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2020-12-01 人人都是..

自2011年1月騰訊公司推出微信這一款手機即時通訊軟體,微信已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作為擁有上億級用戶的社交平臺,微信不斷挖掘自身用戶價值,在用戶與平臺之間創造更好的粘性。當微信紅包、微信支付、微信公眾平臺等一系列優質的服務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時,微信讀書APP作為基於微信關係鏈的官方閱讀應用,也逐漸登上網際網路的舞臺,出現在大眾視野。

早在微信讀書推出以前,多看、掌閱等閱讀類產品已經布滿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微信讀書APP如何另闢蹊徑,打造自己的產品特色,吸引更多的用戶呢?9月2日下午,起點學院學習5群(Q群號:568521257)的小夥伴深度拆解「微信讀書」,思維碰撞,一觸即發。

一、「微信讀書」的同類型產品有哪些,它們各自有哪些優勢或劣勢?

同類型產品:以下列舉一些典型產品,app市場同類產品更多。

電子類閱讀器:Kindle

聽書類APP:喜馬拉雅FM、企鵝FM

閱讀類APP:QQ閱讀、網易雲閱讀、噹噹閱讀、京東閱讀、百度閱讀、豆瓣讀書、掌閱書城、多看閱讀等。

1、電子類閱讀器:

Kindle

在書庫方面,kindle背靠亞馬遜,擁有海量書庫;墨水屏模擬白紙黑色的書感,專為護眼設計;單一的閱讀功能,也讓閱讀者能專心看書、不分神;性能方面,kindle蓄電能力強,一次充電,可用近十天;外形輕薄簡約,攜帶方便。但kindle會出現閃屏現象,有用戶反映pdf格式的文件閱讀體驗不太好;同時,隨著大屏幕手機閱讀功能同質化,使用手機閱讀書籍,相比kindle擁有更高的響應效率以及更方便的擴展功能。

2、聽書類APP:

FM類產品也逐步引入聽書模塊,用耳朵獲取信息。企鵝FM、荔枝FM等都有相當大的有聲小說模塊,以下以喜馬拉雅為例。

喜馬拉雅FM:

來自友盟+截至9月2日iOS APP Store的公開數據,喜馬拉雅APP在圖書類APP中與QQ閱讀並列第一。喜馬拉雅聽書內容覆蓋面廣,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脫口秀、兒童故事,想聽什麼,想在哪聽,全由用戶自己決定;越來越多的名人開始入駐喜馬拉雅,將零碎化時間用於休閒和交流學習;喜馬拉雅FM將眼睛來獲取信息的方式,創新更改為耳朵的聽聞。當然,以上這些並不能完全討好那些習慣於文字閱讀的用戶,部分用戶認為喜馬拉雅聽書中優質書太少,不利於知識文化的獲取。

3、閱讀類APP:

網易、百度、QQ各家都紛紛布局,但優劣不平,以下以QQ閱讀為例。

QQ閱讀:

來自友盟+的公開數據,QQ閱讀在閱讀類圖書APP中可以算是佼佼者。目前QQ閱讀支持多種電子書格式,並可以在騰訊提供的字體庫中選擇心儀字體進行閱讀;根據閱讀不同時段,用戶可以將界面進行早晚或明暗度的設置及調節,因市場已相對成熟,閱讀中的細節操作已相對完善。但有過QQ閱讀APP使用經歷的夥伴,曾表示QQ閱讀APP以小說為主,並不適合如她一般的白領工作者。

上邊重點講了幾款典型閱讀類產品,還有一些大家對於部分閱讀類產品的一句話評價:

網易雲閱讀:讀書全平臺,可將書籍在電腦上直接上傳到雲空間隨時下載,能讓用戶有選擇性的收穫一定積分,閱讀也更方便;但自主上傳這種模式,讓書籍質量是否可控變成一個讓人關心的問題。

噹噹閱讀:可以參與讀書計劃,也可以自定義讀書計劃,作為導讀是個不錯的選擇。

京東閱讀:京東書評的借閱功能不錯,買了書後,可以選擇性的借閱給別人。

百度閱讀:不習慣有側邊欄的界面,由於個人使用習慣問題,此體驗相對不如其他讀書APP軟體;另外,喜歡看快餐小說的人可以選擇百度瀏覽器自帶的百度小說,搜索方便又免費。

豆瓣讀書:與豆瓣讀書類似,可以評論並查看他人書評,以思想的交互作為選書的標準。

二、微信讀書APP的功能結構?

