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每周一本書

讓閱讀,豐滿人生

面對大量書籍和信息,怎樣挑選值得閱讀的書、怎樣高效閱讀圖書,從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成了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而提到科學解讀圖書,有這樣一位專家——「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樊登對於內容解讀的科學方法論。

21讀書

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

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題記

你是否遇過這樣的困惑:

面對書店琳琅滿目的圖書,不知道該買哪一本?

書單推薦層出不窮,感覺讀也讀不完?

訂閱了一些知識平臺,最後都不能堅持下來,白花錢?

吸收了海量內容,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浪費時間?

只要說話就暴露智商,條理不清,重點不明,邏輯混亂?

面對大量書籍和信息,怎樣挑選值得閱讀的書、怎樣高效閱讀圖書,從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成了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提到科學解讀圖書,有這樣一位專家——「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博士。

(圖:樊登)

「樊登讀書」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有2000萬會員,累計影響人數超3億。樊登解讀過近200本圖書,也出版過與讀書相關的作品。

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中,樊登從解讀圖書的角度出發,向讀者傳授了他對於內容解讀的科學方法論。

一、如何選擇有價值的書?

書和知識講究的是價值。什麼樣的書是有價值的?根據什麼標準來選擇要讀什麼書呢?

1 科學性是選書的第一標準

符合科學性標準的書籍,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但是首先要了解,沒有絕對的科學。

在今天看來,什麼是符合科學性的呢?可證偽的就是符合科學性的。根據是否可證偽,就能夠基本地判斷一個理論符不符合科學。

比如,愛因斯坦宣布廣義相對論,他認為所有的光線在經過大質量星球的時候會發生扭曲,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預言。

愛因斯坦所說的這些話可以被證明是錯的。假如他提的預言沒實現,那就立刻推翻自己,這叫作可證偽性。

(圖:真相與後真相的區別)

至於不可證偽,就是當一個人檢測的一件事情不如他預期的時候,他會給出各種解釋,他不會承認這件事情本身可能是站不住腳的。

比如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拿了一段中性的文字描述給一些人看,這些人看完後,實驗人員問,這段文字說得像他們嗎?所有人都覺得太像了,簡直就是自己的簡介。這純粹就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接受過程,並不是科學。

在選書時,我們應當關注的是,這本書或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在朝科學性的方向做努力。

2 有建設性的好書值得讀

除了科學性之外,評判圖書的重要角度,就是這本書是否具備建設性。

關於此點評判的標準是:讀完一本書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感悟和啟發。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種書的典型特點是,它是有智慧的人所歸納出來的東西,是值得學習的。

再比如日野原重明的《活好》。作為百歲老人的作者不是科學家,他不需要建立一個學派,不需要建立一套理論體系,他只是把自己的生活心得跟讀者分享,讓讀者有所感悟和收穫。

有建設性的書一定是在試圖幫你從痛苦的、複雜的、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當中,探索出一條好的路徑,讓你能夠看到希望,看到解決的方向。

符合以下三點之一的便是具有建設性的圖書。

01 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02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03 給生活帶來改變

綜上而言,科學性和建設性是選書時應注意的基本邏輯。那麼,買書的時候怎樣挑選,才能買到有價值的好書呢?

二、買書的秘訣

1

第一是看出版機構。

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它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2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

樊登建議大家挑選一些有學術背景的書。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書中介紹了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數據。

3

第三是看推薦人。

推薦人也良莠不齊,要仔細甄別

4

第四是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當你在一本好書裡邊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籍,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5

第五是看書後的參考書目。

可以把參考書目中感興趣的書找來看,從一本好書切入,就會產生指數型的推薦,慢慢又會延伸出更多的閱讀可能。

6

第六是看內容,主要看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

看它有沒有提供解決方案?它的論證過程是否嚴謹?

