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種名為ROBO1的基因有助於大腦發育,這也能提高數學成績。
這並不意味著擅長數學只是遺傳,甚至只有一個基因負責聰明,但它確實表明,某種程度的智力和數學能力是在出生前決定的。
這項由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的麥可·斯基德領導的研究發現,基因的變異會導致灰質體積的差異,這些差異可以用來預測數學成績。
研究表明,ROBO1基因控制著大腦的生長,而大腦的生長對數學能力的貢獻高達20%。
許多人類特徵,比如智力,都是由基因和環境影響共同控制的,這使得預測變得非常困難。像智力這樣的特質很難界定,需要分解成具體的活動來研究。
以前人們已經發現遺傳學和數學成績之間有很強的聯繫,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基因是如何幫助提高數學能力的,也不知道它們在大腦中的作用。
Skeide和他的同事發現,在胎兒發育過程中,ROBO1有助於大腦皮層各個層的生長。這會影響大腦中一個叫做右頂葉皮層特殊區域的體積,這個區域與我們理解數字和算術的能力有關。
科學家研究發現,180個3到6歲兒童大腦皮層的大小與ROBO1基因有直接的聯繫。
接下來,他們測試數學能力。年幼的孩子沒有任何數學訓練,有點像一張白紙,因此他們能夠在接下來的幾年學習中跟蹤孩子,看看他們在數學測試中的表現如何,並將結果與大腦容量進行對比。
他們還需要考慮孩子們是否由於其他的影響而表現不佳,所以他們研究了孩子們父母的文化程度。這有助於他們了解數學成績是否主要取決於大腦大小,而不是他們的父母是否受過高等教育。
我們已經知道數學能力部分是遺傳的,通過對ROBO1基因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有些孩子學習數學能力強,而有些孩子學習數學很費勁。
知道了基因對於我們的影響,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做出符合自身特長的職業和人生規劃。當然這個研究也很令人沮喪,它揭示了,一些孩子在一出生就註定了,他們成不了數學家。
在我們強調後天努力重要性的時候,其實一定程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個體天資差異確實存在,筆者也找到了自己為什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學不好數學的原因了。還好,人生的舞臺足夠大,不止需要數學家,還需要各行各業,不同能力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