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閱讀筆記精華

2020-11-24 搜狐網

原標題:《心理學與生活》閱讀筆記精華

點擊媽媽好老師關注我喲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兩性、三代人、社會教育、影評書評、心理學、終身教育等內容的原創雜談!我是思成媽媽,筆名:頑顏瞳。感謝關注本微信訂閱號的朋友們(K-12EDUCATION)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1心理學的歷史根基

(1)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心理的內容

(2) 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2當代心理學的觀點

1生物學的觀點(biological perspective

2心理動力學觀點(psychodynamicperspective

3)行為主義觀點(behaviorist perspective)

4)人本主義觀點(humanistic perspective)

5)認知的觀點(cognitiveperspective

中心是人的思維以及所有的認識過程——注意、思考、記憶和理解。

6)進化論觀點(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7)文化觀點(cultural perspective)

第二章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發現的背景

二、驗證的背景:客觀性的保障

三、心理測量

四、人類和動物研究中的道德問題

事後解說(debriefing):給被試一份詳細的事後解說,在這份報告中研究者提供儘可能多的有關這個研究的信息,並且確保被試沒有疑惑、沒有心煩、沒有尷尬。

五、分析數據

第三章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一、遺傳和行為

1、進化與自然選擇

2、人類基因型的變異

二、生物學和行為

腦研究的歷史上一個最重要的設想由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

1906年,謝林頓(Charles Sherrington)爵士在脊髓水平上實現的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之間的直接聯繫形成了反射活動,也提出了神經系統存在興奮和抑制(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processes)的過程的概念。

卡扎爾(Cajal)發現相鄰神經元之間存在物理間隙,赫布(Donald Hebb)設想人腦不是一塊組織,而是一個高度整合的結構系列。

第四章感覺

感覺(sensation)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結構——所產生的表示身體內外經驗的神經衝動的過程。

一、關於世界的感覺知識

1、心理物理學

2、從物理事件到心理事件

二、視覺系統

三、聽覺

四、其他感覺

1、嗅覺

2、味覺

3、觸覺和膚覺

4、前庭覺和動覺

5、痛覺

第五章知覺

一、感覺、組織、辨認與識別

1、近距和遠距刺激

2、真實、模糊和錯覺

3、知覺研究的方法

1)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茲贊成經驗

2)格式塔心理學

3)吉布森生態光學

二、注意過程

三、知覺中的組織過程

四、辨認與識別過程

第六章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一、意識的內容

二、意識的功能

三、睡眠與夢

四、意識的其他狀態

第七章學習和行為分析

條件作用(conditioning):事件與行為相互聯繫起來的方式。每一種條件作用都代表著有機體獲得和使用其環境結構信息的一種不同方式。

一、學習研究

二、經典條件作用:學習可預期的信號

三、作性條件作用:對行為結果的學

五、學習的認知影響

第九章認知過程

一、研究認知

1揭示心理過程

1868年,荷蘭生理學家唐德斯(F.C.Donders)設計了一個研究心理過程(心理過程速度)的基本方法。

(唐德斯所用的方法)減法法:從完成任務2所需的時間減去任務1所需的時間就可得出刺激分類和反映選擇所用的時間。

2心理過程和心理資源

二、語言使用

薩波爾-沃夫假設(Edward Sapir and Benjamin Lee Whorf)

* 語言相關性。在說各自母語的兩種語言背景中的人中,語言的結構差異一般平行於非語言的認知差異。

* 語言決定論。語言的結構強烈地影響或完全決定說本族語的人感知和推理世界的方式。

顏色判斷任務支持稍微若一點的觀點:語言上的差異產生了平行的認知上的差異。

、判斷和決策

1啟發法和判斷

阿摩司.圖伏爾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人們的判斷依賴於啟發發而不是正規的分析方法。

* 可用性啟發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

* 代表性啟發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

* 錨定法(anchoring heuristic

2)決策心理學

第十章智力與智力測驗

一、什麼是測量

西方智力測驗發展中的關鍵人物是英國上層社會的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Sir Francis Galton)。

《遺傳的天才》測量的四個重要思想:第一,智力的差異可以根據智力的程度來度量。第二,智力的個性差異成鍾型曲線,或者稱做正態分布。第三,智力,或叫做心理能力,可以由客觀測驗測得,第四,兩套測試成績之間的相關程度可以由相關的統計分析來確定。