7

第七是看翻譯和圖書印製質量。

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那說明出版過程不上心;或者錯別字特別多,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都代表著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三、把書讀薄:讀懂和解構一本書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再複雜的書也有一個結構,有可以快速理清脈絡,找到拆解的方法。

1 閱讀前需要摒棄的壞習慣

閱讀前,首先要了解需要規避的事。

一是避免閱讀間隔。閱讀間隔會打破你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有一句話講「好讀書,不求甚解」。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完全不懂,那就放下,這書暫時還不適合你閱讀。

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後體會一下,「原來是這麼回事啊」。這時候,假如裡邊有些字不確切,不明白,你看完以後再去查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一開始讀的時候不要受到小障礙的影響。

二是避免注意力不集中。讀書的時候,最好遠離手機等分散注意力的東西。這邊讀著書,那邊拿著手機看,看一會兒讀兩句,再看。這是一定要避免的習慣。

2 搞清楚問題是什麼

任何一本書都會有一個主線。你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首先應該先弄明白一件事:讀完了,問自己,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他人的力量》這本書解決的就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反脆弱》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不同書的主題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有些書是在我們讀完之後,從整體出發才能發現它的主題,比如小說。但工具類的書會儘快讓讀者知道書的主旨,所以針對這類書,我們首先要在書中找到定義這個問題的句子。

(圖:樊登推薦使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思路,明確書中解決的問題)

3 熟悉書的寫作背景

其次,要看一本書的寫作背景(有的書沒有),這部分內容是很有價值的。這部分一般會寫明關於書中的主題,相關領域的人曾經做過哪些討論,哪些機構曾經做過研究,他們的結論是什麼。

一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助讀者開闊眼界,讓人們了解一個理論的前沿研究狀態是什麼,從而間接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4 尋找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有哪些解決方案或者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變化的過程是什麼。比如《蘇東坡傳》《達·文西傳》這樣的書,書中敘述的就是過程,是告訴讀者書中的主人公一生有哪幾個重要階段,全篇運用的都是講故事的寫作手法。

工具類的書在這個部分就是尋找解決方案。比如《思辨與立場》一書,講完了主題的重要性以後,就開始講怎麼才能夠獲得思辨性、批判性思維,進而指出我們需要有思維的公平性、思維的勇敢性等,最後給讀者羅列出很多的解決方案。書中論證解決方案時給出的論據,也是書中很有價值的內容。

(圖:樊登所提煉的《認知天性》思維導圖)

5 尋找書中的升華價值

我們在從書中提煉問題的同時,同時也要將它的價值進行升華。

比如《論語》可以概括成很多門類的主題,有人用來論證家庭關係,有人用來論證職場關係,有人用來治理國家,還有人用來論證心理學問題。

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在於它的主題是寬泛的,是普世性的。這就是我們說的價值升華。

四、讀書筆記的學問,

哪些內容是書中的精華

一本書中信息量較大,內容也較豐富,那麼,什麼才是一本書真正有價值、值得記錄的內容呢?樊登在講書過程中總結了幾條個人的評判標準。

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

比如,《反脆弱》中寫,什麼是反脆弱呢?就是在不確定的事發生的時候反而更好,這才叫反脆弱。這就是界定概念。當你在一本書裡面讀到這樣的內容,把一個主題界定清楚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它的手法和這個概念本身。

問題很嚴重的時候。

每本書裡邊強調問題很嚴重的部分,往往是作者的著力點,它會讓你覺得這本書太值得看了。

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

當一本書裡出現了讓你意外的東西,這是最令人興奮的,而且彌足珍貴,一定會給你帶來新的啟發。

看出遞進關係的時候。

一般來說,一本書會先解釋大範圍的問題,接下來探究一個細節,再下來深入研究和剖析它背後的含義。書中遞進的點需要記下來,否則的話就容易錯過要點。

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

如果我們在書中讀到了轉折點,或者讀到了觀點上的反轉,這部分一定要詳細讀一讀,要分析是情節怎麼發生轉折的,這是很重要的內容提取點。

從不同側面發現書籍的價值。

有些書的結構是提出一個主題,然後用不同側面去印證和展示這個理論。在從不同側面展開寫應用性的時候,讀者往往能在裡面捕捉到有價值、有意義的應用,一定要把它保留下來。這些內容是需要記錄下來的東西。

閱讀中感受到心靈衝擊的時候。

當看到讓你怦然心動的內容,被震撼,深受啟發的時候,這樣的內容就值得保留下來。如果把論證和邏輯比喻成一本書的「骨架」,那這些產生觸動的內容就是書的「肌肉」。「肌肉」就指精彩的文字,精彩的故事。

