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報告 | 微信讀書的閱讀創新與發展

2020-12-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是微信閱讀的產品分析報告,主要包括這5點:產品功能結構、競品分析、用戶分析、用戶調研、功能分析和優化建議。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產品功能結構
  2. 競品分析
  3. 用戶分析
  4. 用戶調研
  5. 功能分析和優化
  6. 總結

01 產品功能結構

我將微信讀書APP分為了閱讀、社區、商業化、個人信息、設置5個部分進行功能拆解。

圖1-1 微信讀書功能腦圖

02 競品分析

大學時有較多空閒的時間用來看書,考慮到紙質書籍不方便隨身攜帶,便努力攢錢買了個Kindle。漸漸地,我個人感覺Kindle的使用場景還是有限,例如在課間,排隊,坐公交、地鐵時,倘若我拿出Kindle來看書,難免有些尷尬,可能有人心裡還會想「這個人有點做作」,後來我常用手機上的閱讀APP看書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有一次下載了「微信讀書」APP想來探索探索它,發現微信好友之間也能交流讀書想法,可以在讀到某頁時就寫下想法進行分享,也可以瀏覽其他小夥伴的熱門想法和熱門劃詞,感覺體驗很棒,有時自己寫的想法被許多人點讚,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2.1 產品定位

微信讀書是一款為喜歡讀書的用戶提供想法交流、側重於熟人社交性質的閱讀產品,同時支持手機和平板電腦兩大終端平臺,現在還支持網頁版閱讀。它的slogan是「讓閱讀不在孤單」,正如它所表現的,在讀書時,我們可以隨時寫下看書想法並分享。因為微信讀書是基於微信關係鏈的,互相關注的微信好友可以看到對方的閱讀信息,例如正在看的書籍、閱讀時長、讀書想法、讀書摘要等等。當朋友對我們的讀書想法點讚、評論時,會有更大的動力堅持閱讀,促進我們多讀書,多思考。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來看,用戶年齡段集中在24歲至40歲,這個年齡段的用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微信讀書提供給了他們不斷去提升自己,去交流想法的一個閱讀平臺。

2.2 競品分析

在「競品分析」這部分,我選擇了都是以「閱讀書籍」為核心業務,並且用戶量相對較多的3個產品——QQ閱讀、網易蝸牛讀書、掌閱和「微信讀書」進行對比分析,詳細信息見下表2.1所示。

以上產品的核心業務都是以閱讀書籍為主,但是書籍種類的側重點以及其他業務仍然是有區別的。

2.2.1 閱讀業務

從「閱讀」業務來看,「網易蝸牛讀書」提供的書籍種類相對於其他三個是最多的,甚至有詩歌、傳記紀實、外文原版這些種類,「微信讀書」則可以閱讀一些優質的公眾號文章,掌閱則可以閱讀一些雜誌,「QQ閱讀」則比較大眾化。

2.2.2 聽書業務

從「聽書」業務來看,「微信讀書」使用了AI技術來閱讀原文,少部分書籍由主播通過書籍內容整理的形式為讀者講解;「QQ閱讀」的聽書業務則大多數來自於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平臺提供的資源,聽書類型多樣,有知識精讀的講解、有全本有聲劇類型,還有直播回聽這種形式的聽書方式,其中知識精讀的聽書形式佔主要部分。

「網易蝸牛讀書」沒有聽書業務,而「掌閱」與「微信讀書」不同的是,它通過主播生動閱讀全文的方式使讀者更有帶入感,讀書的語氣語調與AI讀書都是有很大區別的,體驗感更好,此外,「掌閱」還提供了聽音頻節目的形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在聽書業務中,「QQ閱讀」和「掌閱」這兩款產品是做的比較優秀的。

2.2.3 社區業務

從社區業務來看,因「微信讀書」擁有微信巨大的用戶流量,其在社區這方面做的最好,並且體驗感不錯。「微信讀書」可以在看書時寫下對某些詞、句的想法,並分享出去,同時也可以查看熱門想法和劃詞並參與其中(寫想法、點讚、評論)。還可以知道微信好友(關注過)的閱讀軌跡,例如閱讀過的書籍、閱讀時長等,是一個可以互相監督,同時又有「窺探」性質的功能點,促進用戶堅持閱讀。

「QQ閱讀」則通過創建書單、書評、話題,提問的方式形成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社區,「網易蝸牛讀書」的UGC社區方式則比較簡單,主要是書評的方式,優質內容可以得到稿費,以及在看書時參與話題的形式。「掌閱」則以加入書友圈的形式形成用戶交流的社區。在社區業務中,「微信讀書」是做的相對更好的。

2.2.4 商業業務

從商業業務來看,4款產品都有會員充值,然後可購買相應書籍的形式。「微信讀書」通過「無限卡」活動(分享給好友、組對抽取、集贊)的方式可增加免費閱讀時長。「QQ閱讀」通過會員可享受購買優惠(7折、8折等)的方式來反饋付費用戶。「網易蝸牛讀書」通過限時促銷吸引用戶成為讀書會員,還通過閱讀時長兌換成蝸牛殼,蝸牛殼可以兌換電子書的形式反饋用戶。「掌閱」通過代金券、閱餅的方式給與用戶購書優惠。從商業上看,微信讀書目前希望積累更多的用戶,所以得無線閱讀卡(限時日)的機會比較多,4款產品對新用戶都有一定的免費閱讀期限。

2.3 發展歷程

從全球最早版本上線日期來看,QQ閱讀於2012年最早上線,隨後2013年時掌閱上線了,在2015年時,微信讀書上線,最晚的是網易蝸牛讀書,於2017年上線。

圖2-1 四種產品的全球最早版本上線日期(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從近一年版本更新的次數來看,微信讀書更新次數最多,更新過28次,網易蝸牛讀書更新次數最少,更新過11次。

圖2-2 四種產品近一年版本更新次數(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微信讀書、QQ閱讀、網易蝸牛讀書、掌閱4種產品詳細發展歷程和迭代信息如下表所示:

從四種產品的發展歷程分析來看:

