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只有讀書能讓我們脫離當下困境

2020-12-04 一刻talks

一個人在一段時期內的痛苦總量大約是一致的,但是這個人如果認知水平不一樣,他就會躍升到另外一個更幸福的領域,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

如果我們試圖通過認識一些人,經歷一些事,我才能夠獲得足夠的知識,那你就會被困在現實當中。

而真正能夠帶我們穿越的,能夠讓我們脫離當下困境的只有書籍。

關於閱讀,@樊登 在一刻talks心流演講之夜上給我們提供了哪些新思路與新啟發呢?一起來感受聆聽吧~

本期講者:樊登(樊登讀書創始人)

本期主題:閱讀 書籍 心流

全文共4555字,閱讀需要26分鐘

古人云開卷有益,意思就是只要讀書就是好事,為什麼讀書是一個好事?

其實我們從原理上可以論證這個事情。今天很多人覺得有微博,有抖音,我能夠認識很多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然後就經常說「我喜歡通過現實生活當中的交往,通過視覺化的東西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我就問他們,你在生活中能遇見孔子嗎?能遇見蘇格拉底嗎?

你一生中能遇到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你天天跟你差不多的人在一塊待著,偶爾比你強一點的可能是你們老闆,這不就是把你困在原地了嗎?

所以我們如果試圖通過認識一些人經歷一些事,才能夠獲得足夠的知識,那你就會被困在這個現實當中。而真正能夠帶我們穿越的,能夠讓我們脫離當下困境的只有書籍。

我覺得「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肯定是能夠做得到的,圖書是非常好的一個傳遞信息的方式。而且不要只局限於讀當代的、眼下的、或者某一個時期的書。

人類是一個演進的過程,人類的歷史是不斷進步的。所以如果你希望靈魂更自由,希望能夠有更全面的認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歷史上每隔三五百年找到幾個大家的書好好讀一讀,然後中國、西方、中東、歐洲、美國的書都讀一讀,這時候你才能夠徹底打開自己的眼界。

隨著我們閱讀的延展,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妙。

那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核心其實就是一件事,就是幸福,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人能夠變得更幸福。

咱們今天的主題叫《心流》,這其實是一本書的名字,書的作者名字叫做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他這本書儘管這麼厚,但最有效的部分其實就是前三分之一。你如果能夠把那前三分之一讀明白了,會收穫極大。

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為了研究人什麼時候最幸福,他用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辦法,就是他找了很多人,給他們每一個人配一個傳呼機,不定時地呼他們。一呼,這些人就要立刻告訴他,此刻的心情如何,此刻在做什麼。就是他用傳呼機來打破人們的那種預備的感覺。

你不需要預備,就是每天好好生活,腰裡邊一震馬上就記下來,「此刻我在做什麼,我的心情如何。」這樣的記錄就獲取了大量的數據,把數據拿到了以後他就總結,發現人們會處於一種特別幸福的狀態,什麼是特別幸福的狀態?就是忘記了時間的這種狀態。

當我們能夠處於heart flow(也就是心流)這種狀態中的時候,你的幸福感是最高的。也就是說有一個心流帶,這個心流帶是這樣一個矩形的方陣,底下是你能力很輕易能夠達到的邊界,上邊是超出你能力邊界的部分,中間的這一帶正好就是能力的心流區。

也就是說,一個事如果太沒意思,太簡單太容易,你不會有心流,你會覺得很麻木,不斷地重複;一個事如果太難,讓你跟科比打籃球,也太沒意思了;最有效的部分是跟旗鼓相當的人打球,這個狀態就叫做心流的狀態。

我們讀這麼多書,做這麼多事,其實目的都一樣,就是為了在人生中更多地處於心流的狀態,更多地讓我們開心,讓我們愉快。但是這裡邊有一個秘密很重要,就是開心愉快的狀態跟你所處的環境沒有任何關係。

比如說你想要有房子,你還完了房貸,然後想再買一更大的,然後買完更大的說不行,想再換一個house,你擁有的東西越多牽掛越多心越亂。所以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把獲得幸福的可能性,寄托在不斷地改變我們外在的物質條件上,改變我們的社會地位上,你可能會變得很厲害,但你不會變得更幸福,你只會變得壓力越來越大。