書中的奇聞逸事。

在讀書的時候搜集一些小故事,閱讀過程就不會太枯燥,閱讀理解度也會提高。

以上八種內容素材,是每個人在讀書的時候,腦子裡邊要提醒自己注意的。這樣才能抓住一本書的結構,讀到有價值、最精華的部分。

複雜時代,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正確的讀書方式可以改善我們的學習結構和方法,成為我們快速獲取知識的有效工具。

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中,樊登老師用他講書人的熱情和智慧,為我們介紹了他講書經驗的精華,包括如何選書、讀書、拆書,以及如何將書中的知識化為己用,進行知識輸出的方法。

學會了科學的讀書方法,才能不斷解讀各種類型的書,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

五、把書講出來:沉浸式閱讀方法

相較於讀完一本書這種觀光式的閱讀模式,樊登認為「講書」是更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真正讓你讀懂一本書。

如何講好一本書?

樊登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了兩大原則:

一是以書為據,別跑偏;要遵循原書的結構,核心內容一定是依據書的脈絡來的;

二是講書是再創作而不是單純的摘要;講書的目的不是照讀原文而是便於聽眾的理解,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語句設計,以便聽眾更簡單的獲取書中的內容。

對很多人來說,讀完一本書很困難,更何況是看完之後把一本書講出來。而樊登的工作卻要求他不僅得把書講出來,還需要講的清晰明了,為了保持穩定的質量輸出,樊登有一套自己的思維導圖構建方法。

(圖:樊登講書時桌上會有一張思維導圖)

①準備工具

A4紙一張、黑色水性筆一支

②繪製技法

A4紙橫放

主題寫在正中間

用線連接

純文字型思維導。

一般寫7-10個主分支(如果有比較瑣碎的知識點,可以單獨在制邊記錄)。

③在繪製該書思維導圖時主要有兩種思路

根據書本的章節結構進行劃分。

根據自己讀完之後所理解的內容進行重新解構(這個方式更難,更考驗一個解讀人的水平)。

④樊登構建思維導圖的語言有兩個特點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思維導圖裡面有很多的話語並不是全部照搬書籍裡面的內容,二是樊登自己的理解。

有自己的解讀邏輯

作者寫書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按照部分、章節進行排列。但是可以根據自己對於書籍的理解,進行重新解構。

以上四點是樊登繪製思維導圖的特點和習慣,這是他經過實踐,總結出的針對圖書閱讀非常有效的方法。

思維導圖的繪製風格沒有好壞之分,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看一張思維導圖應該要看最核心的部分,比如邏輯結構、繪製思路等。這些才是真正能夠反映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關鍵要素。

繪製思維導圖是「知識輸出」的過程,每看完一本書就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梳理,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清晰明了,且繪製書寫的過程能夠加深你對這本書的印象,助力你真正讀懂一本書。

學會講書,不僅僅是讀懂一本書的開始,更是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助力你把知識變成能力,讓閱讀成為你反脆弱的強大武器。