微信讀書從2015年發布開始,就定位於利用熟人社交方式促進閱讀形式的多樣化。在早期的版本中,支持查看書籍下所有精彩想法,支持想法分享至朋友圈。2017年時開始支持語言朗讀書籍,隨後新增了微信讀書語音電臺。2018年時引入優質的公眾號內容,全新推出二次元連載漫畫,增加用戶的粘性,並提供微信讀書無限卡會員服務。

2019年調整了書城結構,增加了小說、漫畫、聽書三個子書城,更快捷地找到喜歡的內容。電腦版正式上線,可在網頁上跨屏同步閱讀,充分挖掘了用戶的需求。

同時,微信讀書首次嘗試了商業化,加入了微信廣告,廣告形式包括書城Banner、無限場Banner、小程序Banner,以及App內搖一搖、首屏卡片、通知推送、私信等多種方式。2020年讀書排行榜增加個人閱讀時長入口,隨時查看周/月的閱讀數據,「故事」升級為微信「看一看」。

QQ閱讀始於WAP版QQ書城的QQ閱讀,早在前智慧型手機年代就積累了大量用戶基礎,它的定位是打造一款擁有海量原著,想讀就讀的移動閱讀APP。2011年發布了安卓和IOS版本,為用戶提供基本閱讀功能之外,還能夠自定義背景和文字顏色,同時和騰訊內部網盤業務合作,幫助用戶能夠快速導入閱讀內容;2013年時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為用戶提供TTS聽書、PDF閱讀、Office內容格式閱讀能服務。

2015年時,作為央視首個公益廣告的品牌植入,史無前例的獲得了中央公益廣告的持續三個月的獨家曝光。2016年攜手「快樂大本營」,打造百萬下載量的閱讀APP。在之後的3年中,聽書服務、紅包功能、話題社區等加入,豐富了QQ閱讀的內容形式,2020年開始支持短視頻分享等服務。QQ閱讀在國內起步較早,積累的用戶量多,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為QQ閱讀打下了堅固的基礎,經歷了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民數位化閱讀的開始。

網易蝸牛讀書是在2017年上線的,相比於微信讀書、QQ閱讀、掌閱都更晚發布。發布以來,其定位於「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的服務特點,為熱愛讀書的用戶提供沉浸式、簡潔的閱讀體驗,由購買閱讀資源到購買閱讀時間慢慢轉變。通過領導人、名家書評、書單等形式幫助用戶快速找書。

2017年在微博開展7天共度計劃、36氪等媒體平臺發布推廣文章,增加用戶使用率。問答功能的上線,促進閱讀社區的發展,告別一知半解的閱讀模式。同時聯合網易深夜圖書館做線上直播推廣。2018年時,將付費用戶全面升級為Turbo會員,「+∞」公共空間讀書計劃展開。

暑假期間,由網易與杭州濱江區政府合作的「網易蝸牛圖書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有償徵稿上線,高質量文章、書評將可得到蝸牛會員禮品卡。2019年優化找人共讀列表等服務。 從整體上看,網易蝸牛讀書在前期推廣上做了很多工作,圖書質量也相對高一些,同時結合線下的蝸牛讀書館將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掌閱APP是掌閱科技其下的閱讀產品之一,早在2000-2011年期間,發布在賽班、微軟等平臺上。2011年第一個安卓APP產品誕生,比QQ閱讀發布時間早1年,同年8月Android佔據智能機市場48%份額。2012至2014年間,開始了初步商業化探索,對閱讀內容收費,經歷了大量用戶的流失和回歸,實現了盈利,並成功以優質精品贏得了付費用戶的滿意。

2013年,精細了APP的排版,修復了閱讀背景,增加了書城消息提醒,增加書架個性化推薦等功能。2014年個人中心增加第三方登陸,包括QQ帳號登陸,新浪微博登陸,同時新增 TTS 語音朗讀功能,閱讀方式從此改變。

2015年是數字閱讀重要的一年,由騰訊文學和原盛大文學整合而成的閱文集團成立,稱為了掌閱科技史無前例的對手。同年,語音朗讀加入了神秘男聲,全真人朗讀發聲,新增漫畫資源,熱銷網文以及漫畫同步上線。

2017年,掌閱科技在A股市場上市,截至當年12月13日晚,掌閱科技市值達到171億。2019年,有聲主播體系上線,出版頻道上線讀書短視頻板塊。總體上看,掌閱APP經過了12年的不斷發展與迭代到公司上市,探索出了商業化模式,也遇到了強悍的競爭對手。

2.4 數據表現

在數據表現在這部分,我選擇了6組數據進行對比,分別是活躍人數、人均單日啟動次數、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人均月度使用天數、次月留存率、行業獨佔率。

從6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

2.4.1 活躍人數

從數據直接呈現的結果看出,掌閱活躍人數最多,達到了5,297.40萬人;其次是QQ閱讀,達到4,411.10萬人;再是微信讀書,達到800.3萬人;相對最少的是網易蝸牛讀書,只有40.7萬的活躍人數。微信讀書和網易蝸牛讀書與掌閱、QQ閱讀活躍人數不在一個量級,這說明掌閱和QQ閱讀都在移動閱讀——綜合閱讀領域佔據一定的統治地位。

究其原因,掌閱早在2011年就開始步入移動閱讀領域,同年8月Android佔據智能機市場48%份額,早期就積累的大量的用戶。隨著版本一個個的迭代,掌閱精細排版調整,注重用戶交互體驗,購入優質獨家版權書籍、與熱門的影視IP聯動,例如流浪地球、小歡喜等留住用戶,之後又加入了全真人朗讀,拓展了讀書功能。

QQ閱讀也是在2012年開始上線,結合QQ用戶流量以及豐富的圖書資源也積累了大量用戶,隨後登上中央公益廣告、湖南衛視等媒體平臺,用戶活躍度上升。相比於掌閱和QQ閱讀,微信讀書和網易蝸牛讀書都比較晚上線,但是微信讀書擁有微信巨大的流量引入,在短短不到5年的時間,擁有八百萬的活躍用戶,加之其定位於熟人社交閱讀,這是一種新穎的閱讀方式,吸引用戶下載探究。

