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閱讀能力厲害的人,是怎麼讀書的?看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簡單

2021-01-07 一書一法一工具

閱讀能力厲害的人物一下子就讓我們想到了錢鍾書、李敖。

錢鍾書,書非借不能讀也。錢鍾書所讀的書都來自圖書館;他愛邊讀書邊做筆記,書要一遍一遍地讀,筆記要不斷地補充。而錢鍾書通過反覆、不定期翻閱讀書筆記真正做到了過目不忘。

李敖讀書愛五馬分屍。李敖讀書通常要買兩本書,將其中一本有用的內容剪下來,分門別類地放入自己的資料庫;他讀書方法很獨特,卻也做到了過目不忘。

那到底該怎麼讀書呢?

1、做好讀書分類,是為了理清自己讀書的目的

對書籍種類進行分類,其實就是對於知識種類進行分類,為了讓同一類知識能夠串聯起來,加深自己讀書的效果,最終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顯擺自己讀書多。

我打算製作的100張讀書卡就做了分類,有思維的、心理學的、學習力的、寫作的、表達的、認知的、行動力的、人生選擇的、社會等等方面的書籍,基本是我精心挑選的各方面有代表性的書籍。

對書籍分類後,我讀書就會挑自己感興趣的思維、心理學先讀,這樣這一類書籍知識就會在自己腦海中不斷出現,相同的知識點通過不同的書籍閱讀而加深,不同的知識點又對相同的知識點進行迭代和升華。2、閱讀拆解書本知識就是要拆解作者解決問題模型和心得感悟

拆解書本知識,是為了更好地用好知識,有句話叫做」慢就是快「;這個慢的過程就是為了積累能量,為以後快做準備。

我們需要將書本知識拆解成單元格,就比如拆解成為樂高塊一樣,在使用的時候再組合起來。

我將書本知識做了這樣的分類:概念關鍵詞、思維、定律原理、方法實驗、心理學、哲學、知識點、新觀點反常識、儒家佛學、數據案例、本書的金句等。

3、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

讀了很多書,收穫卻很少,源於我們沒有從書中有所收穫;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收穫。

如果我們沒有分析和思考,將無法從讀書中萃取到知識的精華。

只有經過知識精華的萃取,我們將之與自身經歷和知識相結合,那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那個才是自己真正的收穫。

建立讀書系統實現質變

將做好的元知識卡片就以「簡單」進行連接,出現了斷舍離知識點卡片、五分鐘定律卡片、飛輪效應卡片、路徑依賴實驗卡片,這四種卡片中都含有「簡單」。

斷舍離的目的是為了容易選擇而捨去多餘,簡單;五分鐘定律的目的是為了容易開始先五分鐘,簡單;飛輪效應的目的是簡單的重複和簡單的堅持,簡單;路徑依賴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形成習成依賴,簡單;而要想將這種簡單持續下去,關鍵離不開迭代思維的升級,只有迭代才能進行調整,調整後的重新開始也就是簡單的再次輪迴。

成功其實很簡單:選擇目標+專注開始+重複堅持+習慣養成+迭代再開始

打造讀書立體系統是為了延伸更多的觸角,縱向和橫向發展;打造讀書立體系統,就是要打通知識的底層邏輯,實現知識的跨界組合。

精華閱讀:

書讀百遍已過失,費曼學習法和復盤法向內求索,快速升級讀書系統

讀書沒意義,知識無法內化,三步教你建立立體讀書系統實現質變

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早日打造結網系統,知識內化才是關鍵

3種思維方式教你如何破局,突破思維定勢,走出困境(推薦珍藏)