相關焦點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讀書點亮生活
    「我錄書一般會畫一個腦圖」,樊登說如何分享圖書正如自己在《認知天性》中讀到的感悟一樣,首先要通過畫腦圖去理解一本書的使命,再去尋找書的「坡道」,即書與讀者的關聯性,最後拆解書的核心內容樊登還特地舉了中信出版社一領導誇讚通過「樊登讀書會」的分享,書籍銷量增加的例子,向記者展示了「樊登讀書會」在讀者中的影響力。誠然,正如樊登所言,「樊登讀書會」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物理式拆解拼湊的讀書分享,它是帶有化學反應式的分享,能用樊登式的語言去啟發讀者。 談到圖書選擇的基本原則,樊登說自己堅決不會選擇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何為「心靈雞湯」?
  • 樊登「樊登讀書」的堅持與夢想
    但是學生們只是買書卻不讀書。那該如何解決他們讀書難這個問題的呢?最開始我是把書中的精華都提煉出來,做成PPT,一年發50個PPT,學生按年付費,大家熱情很高,踴躍報名。但後來我發現他們還是沒看,全都積壓在郵箱裡,這證明PPT這個辦法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後來我就想,既然不願意讀,那我就拉群吧,每周六晚上咱們上一次課,我通過課來講一本書。
  • 「樊登讀書會」APP正式更名為「樊登讀書」
    據悉,「樊登讀書」前身 「樊登讀書會」成立於2013年,由樊登、郭俊傑、田君琦、王永軍共同發起,總部設於上海。2015年2月,樊登讀書APP正式上線。截止2018年8月,已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2200多家授權點,用戶人數超過800萬。本次更名不會影響APP的正常使用和用戶的各項權益。更名涉及到樊登讀書旗下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帳號以及原線下分會的名稱變更。
  • 用耳朵打開書籍:從三個維度分析「樊登讀書」的成功之道
    樊登讀書是樊登創立的的一款讀書產品,其主要分為兩塊,一個是主打產品,即大家都熟知的「樊登讀書App」,另一個是知識超市,主要是集中打造知識大咖們的優質課程之後再售賣給用戶。樊登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也是樊登讀書最大的IP,他曾就讀西安交通大學期間, 獲得過了「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25歲加入中央電視臺,主持《實話實說》《12演播室》等節目,31歲在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應用傳播學研究中心任職。
  • 「樊登讀書」在陝首家線下體驗店在解放路正式開業
    樊登讀書,由央視節目主持人、MBA資深講師樊登博士於2013年發起,同年10月正式成立的讀書品牌,品牌以「每多一個人讀書,就多一份祥和」為願景,以「幫助3億國人養成閱讀習慣」為使命。APP每周六講一本新書,包括創業管理、職場進階、婚姻親子、心靈成長、文化歷史各類書籍,讓讀者在緊張的生活之餘,每周都能讀一本書。
  • 樊登讀書APP用戶數突破千萬
    今年的11月18日是樊登讀書五周年的日子,在距離五周歲生日還有不到半個月的11月4日,樊登讀書迎來了他的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平臺用戶數突破1000萬。  樊登讀書最初的發心是源於: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只買書、不看書,這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社會問題。樊登覺得應該有人來改變這件事,所以自成立之初,樊登讀書便承擔起「帶領3億國人養成閱讀習慣」的使命,並努力將此付諸行動——用「精華解讀」這一全新的閱讀方式,帶領人們走進書本的世界。
  • 4.23世界讀書日 西峽仲景養生小鎮樊登讀書買一年送一年
    又是一年春草綠,春暖花開讀書時,沒錯呀,這麼舒適的天氣就適合讀讀好書!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要到了,南陽禮樂文化邀您一起來讀書!2020年4月21日-4月24日,樊登讀書即將開啟4天閱讀狂歡,VIP買1年送1年,全場好書好課5折搶!更有超多活動權益待領取!
  • 樊登:如何把讀書這件小事兒做到極致?
    2013年樊登成立了「樊登讀書會」,成為了知識付費的先行者,4年來他深度解讀了150本好書,累計收聽人數達到一億人次,至今擁有300萬付費會員,馬東、尹建莉、張德芬都是他的聽眾。在解讀好書的過程中,樊登不斷強化著「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那我們該如何把讀書這件小事兒做到極致?
  • 面對疫情學會擁抱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樊登讀書登錄「學習強國」平臺
    2020年3月中旬,樊登讀書推出的抗「疫」主題書單正式登陸「學習強國」平臺。書單內容涵蓋情緒管理、能力提升、健康、育兒、學科與工作六大方面,共計20本書的精華解讀內容。疫情期間,為了響應國家及有關單位的號召,在超長假期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知識文化資源,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樊登讀書已經陸續推出各類知識文化書單及相關公益合作。
  • 樊登:只有讀書能讓我們脫離當下困境
    一起來感受聆聽吧~本期講者:樊登(樊登讀書創始人)本期主題:閱讀 書籍 心流全文共4555字,閱讀需要26分鐘古人云開卷有益,意思就是只要讀書就是好事,為什麼讀書是一個好事?核心其實就是一件事,就是幸福,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人能夠變得更幸福。咱們今天的主題叫《心流》,這其實是一本書的名字,書的作者名字叫做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他這本書儘管這麼厚,但最有效的部分其實就是前三分之一。你如果能夠把那前三分之一讀明白了,會收穫極大。