網易蝸牛讀書則發布最晚(2017年),其定位於更專注、更優質的閱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約1.3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9.29%。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更偏向於優質的出版社書籍,而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可能更喜歡閱讀網絡文學作品,蝸牛閱讀上網絡文學作品較少,加之沒有聽書等簡單閱讀方式,造成了目前活躍人數較少。

2.4.2 人均單日啟動次數

微信讀書的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在4者中排名第三(7.2次/人/天),最多的是QQ閱讀(11.2次/人/天),掌閱的與QQ閱讀差距不大,達到10.6次/人/天,最少的是網易蝸牛讀書(3.2次/人/天)。究其原因,微信讀書擁有熟人社交的性質,用戶除了啟動APP來看書之外,可能還會產生「自己是否被關注了?」、「寫的想法是否被點讚評論了?」、「朋友在讀或在聽哪些書呢?」等心理活動,這樣也促使了用戶再次打開APP。

掌閱和QQ閱讀除了有豐富的網絡小說、出版書籍資源外,聽書欄目內容也很豐富,聽書是一種更容易獲取知識的方式,有部分用戶喜歡聽書而不喜歡看書,但是依然可以用它們來滿足需求——通勤、吃飯等情況下都可以聽書,這樣也促使了用戶在一天內多次使用APP。至於網易蝸牛讀書,其上內容質量和深度偏高,對於文化水平低些的人來說,缺少吸引力,找不到感興趣的書籍,另外非會員用戶一天只能免費讀1個小時,超過一個小時這本書今天就不能繼續讀下去,有些用戶可能讀得正感興趣時戛然而止,用戶體驗不好,加之沒有聽書業務,所以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偏低。

2.4.3 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從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微信讀書的使用時長為108.7分鐘/天/用戶,與QQ閱讀(143.4分鐘/天/用戶)、掌閱(139.4分鐘/天/用戶)的時長有著30分鐘左右的差距,網易蝸牛讀書的數據是26.9分鐘/天/用戶,相對來說很少。

對於綜合閱讀類軟體來說,大部分使用時長體現在看書、聽書過程中,另外還有寫想法、逛社區等花費的時間。在內容上,QQ閱讀、掌閱、微信讀書網絡文學、出版書籍、漫畫等內容,掌閱有豐富的聽書內容,QQ閱讀還有「視頻看好書」短視頻內容,微信讀書有優質的公眾號文章、熟人想法社區、短視頻內容,用戶能夠廣泛涉獵,進一步增加了使用時長;

蝸牛讀書上網絡文學少,沒有聽書內容,目前是一個比較簡易的閱讀軟體,對於深度熱愛閱讀的用戶來說是一款好的產品,但是對於想探索更多讀書樂趣的用戶來說,他們會更願意花時間停留在其他三款產品上,所以造成了蝸牛讀書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比其他三款的差距較大。

2.4.4 人均月度使用天數

從人均月度使用天數上看,微信讀書的數據是17.4天/月/用戶,相比掌閱(12.7天/月/用戶)和QQ閱讀(12.5天/月/用戶)都更多一些,網易蝸牛讀書的則最少,數據為4.9天/月/用戶。

從閱性質上來看,一般一天讀完一本書的情況不多,是一個逐步看完的過程,所以用戶在一個月裡會多次使用APP來完成閱讀計劃。上述數據表明微信讀書能夠保持用戶一定的忠誠度,書籍種類、數量、給用戶的優惠活動、熟人想法社區等內容能夠留住用戶,用戶會自主的多次使用。另外還是會產生「自己是否被朋友關注了?」、「是否被點讚評論了」等心理狀態促使用戶瀏覽微信讀書APP。

2.4.5 次月留存率,和產品本身有關係,與迭代沒關係,

次月留存率是指在統計周期內,新安裝用戶在次月依然使用APP的用戶佔比。從數據上看,微信讀書的次月留存率位居第二,達到26.50%,但是比掌閱的次月留存率(52.30%)少了將近一倍,與QQ閱讀(23.90%)和網易蝸牛讀書的次月留存率(20.60%)差距不是很大。

由此看出,掌閱和QQ閱讀都是比較成熟的產品,內容豐富,用戶體驗優良,滿足了用戶需求,到了次月用戶還會想打開看看並使用。微信讀書也能保持較好的留存率,它互動設計整體不錯,內容資源數量還可觀,「免費圖書館/聽書館、無限卡」符合用戶「薅羊毛」的心理特徵,微信朋友之間的互動這些都能夠讓用戶次月還想打開微信讀書APP來看看、來使用。

至於蝸牛讀書,讀書資源優質但是內容不夠豐富,免費閱讀時長有限,用戶可能會去嘗試別的軟體是否有免費的、更豐富資源,這些導致了它的次月留存率相對較低。

2.4.6 行業獨佔率

行業獨佔率是在所選時間段內,APP所屬行業的安裝用戶中,只安裝了該APP,未安裝行業中其他APP的用戶,佔行業總安裝用戶的比例。從數據上看,微信讀書行業獨佔率為1.30%,在4種產品中位居第二,與QQ閱讀的差距不大(1.0%),但是與掌閱(行業獨佔率8.3%)相比,還是相差較大的,網易蝸牛讀書的行業獨佔率則很少了,只有0.1%。

究其原因,掌閱發布時間早,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豐富的書籍種類和聽書、精品課等已經能夠滿足用戶的要求。

微信讀書如果能在熟人社交、社區上繼續深入探索,豐富的閱讀內容和聽書內容,行業獨佔率將有可能越來越高。但是同樣是書籍、聽書內容豐富的QQ閱讀,其行業獨佔率卻比掌閱低很多,原因是掌閱比QQ閱讀更先搶佔了閱讀市場,另外在2015年發布了第一款電子書閱讀器,在格式支持、智能排版、無線傳輸、筆記記錄方面體驗日益完善,受到眾多閱讀愛好者的喜愛。