爆文寫作必備的三大思維:框架思維、感知思維、趨勢思維

相關焦點

  • 字遊人談讀書,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人生的路,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讀書,絕對是實現人生理想最便捷的路! 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讀書,或者說閱讀,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一個青年作者說她平均一天一本書,而且看過的書她基本都記得。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
  • 如何閱讀(正確有效的讀書)
    ,如果學習中感覺自己輕鬆和舒服那你就是在重複以前的行為和沒有認真思考和專注,學習閱讀的目的是成為更好的人,不斷的挑戰自己,在挑戰中不斷完善自己:人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自己的潛力。檢索閱讀:簡單的閱讀又稱略讀通讀,拿到一本書先看看書名是什麼,能不能從書名中知道這是一本什麼類型書,在看看其他人的作訓是怎麼表達這本書的,是能夠幫助自己是現在的我所需要的嗎?他們說出的意思是你想要的嗎?能從作訓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東西!
  • 初中語文,讓課外閱讀提升語文能力,決不只是假期多讀書那樣簡單
    馬上就要放寒假了,語文老師和家長讓孩子多讀書,對於不同年級,老師會安排課外書,期末考試後,寒假就要開始了,除了參加必要的課外指導以外,還參加社會實踐,去親戚旅行,享受適當的娛樂活動。現在的讀書狀況不是很理想,無論是大人和還是學生讀書的都不是很多,這不是多讀書就能解決的問題。
  • 初涉閱讀的人,先好好地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要是以前有人問我:「你會讀書嗎?"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會認字的人就會讀書。我讀過十幾年書,怎麼不會讀書呢?"可自從看了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之後,發現我其實真的不會讀書,平時所讀過的那些書,根本不叫讀,充其量只算是瀏覽了一遍而已,看過後沒過多久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 如何閱讀(讀書經驗分享)
    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方便,每天可以獲得人信息也越來越多,一個人能接收多少信息,第一取決於他獲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第二取決於他對信息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如果深入討論,第二條會對第一條產生深度影響。而要提高對信息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那就不得不提到讀書。
  • 如何通過閱讀改變人生?這3個讀書階段,你一定要知道
    其實,每個人的可用時間都差別不大,造成閱讀時間差距的往往只是,你是否有閱讀習慣。例如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工作再忙,她每天都會保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如果幾天不讀書,她就覺得和幾天不洗澡一樣難受。記住,一定是那些讓你感到愉悅的書,避開華而不實且晦澀難懂的書,以免影響自己對閱讀興趣的培養。除此之外,還要準備一本能振奮人心的名言錄。畢竟,漫漫讀書路,不打點雞血,怎麼堅持到終點?
  • 多讀書,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嗎?
    我是一個多年來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語文難教,難在閱讀,這是一線老師普遍的感慨。語文難學,難在閱讀,這是學生普遍的心聲。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什麼是閱讀理解能力,以我多年的摸索,我認為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包括:1.語言概括能力。
  • 讀書時看不懂、記不住、用不上?利用雞尾酒效應,把知識變成能力
    各種在困境中也要奮發圖強的文章鋪天蓋地,那一段時間朋友圈打卡讀書的人爆增,寶媽打卡育兒類的書、銷售打卡提升說服技巧的書、職場人士打卡提升各項能力的書……這兩天堅持打卡的人明顯減少,還在堅持的不少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掩卷深思,決定專門就教師讀書問題,續作一篇。就算這篇閱讀量只有15,甚至只有一位教師同行讀到了,也無怨無悔。一、最該讀書的「教書」人,讀書嗎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卡萊爾說:「好書是人類靈魂最純潔的精華。」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原來如此】捕蚊燈原理居然這麼簡單!!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高(坑)大(蒙)新(拐)奇(騙)的產品,他們的花言巧語實在太厲害了,導致咱們購物車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那這些東西到底有木有用?下面讓我們一步步來解析。 第一組實驗:斑斑等了好久才等到在某網購買來測試的滅蚊燈,迫不及待叫小夥伴拿回家測試去了,看看放在家的效果,還有那麼一點小清新呢、 ~~不過看著看著又怎麼感覺有點毛骨悚然
  • 看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掌握有效率讀書方法!