真正能夠讓我們幸福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改變你的認知水平,你怎麼看待幸福這件事,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說一個人在一段時期內的痛苦總量大約是一致的,但是這個人如果認知水平不一樣,他就會躍升到另外一個更幸福的領域,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

那我個人是怎麼感受到這一點的呢?從2001年開始講起,我之前是一個相當不愛讀書的人,我爸只讓我做數學題,他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時候在我們家《兒童文學》是「禁書」,《少年文藝》也是「禁書」。所以我其實從來沒有養成過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也沒有什麼國學的底子,我雖然今天給大家講《論語》,其實這都是後期慢慢練的。

我碩士畢業的那一天,我記得碩士考的最後一門課,好像是財務管理之類的特別無聊的課,考完以後,我就讓我們同學在垃圾桶面前集合,然後我鄭重其事地拿出課本,當著同學的面說,「看好了,丟進垃圾桶,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參加任何形式的考試!」

後來到北京工作,在中央電視臺覺得自己特別無知。每天跟鄭也夫,楊東平這樣的大教授一塊開策劃會,就覺得一句話都插不上,人家說啥也聽不懂,就只能做個樣子在那假裝記,覺得很丟臉。知道丟臉就是好事,後來才會知恥而後勇。

2001年有一段時間真的沒事兒幹,那時候我做一檔節目叫《三星智力快車》,一個月就工作三天,一天開策劃會,兩天錄像,把一個月的節目錄完了,剩下二十多天沒事幹。

2002年買房買車,北京那時候房價5900一平,然後每個月還三千多的房貸,三千塊錢的車貸,我特別焦慮,就覺得完了這怎麼辦?那時候又沒事幹,又焦慮,我突然覺得我應該能夠讀點書,去聽懂那些人怎麼開策劃會,否則就插不上話。

我就讀《論語》,一開始讀《論語》的時候,跟你們今天讀一本很痛苦的書的感覺是一樣的,就是翻了兩個多月還在前三章,就怎麼翻都在前三章,翻不過去,這麼厚一本書怎麼就翻不過去呢?就是什麼字都不認識,哪個詞都是陌生的。你就得去查,查完了有點事一折騰,就跑去幹別的事了,回頭又得從第一頁開始讀起。

拜這個無聊所賜,我在那一年的時間裡邊把《論語》啃下來了,讀了各種版本的《論語》。我發現最大的收穫不是我能更好地開策劃會了,開策劃會那事你該插不上嘴還是插不上嘴,而是你不焦慮了,就是讀完《論語》那一刻你突然不焦慮了。

《論語》當中有一句話,對當時還房貸的我有極大的安慰,這句話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我。我一天到晚憂愁的就是還房貸這麼點兒事,我突然特別鄙視自己,還房貸對於一個大丈夫來講算什麼,何患無錢。

「君子憂道」,你應該憂的是你自己有沒有接近真理,有沒有接近於道,有沒有每天都變得不一樣。再看一下孔夫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我當時再窮,一個月還有一萬多塊錢收入,還有房有車,而顏回什麼都沒有,為什麼每天那麼高興?

子貢有一天問孔子,說「一個人貧而無驕,富而無諂,何如?」一個人修煉到我這種境界會怎麼樣?子貢說「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貧窮但是不諂媚,有錢但是不驕慢,夫子你覺得我這個境界怎麼樣?然後孔夫子說這境界不錯,不過不如什麼呢?

「不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就是你貧而無諂,你是一種強努的勁,我雖然沒錢,但你有錢我也不羨慕你,怎麼著,找到這種感覺了嗎?就是你憋著一股勁,你和自己並沒有和解,你很痛苦,你認為錢很重要,但你壓抑著自己,這個叫做「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我有錢,我特別希望跟你們展示一下,但是我忍住,這叫作富而無驕。他有一種「找」的勁兒在這裡邊。但是你真的到了孔子這個境界,這兩句話一對比,你立刻就能看到什麼叫聖人,什麼叫凡夫。

「貧而樂」,我沒錢但照樣高興,莊子也沒錢照樣高興,子路也沒錢也高興,這種發自內心的高興,這是一個人真正處於心流狀態的表現。

「富而好禮」,我有錢,不用琢磨要不要顯擺,而是想我雖然有錢,我還能學點什麼,這叫作「貧而樂,富而好禮。」所以這一段的閱讀,這一年的經歷,讓我真的找到了讀書的樂趣。