二、智力測量

1905年,第一次出版了關於可實施的智力測驗的出版物。阿爾弗雷德·比奈(Llfred Binet-西奧菲勒·西蒙(TheophileSimon)量表。

比奈的方法有4個重要特點。首先,它將測驗的分數解釋為對當前操作的評估,而不是對天生智力的測量。第二,他想使測驗分數應用於確認需要特殊幫助的孩子,而不是污衊他們。第三,他強調訓練和機會可以影響智力,而且他也在尋找可以幫助弱勢兒童的方法。最後,他用經驗編制他的測驗——他收集了數據看它是否有效——而不是試圖根據一種特定的智力理論來編制。

2IQ測驗

有兩種個體施測的測驗至今還在廣泛應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和韋克斯勒(Wechsler)測驗。

特曼1916年發表了比奈測驗的斯坦福版本被稱為斯坦福-比奈測驗,在特曼的新測驗中,他提供了智商的概念。

IQ=心理年齡÷生理年齡×100

18歲以下的個體的有效IQ得分為70~75,或者更低,則他們被歸為心理遲滯(mental retardation)。被認為是心理遲滯的個體還必須在適應性技能等方面表現出缺陷。

1939年發表了韋克斯勒-貝爾維尤智力測驗。

WAIS-R中有6個語詞分測驗:知識、語詞、領悟、計算、相似和數字廣度。這些測驗包括書面和口頭表達兩種。5個操作分測驗是對測驗材料的操作。

WAIS-R適於18歲及以上的人群。韋氏兒童智力測驗第三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irdEdition)適於617歲的兒童;韋入學前和初級智力量表修訂版(Wechsler Preschool and timay Scale ofInteligence-revises, WPPSI-R, Wecher1989)適於46歲半的兒童。

加德納的8種智力

* 邏輯——數學

* 語言

* 功能主義

* 音樂

* 空間

* 身體運動

* 人際間(社交)

* 內心的(自知)

霍華德·加德納創造力的人的生活肖像,他把她叫做E.C.:

E.C.發現她對某未知一領域的問題有特殊的興趣,這是一個極度興奮的時刻。在這一點上E.C.與她的同輩們無法交流,她必須獨自工作。她感到自己正在突破的邊緣,雖然她對此還不甚了解。奇怪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E.C.渴望認知和情感上的支持,從而使她可以保持她的方向。沒有這些支持,她可能會深刻地體會到某種形式的崩潰。

第十一章:人的畢生發展

* 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

* 嬰兒期:足月出生到大約18個月

* 兒童早期:大約18個月到大約6

* 兒童晚期:大約6歲到大約13

* 青春期:大約13歲到大約20

* 成人早期:大約20歲到大約30

* 成人中期:大約30歲到大約65

* 成人後期:大約65歲以後

皮亞傑對心理發展的看法

圖式(schemes):皮亞傑把使得個體能夠理解世界的心理結構叫做圖式,圖式是發展變化的基本單元。皮亞傑把嬰兒的最初圖式描述為感覺運動智慧,後者就是指導感覺運動活動,如吮吸、觀看、抓握和推的心理結構。經過練習,基本的圖式可以組合、整合和分化成更為複雜、多種多樣的行為模式。

皮亞傑認為,有兩個基本的過程協同工作,以達到認知的發展,這兩個過程就是同化和順應。

皮亞傑相信,兒童的認知發展可以分為四個有序的、但不連續的階段。所有的兒童都以同樣的順序經歷這些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0~2歲):兒童以生來就有的一小部分感覺運動反應開始了生活。兒童發展出客體恆常性和開始進行符號思維。

客體恆常性(objectpermanence),是指兒童理解了物體可以獨立於他們的行為和知覺而存在或運動。

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兒童改善了其符號思維的能力。

自我中心(egocentrism),即他們不能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

中心化(centration),即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物體鮮明的知覺特徵所吸引的傾向。年幼兒童的注意力固著於單一的、知覺上突出的維度——杯中檸檬汁的高度。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兒童理解了守恆,兒童可以對具體的、實實在在的物體進行推理。