    關鍵有兩點:一.是讀書需要帶著明確目的去讀,要充滿主動性地去讀。帶著目的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從而提高了讀書效率,當然這個是針對商務類書籍而言。在《槓桿閱讀術》中提到一本書的重點佔書的20%,而這20%裡面重要的佔80% , 也就是說一本書的重點實際只有16%,100頁就只有16頁是重點,關鍵是我們如何找到這16頁,就需要我們帶著目的性去閱讀,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也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二.是根據艾賓浩斯曲線說明,人都是容易遺忘的。
  • 愛讀書的女人,大多很厲害
    劉傳在他的《認知升級》一書裡這樣說到:人的成長,最有效的還是認知迭代,學習是提高認知的唯一路徑。優秀的人,都有這種能力,思維不斷優化,認知不斷提升。當然,她的標籤也不僅限於此,她還是重度閱讀者,爆文作者。她不是最早接觸新媒體寫作的人,但算得上是最快寫出多篇爆文的人,經常能看到她的文章在各大平臺出現,如此驚人的速度和成績,在小夥伴的眼裡,就像是一個謎。
  • 知乎超10萬關注:那些厲害的人,思維方式比你強在哪兒?
    只不過有時候,午餐做的很糟糕……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負責人,你要怎麼處理?派人監督?隔一段時間換個大廚?要求他們更新菜譜? 這個制度開始實施後,那些表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換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應商,很快就能提供比原來好得多的服務。 同一件事,思維習慣不同的人做,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事實上,很多厲害的人,贏就贏在了思維方式。
  • 越會讀書的人,越懂這4種讀書的態度
    潛入到那些真正的思想當中,拿出點毅力,仔細讀讀那些可能讓你覺得晦澀的字句,經歷一番思維的磨礪,再回頭看生活,很多困惑就能迎刃而解。更奇妙的事情是,當你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你越能理解得深刻,所謂「學習能力」,不過是紮實的知識和嚴謹的思維所造就的自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你艱苦的閱讀。
  • 從小讀書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附兒童閱讀年齡表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學會認字,並且是在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在快樂、互動的情況下認識了字,那些字對孩子來說就再也不是孤單的的形狀,而是他可以運用的工具中的一部分,是他能通過連貫閱讀得出來的信息。如果你為孩子創建了一個合適的文字環境,讓他經常自然地接觸到文字,在一個好玩、互動的過程中,學會了文字,那孩子以後就會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他的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就會相互促進,一起飛速增長。像小狸貓在2歲多一點的時候,用平板的小遊戲自學了50個漢字,在去超市的時候,指著「入口」問她爺爺,說:「這個是人口吧,爺爺你看我認得呢。」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你讀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在保證讀書時間的前提下,要注意的一點是只在有需要的時候讀書,而不是一個勁地埋頭苦讀,因為與人會面交談、現場實踐也是非常重要的擴充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手段。注意控制讀書時間,讀書過量反而會適得其反。如何閱讀關於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閱讀前,就要想清楚,世界上好書那麼多,我為什麼要讀這本呢?如果不搞清楚囫圇吞棗,只會浪費時間,而且收穫不會大。
  • 產品分析報告丨微信讀書,閱讀社區如何留住用戶?
    另外,生活中不知道對方都喜歡閱讀的人,可能藉此知道彼此的愛好,有利於情感的建立。閱讀+社交正是將共同讀一本書的人聚集在一起,不存在找不到看同一本書的人。愛看書的人雖然很少,但看書的人其實還是很多的。讀書的人大概分兩類:一種是炫耀知識,另一種是取悅自己;而取悅自己的也分兩種:一種是感動自己的人,另一種是真正獲取知識的人。有了以上這些認識我想社交+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
  • 《實用性閱讀指南》:讀書改變生活的秘密都在這裡
    讀書讓人安靜我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要讀書,因為沒時間,因為看不下去,因為要去吃火鍋。那麼為什麼我們懂得的東西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最該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最近遇見了一本讓我解開這個難題的一本書,叫做閱讀性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你的認知提升了,但是你的行動一定要跟上,跟上之後你的認知會接著發生改變,你的生活就會形成一種正向循環。有人說只會讀書的人是學院派,其實誰不想當個實踐派呢,通過讀書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讓自己加薪,這不是所有人都期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