每個產品汪看產品,第一看的就是他有什麼功能,都能做些什麼。話不多說,微信讀書APP的標籤欄及其內容如下圖:

根據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標籤內容依次為:1.發現,2.書,3.想法,4.我。作為一個閱讀類APP,它的基礎功能:書架、找書、看書理應受到重視,但根據現有微信讀書的結構布局,咱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層級劃分:找一找它的核心功能以及邊緣功能。

在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目前依然火熱的微信APP的產品布局:1.微信,2.通訊錄,3.發現,4.我。不難發現,打著以即時通訊為目的的聊天軟體,「發現」裡的朋友圈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微信讀書APP,以「讓閱讀不再孤獨」的理念下,又在下怎樣一場棋呢?

點擊微信讀書APP界面,首先呼之欲出的便是「發現」功能裡的好友排行、本周熱榜、好友再讀、發現更多的書。

好友排名,類似於微信運動,抓住用戶潛意識下的攀比之心,在讀書板塊,這樣的排名關係,讓用戶有競爭的意識下,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書籍,進而增強用戶的使用頻率。

隨後產品界面展示的便為本周書籍熱榜、好友在讀、看好友在讀什麼書。一方面滿足了大眾的偷窺心理;另一層面,對於朋友在看的書,帶來更強的信任感,「我會去看朋友看過的或正在看的書」這是很多參與討論的朋友表達的一種觀點,這也解決了有書荒問題的朋友患上的選擇恐懼症。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現更多的書」,讓用戶主動去搜索書籍,似乎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通過功能梳理不難發現,微信讀書的書城在很不起眼的位置。由此,我們推斷,微信讀書已然不只是一個閱讀工具,更多的是營造一個氛圍,讓讀書變成一種習慣。以讀書的名義,讓全民進行思想的交互,營造新型的社交化讀書氛圍,打造一個共同的圈子來讀書,把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用社交基礎來撬動閱讀和消費。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推導微信讀書的定位:一個打造讀書圈子的平臺,讓讀書形成文化流動起來,而書籍是基礎功能支持的必備工具。

三、哪些小功能點在產品之外更吸引你使用?

結合探討,對微信讀書APP的細節及服務體驗做了如下的整理:

1.微信讀書從整體的UI設計上,成功的撬動用戶的審美訴求,頁面風格簡單但又不失格調,不用做引導也能很快掌握並使用。

2.讀書前可查看他人評論,讀書後可自行評論,甚至讀書時,書中某些句子有下滑線,點擊該句可以看到讀過本書的人在此處做的筆記或感想。作為讀者,不是只有自己讀書的需求,也會希望跟別人交流讀過的書,並更期待能產生共鳴。而微信讀書滿足了消費者在讀書前、讀書中或讀書後的需要:即,交流。

3.讀書時長可以賺書幣。30分鐘可以兌換一次,這個對於用戶來說是一種激勵措施;與此同時,隨機推出的送書幣活動,也與賺書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4.書籍後方的評論客觀,根據評論可推斷書籍質量,作為選書參考;關注優質評論,當書荒的時候可以追蹤一些優秀的人發現下一本書。

5.好友在看的書,他們對書的點評,可增強用戶信任感。

6.觀看好友的書,甚至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動態,進一步了解好友。

7.設置私密的書,對外設置屏蔽功能,滿足現代人的隱私需要。

8.朋友圈沒有讀書氛圍,如果在朋友圈分享讀了什麼書,或者分享一些感受,都會被嫌棄,擔心可能會被人罵。總是在尋找一些能逃離朋友圈的地方,譬如知乎和個人博客。而微信讀書正中軟肋,是一處清淨之地。每當看到什麼感觸深的句子還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原價十幾塊的《皮囊》,在微信讀書上只需要3.59元,定價方面,也相當能接受。

9.好友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激勵用戶去看書。

10.微信讀書的專題細膩,因時制宜定期更新,在情感方面很能打動當時符合心境的用戶。

11.某一讀書時間過長,系統會提醒用戶適當休息。

12.路徑很簡單,但是似乎讓你覺著書無處不在。

13.微信讀書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可以送書給朋友,有時碰上活動會有買一送一,學生時期就很喜歡跟周圍的同學討論最近看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之類的。

四、如果你來做,你會再做點什麼或砍掉什麼功能?