心理運算,即在心靈中產生邏輯思維的活動。抽象思維在具體運算階段仍然處於萌芽狀態。

守恆(conservation):即使物體的外表發生了變化,但如果不增加或拿去什麼,物體的物理性質不會改變。

可逆性是指兒童理解了物理活動和心理操作都是可逆的。

形式運算階段(11~):兒童發展出了抽象推理和假設思維的能力

思維變得抽象了,認識到他們所處的現實只是多個可以想像得到的現實中的一個,開始思考真理、公平和存在此類深刻的問題。開始承擔科學家的角色,具有從抽象的前提得出邏輯結論的能力。

語言獲得

音素學:研究構成詞的語音的學科。

音素:是區分詞的言語最小單位,例如bp區分了binpin

句法:是指詞與詞互相組合,而形成句子的方式。例如,主語+動詞+賓語,是標準的英語句子詞序。

詞素是區分意義的最小語法單位,bins一詞有兩個詞素,bins

語義學:是研究詞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隨時間變化的學科。

語用學:參與對話的規則;交流、安排語句順序、恰當回應他人的社會慣例。

第十二章動機

1. 成就的需要

戴維.麥克萊蘭(David McClelland)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 TAT

要求參加試驗者就一系列模稜兩可的畫面編構故事。

2成功與失敗的歸因

塞利格曼(Seligman):解釋成功和失敗的方式能影響你的動機、心情甚至是你完成任務的能力。

悲觀的歸因方式的焦點是認為失敗的原因是內部產生的,認為造成這種失敗的不良環境和個人因素是穩定和整體性的。樂觀的歸因方式把失敗看作是外部因素的結果,以及是不穩定的或可變化的和特定的事件的結果。當觸及成功的問題時,這些解釋就會反過來。

3工作和組織心理學

組織心理學家(organizationalpsychologists):研究人類關係的不同方面,如僱員之間的溝通,工人的社會化和對環境的適應,領導關係,對工作和/或組織的態度和責任,工作滿意程度,壓力與疲勞,工作時的總體生活質量。

五、需要層次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超越需要

測量職業興趣廣泛使用的測驗是斯特朗(Edward Strong)興趣調查量表。

第十三章情緒、壓力和健康

一、情緒

中性文化理論,反映了腦(進化產物)和文化在情緒表達中的結合。大腦控制哪塊面部肌肉運動,當一種特定情緒被喚起時,做出特定情緒。然而,不同的文化把它們文化的局限強加在普遍的生物學之上。

2、情緒理論

軀體反應的詹姆斯-蘭格理論

威廉·詹姆斯:感覺晚於你的軀體反應。

情緒來源於軀體反饋的觀點被稱為情緒的詹姆斯—蘭格理論,體驗到一個刺激引起的自動喚起和其他軀體行動後,才會產生特定的情緒。是一種外周主義的理論,因為它將情緒鏈中最重要的角色賦給了內臟反應。

坎農-巴德的中樞神經過程理論

情緒的認知評價理論

坦利·沙赫特

情緒的體驗是一種生理喚醒和認知評價(cognitive appraisal)相結合的狀態,兩者對於情緒的發生同等重要。

耶克斯—道德遜定律(Yerkes-Dodson law):隨著喚醒水平的提高,複雜工作的績效降低,而簡單工作的績效隨著喚醒的提高而提高。

GordonBower19811991)和他的學生開創了對情緒信息加工過程中的作用的研究。Bower的模型假設是,當一個人在特定的情境下體驗到給定的情緒時,那種情緒就會同一事件一起儲存在他的記憶中,就像背景一樣。這種記憶表徵模式包括情緒一致性處理和情緒依賴性記憶。當人們在處理和提取信息時,對於那些和當前情緒一致的內容會表現出選擇性的敏感化。這時,情緒一致性處理就發生了。那些與一個人目前的情緒相一致的材料更容易被發現、注意和深入加工,聯繫也更為細緻。情緒依賴性記憶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人們發現,如果他們當時的情緒和事件存入記憶時的情緒相同,他們更容易提取信息。

第十四章理解人類人格

1、客觀測驗

武德沃斯個人資料表是第一個人格問卷。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最經常使用的人格測量工具是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MMPI

1MMPI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心理學家哈薩威和精神病學家邁肯利編制。

MMPI10 個臨床量表,每個量表都能區分一種具體的臨床群體(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比較組,另外還有3個效度量表,用來測量被試可疑的反應模式。

