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某些特殊的味道,不同的人反應不同。有人能夠聞到它們,有的卻不能;有人認為它們很好聞,有的卻不這麼認為。
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不同個體的基因不同,他們對氣味的感受和認識能力也不同。這項研究成果成為生物學氣味感知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
科學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對近 200 人進行了測試,先觀察他們對於食物中 10 種常見氣味作出的反應,然後再對能夠辨別某種氣味的人和不能辨別該氣味的人的基因區段 DNA 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紐西蘭食品研究所研究員發現,10種氣味中,不能聞到某些氣味的實驗對象們認為有4種氣味非常相似,分別是麥芽(異丁醛)、蘋果(β-大馬酮)、藍莓芝士(2-庚酮)和β-紫羅蘭酮。這表明基因的差異性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聞到這些化合物,同時也證實了基因關聯組的存在。
研究人員比較世界不同區域的人類的氣味敏感性差異時,他們並沒有發現地域差異的特性。這意味著一個亞洲人也可能聞到歐洲人或非洲人聞到的化合物的氣味。而且聞到一種化合物氣味的能力並不預示著能夠聞到其他化合物的氣味。因此,如果你擅長嗅到藍莓芝士的味道,並不意味著你也擅長嗅到它旁邊蘋果的氣味。
哪些基因決定了我們捕捉氣味的能力呢
研究人員發現,相關的基因變異都存在於那些能夠編碼嗅覺受體的基因中。嗅覺受體分子存在於我們鼻子感覺神經細胞的表面。當它們從空氣中捕捉到漂移的化合物分子時,神經細胞會向大腦釋放神經衝動,最終獲得嗅覺感知。
嗅覺會影響味覺,因此這樣的嗅覺差異會使每個人對食物產生不同的味覺體驗。
很多氣味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飲料中,例如西紅柿和蘋果。這意味著當人們坐下來吃一頓飯的時候,他們以自己個性化的方式品味了這頓大餐。
ps:本文由「金岱基因」編輯成文,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您身邊的精準醫學檢測專家!歡迎百度「北京金岱」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