按照慣例,不吐不快,化身產品汪,會做點什麼。以下是該部分的匯總:

功能方面:

1.微信讀書現在是線上熟人社交,未來可以擴展至線下同城社交。

2.增加閱讀歷史。使用時發現目前所有的圖書閱讀App,包括微信閱讀APP,都未設置閱讀歷史的功能,部分app會提醒是否加入書架。讀者在讀完書後若不加入書架,便只能搜索書名才能找回。

3.建議增加作者專欄,如果對一本書感興趣,點擊作者名,可以了解作者的信息、經歷,可以互動,建立一個由作者為導向的興趣社群。

4.增加喜好分類、某領域或行業進階書籍推薦等。

5.增加讀書計劃,並設置相應的讀書提醒。

6.可增加網絡文字寫手板塊。

優化方面:

1.設置功能不要放在個人中心,設置裡的內容也可以是與閱讀體驗相關的設置。

2.APP圖標可適當調整。

3.微信讀書在付款方式上,建議跳轉微信支付,精簡支付步驟。

4.建議開設一個可見度與屏蔽功能。社交化,一定程度上會因為一些思想觀念上的不同,導致社交上產生隔閡。

吐槽之後:

平常在生活、工作中,秉著產品汪的責任感,看到任何一個產品會慣性羅列很多需求和功能點,但是回頭品味下該產品總體的調子,其實也會過濾掉一些功能。如果每個人都說加一點兒、再加一點兒功能,那麼產品本身也會變得臃腫不堪。

一個產品定位不可能是整個市場,所以它達到成熟後應該就會沉澱下來它本身定位瞄準的消費者。那麼當我們想加什麼功能的時候一定要反問,這個功能真的是需要的嗎,還只是僅僅是YY而已,並不建議以一些個人意願或個人使用習慣去新增某一些功能,也要考慮整體的風格和產品的定位。

擴展:你是否喜歡微信讀書這樣,將讀書和社交結合起來的形式?

微信讀書APP取自是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而微信好友自然是用戶自己的社交圈,它並非一個純開放的平臺。內容、審美、高檔社群就可以撬動用戶,讓趣味相投的人集合在一起。那麼,對於讀書是否社交化,參與探討的用戶均有不同的感受,歸納各方言辭,基本回復分為三派:贊成派、反對派、客觀派。

贊成派:

喜歡。

因為需要交流,需要朋友;

一個人看書,其實很沒意思的,喜歡和自己的朋友分享讀某本書的一些感受;

分享自己的讀後感感覺很棒,我也很喜歡那種感覺,會為自己喜歡的角色去辯論;

還可以看看別人在看的類似的書,像一種索引一般人會有炫的心理;

看到別人都在看書,在進步,也會更有動力去看。

反對派:

不喜歡。

讀書應該有自己的世界,社交化容易被朋友影響讀書的進度,保持自身的原則更重要;

看書之前看到大家的評論,就會對書有了第一感官,而不是單純靠自己讀書獲取的;

生活充滿社交,好像碎片化信息越來越多,你都沒辦法自己思考了,社交是必須的,但是不贊同所有的事情都要社交;

對於從來不看他人評論的人來說,也不會給別人看我的評論,有自己的認知就可以了,沒必要去糾正是否理解的正確。

客觀派:

