽親,孩子由誰帶大,他就跟誰親。這是由最基本的生理滿足獲得親情關係。

2)2—7歲,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出現。

隨著孩子長大,接觸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不再是襁褓中的孩子。

到2歲左右,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育,他們開始可以走了,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接觸更多的新事物了。離開熟悉的環境,走到外面,面對未知世界,孩子對安全感開始重視了。

當他們走到戶外時,他們喜歡粘著父母,纏著父母,一步不離。遇到危險就喊他最親近的人的名字來保護自己。對於他們特別喜歡的爸爸媽媽,他們會霸佔他們,不喜歡別人碰TA。會強調是我的爸爸媽媽,同時會特別黏家長以獲得關愛和照顧。

2-7歲因為他們開始認識到我與別人的不同,於是產生了歸屬需求,我是屬於哪一類的。你會經常聽到小朋友們喜歡攀比,我爸爸怎樣,我媽媽怎樣,其實是他們把自己跟爸爸媽媽綁定在一起,說爸爸媽媽厲害就是說自己厲害。

3)7—12歲,情感和歸屬需求開始加強,尊重需求開始覺醒。

在7歲以前,孩子以家庭為中心;而7歲以後,孩子開始以學校、朋友為中心。

同時隨著身體和智力的發育,孩子們開始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能對自己負責了,他們的心理重心開始轉入了到了社交需求。

同時因為社交活動的增加,需要他們開始處理人際關係,而處理人際關係的關鍵是尊重,於是他們對尊重的需求開始覺醒。

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互尊重。當他們在朋友學校中體會到了被尊重的快感,回到家後他們同樣有著被尊重的需求。

而這時候家長還沉醉於以前命令式的管教,沒有尊重孩子。孩子在家的尊重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自然而然的開始對父母產生意見。於是開始頂撞父母,不聽父母的。

但是因為這時候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能力,所以即使抵抗也會被父母打壓下去。

4)12—20歲,尊重需求強烈,自我實現需求強烈。

這時候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不需要父母保護甚至不需要父母提供生理需求。

看看學校裡的小混混,他們勒索學生,打架鬥毆。可以說這時候的孩子已經可以不必再必須依靠父母來保護和養活自己。因此這時候孩子對父母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已經降到很低。

而這時候父母意識不到孩子的這些需求變化,還繼續對孩子採取高壓管制措施,那麼孩子的這些需求只能從別的地方得到滿足。


成績好的孩子還能通過學習成績來獲得尊重,而成績差的孩子只能通過上網,早戀,加入各種小團體(比如黑社會)獲得尊重,獲得歸屬感。

同時因為孩子對父母依賴性的降低,他們也就越發不能容忍父母對自己的不尊重,開始對抗父母,嚴重的甚至毆打父母。

這時候,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的「不聽話」、「叛逆」了。


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孩子的成長,我們就能更理解孩子20歲前的言行舉止。

通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可以發現每個時期孩子的需求重點,也很好的解釋了孩子為什麼容易在青春期叛逆。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孩子更高層次的需求在父母這裡得不到滿足,因而不得不轉而從別的地方獲得。

所以說,孩子的叛逆是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吃喝,而忽視孩子精神層次的需求造成的。


很多孩子渴望關注,渴望陪伴,渴望交流,渴望賞識,這些無形的精神渴求,很容被忽視。孩子有時的叛逆行為,往往是有原因的,很多時候,恰恰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

平時,我們常常糾結於孩子行為的表面,而忽略了表面背後,內心真實存在的動機。作為父母,我們更需要細心洞察,儘量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精神需求。

那麼家長如何才能滿足孩子的精神層次需求呢?

溝通!正向的溝通!

1、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中國的家長們喜歡做主包辦,勞心勞力的結果,卻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還要收到埋怨。

家長們自以為替孩子考慮,實質上是選擇權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最直接的表現。

因此,家長一定要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

2、不要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是件溫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語,也不會覺得尷尬。

然而不少家長卻喜歡趁著吃飯時間,對孩子或是問東問西,或是大講道理,一番說教,或是不斷責備。

沒有哪個孩子喜歡飯桌教育,在這個時間點對孩子說教,不但不能讓孩子更聽話,反而會讓孩子更叛逆。

在飯桌上,適合最簡單的交談。想要孩子多主動和父母說話,就要營造說話的愉快氛圍。

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學校發生的好玩的事情,這會帶動孩子的快樂情緒,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或是,問問孩子今天的安排。最重要的,多去真誠地了解孩子的感受。

3、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原則的溝通手段。

「傾聽是家長的必備技能」,但能實現傾聽的前提,一定是家長能夠得取得孩子的信任。

只有以信任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長傾訴,家長才有傾聽的機會,才能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本期編輯:博妍 
本文選自:今日頭條。作者:明乾教育。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疑議請通知我們,我們將進行刪除處理。