MMPI-2每個量表測量了一個單一而又統一的概念,其好處在於施測經濟和輕鬆、可用於心理病理診斷。另外,項目可以用於不同目的。

MMPI最誘人之處在於這麼多年施測MMPI收集到的數據,可以進行各種量表的比較。

MMPI-2並因為其異質性,而受到了批評,並未充分體現人格理論的發展;而且測驗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實證途徑,使用目的的太多也使它受到了批評。

2NEO-PI

NEO-PI用來評估正常成人的人格特點,測量的是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NEO-PI用來研究人格的穩定性和終生的變化,也用來研究人格特點和生理健康、各種生活事件的關係。

BEO大五問卷是又一個基於五因素模型的問卷,具有跨文化的效度。

2、投射測驗

投射測驗(projectivetest):對反應的範圍不作預先的規定,被試可以自由作答。在投射測驗中,給受測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種解釋的未完成圖片、繪畫。分別要求受測者敘述模式、完成圖片或講述畫中的故事。因為刺激是模糊的,反應部分取決於被試帶入情境的內在情感、個人動機和先前生活經驗的衝突。這些個人的、特異的方面會被投射到刺激中去,從而使得人格評估者可以做出各種解釋。

1)羅夏墨跡測驗

由瑞士精神病學家赫爾曼·羅夏在1921年創立。

對羅夏墨跡測驗的計分主要在三個方面:

* 定位;

* 反應的內容,反應對象和活動的性質;

* 決定因素,對卡片的哪個方面產生反應。

研究者已經給羅夏墨跡測驗的反應設計了一套容易理解的計分系統,使得在不同的施測者可以進行比較。

2)主題統覺測驗

是由亨利·默裡(HenryMurray)在1938年創立的。

主題統覺測驗是測量個體成就需要的有效工具。

第十五章心理障礙

一、心理障礙的性質

1、確定什麼是變態

可以用來標識「變態」的七項標準:

A. 痛苦或功能不良

B. 不適應性

C. 非理性

D. 不可預測性

E. 非慣常性和統計的極端性

F. 令觀察者不適

G. 對道德或理想標準的違反

大衛·羅森漢(DavidRosenhan):在一個「瘋狂的地方」的人不可能被認為是正常的。

託馬斯·薩茨(ThomasSzasz),作為精神疾病根據的那些症狀只是一些醫學標籤,用於標定那些違反了社會規範的不正常的人,做出專業幹預。

癔症——一種以癱瘓或疼痛、眩暈、失明等一組症狀為特徵的疾患。

18世紀的下半葉,人們開始把心理問題看做是一種疾病。

菲利普·皮奈爾(Philippe Pinel),最早試圖建立一個心理疾病分類系統。根據觀察到症狀的發生模式、障礙起始階段的客觀環境、障礙的自然進程,以及障礙對治療的反應這幾項可以對障礙進行分類。這樣的分類系統參照博物學家的生物分類系統制定,旨在幫助臨床工作者更容易地識別一般障礙。

1896年,德國的精神科醫生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開創了第一個真正全面的精神疾病分類系統。

二、心理障礙的分類

DSM-IV-TR

在美國,最廣為接受的分類模式DSM-IV-TR

主要的臨床障礙大部分包括在I軸。I軸還包括出智力遲滯外的所有童年期出現的障礙。軸Ⅱ羅列了智力遲滯和人格障礙,這些問題可與軸I的障礙伴隨發生。Ⅲ軸加入了一般醫學狀況的信息。軸Ⅳ評定可能可以解釋病人應激反應或他們應激時的應對資源的心理社會和環境問題。軸Ⅴ臨床工作者對於個體的功能的整體水平做出評價。

神經症性障礙(neuroticdisorders)或稱為神經症,最初指相對較為普通的心理問題,個體沒有腦異常的跡象,沒有表現出廣泛的非理性思維,沒有違反基本的規範,但體驗到主觀的痛苦或自我挫敗的模式或不適當的應對策略。精神症性障礙(psychotic disorders)或精神症,被認為在性質和嚴重程度上有別於神經性障礙。精神症患者的行為非常顯著地偏離了社會規範,還伴有深度的理性思維和一般情感過程的混亂。

三、心理障礙的主要類型

* 與物質濫用有關的障礙

* 軀體障礙

* 性障礙

* 通常在嬰兒、兒童或少年期首次診斷的障礙

* 飲食障礙

1、焦慮障礙:類型

焦慮障礙(anxietydisorders):包括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恐怖症、強迫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1)廣泛性焦慮症

