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決定了我們的智力?

2021-01-18 騰訊網

1955年,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美國普林斯頓醫院去世,腦外科醫生託馬斯·哈維偷走了他的大腦,希望能夠在其海綿組織,找到一個天才背後的秘密。

愛因斯坦的大腦被測量、稱重並切成240片,然後全部密封在石蠟中並在顯微鏡下仔細研究。但科學家沒有任何發現,雖然其他幾個研究人員自那時起做了許多嘗試,他們也找不到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的大腦之間有什麼關鍵差異。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愛因斯坦的大腦跟普通人的沒什麼兩樣?

什麼決定了智力?

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許多年,不過最近幾十年的研究讓科學家們漸漸找到了這個謎團背後的真相。

原來,決定智力的不是大腦的某個區域的特殊結構,而是基因。現在科學家都認同,人類智商主要由基因決定,剩下的小部分受家庭、教育等後天環境影響。這就解答了哈維的困惑,之所以他沒法找到愛因斯坦大腦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的測量方法不正確,用顯微鏡是沒法看到基因的工作方式的。

現在,科學家們用複雜的方法已經在大腦皮層和海綿組織中發現了影響大腦表現的7000多個基因。然而,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基因庫基本上是相同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聰明的情況呢?

一些運動員之所以那麼優秀,是因為在他們身體裡發現了一些變異基因。同樣地,科學家們在一些高智商人群的大腦裡也發現了能改善神經元工作的變異基因,它們的數量達到數千個以上,總體上對智力的影響高達50%。

比如,2014年,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大腦研究員發現了一個關鍵基因NPTN,研究者認為這個基因控制著大腦神經元生長和分裂的速度,決定了大腦皮質層的厚度。大腦皮質層是大腦的表層,其作為控制中心,在這裡將進行所有的複雜計算,使大腦能夠控制我們的運動、感官和語言發生。

研究表明,NPTN 基因的變異會導致大腦左側半球皮質的厚薄變化,皮質較薄的,智商相對較低。類似地,其他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些關鍵基因,某些基因可以改變大腦的化學物質,從而使得個體學習能力增強,而其它基因則會引發個體行為的改變,使得一部分人更愛冒險。

不過,這些基因裡的每一種,都只能對智力產生細微影響,比如NPTN基因對智力的影響大概為0.5%,影響是十分有限的。單純憑某種特定的基因,顯然還不能完全塑造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天才,要知道這些天才的神經元可以快速交換信息,所有的腦區構造都很卓越。那麼,天才頭腦那兒還藏有什麼秘密呢?

基因是團隊玩家

2015年,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神經學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研究人員對122例癲癇患者、63名健康人和100隻小鼠腦組織的數千個基因表達進行了仔細分析,然後將分析結果分別與6732名智力正常人群的遺傳信息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各種複雜計算後,他們發現,不像之前科學家認為的大腦的不同部分具有明確的功能,例如海馬區跟記憶有關,視覺區是管理視覺的神經中樞,實際上,大腦的整個區域都是相互影響的。同樣地,特定的變異基因也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智力,對智力起決定作用的是基因的合作網絡。

在基因網絡中,各個基因都是相互影響的。比如,如果決定神經元生長的基因的特徵為低活性,則神經元生長緩慢,如果活性增加,神經元開始生長得更快。同時,這個基因的活性可以影響其他基因的活性,也可以改善或惡化其他基因的工作。

我們知道,大腦包含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那麼,哪些基因網絡對智力起決定影響呢?研究者還真找到了兩組重要的基因網絡:遺傳網絡M1和M3。

遺傳網絡M1由1148個基因組成,它們決定了你的記憶的質量,以及你在解決問題時是否擅長結合你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M3網絡由150個基因組成,它決定了你的思考速度、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兩個大腦的基因組發現也支持了神經科學家們早就提出的關於智力的理論。神經學家認為,智力分為兩種類型: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晶體智力是指一個人利用以前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受後天學習的影響較大。流體智力則是一個人在沒有以前經驗的基礎上,能不能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流體智力好的人,則非常擅長抽象思考、邏輯推理以及運算等等。

