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智力?如何認識智力?
智力是指人們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環境和改變環境的能力。按照智力的這一定義,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成績號的學生有很高的智力,而一個成功的街頭小販也具有很高的智力。
智力是影響個體表現的一個主要個人差異。對智力的認識,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深入和深化,由於認識到人們具有不同種類的智力,因此如何理解智力也變得複雜起來。隨著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對於大腦和智力的關係也有很多新的發現。不夠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有如何認識智力的共同問題。
一種最簡單的智力理解方式-智力三元論
在諸多關於智力的理論中,有的注重於傳統的理解方式,也有的趨於複雜和抽象。那麼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該如何認識和理解智力呢?智力三元論就是一種簡單明了,可供大家參考的理論。
智力三元論認為智力是由三部分構成,即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分析能力就是指傳統定義上的能力,它通過抽象的推理來解決問題。分析能力最常見的例子是解決數學問題、工作中用到的魚骨圖分析法等。
創造能力則是指發散性思維能力,指能夠運用想像力把一般情況下無法聯繫起來的事物通過新奇的聯想聯繫起來的能力。像愛因斯坦發現能量和質量、光速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創造能力。
實踐能力則是指通過改變環境以適應自己需要的能力。實踐能力這一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學習成績不佳,卻一樣可以成為成功的商人、政治家或運動員這一現象。它包括了常識、睿智及經驗的綜合。
從智力三元論的角度看,誰才是高智力的人?
根據智力三元論的觀點,一個智力高的人,需要同時具備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並知道在何時重視何種能力。
現實生活中,這三方面能力同時具備且知道合適運用那種能力的人其實並不多,這也是為什麼高智商的人寥寥無幾的原因所在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分析能力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而實踐能力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因此,成年人雖然在歲月的流逝中腦力變弱了,卻可以獲得實踐能力的增長,同時更能夠學會通過集中精力於自己能夠幹好的事情上來彌補腦力上的這一損失。
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關鍵不再與我們某方面的能力有多強,而是要維持這三種能力之間的相對均衡,才能讓我們的智力出與最理想的狀態!
這讓我想起讀書時最常見的一條標語:做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道理同三元論的啟示差不多,都強調均衡,而非哪方面突出!
對比一次,你是高智力人群中一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