至少6個月以上的日子裡感到焦慮或擔心,但卻不是由於受到特定的危險所威脅,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肌肉緊張,容易疲倦,坐立不安,思想難以集中,易激惹或睡眠障礙。

2)驚恐障礙(panicdisorder

病人體驗到的是一種無預期的嚴重的驚恐發作,感覺是強烈的焦慮、恐懼或驚慌,伴隨著這些感覺的是一些焦慮的軀體症狀,自主神經系統的高興奮性、眩暈、頭昏或窒息感。

驚恐障礙必須被診斷為伴有或不伴廣泛恐怖的驚恐障礙。廣場恐怖症(agoraphobia)是一種對在公眾場所或者開闊地方停留的極端恐懼。

3)恐怖症

恐懼(fear)是一種對於客觀確認的外部危險的理性反應,這種情緒能促使逃跑或發起以自我防禦為目的的攻擊。恐怖症(phobias)的病人持續地和非理性地害怕某一特定物體、活動或者情境,這種恐懼相對於實際的威脅來說是誇大的非理性的。

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個對可被他人觀察到的公眾場合,預先感到的一種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懼。社交恐怖常常涉及一種自我預言的效應(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特殊恐怖症(specificphobia)發生於對幾種特殊類型的物體或情境做出反應時。

4)強迫症

無法擺脫特定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強迫觀念是思維、意象或衝動反覆出現或持續作用,儘管個人要努力抑制這些觀念。

強迫行為是指重複的、目的性的動作,根據特定的原則或儀式化方式對於某種強迫觀念進行反應。

5)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 PTSD

一種焦慮障礙,其特徵是通過痛苦的回憶、夢境、幻覺,或閃回持續重新體驗到創傷事件。

2、焦慮障礙:原因

人類生來就有一種害怕那些在進化中上曾經與嚴重危險來源有關的事物的傾向,稱為預備假設。

當腦內神經遞質GABA的水平降低時,通常會出現焦慮的感受。

焦慮障礙就是恐怖症,意味著這種障礙有著更純粹的環境起因。

3、心境障礙:類型

心理障礙(mooddisorders)是一種情緒障礙,諸如嚴重抑鬱或抑鬱與躁狂相交替。

悲哀的情緒只是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患者所體驗到症狀中的一種。

雙相障礙(bipolardisorder)是以嚴重抑鬱與躁狂階段交替出現為特徵的。一個經歷躁狂階段(manic episode)的人的行為和情感常常是高漲的和誇張的。

4、心境障礙:原因

5、抑鬱的性別差異

蘇珊·諾倫和胡克斯瑪:女人的反應風格偏向於思考和回味,傾向於過度集中在自己的問題上,這增加了女性對抑鬱的易感性。

1)自殺

親密關係的破裂在男女兩性中都是最具創傷性的事件。

埃德溫·施奈德曼:「自殺是在看上去似乎不可忍受的和不可解決的痛苦中混亂和受限制的心靈的一種絕望的孤注一擲的行動。」

特裡薩·拉弗朗布瓦茲(Teresa La From Boise),指出了青年自殺的社會原因(家庭離散、普遍的艱難、嚴重的喪失、藥物濫用、頻繁搬家、監護人入獄等)。

6、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personalitydisorder)是一種持久的(慢性的)、不可變的、不適應的感知、思維或行為模式。

*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對與他們打交道的人的動機表現出一貫的不信任和猜疑。

*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過分情緒化和尋求注意。

*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有一種誇大的自我重要感、被成功或權力的想像所佔據,需要持續的讚美。

*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徵是持久的缺乏責任感,不遵守法律,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模式。

人格障礙發生有基因基礎,環境因素對於人格障礙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7、分離性障礙

分離性障礙(dissociativedisorder)是一種身份、記憶或意識的整體性擾亂。

沒有器質性障礙而僅僅是由於心理因素導致的對個人重要經歷的遺忘,稱為分離性失記憶(dissociative amnesia)。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多重人格障礙,是一種分離性心理障礙,指兩人或多個顯著不同的人格存在於一個個體之中。通俗地被稱為分裂人格。

DID中,每一種顯現出來的人格都與原體的自我有顯著的反差。

心理動力學派觀點認為受害者通過分離符號化地逃脫恐懼。他們通過製造出比他們自己強大的內在性格來應付眼前的創傷情境,保護他們的自我。通常,DID的受害者是那些報告在童年期曾長期遭受父母、親屬或親密朋友毆打或性虐待的女性。