2.5 優劣勢總結

總體來說,微信讀書的優勢是它是基於微信關係鏈的移動閱讀產品,擁有微信巨大的流量引入,也創新了一種將熟人社交與閱讀相關聯的讀書方式,充分考慮用戶體驗,即使不想暴露自己的閱讀軌跡,也可以設置成私密狀態,給了用戶更多選擇。

另外它有獨特的內容來源支持,就是優質的微信公眾號文章。這為微信讀書除微信好友之外,增加了另一個流量池。對用戶來說提高了對優質內容的尋找效率;對微信讀書來說豐富了讀書內容,也可成為它與其他閱讀軟體競爭的優勢之一;對內容創作者來說,提高了創作內容的曝光度。另外,微信讀書有簡約的互動設計,界面清爽不冗雜,閱讀功能較強。設計的活動具有一定的品牌特色,例如分享得聯名卡,無限卡活動,除了給用戶優惠之外,還能為其增加用戶量。

微信讀書的劣勢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從易觀千帆的數據上來看,活躍人數較掌閱、QQ閱讀的來說很少,不在一個量級,行業獨佔率不高。內容不夠豐富,聽書業務不成熟、不新穎。

雖然定位於社交閱讀,但是體現不明顯,UGC社區活躍度不高,並且用戶想要創作時,創作入口難找到。微信讀書目前想提高用戶量,所以推出無線閱讀卡等活動來滿足用戶免費的需求,但是需要進一步探索商業化方式,當免費書籍不多時,用戶是否會相繼離去,如何提高用戶黏性也是需要去深入的問題。

03 用戶分析

3.1 用戶角色地圖

微信讀書的用戶角色可以總結為內容消費者、內容生產者以及書籍出版方這三方面。內容消費者是普通用戶,利用微信讀書APP這個平臺,可以閱讀,聽書,記錄、分享想法,交友等。內容生產者有三個,分別是OGC(職業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UGC(用戶生產內容)。

微信讀書的OGC是在該平臺上簽約的平臺講述人、書評人等在其上產生內容,這些籤約人獲得用戶關注,增長流量,自我提升。PGC是指平臺自己有團隊、工作人員創作內容,例如微信讀書團隊,它創作」書單推薦「等內容,吸引用戶關注,增長流量。

UGC是指微信讀書的普通用戶產生內容——讀書想法,書評等,通過這種方式, 促進用戶拓展自己的思維,表達和了交流讀書想法,還能在其上找到認同感。書籍出版方能夠利用微信讀書這個平臺增加出版社書籍的曝光度,從而增加銷量,同時微信讀書引入更多的出版方書籍,豐富了自己的內容,滿足了用戶,也會增加收益。

圖3-1 用戶角色地圖

3.2 用戶性別比例

微信讀書的用戶男性、女性比例分別是52.8%和47.2%,比例相差不大。究其原因,微信讀書上從定位上就沒有偏向男性用戶還是女性用戶,其上也有覆蓋了男女性都感興趣的內容。

圖3-2 微信讀書用戶男女比例(數據來源:易觀千帆-2019.09-目前最新)

3.3 用戶年齡段比例

微信讀書的用戶年年齡段集中在24以下,40歲以內,其中24歲以下、24歲到30歲、31歲到35歲、35歲到40歲這4個年齡段的比例相差並不大。

究其原因,24歲以下年輕人大多處於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讀書的空閒時間比較多;24-40歲階段的用戶,他們有的初入職場,有的已在職場多年,存在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打發時間的需求。

圖3-3 用戶年齡段佔比(數據來源:易觀千帆-2019.09-目前最新)

3.4 用戶消費能力佔比

微信讀書的用戶消費能力主要集中在中低、中等、中高三個層次。究其原因,中低、中等、中高消費者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願意為電子書付費,成為會員。低消費者對付費內容有顧慮,而高消費者可能購買紙質版書籍、用來收藏的可能性更多。

圖3-4 用戶消費能力佔比(數據來源:易觀千帆-2019.09-目前最新)

3.5 用戶所在城市佔比

微信讀書的用戶所在城市前三的是廣東、北京、上海,用戶主要集中在經濟水平較高,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的超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究其原因,在北上廣深的用戶,收入和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為閱讀付費顧慮少。周圍優秀的人多,競爭大、壓力大,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圖3-5 用戶城市分布(數據來源:百度指數-2020.04.01至2020.04.30)

3.6 用戶畫像

04 用戶調研

4.1 用戶反饋收集

從APP Store和應用寶兩個應用市場評分來看,微信讀書的評分分別是4.9、4.8,都較高。下面收集了近一個月內部分典型用戶的反饋信息,為用戶調研做更細緻的準備。

4.2 用戶調研方向

(1)調研如何提高用戶使用時長,增加用戶粘性

從之前「競品數據對比」上看,微信讀書APP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沒有掌閱和QQ閱讀高,人均月度使用天數相比它們兩高一些(17.4天/月/用戶,數據:2019年09月)。此次調研希望深入了解用戶閱讀體驗以及參與活動情況,進而探索出如何提高用戶使用時長,增加用戶粘性的方法。

(2)調研社交+閱讀方式的用戶體驗以及閱讀社區活躍度

微信讀書與其他APP不同點在於微信支持了巨大的流量,其定位是基於熟人社交的綜合閱讀軟體,微信好友或其他陌生用戶可互相查看信息,例如閱讀時長,在看的書等。一方面書籍的曝光度增加了,但有些人認為閱讀本是一件私密的事,閱讀軌跡被「暴露」在微信讀書APP中。另外,在熟人閱讀社區這方面,微信讀書還不成熟,互動低,不活躍。所以此次調研希望深入調研「社交與閱讀」相結合的用戶體驗以及探索如何提高閱讀社區的活躍度。

(3)調研圍繞「閱讀」引入更多的內容創作形式

對於微信讀書平臺,最明顯的內容創作形式是UGC的,即用戶在閱讀時可以寫想法,分享想法。其他用戶能夠查看,互相交流。但OGC和PGC的形式體現並不明顯,甚至有些內容創作者想在此平臺發表自己寫的文章,找不到相關的功略信息。此次調研希望深入探索圍繞「閱讀」引入更多的內容創作形式,例如短視頻、圖文結合的短文章、電臺FM等。

