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2021-02-07 科學網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老鼠實驗

 

紐約州立大學醫療中心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訓練它們坐在轉盤上識別房間內的路標。

 

英國《每日郵報》3月18日援引研究人員之一、醫療中心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謝裡爾·史密斯的話報導:「我們給老鼠上三節訓練課,每節10分鐘。未進入青春期的老鼠學得很快,不到兩節課就能識別路標。相比之下,進入青春期的老鼠三節課過後仍然不能識別路標。」

 

先前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但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研究人員眼下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腦內海馬狀突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

 

「聰明藥丸」

 

這一研究成果意味著,青少年除了與荷爾蒙、過度保護的父母以及考試壓力「鬥爭」外,還應注意不要讓自己變得遲鈍。

 

研究人員說,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聰明藥丸」。

 

史密斯說:「人們一直尋找能提高學習和認知能力的途徑,以幫助青春期少年提高學習效率。這一研究成果是一項突破,或許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研究人員說,家長們與其花大筆金錢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不如遵醫囑給孩子適當用一點類固醇,因為類固醇能減緩大腦內分泌蛋白質器官的發育。

 

略施壓力

 

史密斯說,青少年種種消極表現多由大腦自身結構發育變化引起。

 

其他研究顯示,人的大腦思維方式10歲至20歲與成年後不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這使他們常常表現得悶悶不樂、自私和難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青少年生物鐘失調則可解釋為何青少年總是情緒多變。

 