第二年我讀了一年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然後第三年讀了一年的《金剛經》。有次我在飛機上碰到柳傳志這事我講書的時候也講過,我坐飛機時柳傳志坐我旁邊,那天我人生第一次坐頭等艙,就碰到柳傳志坐我旁邊,我當時還暈機,一直吐。柳傳志很耐心地看著我吐,吐完了以後我們倆還聊天,掙扎著聊天。我在看《金剛經》,柳老在看《杜拉拉升職記》。這書他真推薦,他特別喜歡這本書,然後我們倆就聊。

他說:「你這小夥子這麼年輕,怎麼看這樣的書?你能不能給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書好在哪兒?」

我就問柳總:「你覺得人世間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他說:「人世間最大的痛苦就是你想要的東西總也得不到,這個算不算人世間最大的痛苦?

我說:「很好,這個是八苦之一,求不得苦。」

大家知道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愛別離、求不得、不欲臨,這是你逃不掉的,任何一苦在你面前顯現你都撐不住。

所以我說:「您說的這個叫求不得苦,但這不是最大的痛苦。」

他說:「那你告訴我,什麼是最大的痛苦?」

我說:「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認為自己不應該有痛苦的痛苦。」

柳傳志一下就聽懂了。

他說:「哎呀,這句話說得好,回去得跟聯想的人講講。」

什麼叫做認為自己不應該有痛苦的痛苦?

比如你坐在這兒,覺得很痛苦很無聊,很難受很熱不舒服,對嗎?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覺得憑什麼我要坐在這兒,為什麼今天晚上我不出去玩,坐在這兒?這種屈辱的感覺會給你帶來痛苦。

其實假如你能夠對自己的執著放低一點,想想這麼多人都坐在這兒,憑什麼我不能呢?為什麼此刻不是一個修煉的好時機?

所以我們得每天經常性地去關照我們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我們自己是不是在一天一天變得更好,這就是讀書帶給我們的體會。

我以前不覺得我的讀書能力跟別人有什麼區別,但是從2013年我開始做樊登讀書,每年逼著自己讀50本書以來,我的確變得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兒呢?大腦的神經元連結變多了。

我過去也是翻書翻不過去的人。我們的大腦是靠什麼來運作的?神經元。相當於20萬個螞蟻窩的螞蟻的數量,這些神經元每一個會跟四五千個產生連結,電信號不斷地傳輸,電信號不斷地傳輸,這個叫做群智湧現的過程。

也就是你大腦中的神經元不斷地連結,最後會冒出什麼樣奇怪的想法,你根本不知道,這個叫群智湧現。所以經常莫名其妙產生一些很好的創意,產生一些很棒的想法,其實是很多本書雜揉在一起帶給你的感覺,這種感覺相當的美妙,這就是心流的感受