(4)調研為實現更好的商業變現如何平衡產品本身與用戶之間的權益

在商業化方面,微信讀書提出「無線卡」活動,通過「每日一答」、組隊、邀請朋友、積累閱讀時長這些方式獲得無限卡,但在現在的版本中,有很多用戶反饋在擁有無限卡的情況下,有些書還需要付費才能看,努力積攢了幾十、幾百天的無限閱讀卡並非真正的「無限」,用戶感到自己被欺騙了。此次調研希望探索如何平衡產品本身與用戶之間的權益以來實現更好的商業化。

4.3 用戶訪談內容及結果

(1)年齡段在24歲以下的用戶

(2)年齡段在25~30歲的用戶

(3)年齡段在30~35歲的用戶

由於篇幅較大,將用戶訪談結果放入連結中:https://shimo.im/sheets/DGQGKk6pHgcyhGkv/

4.4 用戶調研總結

(1)基本信息

本次調研的用戶年齡段分布在21歲至30歲以內,涵蓋了本科生、碩士生,有學生和公司職員,所在城市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被調研的用戶大多數是從微信朋友圈或好友推薦得知微信讀書APP的,也有在應用商城中推薦得知的;有在2016年就開始使用的深度用戶,也有2019年底開始使用的新用戶;他們大多數都是在晚上睡前、上下班地鐵通勤時看書,平均使用時長在1-3個小時內;所看的書籍各種各樣,有看歷史類的、專業方面的、網絡小說、職業成長的、科幻的。

(2)閱讀體驗與提高用戶使用時長

在這部分調研中,大部分用戶覺得書城中展現的內容比較滿意,有少部分用戶明確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書,所以瀏覽書城中的內容比較少。大部分用戶對閱讀工具比較滿意,最滿意字體和翻頁方式 。

大部分用戶會在上下班通勤和睡前看書,大部分用戶對「自己的閱讀軌跡被暴露」不是很在乎,有1個用戶特別在乎,不想在微信讀書上社交以及書架上的書都設置成了私密。相比於朋友個人信息」模塊展現的閱讀痕跡」以及朋友贊過這兩個部分,大部分用戶在「朋友在讀」中知道的書籍比較多。大部分用戶在「看一看」瀏覽的時間比較少,主要是用來閱讀。

(3) 圍繞「閱讀」展開更多的內容創作形式

經過調研,大部分用戶會在閱讀中寫想法,並且寫想法一般是公開的,但是有1個用戶認為閱讀是私密的事情,不會用微信讀書來社交,即使寫想法,他也會設置成私密。但他還是堅持使用微信讀書3年了,表明設置私密功能,能滿足他不想暴露自己閱讀痕跡的需求。

用戶對於引入更多的內容創作形式,抱著一種可以接受但沒有強烈意願的使用態度,從而可以說明,用戶用微信讀書一般都用來閱讀,其他功能用的不多,所以可以深入思考如何讓用戶除了花時間在閱讀上,還能花些時間在其他功能上,比如內容社區。

(4) 平衡實現更好的商業化與用戶權益之間的關係

微信讀書為了增加書籍曝光度,以及增加購買書籍的數量,在閱讀過程中就彈出「推薦書籍」的廣告 ,在此次調研中,所有用戶都比較反感在閱讀中彈出廣告,認為會被幹擾閱讀。所有用戶都參與過無限卡的活動,主要是通過積累閱讀時長、邀請新用戶、以及答題來增加免費閱讀的權限。

有3位用戶充值過,4位沒有,當無限卡權益沒有了,有3位用戶可以接受付費,2位用戶還是希望用免費的,2位用戶不能接受付費,所以需要設計更完善的付費方案來吸引用戶付費閱讀。

05 功能優化與分析

根據用戶調研分析,微信讀書可以在「閱讀」、「社區」、「商業化」這2方向進行功能優化。下面將詳細闡述這2個方向的優化方案。

5.1 優化思路

(1)當前存在的問題

1)當前發現頁、書城內容展示有些鬆散,增加了用戶尋找的時間;

2)內容社區僅有創建「讀書想法」的內容創建形式,比較單一,社區不夠活躍;

(2) 優化思路

針對上訴2個問題,可以進行優化並新增一些新的功能點。

1)閱讀方向

  • 優化書城內容展現形式;
  • 增加「閱讀公益」服務,促進用戶閱讀,增強用戶粘性;
  • 設計圖片卡片,引用某本書中的句子,引導用戶閱讀此本書;

2)社區方向

  • 新增優質書評服務,提供用戶更便捷地知道哪本書更好,進而引導閱讀;
  • 新增系統性書單內容創作形式,幫助用戶搭建讀書成長體系;

5.2 功能優化腦圖

基於對微信讀書的競品分析、用戶調研的結果,筆者在閱讀、社區這2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在閱讀方面,改進方案希望達到提高用戶使用時長,增加用戶粘性的效果。

在社區方面,改進方案希望達到提高用戶在閱讀和社交中的用戶體驗,以及引入了更多的內容創作形式提高社區活躍度的效果。功能優化腦圖如下所示:

圖5-1 功能優化腦圖

5.3 詳細功能優化方案

5.3.1 閱讀模塊優化方案

1)優化「發現」頁-朋友在讀

存在問題:

在打開「微信讀書」後,首先進入的是「發現頁」,會發現有很多卡片內容。其中有為你推薦、分享得聯名卡、本周飆升、朋友在讀、朋友在聽、朋友在讀等,內容較多,卡片一直左滑都有內容,可能會使用戶不耐煩,在此次調研中發現大部分用戶在「朋友在讀」找到的書籍較多,但是該卡片一個頁面只展示一本書,給用戶傳遞的信息效率不高。

優化方案:

可以優化「朋友在讀」、「朋友在聽」這兩個部分,將書籍信息做一個整合,一個卡片頁展示4本書籍信息,可以展示幾個卡片,減少用戶尋找的時間,下圖展示了「朋友在讀」的原型圖,朋友在聽類似。