由不喜歡到喜歡。

剛開始用的時候是排斥的讀書的社交化,會覺著自己的隱私沒了,比如我看什麼書為什麼讓別人知道。使用過微信讀書幾次之後,發現自己可以適當隱藏自己,然後很好的跟大家交流對書籍的看法,這個心理就沒有了,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書,微信也有隱私保護。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網際網路快速迭代更新,在這樣浪潮下,如何顛覆原有的讀書方式以及思維觀念,在新格局下,微信讀書APP又會激起怎樣的巨浪,微信的這招棋下的有多大、又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特別感謝參與本次討論的各位親們(排名不分先後):Anne、lose、橙C、cindy、嘻嘻、大白、葉落、櫻海、Zooey、旭爺、普雅、kuicc、yh、清晨、藝端等。

本文由起點學院學習5群@橙C 原創整理髮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玩法拆解 | 微信讀書的分享體系
    在提供良好閱讀體驗的同時,為用戶推薦合適的書籍,並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讀書動態、與好友討論正在閱讀的書籍等。微信讀書裡的書籍都是可以使用無限卡免費閱讀的,但是無限卡有天數限制,如果你想一直免費讀書,就需要完成每日一答、分享等動作來獲取無限卡天數。今天就給大家拆解一下,微信讀書用的轉介紹的玩法。二、【套路拆解】1.
  • 產品分析報告 | 微信讀書的閱讀創新與發展
    因為微信讀書是基於微信關係鏈的,互相關注的微信好友可以看到對方的閱讀信息,例如正在看的書籍、閱讀時長、讀書想法、讀書摘要等等。當朋友對我們的讀書想法點讚、評論時,會有更大的動力堅持閱讀,促進我們多讀書,多思考。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來看,用戶年齡段集中在24歲至40歲,這個年齡段的用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微信讀書提供給了他們不斷去提升自己,去交流想法的一個閱讀平臺。
  • 微信讀書每日一答題庫 微信讀書闖關答題答案
    小編整理了微信讀書每日一答題庫供大家參考,現在參加微信讀書每日一答活動,即有機會瓜分一百萬書幣無限卡,小夥伴們加油呀:  微信讀書每日一答題庫闖關答題答案  1、傳說每年平安夜晚聖誕老天讓你送禮物時候乘坐的雪橇是什麼動物拉的?
  • 產品分析報告丨微信讀書,閱讀社區如何留住用戶?
    同時傳遞出一種讀書是高級感行為的信號,設立門檻,讓用戶有提高自己的期待從而主動的進入「微信讀書」。利用各類媒體肯定讀書的積極作用,同時與其他媒體合力推廣「微信讀書」。在我剛使用微信閱讀的時候,「書城」和「為你推薦」中推薦的總是一些網絡小說。而且一些書籍我只是點擊進去看了幾頁甚至是誤操作只看了個簡介,算法就不斷地按照這些書籍去做推薦,所以會讓用戶感到反感。
  •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百分之八十的人看書還是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因為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種最舒適的閱讀方式去讀書,普通閱讀只要一本書,躺著趴著都可以閱讀,但如果要做讀書筆記就非常麻煩了,動筆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種種原因讓閱讀者無法堅持下來。但是,閱讀儘量要讓自己跳出「閱讀舒適區」,用自認為最好用又舒服的方法去閱讀,那只是一種消遣,這樣的讀書方式只適用於閱讀生活雜誌沒有營養的小故事等。
  • 讀書筆記大全: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2013-08-22 12:20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世界讀書日|名家巨匠談讀書
    十載寒窗,其中只是苦,而且吃盡苦中苦,未必就能進入佳境。倒是英國19 世紀的羅斯金,在他的《芝麻與白百合》第一講裡,勸人讀書尚友古人,那一番道理不失雅入深致。 講到讀書的真意義,於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既為功名富貴,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讀書,更無須借光聖經賢傳,甚至於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喜歡讀書,懂得怎樣讀的人一天一天的減少了。讀書空氣的稀薄,讀書種子的稀少,互為因果循環。
  • 讀書的4個好處,寫給不愛讀書的你
    如果有人問你讀書有什麼好處,你能回答得上來嗎?又能說出讀書有幾個好處呢?這個問題對於不愛讀書的你,可能勉為其難,因為當你意識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愛上了讀書。作為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我列出了讀書的以下4個好處:一、讀書讓你勝任不同的工作崗位自從學校畢業之後,極少有人能夠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社會上也沒有對口的工作崗位可供選擇,因此每個人都得通過讀書和學習來適應不同崗位的能力要求,你也不例外。
  • 讀書的好處,人生需要讀書
    讀書可以減輕壓力你可以通過閱讀來學習知識閱讀可以明智讀書能開闊視野書中有顏如玉讀書鼓勵我們尋找真愛書中有黃金屋閱讀引導我們找到成功>讀書使我們更有修養讓我們談笑風生讀書使我們更有氣質我們不要謙卑自大,要安居樂業讀書可以抵禦孤獨讀書能增強心靈閱讀打開了我們心靈的寬度廣度
  • 讀書嗎,朋友?
