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方便,每天可以獲得人信息也越來越多,一個人能接收多少信息,第一取決於他獲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第二取決於他對信息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如果深入討論,第二條會對第一條產生深度影響。而要提高對信息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那就不得不提到讀書。
說到讀書,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簡單,我們都是從小就讀到大的,二十年的寒窗苦讀的功力不是白費的。
但是,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同樣是讀書,有的人可以讀到清華北大,可以讀本碩博後,有的人只能專科,甚至中學小學呢。
區別在哪裡,是智商麼,但是智商是可以通過讀書提升的。其實答案我們都知道,就是學習方法,再簡單一點就是讀書方法。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算不上學,我們平常還是需要學習的,有句話說:凡是成功者,都是讀書家。就是說,要想成功,你必須多讀書,不斷的充實自己。
也許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體驗,也有過讀書學習提升自己的想法,書是讀了不少,但是卻沒有效果,怎麼才能把書中的知識用起來呢?
好廢話少說,直接上乾貨。
一、選擇有用的書去讀;
只有讀有用的書,我們才能學到知識,但是怎麼定義有用,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二、有效率的讀書
1、了解整體框架
先了解書的整體框架,在腦中形成這本書的脈絡,再填充細節,逐漸完善;讀書不僅僅是讀正文的內容,我們還要去讀序、讀後記、讀目錄。要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寫這本書的時間、目的。我們要去解讀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去把握作者當時的心理。就像我們小時候上學學古詩一樣,只有先了解古詩產生的背景,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想通過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
現在我們了解了作者信息,知道了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和原因,現在開始閱讀正文了。在閱讀前,我們要做一件事,我們要給自己定下讀這本書的目的和目標。
2、設定讀書的目的
目的就是,我讀這本書能學到什麼,或是想學到什麼,總結三到五個問題記下來。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可以提高你讀書的主動性,一個人被動讀書和主動讀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讀書的主動性,有意識的去尋找答案。同時,一本書,最精華的東西總是那百分之二十,其餘百分之八十都是作者用來對那百分之二十的解釋。所以我們讀書沒必要逐字逐句的通讀下來,我們只需要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好。試想一下,如果你通讀全書卻一點都記不住,何不只學自己需要的。
3、設定讀書的目標
就是,我讀了這本書之後,要做到什麼,就是去實踐,要行動。所謂的學以致用的用,把學的東西去實踐,或者講出來,教給別人;只有實踐了,我們才會加深理解,才會知道,哪裡是我已經學會的,哪裡還需要加強。
設定的目標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為了便於實現,可以詳細量化,多個目標要安排好實踐的順序,先做最想做的,做最該做的。
寫書評,寫博客也是實踐的一部分。讀書是輸入信息,寫就是輸出信息。我們不能只輸入,還要懂得輸出。
4、要有時間意識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在某個時間點安排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時,在這件事情之前,我們做事情就會有一種急迫感,做事的效率也會直線上升。所以我們讀書也一樣,多長時間要讀完全書,每天什麼時間段讀這本書,都要安排好,儘量在規定的時間做完規定的事,不要互相影響。把讀書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安排,實際它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不過我們經常忽略而已。
5、善於試用工具
如筆記本,腦圖,記號筆,標籤。一句話,只要能幫助你學習,可以提高你效率的方法方式,都可以接受。人類發明工具目的就是為我所用,幫助我們去認識改變世界的。
做筆記目的,可摘錄美文,可參考學習,可總結拓展。
腦圖:便於記憶(理清思路),產生創意(補充自己想法),學以致用(給別人講課試用)。
6、自我定位
想像自己達成所要達成的目標後的狀態,就是想像一下你成功後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最好的狀態是100%,那你現在是多少,之間的差距如何彌補,每前進一步需要怎麼做。
7、可以同時閱讀好幾本書
選擇幾本自己比較喜歡的書,根據個人的時間、愛好等方式把要讀的書進行分類,不同場合讀不同類型的書。
三、多複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們讀完書之後不是就過去了,還要經常回顧,多複習。有的書只讀一遍是難以理解其中的深層次含義的。
關於目標:確定目標——》開始行動——》不怕別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