所以我能夠從一個讀不懂一本書的白丁,慢慢地走到今天,相信你們也可以!你們只需要硬著頭皮一本一本讀下去,儘量讀好書,儘量讀能夠給你帶來心流體驗的書。

實在讀不懂的書先放在一邊,證明你跟它的緣分還沒到。我20多歲的時候讀《瓦爾登湖》,就是怎麼讀都不知道這書在說什麼。但是到了40歲的時候再讀,就覺得那麼美好,那麼清晰,那就是禪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樊登「樊登讀書」的堅持與夢想
    2013年11月,樊登讀書平臺正式成立,樊登決定要藉助移動網際網路來推廣這種優質的讀書方式,每年一起讀50本書,每周一本書,每本書一個小時。為什麼每年是讀50本書?樊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因為你真的為大家好,就不要過度侵佔他們的時間,書友給我們最重要的根本不是365塊錢,而是他們的時間。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讀書點亮生活
    樊登還特地舉了中信出版社一領導誇讚通過「樊登讀書會」的分享,書籍銷量增加的例子,向記者展示了「樊登讀書會」在讀者中的影響力。誠然,正如樊登所言,「樊登讀書會」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物理式拆解拼湊的讀書分享,它是帶有化學反應式的分享,能用樊登式的語言去啟發讀者。 談到圖書選擇的基本原則,樊登說自己堅決不會選擇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何為「心靈雞湯」?
  • 樊登:「讀書是要命的事」,高曉松怒懟:「可拉倒吧」
    那些人生之苦,好像只有孔子知道,他從書中與孔夫子交流,冥冥中引導他從暗夜走向光明。如今,樊登這個名字已經很少有人不知道,靠知識付費樊登早已身家過億,當屬知識付費第一網紅。樊登讀書會市值遠超羅胖和吳曉波的總和,直逼200億。有人問,這些屌絲逆襲的雞湯到底是給誰喝的?
  • 「樊登讀書會」APP正式更名為「樊登讀書」
    據悉,「樊登讀書」前身 「樊登讀書會」成立於2013年,由樊登、郭俊傑、田君琦、王永軍共同發起,總部設於上海。2015年2月,樊登讀書APP正式上線。截止2018年8月,已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2200多家授權點,用戶人數超過800萬。本次更名不會影響APP的正常使用和用戶的各項權益。更名涉及到樊登讀書旗下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帳號以及原線下分會的名稱變更。
  • 樊登:讀書的人不僅改變了生活,還擁有了一個世界
    樊登老師在自己的新作《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就曾說過他是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還說到書是大部分問題的的出口。樊登老師期初讀書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讀,他讀的不是什麼當下熱門和暢銷的書籍,而是大家都熟知的《論語》,相信大家都讀過《論語》,沒有讀過也沒關係,現在用試一試的心態去讀讀,或許真就愛上讀書《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大到國家社會,小到為人處世,修養身心。
  • 樊登讀書APP用戶數突破千萬
    今年的11月18日是樊登讀書五周年的日子,在距離五周歲生日還有不到半個月的11月4日,樊登讀書迎來了他的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平臺用戶數突破1000萬。  樊登讀書最初的發心是源於: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只買書、不看書,這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社會問題。樊登覺得應該有人來改變這件事,所以自成立之初,樊登讀書便承擔起「帶領3億國人養成閱讀習慣」的使命,並努力將此付諸行動——用「精華解讀」這一全新的閱讀方式,帶領人們走進書本的世界。
  • 用耳朵打開書籍:從三個維度分析「樊登讀書」的成功之道
    在信息泛濫的今天,內容類產品陷入了了吸引用戶成本越來越高、用戶續費率低、內容變現難的困境。樊登讀書也身處此番困局之中,卻走出一條自己的成功之道。下面我從內容生產、內容傳播和用戶體驗三個維護來分析「樊登讀書」的成功之道。
  • 「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而提到科學解讀圖書,有這樣一位專家——「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樊登對於內容解讀的科學方法論。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樊登讀書」在陝首家線下體驗店在解放路正式開業
    樊登讀書,由央視節目主持人、MBA資深講師樊登博士於2013年發起,同年10月正式成立的讀書品牌,品牌以「每多一個人讀書,就多一份祥和」為願景,以「幫助3億國人養成閱讀習慣」為使命。APP每周六講一本新書,包括創業管理、職場進階、婚姻親子、心靈成長、文化歷史各類書籍,讓讀者在緊張的生活之餘,每周都能讀一本書。
  • 樊登:如何把讀書這件小事兒做到極致?
    2013年樊登成立了「樊登讀書會」,成為了知識付費的先行者,4年來他深度解讀了150本好書,累計收聽人數達到一億人次,至今擁有300萬付費會員,馬東、尹建莉、張德芬都是他的聽眾。在解讀好書的過程中,樊登不斷強化著「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那我們該如何把讀書這件小事兒做到極致?