在一個人20歲初頭,大腦充分發育前,流體智力一直在完善,由於大腦的神經元慢慢老化,它會在30歲的時候退化。但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晶體智力在一個人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提高,在大概65歲左右,才開始隨著你的記憶力退化而退化。研究結果表明,M1基因網絡決定的正是晶體智力,而M3基因網絡決定的是流體智力,這兩種智力的衰退時間周期也得到了這兩種基因網絡活性的驗證。

改善智力有方法

在確定了M1和M3兩個遺傳網絡對智力的影響後,科學家們還研究了成千上萬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癲癇患者,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人的M3基因網絡與健康人的有明顯不同。這就說明,基因網絡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智商高低,而且還決定著他們是否會患上腦病疾病的危險。

現在,研究者正在研究控制M1和M3基因網絡的主基因,如果他們取得成功,人類將有可能使用基因編輯來對特定基因進行編輯,以提高人的智力,或者是來治療癲癇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認知障礙。

不過,編輯基因提高智力的這一想法還只是在理論上存在可能性。然而,研究人員認為我們現在可以期待的是在將來,研究人員找到了控制M1和M3網絡的主基因,並製造出激活主基因的含有活性成分的藥品,我們可以在考試和會議之前服用這些藥片,這會使得我們思考更迅速,記憶力也會提高,這時「臨門抱佛腳」還真有可能。