四、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類型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cdisorder)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病理形式,患有這種病的人人格似乎解體,思維和知覺出現歪曲,情感變得遲鈍。

幻覺(hallucinations)病人認為其想像出來的感知覺,包括視覺、嗅覺或者最常發生的聽覺是真實的。

妄想(delusions)是儘管有清楚的相反證據存在卻仍然堅持的錯誤的或者非理性的信念。

急性期或活躍期,陽性症狀——幻覺、妄想、思維不連貫、紊亂的行為——是突出的。在其他的時間,陰性症狀——社交退縮和平淡的情緒——變得更明顯。

* 紊亂型:不適宜的行為和情感,不連貫的言語。

* 緊張型:木僵、刻板動作,或興奮的動作過多。主要特徵是動作活動的紊亂。

* 偏執型:被害或或嫉妒誇大的妄想。極端的違拋,即對所有的指示都明顯的、原因不明的抵抗。

* 未定型:混合思維障礙以及其它類型特徵的症狀。

* 殘留型:缺乏主要症狀,但是有疾病持續存在的次要症狀。

第十六章心理治療

亨利·斯塔克·沙利文:心理障礙並非僅僅涉及創傷性的內部心理過程,而且包括了人際之間的糾葛。一個人自我體系的建立是為了把焦慮降低到可忍受的水平。這中自我體系起源於兒童期的人際關係經驗,而且圍繞著自我關於好式、壞多和非我的概念而自成體系。治療包括了觀察病人對治療師的態度所產生的感受,在治療中最為重要的是治療情境,治療師應該學會以仁愛的態度對待病人。

梅拉尼·克萊恩: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裡已經出現了原始形式的超我。死本能先於性的意識而存在,並導致了內部攻擊性衝動的產生。攻擊和愛是心理組織中兩種基本的力量,攻擊產生分裂,愛將心理組織重新聯合起來。愛並不僅僅是性慾的滿足,而是真正以仁慈和友愛、真實和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的關愛。我們對世界的體驗來自於與愛和仇恨有關的客體,客體是指我們的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物。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應用攻擊性和性驅力對病人進行強制性幹預的先驅人物。

漢斯·科胡特,將治療聚焦於自我對於自我—客體的需要上,以使人保持樂觀的人格機能。強調自我的體驗,特別是那些會導致自我分裂的體驗。治療師的任務是儘可能理解來訪者的各種心理學狀態,並接受來訪者對於其體驗的看法。

四、認知治療

1)對抑鬱的認知治療

艾倫·貝克(AaronBeck):「治療師幫助病人確認其歪曲的思維,並幫助他們以更為現實的方式去建構自己的期望」。

2)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 RET

五、存在主義和人本主義治療

1、來訪者中心療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2、格式塔治療(Gestalt therapy)

六、小組治療

1、婚姻及家庭治療

2、社會支持小組

第十七章社會過程與關係

情境力量:袖珍攝像機的告白

方特(AllenFunt)「袖珍攝像機情景」節目,揭示了人在本質上如何嚴格地遵從情境劇本。「電梯遊戲」。

二、構造社會現實

歸因理論的起源

海德:人們之所以不斷做出因果分析,部分原因在於他們試圖全面地理解社會存在。多數歸因分析中的主導性問題是發現行為的原因在人,還是在情境,以及誰對結果負責。

凱利:人們從多種事件中積累信息,並利用協變原理來解決不確定性問題。

協變原理(covariationprinciples)指出,如果某個因素一旦出現就會可以看到某個行為,該因素不出現就看不到這個行為,那麼人們就會把該因素歸結為該行為的原因。

基本歸因錯誤

羅斯:基本歸因錯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FAE)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低估情境性因素的雙重傾向。

「大學投球」問答遊戲。

基本歸因錯誤部分是由於文化的差異。

期望與自我實現的預言

羅森塔爾(RobertRosenthal)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確認期望的行為

馬克·斯奈德,行為確認(behavioral confirmation):某人對另一人的期望實際會影響後者,使其進行方式證實最初的假設。

第十八章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巴特森(DanielBatson)指出,有四種力量使人們為公共利益做貢獻:

