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青年作者說她平均一天一本書,而且看過的書她基本都記得。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
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
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就是一個非常會做筆記的人。他把「做筆記」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多年來奧野宣之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用筆記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兩個電臺播出後,引起了熱烈反響。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奧野宣之介紹了如何選書購書、如何使用讀書筆記讀書、如何活用讀書筆記,經過這一系列程序,真正消化書中內容、達到真正吸收書中精華,將書中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如何選書與購書?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建議大家列購書清單。清單裡只需要包含作者、書名、出版社,就可以幫你省去大量時間選到想要的書。
為什麼要建立購書清單呢?
1.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2.能幫你找到真正想讀的書3.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通過列購書清單讓我們不再盲目地買書,在購書時首先找出清單裡的那些書;其次看到實物後就可判斷要不要購買;最後排除掉自己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只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書購買。
有人會說可以直接通過平臺的購物車做清單,但這種智能化也有缺點,它使清單變得很長使得清單作用不大。
如何運用讀書筆記提高讀書效率
閱讀了一本書,該怎樣才能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奧野宣之建議我們讀書時,要抱著做筆記的心態去讀書,不管用什麼方式都要踏實地寫筆記,只要堅持總會有作用。
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劃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
為了更有效率地寫讀書筆記,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1、做記號的三個步驟:
通讀:邊閱讀邊把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一個角。重讀:讀完一遍之後,把折角的書頁內容重讀,如果依然覺得不錯,就把書的另一個角也折起來。標記:將折起上下角的書頁內容再次重讀一遍,還覺得內容不錯,就著手做筆記和摘抄。2、利用書籤邊讀書邊記錄:
首先準備三枚書籤(通讀、重讀、標記),先開始通讀,在「通讀」一步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籤」,通讀到某幾頁時,開始「重讀」步驟,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籤」,「重讀」步驟結束後,開始「標記」,中斷時夾好「標記書籤」,三枚書籤都夾好後,就可以準備寫筆記了。
3.用不同標記區分對象:
普通直線:表重要、客觀上重要、暫時的情況波浪線:表非常重要、想記住以後加以運用的情況圓圈:圈出關鍵詞、專有名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在此次做標記時,儘量少畫線條,影響重讀時的心情。
做好準備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寫讀書筆記了。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一個很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蔥鮪火鍋式筆記法
第一步:寫讀書筆記前先列出筆記日期、書名、作者名等信息第二步: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奧野宣之還提醒我們,用不同的符號標識摘抄和評論,摘抄要保持原汁原味。雖然摘抄很浪費時間,但是很有必要,可以加深對書的記憶並加深理解。
通過讀書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筆記讀書法VS普通讀書法
如何重讀讀書筆記,並加以運用
讀完書寫了筆記後,就算完了嗎?想要輸出,那麼勢必需要重讀筆記,並將重讀形成習慣。
奧野宣之建議大家重讀筆記的頻率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重讀時一定要精力集中。通過重讀筆記,以前一知半解的語句也許現在已經理解了。
做好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作者奧野宣之在書中這樣說到,「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寫讀書筆記是件一舉多得的事。」
如果只進行輸入,不進行輸出,那麼擁有再多的知識,也是別人的知識。總之,用自己的話語進行簡單的輸出,才算真正將書變為了自己的財富。
讀書本就是一件需要很多精力的事情,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更好地利用一本書?奧野宣之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許多技巧,需要我們經過反覆練習,並堅持下去總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