圖5-2 優化「朋友在讀」展現形式

2)優化書城內容分類

① 新增「出版」書籍類別,增加總覽

存在問題:

現版本的微信讀書的書城內容有小說、聽書、漫畫、公眾號,在此次調研中發現,有一部分用戶喜歡看出版書籍,例如國外名著等,用戶如果想看出版書籍時,只能在書城中搜索得到,其他地方展現的不明顯,用戶尋找信息的效率不高,

優化方案:

新增了「出版」類別,並且增加了書籍總覽,供用戶快速定位其想看的內容。

出版書籍種類引入當下比較受歡迎的類別,如職場、女性、心理、創業、家庭等。「出版」中的內容與「小說」展現的內容類似,不詳細展開描述。

圖5-3 新增「出版」書籍類別並新增榜單總覽

② 優化「小說」部分,新增榜單總覽

存在問題:

小說類型多種多樣,在微信讀書中也展示了很多TOP200的榜單,各類小說榜,如果對於有明確意向讀哪本小說的用戶來說,可以直接搜索書名進而閱讀。但是如果對於沒有明確意向的用戶,想在小說書城的尋找某本書看,會發現小說書城中展現了很多類型,信息量過多可能會導致不知道讀哪本書了。

優化方案:

新增了榜單總覽,在打開「小說」部分時,就能看到總覽,通過總覽快速定位、瀏覽某類小說,節省了用戶接收信息的時間。

圖5-4 新增小說總覽

③ 優化「聽書」部分,新增榜單總覽。

聽書部分優化同理於「出版」、「小說」部分,同樣是為了節約接收信息的時間,提高用戶找到想要內容的效率。

圖5-5 新增聽書總覽

④ 優化「漫畫」部分,新增榜單總榜。

圖5-6 新增漫畫總覽

⑤ 優化公眾號模塊,新增榜單總榜

內容類別超過4行後隱藏內容,點擊「更多」顯示全部內容,點擊「收起」隱藏除前4行之外的內。

圖5-7 新增公眾號總覽

 3) 新增「圖文卡片」

優化方案:

圖片卡片新增在「發現」頁中,處於第一張卡片的位置。通過從一本書中摘抄一句話,再配上符合句子意思或意境的圖片進行展示,另外在卡片在顯示書籍名稱,引導用戶閱讀,可以點讚。

圖5-8 新增「圖文卡片」

 4) 新增閱讀公益功能

優化方案:

「閱讀公益」活動是指用戶通過積累閱讀時長,按照1小時積累10g的能量的換算規律,兌換成閱量(閱讀能量),得到的「閱量」來「建設」房子,當「閱量」越來越多時,一層的小平房會越來越大,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一層小平房會變成二層樓房,再變大後變成三層樓房、小別墅,最後變成黃金屋。不同等級的房子都可以去愛心驛站兌換商品,也可以先不兌換,積累成更大的房子後兌換商品,越大的房子兌換商品越划算,商品捐贈給需要物資的貧困地區的學校。

入口1:在個人中心中新增「愛心驛站」入口,用戶可以進入自己的「收取閱量」頁面收取「閱量」,用戶之間可以互相偷「閱量」。

圖5-9 「閱讀公益」入口1

入口2:在書架頁面,懸浮一個「小星星」圖標,顯示當前可收取的「閱量」總克數,點擊後進入「收取閱量」頁面。

圖5-9 「閱讀公益」入口2

入口3:閱讀結束時,用戶退出閱讀界面時,提出多少分鐘後將可收取閱量將成熟,可以收取。

圖5-10 「閱讀公益」入口3

進入「收取閱量」界面,往下滑,出現排行榜。點擊周排行榜,出現內容如下方左圖所示,點擊總排行榜,出現內容如下方右圖所示。

圖5-11 能量排行榜單

進入「收取閱量」界面,點擊「愛心驛站」後出現下圖左邊頁面,顯示最近一次捐贈的記錄。

圖5-12 愛心驛站,顯示自己的捐贈記錄

進入「收取閱量」界面,點擊「閱量兌換」後出現下圖左邊頁面,顯示可以兌換的物品。 選擇某種物品後,跳轉至物品詳情頁面。詳情頁面顯示物品圖片,物品需要多少閱量兌換,選擇兌換幾個物品。物品可以立即捐贈或先加入捐贈車。

圖5-13 能量兌換

在點擊「立即捐贈」後,跳轉至「選擇捐贈學校」界面,選擇好捐贈的學校之後,顯示「確認捐贈」頁面,點擊「確認捐贈」後,彈出提示語,5秒後自動消失,返回。

圖5-14 選擇捐獻學習、確認捐贈

在點擊「加入捐贈車」後,提示「成功加入捐贈車」,在「我的愛心驛站」頁面,點擊「捐贈車」,跳轉至捐贈車頁面。

圖5-15 加入捐贈車

5.3.2 社區模塊優化方案

1)新增優質書評內容

存在問題:

在現版本的微信讀書中,可以瀏覽具體某本書的書評,這讓用戶可以在閱讀之前有一個大致的對這本書的印象。根據用戶調研,有些用戶沒有明確的看書列表,通過朋友介紹或者微信讀書「朋友在讀」了解到的書籍比較多,用戶了解優質書籍的途徑不多。

優化方案:

為了讓用戶能有更多的了解優質書籍的渠道,新增了優質書評部分。在這部分,用戶可以看到其他用戶寫的優質書評以及評分,如果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去閱讀。

入口1:在「發現」頁新增一個卡片,顯示「優質書評」內容,基於用戶閱讀歷史和熱門內容推薦。

在新增的卡片中有用戶名、用戶評分;書籍圖片,書籍名稱、作者、收費情況;優質書評;用戶可以給優質書評創作者點讚,顯示點讚數量。查看更多後,跳轉至優質評論詳情頁面。

圖5-16 「發現」頁新增「優質書評」卡片

入口2:「看一看」頁面新增一個「優質書評」的內容版塊,內容包括:用戶名、用戶評分;書籍圖片,書籍名稱、作者、收費情況;優質書評;用戶可以給優質書評創作者點讚,顯示點讚數量。點擊「換一換」,更換其他的熱門優質書評。