* 利他主義:一種有益於他人的行為。

* 自我主義:一種絕對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親社會行為。

* 集體主義:一種有利於某一特定群體的親社會行為。

* 規則主義:一種支持道德原則的親社會行為。

巴特森同情—利他主義假設的證據:當你對他人產生同情時,這種感情就會產生一種提供幫助的動機。立刻產生的利他情緒比抽象的公平目標更強烈。

思成媽媽的話

選取的內容主要根據自己需要,並基本不與基礎教材重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那些閱讀能力厲害的人,是怎麼讀書的?看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簡單
    閱讀能力厲害的人物一下子就讓我們想到了錢鍾書、李敖。錢鍾書,書非借不能讀也。錢鍾書所讀的書都來自圖書館;他愛邊讀書邊做筆記,書要一遍一遍地讀,筆記要不斷地補充。而錢鍾書通過反覆、不定期翻閱讀書筆記真正做到了過目不忘。李敖讀書愛五馬分屍。
  • 《深度閱讀》:運用這7個技巧做筆記,積累屬於自己的讀書經驗
    這樣的閱讀方式,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一時的刺激過後,對於書中的思想內容和知識價值印象不深刻,記憶也只會停留在短期。深度閱讀者,以追求閱讀質量為目的,注重知識的轉化與價值體現,善於做讀書筆記。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巧用讀書筆記,將書籍變成財富
    讀書是一個和智者交流的過程,隨著閱讀量的增長,我們的自身水平也在提升,因此要學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書籍。今天我們將學習怎樣將我們讀過的書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建議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四、五章,一起來了解怎樣利用讀書筆記來讀書。
  • 《心理學諮詢師基礎知識》筆記總結分享《發展心理學》思維導圖
    《心理學諮詢師基礎知識》筆記總結分享《第四章 發展心理學》思維導圖2020.5.13.需要考心理諮詢師的朋友,都是乾貨,直接拿走。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個體的心理發展:指人類個體從出生到衰亡的整個過程中的心理發展。
  • 好書推薦: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心理學與生活》
    如果要問心理學入門所必讀的經典書目有哪些,可以羅列出很多。但是如果只能推薦一本,那一定是這本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都有哪些來頭,讓人如此推崇呢?首先,《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其次,還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教材。
  • GMAT閱讀:到底做不做筆記?
    很多閱讀老師在講閱讀的時候,都會跟學生說要做筆記,理由也很簡單:文章長嘛,很容易出現讀了後面忘前面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做筆記,防止你遺忘信息!有道理,如果你的筆記記得又好又快,確實對於提高做題效率有幫助,但是大部分同學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會做筆記,所以相應地也就出現了很多記筆記的問題:不知道記什麼?記筆記的話,時間就不夠用了?
  • 心理學筆記-心理學概論(1)
    本文將會介紹心理學的基本定義,研究心理學的六大視角,心理學的應用途徑以及心理研究的幾種方法。,通過這六種視角的學習也可以基本了解心理學發展的過程2.1 現代生物學視角現代生物學視角包括兩個基本分支 神經科學和進化心理學2.2 現代認知視角從現代認知的視角來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其獨特認知模式的結果
  • 初中化學:學霸筆記「精華版」,給孩子複印一份,考試回回不下98
    初中化學:學霸筆記「精華版」,給孩子複印一份,考試回回不下98!今天老師整理了初中化學學霸筆記精華版,都是初中化學所涉及到的重點內容,也是同學習學習的難點知識,建議家長們直接給孩子複印一份,讓孩子利用假期的時間多讀聯繫,我相信這對於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考試回回不下98!文末有word資料的領取方式!
  • 生活 | 《多向思考者》讀書筆記
    小Y公號的讀書筆記系列都非常非常推薦,詳情可以關注小Y的公眾號:2020年7月的讀書筆記 | 讀書,也可能會不定期有讀書會活動。《多項思考者》是法國心理學家根據自己多年的諮詢案例總結寫出的對於此類人群自行自我認知自我調整的方法建議。
  • 人民閱讀下載_人民閱讀手機版下載「安卓版」-太平洋下載中心
    專注時政與人文的深度閱讀服務 我們是一個嚴肅謹慎的內容服務平臺 我們會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知識篩選 我們聚合了權威、優質的內容 我們將引導與培養您的深度閱讀習慣 您將擁有開拓的眼界和多維的思考方式 ○ 普通用戶免費權益