相關焦點

  • 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近期研究表明我們的學業成績,閱讀能力以及智力都有遺傳基   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李玫瑾 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 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力!
  • 血型決定智力?專家:O型血媽媽生的寶寶最有福,網友:胡說八道
    幾乎所有父母有了孩子後,都希望寶寶的智力能超凡脫俗,這也是人之常情。於是,網上有很多專家說:寶寶的智力,和父母的血型有很大關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寶寶智力高低。所以,有關孩子血型和智力的討論備受父母的喜愛。
  • 我們的智力在什麼年齡到達頂峰?新研究為你解答人類體內的「時間表」
    我們的智力在什麼年齡到達頂峰?但我們真的在20多歲時最聰明嗎?那麼那些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智慧和經驗呢?到了什麼年齡,我們才能在認知能力和專業技能之間取得正確的平衡?我們的智力在什麼時候達到頂峰?流動智力vs固定智力我們的認知能力在某一時刻註定會下降,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我們將會很難記住我們把鑰匙放在了哪裡,或者很難回憶起我們最喜歡的家庭故事的細節。然而,毫不奇怪,我們的智力是多方面的。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有的孩子的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升學,但是他們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獲得了成功。難道我們可以說他們不聰明嗎?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差一個智力測試
    然而,與赫胥黎的小說情節不同,這份1922年基於青少年智力測試的分析報告與就業指導真實存在,它的作者,正是現代IQ測試奠基人劉易斯·特曼。他篤信,階級界限是由天生智力來決定的。烏託邦式分析報告,僅是舊日黑暗歷史的冰山一角。當今崇尚的智力測試,曾假科學之名,充當罪惡幫兇。
  • 什麼是基因決定論?難道我們的一切真的是由基因決定嗎?
    基因決定論是指人的物質特徵和精神特徵大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與之相反的則是環境相對論,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環境決定的。當然,現在公認的是基因與環境對人的影響各佔50%。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鼓吹基因決定論,不斷誇大基因遺傳因素對人發展的作用。
  • 智商≠智力!自然界生物智力的系統化分級
    首先說明一下,智商和智力是不同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數,是心理學對人類智力測驗的術語,用以標識智力發展水平,公式:智力商數(智商)= 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比如某個5歲兒童的智力相當於一般6歲人的水平(這需要根據對其測驗成績來評定),那麼他的智商=6÷5×100=120。
  • 研究稱大腦反應速度決定智商升降 35歲後智力下滑
    在這裡,有必要搞清楚幾個關於人腦和智力的真相。  人腦功能受制於供血供氧量  「愛因斯坦為什麼比別人聰明?因為他大腦的開發度比常人高几個百分點。」這是網上流傳甚廣的說法。一些經典電影的劇情也建立此理論基礎上。如電影《超體》,女主角露西的大腦潛能開發到100%,變得無所不知,甚至可用腦電波隔空移物、任意改變形體。
  • 什麼是決定係數?用Python如何實現?
    決定係數:即 R 平方值,也稱判定係數、擬合優度。反應因變量的全部變異能通過回歸關係被自變量解釋的比例。如R平方為0.8,則表示回歸關係可以解釋因變量80%的變異。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控制自變量不變,則因變量的變異程度會減少 80%。如某學生在某智力量表上所得的 IQ 分與其學業成績的相關係數 r=0.66,則決定係數 R^2=0.4356,即該生學業成績約有 44%可由該智力量表所測的智力部分來說明或決定。
  • 兒童智力該怎麼測驗?
    孩子腦發育遲緩,做什麼都比同齡孩子慢半拍,大運動落後,語言落後和理解能力都落後,那麼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會落後。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
  • 人類智力:進化未終結
    他利用1950年和2000年的全世界平均智商計算出我們的整體智商水平下降了1分。他預測,假如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到2050年我們的智商會再跌1.3分。   環境與遺傳雙重作用   智力會因為遺傳而下降?科學界對此似乎頗有微詞,包括弗林在內的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提高教育水平可扭轉這種趨勢,並且這種下降可能只是短暫的。
  • 當AI「智力爆炸」成為超級智能,普通智力人類是螻蟻/寵物?
    因此,AI 經過智力爆炸後,將達到與人類智力完全等同的程度,而後便停滯不前。但相反,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AI 智力的爆炸式增長將會超越人類智力,並停留在所謂的超級智能左右的水平上。超智能水平究竟有多高?我們對此暫時毫無了解。
  • 智力的遺傳機制
    左腦遺傳陰性智商(文字與數理邏輯運算智力)與陰性情感(細節計算冷靜情感),遵循用進廢退原理,運算方面相當於電腦裡的CPU處理器;  右腦遺傳陽性智商(空間與圖像圖形運算智力)與陽性情感(宏觀計算狂熱情感),遵循用進廢退原理,運算方面相當於電腦裡的GPU顯卡;  右腦無論男女都遺傳自父系,顯卡的體積普遍大於CPU,根據體積最大的決定最終體積與對稱遺傳,遺傳空間與圖像圖形運算智力的父系右腦決定腦容量大小,  所以有些大頭人文字與數理邏輯運算智力也不高,因為右腦基因比較強但左腦基因差,
  •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論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論強調在問題解決中認知過程的重要性,他認為智力包括三個部分──成分、經驗和情境,它們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論也被稱為智力三元論。成分智力是指個人在問題情境中運用知識分析資料,通過思維、判斷推理以達到問題解決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種機能成分。一是元成分,是指人們決定智力問題性質、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分配資源的過程。
  • 智力測試題考什麼?人為什麼睡覺,倒背數字751
    不同的題目考察的又是智力的哪些方面呢?  因為測試題嚴格保密,記者經過多方打探,了解到部分「題型」(並非智力測試真題)。就讓我們一起來解密印象中高深又玄妙的智力測試吧!  現如今,成人智力測試採用的是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國修訂版),這個測試分言語測驗和操作測驗兩部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介紹,在檢測時,我們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在安靜的氛圍內進行,我們在檢測的過程中直接打分。
  • AI 如果 「智力爆炸」 成為超級智能 只有普通智力的人類是螻蟻...
    同時,AI 智力爆炸可能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連鎖反應—— AI 可能會不斷地發展,引發超級 AI,再引發超級超級 AI...... 總之,變得越來越聰明,直到永遠。AI 智力爆炸,於人類是利還是弊?我們不得不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超級 AI 可以思考出、做到、看到或說出哪些我們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
  • 環境因素在基因層面上影響我們的智力表現
    環境能夠改變大腦中關鍵基因的表達,對智力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之前的想像,因此人類個體智力的發展過程中,先天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因素糾纏在一起成了一團亂麻。
  • 智力理論
    智力理論智力理論在以往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常見的考試形式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法比較常規,難度不大,但是需要我們掌握知識才能保證此部分不失分。因此,特作出此部分的總結。一、二因素論此理論由斯皮爾曼提出。
  • 如何看智力?智力三元論讓你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智力和智商
    什麼是智力?如何認識智力?智力是指人們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環境和改變環境的能力。按照智力的這一定義,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成績號的學生有很高的智力,而一個成功的街頭小販也具有很高的智力。智力是影響個體表現的一個主要個人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