圖5-17 「看一看」頁新增「優質書評」模塊

2) 新增系統書單

存在問題:

在微信讀書中,內容創作形式比較少,有創建讀書想法和書評。在書單方面,有專題推薦的書單,也有用戶自己創建的書單,但是UGC書單在個人信息頁面,用戶需要進入其他用戶個人信息頁面才能看到。

優化方案:

為了豐富內容創作形式,激勵用戶將自己的知識輸出,新增系統書單。系統書單是希望幫助用戶搭建讀書成長體系,例如司法考試書單、考研書單、AI入門書單、託福考試書單等,對用戶在升學、求職、考證、轉行業等成長道路上答疑解惑。讓用戶在想要系統地學習新知識時產生「我先去微信讀書上找找看」的心理或行為,使優質書單形成微信讀書的IP內容。 同時設置內容創作激勵機制,用戶點讚數目達到一定數量,可以免費獲得無限卡或書幣。

創作入口:

保留原始創作書單的入口,新增「系統書單」創作入口。創作內容有書單名稱、分享讀書經歷和成長路徑、書籍名稱、書籍簡介或讀書經歷、讀完此本書的截止時間。

圖5-18 區分普通書單和系統書單,新增系統書單創作入口

內容展示入口:

在「看一看」中新增書單廣場,顯示一個書單,點擊換一換推薦其他書單,書籍按照計劃完成閱讀的時間順序進行排列。

圖5-19 「系統書單」展示入口

書單詳情界面:

06 總結

在移動閱讀領域,掌閱和QQ閱讀佔據著主導地位,但微信讀書於2015年發布以來,擁有微信大量用戶流量,在4年多的時間內擁有了8百多萬的活躍人數,數據可觀。雖然定位於熟人社交加閱讀的形式,但是很多地方都提供了用戶自己選擇的權利 —將內容設置公開還是私密,或者是僅互相關注的好友可見,讓一些認為「閱讀是私密的事情」的用戶在使用微信讀書時也不用顧慮。

在社區這塊,微信讀書做的還不夠成熟,用戶不夠積極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瀏覽「朋友的想法」入口比較深,互動也不夠活躍。目前UGC內容創作形式主要是用戶發表想法和書評,比較單一。閱讀領域的付費方式比較單一,一般就是充值成為VIP,用戶付費閱讀。面對當下很多資源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得到,很多書籍網上也有免費的電子版,所以如何培養用戶付費閱讀的習慣,優化商業化方案,吸引用戶付費閱讀,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筆者認為,通過新增「閱讀公益」活動,積累的閱讀時長兌換了能量後可建造自己的「房子」,房子升級後能夠兌換更優惠的物品捐贈給貧困地區的活動規則,能夠提高用戶粘性,促進用戶閱讀,增加用戶閱讀時長,讓用戶更深刻地體會到閱讀不僅僅在提升自己,也在幫助他人,能真切感受到閱讀的力量。新增優質的系統書單,形成像網易雲歌單一樣優質的IP內容,設置內容創作獎勵機制,吸引用戶把讀書經驗分享出來。新增優質書評內容,提高用戶在尋找優質書籍時的效率。

閱讀始終是提升自我的方式之一,閱讀充實我們的內心,微信讀書的誕生,讓我們不再「孤讀」,培養了用戶的閱讀習慣。在未來3年、5年,希望微信讀書不忘初心,在社交閱讀領域創新出更多的想法。

 