  • 中美名校閱讀榜單公布,兩國閱讀書目差異巨大
    美國資料庫項目「開放課程」(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收集了各大學過去15年以來超過100萬項課程和圖書閱讀信息,公布了美國大學學生的閱讀書目數據,而中國的各大高校也公布了當年關於圖書借閱情況。閱讀榜一放出,就有機智的筒子們將中美名校閱讀榜單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差別很大。
  • 宅家心理學自學筆記之3:觀察學習
    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今天的「宅家心理學自學筆記」來解答。先回顧一下之前的相關知識:學習和認知相關,包括1)本能驅動的潛伏學習,2)以興趣為主導的內部動機驅動的自主學習。學習還和行為相關,包括1)經典條件反射作用下的的自動化學習,2)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下激發外部動機的強化學習。
  • 《365天子彈筆記》:記錄生活無限可能,開啟你的自律人生
    近些年來子彈筆記因為它的簡單好用受到越來越多終日忙碌的打工人推崇。子彈筆記的創始人是美國互動設計師賴德·卡羅爾,創建子彈筆記,是因為他自幼患有注意力分散症。為了解決自己這個問題,他不斷試驗、調整,開發出一種獨特的筆記術--子彈筆記。子彈筆記以其簡潔、高效的記錄方式幫助數千萬人得以更加高效的規劃管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 北大「教育心理學」聽課筆記
    它的局限在於其實驗情境具有較高的人為性和過於簡單化,因而其實驗結果難以推論到現實生活情境中 去。  (2)隨機化現場實驗。這種研究是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進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其目的在於評價某種教學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單一個案實驗。拜瑞斯等人所進行的「良好行為遊戲」實驗就是單一個案實驗的例子。
  • 回歸閱讀,拓展生活的光譜(人民論壇)
    世界讀書日前夕公布的一份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近八成,人均圖書閱讀量7.86本,與2015年相比均有增長。而在國民對個人閱讀數量評價中,僅1.7%的人認為自己閱讀數量很多,逾四成的人感覺自己閱讀量很少或比較少。國民閱讀率的與日俱增和個人對閱讀量的「不知足」,說明人們對讀書這件事,變得更加在乎了。
  • 06年北大《環境心理學》筆記筆記(一)
    如果不加控制,人口總是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料只能按照算數級數增長,人口擴張到生活資料僅能夠維持生存的極限時,就會出現飢餓、戰爭和疾病。」  ◆19世紀後半葉,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Haeckel)將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研究定義為一個新的學科領域:生態學,它探討個體、種群、群落、社會、生態之間的相互作用。
  • 如何快速高效率閱讀高檔次SCI英文論文?
    根據個人長期閱讀文獻和總結,今天給大家分享閱讀高檔次SCI論文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有用,請點讚分享。謝謝!3.看文章結論部分結論的目的是給能全文閱讀的人一個總結並升華。看結論利用快速抓取文章中心內容。看完文章的這幾部分內容,快速對文章的一個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接下來就應該完成的事是對文章進行精讀,吸取精華。
  • 筆記|中國人心中的江南:「自·滄浪亭」與心理學的碰撞
    筆記|中國人心中的江南:「自·滄浪亭」與心理學的碰撞 吳洪亮 2018-07-05 08:25 來源:澎湃新聞
  • 北大「應用心理學」聽課筆記(二)
    問答題:  1.什麼是法律心理學包括哪些內容(填、選)  答:法律心理學:指應用心理學的理論線性方法研究立法、執法和改造罪犯等工作的一門應用學科。包括:立法心理、司法心理、犯罪心理、罪犯改造心理。  (2)個人原因:不同犯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個性特點不同,他們對監獄生活的接受性和準備性有很大差異。如果他們不能面對嚴酷的現實,不願與人交往,對未來喪失信心,他們很可能抗拒改造和管理,對其他犯人抱有敵意等。
  • 如何利用電腦與筆記軟體做好知識管理——科技就是生產力
    有讀者可能會想到筆記軟體中的標籤系統,給筆記打上標籤,或者做諸如「心理學-自律-運動-實驗」這樣詳細的多層級分類,在筆記軟體內建立一個看起來十分完備宏大的分支體系。筆者並不建議這樣做,因為這樣會浪費你大量時間去整理,筆記分類,兩個層級便好,在標題中留下關鍵信息,供日後檢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