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們提到高智商並不等同於高創造力,創造力是一種比智力更高級別的能力。那麼究竟什麼是智力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智力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能力,以及常見的一些智力測試。
1. 智力是單一還是多種能力?
1.1 斯皮爾曼g因子理論
斯皮爾曼認為個體在智力所有領域中的表現都受到一個共同因素的影響,這種普適智力叫做g因子,它是一種先天的一般性因素。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也支持斯皮爾曼理論,g因子的確存在於大腦額葉中的相關部位。
1.2 卡特爾流體和晶體智力
卡特爾通過一些數學技巧發現智力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其中晶體智力是個體學習到的知識和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而流體智力是指個體洞察和分析複雜關係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我們上一章提到的問題解決密切相關。
1.3 斯滕伯格智力三元論
以上兩種理論都是通過心理測量學的視角來審視智力。二十世紀晚期,認知學派在心理學領域成為主流,在認知學派看來智力並不單單局限於學校學習一個方面。其中以斯滕伯格的三元論最為著名。
斯滕伯格將智力劃分為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智力三種。另外最近斯滕伯格和他的同事們還進一步提出了智力的第四種元素-智慧。
A. 分析性智力 邏輯推理能力
B. 創造性智力 洞察概念間的關係
C. 實踐智力 適應環境的能力
D. 智慧 將個人智力運用於公共福祉
1.4 加德納多元理論
加德納作為認知學派的另一個傑出代表進一步將智力劃分為至少八種不同的智能,我們稱他的理論為加德納多元智能。而該理論最廣為人知的部分是提出了兩種情緒智力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我們將這兩種情緒智力稱之為情商(EQ)。
1.5 智力的文化定義
與其他的認知過程一樣,智力也具有很強的文化差異。西方的觀點認為智力與學業成就以及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而在中國,智力還涉及到其他的因素,例如決斷力,社會責任感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對於非洲人來說,卓越的實踐智力才是最值得推崇的能力。
2. 智力測量
目前絕大多數心理學家認同智力是一種與知識掌握,推理和高效問題解決能力有關的心理能力。它能夠區分人在推理,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差異。我們往往會通過智力測量來對一個人的智力進行全面的評估。需要注意的是智力是一個相對概念,個體的智力水平是根據其參照組的水平來定義的,呈現正態分布的特質。
2.1 比奈西蒙測試
比奈西蒙發明了學校能力測試,旨在挑選出需要特別輔導的學生。它通過對比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的差異挑選出心理年齡滯後的兒童,使其接受特殊教育。
2.2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通過這一測試引入了智商這個概念,並為社會廣泛接受。智商的計算公式為
智商=心理年齡/實足年齡x100
當這個公式用於測量成人的智商分值時,一個內在問題顯現了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智力開始向多個方向全面發展,心理年齡的增長速度放緩。如果按照這個公式,一個智商正常的兒童會逐漸發展成智力遲滯的成年人。因此我們改用正態分布曲線來計算智商。前面我們提到智商擁有正態分布的特質,我們將每一個年齡組的平均得分都設定為100分。找到在這條正態分布曲線上的位置,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智商水平。90-110屬於正常範圍,70以下為智力遲滯,如果你的得分超過130,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個天資卓越的人。
2.3 韋氏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測試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其他智商測驗的發展。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的是韋氏智力量表,它提供了一系列用於測量詞彙,語言理解,算數,相似性等各種能力的測試。
2.4 智力遲滯
當智力測驗為我們篩選出了智力遲滯的兒童之後,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目前最前沿的觀點認為應該關注個體的實際能力而不是智商數值。導致智力遲滯的因素有很多,而早期幹預是最有效的應對策略。
3. 不同群體的智商差異
當我們得到不同種族的智商分數的範圍時,我們會發現各個種族間存在著差異,同樣不同社會階層的群體間也存在著智商差異。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差異呢?心理學家們目前還無法達成共識。在對群體智力的影響上,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顯然是交互作用的,但它們各自所佔的權重大小目前還難以衡量。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制智力測驗的時候,文化公平是不可忽略的一項標準。讓一個不能熟練運用英語的中國人去做美國的智商測試,結果必然是不準確的。
4. 動物智力
通過動物的語言和問題解決研究我們發現動物也具有智力。它們也擁有自己的語言和問題解決能力。甚至我們一直認為是人類獨有的心理理論(我們知道自己的思維有別於他人的思維)在動物中也是存在的。我們並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