  • 樊登:讀書的人不僅改變了生活,還擁有了一個世界
    樊登老師在自己的新作《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就曾說過他是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還說到書是大部分問題的的出口。樊登老師期初讀書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讀,他讀的不是什麼當下熱門和暢銷的書籍,而是大家都熟知的《論語》,相信大家都讀過《論語》,沒有讀過也沒關係,現在用試一試的心態去讀讀,或許真就愛上讀書《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大到國家社會,小到為人處世,修養身心。
  • 用戶超2000萬、營收超10億,樊登讀書如何打造指數型增長?
    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頭部品牌,樊登讀書在整個行業都陷入增長瓶頸期的時候脫穎而出,並達到了用戶破2000萬、營收破10億、估值超50億的成就。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將為大家仔細拆解。
  • 樊登:「讀書是要命的事」,高曉松怒懟:「可拉倒吧」
    那麼,《論語》到底值不值得讀?有人覺得這個時代不需要了,但是有一個人肯定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就是樊登。樊登講論語,推《論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如今把樊登列為「屌絲」大概有許多人不同意,但是許多年以前,即便是從小成績優異,讀書又讀到了博士,他仍然有一段不願回憶的灰色時光。樊登曾是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冠軍。
  • 愛上閱讀,終身成長 樊登讀書正式入駐巢湖市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處樊登讀書可以點亮一個社區。日前,樊登讀書樊博服務中心閱讀流動驛站在巢湖市天河街道麗水灣小區悅書房正式揭牌,標誌著樊登讀書正式入駐巢湖市。據悉,樊登讀書會由央視節目主持人、MBA資深講師樊登博士於2013年末發起,總部坐落於上海,是國內倡導全民閱讀的先行者,旨在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吸取知識、愛上閱讀、終身成長。
  • 為什麼同樣環境下樊登讀書營收過10億 我卻創了個寂寞?
    說這句話的叫樊登,他是「樊登讀書」創始人、天使投資人、華章教育機構董事長。樊登讀書創立於2013年底,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4月24日,樊登讀書註冊用戶超過1700萬,建立國內授權點3000多家、海外授權點117家。  「低風險創業」是樊登在2019年提出的理念,從一位讀書人到「創業紅人」,樊登IP乘著「知識付費」的時代紅利活躍於線上線下。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不要為了緩解焦慮才去學習
    他或許不是第一個扎進文科懷抱的理工男,但卻是難得的把「讀書」這件事搞出了規模和事業的人。當我們請樊登用一句話形容自己時,他略作思索之後,做出了這樣的回答:「我是一個用讀書改變了自己生活的人。」儘管後世人陰差陽錯地將這句話安到了歌德身上,並簡略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漫天傳播,但這並不影響「閱讀」行為作為智慧活動的映射,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代表的重要意義。不出意外的話,以讀書為樂趣和事業的樊登對此應該也是認同的——雖然小時候的樊登並不喜歡讀書。
  • 看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掌握有效率讀書方法!
    我們在讀了許多書後,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如何讀書才能更有效率?以前讀書都是漫無目的地翻看,總想著讀到哪裡算哪裡,讀完後自然會有所收穫,殊不知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們往往讀完一本書後,收穫寥寥無幾,甚至讀完後遺忘了大部分的內容。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一個青年作者說她平均一天一本書,而且看過的書她基本都記得。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
  • 如何通過閱讀改變人生?這3個讀書階段,你一定要知道
    可能你會說,同樣是每天讀書,為什麼他們能逆襲人生,而我還在原地踏步?想起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老師的一句話:「會讀書,才能改變生活。」如果說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得是不一樣的生活;那麼讀書和會讀書的人,所擁有的人生一定處於截然不同的高度。
  • IFU課堂|樊登:給中國家長的三條建議與三本書
    樊登:我覺得很重要的一本書是《自卑與超越》,另外一本書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還有一本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搜狐教育:在您看來,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理想的,父親、母親、孩子分別應該在家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建立這種理想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