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

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

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據新華社電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愛反叛只因大腦結構起變化(圖)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資料圖片)  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未進入青春期的老鼠學得很快,不到兩節課就能識別路標。相比之下,進入青春期的老鼠三節課過後仍然不能識別路標。」 先前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但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研究人員眼下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腦內海馬狀突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
  • 青春期叛逆?教育好青春期孩子,讓他們心智化,發展大腦額葉皮質
    青春期是孩子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非常不穩定的時期,十二歲左右孩子們心事在生活中充斥著,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毫無徵兆,毫無規律可循,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孩子在青春期的特點吧,相信對家長們的教育也會有所啟發。一,青春期孩子們的思考方式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著作《思考,快與慢》中曾講到,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系統一是直覺思考能夠處理我們日常中的瑣事,系統二是理性思考,如果我們把這個理論放在青春期的孩子們身上,也就是說孩子們有兩個系統,分別為,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孩子為什麼會有逆反心理?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我們常認為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它差不多就是在我們額頭後面的部分。
  • 腦智前沿科普|青春期的大腦
    對一些青少年來說,青春期比其他人來得早,而對有些青少年來說,青春期走得也比其他人快。正因為如此,同年齡的孩子們看起來會很不一樣——他們的身體在以不同的速度生長。研究人員發現,青春期不僅會改變你的身體,還會改變你的大腦。這是因為青春期涉及到激素的變化,這些激素也附著在你的腦細胞上,改變你大腦學習和成長的方式。這些變化有助於塑造大腦適應新的學習方式。
  •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容易叛逆?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傢伙?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 讀懂「馬斯洛需求理論」,就明白青春期孩子為什麼容易叛逆了
    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如果我們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仔細觀察下兒童的成長,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幾乎是一種必然。
  • 家長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極容易導致青春期叛逆,適當拒絕有方法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在這個特殊成長階段裡,不叛逆的孩子只佔少數,這也就是說,很多家長都會頭痛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說起青春期叛逆現象,最常見的當屬脾氣暴躁,只要家長不如孩子意,孩子就會向父母發火撒潑。之所以有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家長長期以來,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需求。
  • 叛逆是成人對青春期的無知,和對青少年的偏見,聽話其實是教育失敗...
    青春期讓孩子做自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一直都很溫順,為什麼進入青春期一下子就變得叛逆了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的一個困惑。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更有自己的主見,這時候,他們急於想要擺脫大人給自己設置的條條框框。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因為敏感、危險、衝動,正是青春期大腦獨有的特徵。 神經科學顯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這意味著孩子有著強烈的情緒感受能力。 然而,大腦中負責理性功能的前額葉,卻要到20多歲才會發育成熟。
  • 人類的祖先有沒有青春期,人類的青春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除了人類,幾乎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青春期。他們可以很快從他們的青少年成熟,當他們11或12歲時,他們可以有一個家庭和一個企業。然而,在性成熟之間有一段令人困惑的時間間隔,一個人要到十八、十九歲才真正成熟。在成年人眼中,青春期是一個衝動、焦慮、敏感、叛逆的時期。這個年齡階段對人們有什麼意義?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青春期首先出現在哪個歷史階段?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
  • 叛逆孩子成長學校_長沙市望城區正心青少年國學培訓學校
    正心教育厭學孩子矯正專家相信孩子厭學是諸多家長非常頭疼的事,家長首先要對自己在日常對孩子的學習關注程度給予反思。孩子叛逆家長該怎麼做?陝西冠美青少年生活體驗中心給您支招。青春期的孩子會慢慢開始變得有些個性,時不時會與家長發生一些衝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其實這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多數會遇到的狀況,家長們並不需要特別恐慌,只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還是可以引導好孩子的。
  • 科學家用一群老鼠做實驗,解開了人類青春期叛逆之迷
    伊莉莎白⋅科爾布(Elizabeth Kolbert)發表在 《紐約客》上的一篇文章通過腦神經科學家近期的一些研究向人們解釋,青春期人群的行事作風之所以那麼不著邊際,可能確實是腦子的問題。為了解開青春期叛逆之迷,美國天普大學的研究者們在一群老鼠身上做了一項實驗。
  • 看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如何避免青春期孩子叛逆
    本章帶來的內在需求發展規律,是我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的,相信讀完本篇文章後,父母對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會有很大的啟發,也會明白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叛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有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可我孩子都生了倆了,我家那口子參與的那篇大文章還沒做完啊。」這番對話,發生在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和院裡青年副研究員羅強的妻子之間。他和夥伴們一起,找到了與青春期大腦殼核體積最為相關的基因位點,而這同時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位點。排除大腦研究中的「噪音」上圖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風險基因位點與全腦灰質體積關聯性的3維空間分布;紅色越深表示統計顯著性越高,其次是黃色、綠色,統計顯著性最低是藍色。右圖是最顯著的腦區(殼核)灰質體積與全基因組變異位點關聯性的曼哈頓圖。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這些給父母的建議請收好
    《同一堂課》家長網上課堂節目第六期已經播出啦,通過本期的課堂學習,很多家長都感受到在家庭教育中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那本期課堂筆記沒做好的家長們,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課堂筆記,可要好好收藏咯~青春期對於孩子非常重要,家長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青春期正是孩子尋求建立自我認同的關鍵期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青少年時期易抑鬱、叛逆
    ­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日前召開的青少年健康與發展媒體培訓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青少年發展專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 Dutta),從人類大腦發育的角度解釋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叛逆、懶惰、沒有責任感等問題。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幫你理清孩子青春期,聰明家長這樣做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們很頭,可青春期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身為家長,如何才能夠更好的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如何科學的和孩子相處?在出現問題時,如何才能理智的解決問題?我們經常說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大人的勸導,我行我素,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原因。
  •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進入十三四歲,父母和老師有時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變得不愛與人說話,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變得有點憂鬱,常有情緒波動。還有的孩子無法應對社交壓力,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學業上…… 要是能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內心,看看他(她)在想什麼就好了!我們有時會這樣想。
  • 自閉症兒童青春期,現在就準備這幾點!
    自閉症孩子的青春期,是很多家長不敢想卻又不能不想的未來。如何引導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叛逆和情緒衝突?如何避免攻擊性行為?,在孩子靠近時提醒孩子保持距離,畢竟即使是普通孩子也常常忘記媽媽的話^^_^)●糾錯式提醒哪些話題不可在他人面前談論對於這些禁止性行為,不求理解,只求嚴格做到,不管孩子有多小,都要立即嚴格要求,反覆強化,才能在青春期前內化為孩子的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