    我通過文獻傳遞下載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典文學三百題》及一些其他書目10.ePUBee電子書庫,最大的電子書庫,在線電子書管理11.超星讀書-電子書在線免費閱讀網站-中文免費電子書閱讀網站主要是工具類書籍、期刊、報紙。12.書伴 – 為靜心閱讀而生強推!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看得出來,這個話題似乎產生不了「爆文」----「讀書」?多麼不合時宜又迂腐文酸的話題啊!還讓「買書」?直接無視,飄過。近日重讀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之《困境與超越---教育問題分析》,驚覺早在2004年,朱先生就發出過類似的感慨了----《讀書,想說愛你不容易》。掩卷深思,決定專門就教師讀書問題,續作一篇。
  • 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
    很多人認為讀書很簡單,畢竟只要識字就可以,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也可以算是一個技術活。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1.讀書方法:讀書之前要明確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執行。關於怎樣讀書最有效?
  • 讀書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作為領導幹部,承擔著執政興國、執政為民的重要職責,肩負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會不會讀書、善不善讀書,不僅僅是個人習慣和素質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責任和事業的需要,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 要滿懷責任多讀書。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立德。」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愛讀書的女人,大多很厲害
    作者:霖筱筱(富書籤約作者)嚴歌苓曾經在《讀書與美麗》中寫到: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等)中解脫出來,之後便產生了一種存在。那些我們認為聰明的人,之所以比我們聰明,大多數是因為比我們讀書多,因為讀書更多,接受的知識面更廣,便有了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讀書,可以更新你原本的認知和觀點,可以讓你這面對問題的時候,用全新的思維角度去做選擇。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許多人都有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甚至有的人有許多本讀書筆記。在做讀書筆記時,許多人都是書上有什麼,就摘抄什麼,其讀書筆記充其量只是一個摘抄本。有的人雖然記著讀書筆記,但只是在讀書時記下了,之後再也沒有翻過,更談不上去整理和複習,去應用了。這樣的讀書筆記絲毫沒有什麼用處,最終使讀書筆記成了一種形式和一種浪費。把書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體現讀書筆記真正的價值和作用。那麼,如何記讀書筆記?
  • 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好
    在人們普遍不識字的農業時代,讀書與否本身就是地位的重要標誌。如今初等教育已經普及,專業化分工細緻,讀書逐漸演變為一種業餘愛好。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好?紙上得來終覺淺?乍看上去,讀書是一種很奇怪的愛好。一個人,泡杯茶,拎把椅,拾起書。面對一些印刷在紙上的文字符號,他就能坐上幾個小時,混然不覺夕陽西下,甚而不知東方既白。在最寬泛的意義上,讀書是一種欣賞型的愛好。
  • 如何閱讀(讀書經驗分享)
    而要提高對信息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那就不得不提到讀書。說到讀書,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簡單,我們都是從小就讀到大的,二十年的寒窗苦讀的功力不是白費的。但是,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同樣是讀書,有的人可以讀到清華北大,可以讀本碩博後,有的人只能專科,甚至中學小學呢。區別在哪裡,是智商麼,但是智商是可以通過讀書提升的。
  • 世界讀書日五個人的讀書建議:什麼是最好的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適逢第九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期間,我們邀請五位開了童書選書課的作家、閱讀推廣人給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讀書建議。希望能向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傳遞一種更深邃的價值觀: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種權利的意義,要大於任何書單,甚至要大於 「世界讀書日」本身。  什麼是「最好的書」?這個答案很簡單——最適合孩子的書,就是最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