關注「老張看教育」

更多文章請長按二維碼


投稿郵箱:329267199@qq.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容易叛逆?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傢伙?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 看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如何避免青春期孩子叛逆
    本章帶來的內在需求發展規律,是我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的,相信讀完本篇文章後,父母對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會有很大的啟發,也會明白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叛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有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多數青春期孩子有輕生念頭,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讀懂孩子心
    的確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已經無法"命令"他,也更難揣摩孩子的脾性,不過我們可以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找出原因,來幫助我們讀懂孩子心,幫助孩子減少甚至去除輕生念頭。0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揭秘人的五個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亞伯拉罕 ·哈洛德·馬斯洛創立。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幫你理清孩子青春期,聰明家長這樣做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們很頭,可青春期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身為家長,如何才能夠更好的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如何科學的和孩子相處?在出現問題時,如何才能理智的解決問題?我們經常說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大人的勸導,我行我素,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原因。
  • 看懂馬斯洛需求理論,父母就明白,為什麼不能因為作業打罵孩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理論。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從低到高依次滿足的,如果低級需求沒有滿足,那麼就不會產生對上層的需求。也就是說,當人們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不會對安全、社交、尊重等產生需求。
  • 家長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極容易導致青春期叛逆,適當拒絕有方法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在這個特殊成長階段裡,不叛逆的孩子只佔少數,這也就是說,很多家長都會頭痛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說起青春期叛逆現象,最常見的當屬脾氣暴躁,只要家長不如孩子意,孩子就會向父母發火撒潑。之所以有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家長長期以來,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需求。
  • 當你懂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會明白「性格不合」是怎麼回事
    但到底性格怎麼個不合法,你要讓人說個明白時,他們往往又有些說不明白了。可能他會告訴你,我愛熱鬧,她卻喜靜;我大大咧咧,她卻特別細膩等等。可這明明沒什麼問題啊,不正好互補嗎?劉嘉玲和梁朝偉兩夫妻,網上不天天說人家這樣一動一靜的,特別好,特別合適,誰都離不開誰嗎?可見這不是理由。那性格不合到底怎麼回事呢如果你讀懂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許就明白了。
  •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都有一小段屬於它的回憶——在我們初入職場的時候,總有個人高談闊論;可我們就是記不清這個人叫甚名誰,正如我們只知道有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提出了一個有關需求的理論,但具體理論是什麼?有什麼用?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卻知之甚少。
  • 傳統興趣班教育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最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這個所謂的學習動機在本質上就是與自我實現有關。關於這個理論就是在半個世紀前就被馬斯洛提出來,他提出的就是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是20世紀50年代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被稱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他主張以人為中心的心理學研究,強調人的本性和正面價值。
  • 讀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後,我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豁然開朗了
    事實上,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說難也難,但是說簡單也簡單,就在於父母有沒有認識到什麼因素激發人的主動性,並將此利用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要解決什麼可以導致人的主動性,我們就不得不學習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理論 #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馬斯洛其人和需求層次理論中包含的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點擊這裡回顧)在這一篇文章中,小編將著重介紹這五種需求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產生的需求滿足理論(作為層次理論的現實應用部分)。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如何合理滿足孩子需求?善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也是聰明家長
    但是家長一昧的去根據孩子的興趣而改變獎勵的東西,自然也不是不可取,只是過於麻煩。但是其實只要掌握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話,是可以很好的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的。一、那麼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呢?他和孩子的教育又能夠怎樣聯繫在一起呢?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要分層次的,在不同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需求,主要可以分為五個種類。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需求,需求有很多,但也要做出篩選,避免被「偽需求」支配)辛辛苦苦做出的產品功能無法真正解決用戶痛點。而本文就提出了幾條推論——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更進一步理解需求,了解需求背後的本質。
  • 想提升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家長可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決根源
    孩子做作業效率低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做作業的效率呢?家長可以用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來輕鬆解決這個問題。 01孩子拖延的表現有哪些? 02孩子寫作業為什麼磨蹭? 1.貪玩 孩子都是喜歡玩耍的,為什麼家長需要督促和叮囑孩子,就是因為孩子作為一個小朋友,他不知道事情的度在哪裡,他把握不了。在玩這件事上也是如此。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錯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想要認清自己關於人類自身的需求,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在這眾多的模型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不過,按照馬斯洛的這個理論,我們其實還是很難確認內在動機。
  • 青春期叛逆?教育好青春期孩子,讓他們心智化,發展大腦額葉皮質
    一,青春期孩子們的思考方式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著作《思考,快與慢》中曾講到,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系統一是直覺思考能夠處理我們日常中的瑣事,系統二是理性思考,如果我們把這個理論放在青春期的孩子們身上,也就是說孩子們有兩個系統,分別為,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重點學
    1.選擇題例如:以下屬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缺失性需要的有?( )A.求知B.審美C.自我實現D.尊重 答案:D2.簡答題例如:請簡要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答案】馬斯洛屬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注重以人為本、促進人的自我價值實現,關注學生情感發展。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內容主要有: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七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