  • 愛上閱讀,終身成長 樊登讀書正式入駐巢湖市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處樊登讀書可以點亮一個社區。日前,樊登讀書樊博服務中心閱讀流動驛站在巢湖市天河街道麗水灣小區悅書房正式揭牌,標誌著樊登讀書正式入駐巢湖市。據悉,樊登讀書會由央視節目主持人、MBA資深講師樊登博士於2013年末發起,總部坐落於上海,是國內倡導全民閱讀的先行者,旨在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吸取知識、愛上閱讀、終身成長。
  • 4.23世界讀書日 西峽仲景養生小鎮樊登讀書買一年送一年
    2.讀書是為了將來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在閱讀上度過光陰,即使物質貧瘠,精神上卻無比富饒。3.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你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等時間長了,那些細枝末節的,你都忘了,剩下來的,就成了你的素質。4.讀書能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情趣、會思考的人。
  • 用戶超2000萬、營收超10億,樊登讀書如何打造指數型增長?
    知識付費行業經歷了2016年到2018年高速發展的三年,我們從得到以及喜馬拉雅兩家知識付費行業頭部品牌的數據能看出,整個知識付費行業在2018年的下半年已經進入明顯的增長瓶頸期。然而同屬於知識付費領域的另外一家頭部品牌「樊登讀書」最近的數據顯示,樊登讀書依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2019年7月14日0點55分,樊登讀書App官方宣布總用戶數突破2000萬大關。
  • 世界讀書日快到了 樊登讀書這檔「知識進化論」直播值得一看
    4月17日至23日,「樊登讀書」聯合快手、人民閱讀,共同推出特別版「知識進化論」直播演講。紅網時刻4月17日訊(通訊員 冬冬 記者 陳雪驊)再過幾天,就是「4.23世界讀書日」,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進行中。4月17日至4月23日,由原央視主持人樊登打造的閱讀品牌「樊登讀書」聯合快手、人民閱讀,共同推出特別版「知識進化論」演講,為廣大書迷精心準備了一場思想盛宴。
  • 為什麼同樣環境下樊登讀書營收過10億 我卻創了個寂寞?
    說這句話的叫樊登,他是「樊登讀書」創始人、天使投資人、華章教育機構董事長。樊登讀書創立於2013年底,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4月24日,樊登讀書註冊用戶超過1700萬,建立國內授權點3000多家、海外授權點117家。  「低風險創業」是樊登在2019年提出的理念,從一位讀書人到「創業紅人」,樊登IP乘著「知識付費」的時代紅利活躍於線上線下。
  • 面對疫情學會擁抱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樊登讀書登錄「學習強國」平臺
    2020年3月中旬,樊登讀書推出的抗「疫」主題書單正式登陸「學習強國」平臺。書單內容涵蓋情緒管理、能力提升、健康、育兒、學科與工作六大方面,共計20本書的精華解讀內容。疫情期間,為了響應國家及有關單位的號召,在超長假期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知識文化資源,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樊登讀書已經陸續推出各類知識文化書單及相關公益合作。
  • 三天內零成本5000萬銷售量,樊登讀書會如何讓大眾接受知識付費?
    最後樊登選擇獨挑大梁,因為他認為付費閱讀的社群最應該保證的是內容的質量,與其追求內容的數量不如先保證其質量。二、是否要進行生態化、產業鏈式的布局?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喜歡產業鏈、一體化、綜合性、生態化,想要賺所有能賺的錢。在樊登看來,他並不打算布局整個圖書行業,只想把他認為利潤最高也最有影響力的付費閱讀做好就夠了,不需要太著急。樊登動情地表示:我只想做好讀書這一件事。
  • 小讀者學堂張志斌:囚徒困境給我們日常推廣中的啟示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925篇日更原創文章在了解囚徒困境前有一個概念需要了解就如同樊登讀書、小讀者學堂、各種代理機制的設計,有時各代理商和公司之間為了完成好各自的工作,都想各自利益最大化,最終卻沒能實現整體最好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囚徒困境,幫大家進一步理解這個問題。假設你我合謀作案,不幸被抓住了。如果我倆誰都不招供的話,我們都會判5年監禁。
  • 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打造出版社直播專場
    7月19日晚,「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獲邀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走進實體書店,亦是首次推出一家出版社(三聯書店)的圖書專場。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三聯書店總編輯肖啟明等也參與了直播。
  • 兩個半小時,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 三聯聯手樊登打造出版社直播專場
    「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流量的銷售轉化率很低,我們意識到,要提升轉化率,恐怕要接地氣藉助大V流量。」在肖啟明看來,做直播要兼顧流量、銷量與品牌,品牌的意義是產品格調、用戶層級以及最根本的轉化動力,流量是影響力能達到的範圍,銷量是一個新模式可持續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