史密斯說,相關藥物問世前,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適當壓力能緩解大腦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除了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建議,中學教育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 青春期孩子愛反叛只因大腦結構起變化(圖)
    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  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 新見解:通過認知和腦科學了解學習
    本文探討的主題包括:終身學習;老齡化;整體教育方法;青年期的大腦發育與認知狀態;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習形式及課程;解決「三大障礙」(閱讀障礙、計算障礙、痴呆症);神經科學可能會逐步擴展評估和選擇的問題。本文還匯總了教育神經科學領域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彭德倩/上觀新聞 2019-01-17 08:52
  • 腦智前沿科普|青春期的大腦
    對一些青少年來說,青春期比其他人來得早,而對有些青少年來說,青春期走得也比其他人快。正因為如此,同年齡的孩子們看起來會很不一樣——他們的身體在以不同的速度生長。研究人員發現,青春期不僅會改變你的身體,還會改變你的大腦。這是因為青春期涉及到激素的變化,這些激素也附著在你的腦細胞上,改變你大腦學習和成長的方式。這些變化有助於塑造大腦適應新的學習方式。
  • 《解構青春期大腦》閱讀答案及解析(2020年山東省東營市中考題)
    進入青春期以後,髓鞘的快速擴張,能加速參與協調處於不同認知任務中的各個腦區。④此時灰質也加速增長。不過,大腦發育過程和其他複雜自然過程一樣,都會經歷一個先過量生產再選擇性消除的過程,就像米開期基羅的大衛像從一整換大理石中慢慢凸顯出來一樣,認知的發展也是在棄除無用和適應性不好的腦細胞神經元連接後,逐漸成型,且常用的連接會被強化。
  • 青春期叛逆?教育好青春期孩子,讓他們心智化,發展大腦額葉皮質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們睪酮水平已經十分發達,而控制系統的額葉皮質還在發育當中,也就是說動力系統要高於控制系統,雖然能夠堅持住,孩子們為什麼特別喜歡意氣用事,控制不住自己情緒。4,青少年的認知偏差假象群眾。也就是說,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周圍人的關注,別人正在時時刻刻看著自己,他們覺得是人群中的焦點。
  • 大腦學習和記憶度怎麼促進?聽這位認知神經科學家怎麼說
    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究竟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是它所喜歡的?為什麼有的學生 「死記硬背」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則完全不行? 隨著腦科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發展,這些困擾教育界的話題,也同樣成為科學家們熱衷探討的話題。
  • 如何學習更有效:「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吳進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編者按:過去百年,科技進步給健康、交通和通信等領域帶來巨大變化。人類對自己的身體、大腦神經也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和利用,這就催生了由生物科學和教育科學交叉而成的前沿學科——學習科學。自問世以來,學習科學備受全球教育界關注,引領著世界教學模式的變革方向。
  • 人類的祖先有沒有青春期,人類的青春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科學家認為,尼安德特人開始青春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大腦發育的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學習。換言之,「青春期」的形成是為了幫助人類應對日益複雜甚至險惡的「生活」。當直立人從食物豐富的非洲來到歐洲時,他們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雖然很多年輕人希望快點成年,好成就大業,但英國倫敦塔維斯託克診所的兒童心理學家拉弗內·安特羅伯斯(Laverne Antrobus)卻認為滿18歲就進入成年其實是不恰當的。
  • 兒童期抑鬱可能會影響青春期的大腦發育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針對青少年的長達11年的追蹤調查顯示:兒童時期的抑鬱症會導致青春期大腦中灰質的發育受阻。"這一結果表明兒童時期的抑鬱症狀對大腦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影響",該文章的第一作者,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心理系醫生Joan L. Luby說道:"基於以上結果,我們不能再對兒童的抑鬱症狀熟視無睹或不加幹預了"。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AMA Psychiatry》雜誌上。
  • 像毛毛蟲變蝴蝶,成長路上,青春期的孩子會經歷哪些奇妙的變化
    青春期 欄目青春期(又稱青少年期),是一個人兒童期至成年期的過渡時期,是人類自身在其成長過程中特有的一段經歷。通常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會是十歲或者十一歲,根據每個人自身的不同,會一直持續到十六歲到二十歲。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繼嬰兒期後出現的第二個高峰。
  • 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音樂訓練是一種涉及聽覺、運動和視覺多系統、長時程的學習過程,調用了廣泛的腦區以及一系列高級認知加工的參與,比如額葉執行功能、海馬記憶過程,以及情緒和獎賞加工。., Frontiersin Human Neuroscience, 2009這是一個大腦結構的變化,反映在行為上,音樂家到底有哪些更強的認知能力呢?研究發現,音樂訓練其實可以提高我們的推理能力和執行功能,可以提高我們的言語記憶能力,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甚至是數學能力。
  • 腦科學日報:肥胖導致性早熟的原因;人類的認知能力在35歲最高
    ,而青春期則與以後生活中較高的疾病負荷相關。研究表明腦神經醯胺參與女性青春期的控制,並導致其在大鼠早期肥胖中的改變。從頭進行神經醯胺合成的中樞阻斷可延緩青春期並阻止青春期激活信號Kisspeptin的作用。
  • ROBO1基因被發現有助於大腦發育,某種程度決定個體數學能力
    德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種名為ROBO1的基因有助於大腦發育,這也能提高數學成績。這項由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的麥可·斯基德領導的研究發現Skeide和他的同事發現,在胎兒發育過程中,ROBO1有助於大腦皮層各個層的生長。這會影響大腦中一個叫做右頂葉皮層特殊區域的體積,這個區域與我們理解數字和算術的能力有關。
  • 智商與大腦發育相關,與腦體量無關
    「很多疾病如先天性腦發育不全和後天的腦積水等患者的腦容積和頭骨,都大於正常人。」沈政說。  「說腦越大人越聰明,智力越高,學習能力越強的人,就像說早上打噴嚏,下午就會下雨一樣,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因果關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季建林說。  「最近,不少實驗報告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觀察受試者學習某一技能時相應腦結構被激活的活動狀況。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錯過了很可惜
    但實際上,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有時期的,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用硬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那麼基本上是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反而還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如何讓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好、更健全呢?了解孩子腦功能響應發展任務的需求孩子在早期的能力,並不是憑空發展出來的,孩子能力發展的根本基礎是大腦的發育,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大腦便開始了高速的發展。
  • 魏坤琳:終身學習者如何善用大腦?來自認知科學的建議
    大多終身學習者常用大腦,卻不懂大腦。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教你科學用腦,告訴你大腦的三大規律,並提出學習建議:1)學會對付偷懶的大腦;2)善用好奇心助力學習;3)成為學徒。事業有成的「聰明人」幾乎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想成為 21 世紀的終身學習者,面臨兩個困境:信息過載和學習方式陳舊,那該怎麼辦?答案是在認知科學指導下學習。
  • 這個東西用多了,大腦衰退早!4個步驟減緩大腦衰老!
    要了解大腦是如何慢慢衰老的,首先應知道其發育的各個階段。大腦在人的一生中持續變化。女性懷孕4周後,胎兒神經管開始關閉。7周後,第一個神經元和突觸開始形成脊髓和大腦。從受孕到2歲之間,寶寶的大腦神經元每分鐘增加100萬個。快到2歲時,大腦大小約為成年期的80%。兒童期大腦發育尤為重要,孩子學習速度最快,不斷了解和探索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