本文由 @紉之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分析報告丨微信讀書,閱讀社區如何留住用戶?
    最近,微信讀書頻頻刷爆朋友圈,將閱讀與社交進行結合,依靠微信的關係鏈吸引了一大批用戶。如何能夠將兩者更好的融合,留住更多的用戶,筆者將進行仔細分析。「微信讀書」主要是以閱讀+社交的模式為中心來進行產品架構的排布。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早在微信讀書推出以前,多看、掌閱等閱讀類產品已經布滿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微信讀書APP如何另闢蹊徑,打造自己的產品特色,吸引更多的用戶呢?9月2日下午,起點學院學習5群(Q群號:568521257)的小夥伴深度拆解「微信讀書」,思維碰撞,一觸即發。
  • 玩法拆解 | 微信讀書的分享體系
    編輯導讀:隨著電子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在手機上閱讀,因此電子閱讀產品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巨頭的身影。如何運營好一個電子閱讀產品,分享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本文作者以微信讀書為例,分析其分享體系,希望對你有幫助。
  • 從閱讀、交流場景的功能設計,對四種閱讀類APP進行競品分析
    選擇原因:掌閱算是移動閱讀的元老,現常見的TOP產品同質化嚴重,故選掌閱為代表。書旗小說等APP雖也屬於同質化產品,但其主攻小說用戶群,其定位更加細分,故選阿里旗下書旗小說為代表。微信讀書和蝸牛讀書為後期殺出來的黑馬,靠其差異化特色在同質化嚴重的閱讀市場迅速佔領一席之地。故選之。
  • 深圳數字閱讀報告發布 懶人聽書獲「技術服務創新獎」
    11月29日,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出版集團公司主辦的2018-2019年度深圳數字閱讀報告發布會暨精英沙龍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辦。現場發布了2018-2019深圳市數字閱讀報告並頒發獎項,懶人聽書榮獲「深圳數字閱讀技術服務創新獎」。
  • 產品市場調研分析報告、競品分析報告、產品體驗報告的區別
    enjoy~平時我們經常提到產品市場調研或產品市場分析報告,競品分析報告。但這兩者具體有何分別,各有什麼作用,各有哪些重要元素。做為一個野路子產品經理&創業者,以前一直沒有重視這塊,我汗顏。持續的關注市場、競品分析,不只是一個花哨的工作,更是讓你快速入行,深入了解行業動態,掌握競爭對手行為,培養市場敏感性,為後續發展做好鋪墊的重要手段。不談調研目的的報告都是耍流氓,報告只是形式,達到目的才是關鍵。調研的目的是什麼?報告給誰看?我再加入兩個不得不談的相關報告,產品體驗報告、行業市場競報。
  • 多抓魚產品體驗分析報告
    「多抓魚」是一家經營優質二手圖書的電商,本文分析了「多抓魚」這款產品之所以能夠在眾多類似平臺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並介紹了這款產品的亮點所在。「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願意為精神食量買單,閱讀已然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2. 書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標品,一本書擁有一個全球統一的ISBN碼。3. 人均消費紙質書的消費金額在上升,印刷品的質量也在提升。
  • 樊登讀書會:慢熱型知識服務類產品分析
    文章將從產品發展路徑、功能迭代、用戶與需求分析、產品功能、拉新流程來分析樊登讀書會這款產品。文章將從產品發展路徑、功能迭代、用戶與需求分析、產品功能、拉新流程來分析解答上面的問題。
  • 扇貝單詞APP產品分析報告 | 英語在線教育探索者
    而本文是關於扇貝記單詞的產品分析報告,enjoy~扇貝單詞APP產品分析報告主要有五個部分:產品功能架構用戶分析3.1 產品定位扇貝目前擁有七千萬用戶。其旗下有包括扇貝單詞、扇貝聽力、扇貝閱讀、扇貝口語、扇貝鍊句等五大學習產品,涵蓋了「聽、說、讀、寫」四大功能,產品定位主要在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目前扇貝聽力、扇貝閱讀、扇貝口語都有設專門的APP供用戶在線學習。
  • 得到產品分析報告:得到前世今生
    編輯導語:得到APP上線後,以音頻、電子書等方式提供知識,實現知識付費;得到APP的發展迅速,短短幾年就有了大量且穩定的用戶;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得到APP的知識付費邏輯以及這個產品的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原標題: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本文試以一個產品新人的角度,從市場情況、產品定位、用戶分析、功能優化、盈利分析五個方面,對知乎APP進行淺析。通過以上數據發現,不管是這個產業的發展趨勢,還是知乎本身已有的用戶體量,對於知乎在知識付費產業的前進都是很大的優勢,而未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現有用戶成功轉化為付費用戶。 二、產品定位及用戶分析 1. 產品定位 知乎是一個獲取、分享、傳播知識與經驗的UGC社區,「高質量」是知乎的標籤。
  • 女性閱讀APP「紅袖讀書」上線,女性用戶已成網文消費主體
    「紅袖讀書」匯集了閱文旗下六大女頻品牌——起點女生網、雲起書院、瀟湘書院、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言情小說吧的全部優秀作家和作品。在發布會上,丁墨、天下歸元、葉非夜、蘇小暖、吱吱等女頻明星作家亮相。據CNNIC最新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到4億,首次超出了全國網民的半數。另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中,女性用戶佔比達45%。
  • 產品認知的U型曲線:帶你學會產品分析
    如果看看市面上大多數的競品分析文章,比如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就會發現,大多都是用的《用戶體驗五要素》的方法論:把一款產品分為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戰略層:公司的戰略目標,需要分析市場,包括市場發展歷程、現有格局、未來發展趨勢,還有競爭者分析以及目標用戶分析。
  • 萬字長文深度分析:產品排行榜的設計和玩法
    以上四種心理學分析都命中我們總會不自覺做比較,好像一切行為都被左右著,這並不一定是壞處,合適的比較將會使得我們更加有動力去完成這些決策。當然,也有利於產品同學去深入洞察這些潛在的「陰暗面」並加以放大和利用。產品案例(1)微信讀書的排行榜設計很值得參考,我們分為表現層、交互層和邏輯層三層來分析其設計。
  • 2020美國兒童閱讀報告出爐:孩子越大越不愛讀書,是真的
    這份由美國閱讀機構Scholastic與YouGov發布的《2020年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還發現了更多令家長出乎意料的結果:報告 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越愛讀書,年收入在1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擁有的書籍數量,幾乎是年收入在3.5萬美元以下家庭的兩倍。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讀書,尤其在3年級出現「閱讀滑坡」。
  • 競品報告 | 模板讓競品分析一文不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競品分析報告是一份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導向性手冊,但是現在很多的報告,真正有效信息都太少。既無參考價值也不具有導向性,通篇都是定式模塊以及表面信息地堆徹,就像寫的八股文。
  • MONO產品分析報告
    3、分析總結MONO的核心功能定位在趣味性閱讀,內容選取主題為「文藝」的「有趣」的「乾貨」,形式是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獲取精良內容,變得有趣。接下來我們就對於以上內容進行用戶畫像,分析用戶。為什麼要對產品進行這樣的定位?
  • 產品分析報告:從」壹心理」,看心理服務市場
    本文將對這款心理服務產品進行分析。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產品功能架構;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微信-壹心理體系;總結。本章將對心理服務市場進行分析,並進一步分析心理內容市場、心理諮詢市場以及我國心理諮詢師現狀。根據艾媒諮詢《2018年中國新消費時代發展概況》顯示,我國的居民消費水平逐年提高,消費結構也隨之變化,居民消費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轉化,心理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居民對心理精神層面的需求推動了精神類電商市場的發展。
  • 2020-2026年中國轉基因產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主要分類  《2020-2026年中國轉基因產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對轉基因產品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轉基因產品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轉基因產品行業發展現狀、轉基因產品市場動態、轉基因產品重點企業經營狀況、轉基因產品相關政策以及轉基因產品產業鏈影響等。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中國知識問答產業現狀的縮影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角度對產品進行分析:功能框架和使用流程在線問答社區市場分析產品定位與發展歷程功能分析用戶分析用戶意見SWOT分析總結體驗環境一、功能框架與使用流程知乎APP泛知識內容平臺泛指將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轉化為產品與服務,藉由不同的介質或傳播媒體輸送給消費者的平臺。在線泛知識內容平臺包含綜合資訊和搜索服務,比如:在線閱讀、有聲音頻、專業學習,以及百度知道、知乎和悟空問答等在線知識問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