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獲邀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走進實體書店,亦是首次推出一家出版社(三聯書店)的圖書專場。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三聯書店總編輯肖啟明等也參與了直播。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二十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在線人數峰值近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截止活動結束時,為此次預備的340萬碼洋圖書售罄。在雙方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場直播銷售的成功,「更多的是對閱讀價值的倡導和提升行業運營效率的有益嘗試。」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巨大,尤其是消費領域的產業鏈均受到巨大衝擊,圖書行業也不例外。近來,各家出版機構和流量大V都紛紛開啟了圖書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帶貨通過主播連結消費者和產品,製造了近似於面對面溝通、勸服的消費決策模式,相比傳統網購,更接近線下購物體驗,從而受到消費者歡迎。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作為國內老牌知名出版機構,在國內知識階層乃至廣大讀者間權威素著。此次直播空間就設置在三聯韜奮書店內,數年前曾以店24小時通宵營業的示範,獲贊「用一盞燈點亮一座城市」。
圖書直播帶貨時下正流行,然而不論是流量大V還是出版機構,一般都限於圍繞零散的單品和低價誘惑,雖然時有爆款出現,但給人感覺還是傳統電視購物,甚至天橋擺攤的升級版。 「滿足於帶貨還是更多?這是我們考慮涉足直播帶貨領域之前反覆斟酌考慮的問題。靠低價甚至賠本,一錘子買賣有意思嗎?直播帶貨除了短期的爆款,它對於企業經營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有益?」三聯書店執行董事肖啟明表示,對於三聯書店這樣歷史悠久的知名出版品牌,每一次「破圈」的嘗試都會引發企業上下乃至外部的關注和討論,「因此在外面很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冷思考。」
直播現場
據悉從去年開始,三聯書店就在謀劃以視頻直播形式擴展圖書營銷宣傳渠道。今年世界讀書日,三聯書店在抖音、快手、B站等多個平臺推出了「三聯·新知大會」線上版,緊接著又推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考古證據:考古隊長帶你『雲遊』良渚博物院」等一系列直播活動。這些直播活動人數峰值最高曾達7萬,累計收看人數超過50萬,目前三聯書店抖音帳號「三聯書情」的關注數已經突破20萬。「每一場直播活動,我們都不將就,甚至比線下活動還要用心,精心策劃,結合直播實時、互動的特點設計細節,用專業的攝像團隊呈現完美的效果,讓讀者看過之後,在知識、觀點上有感性的認識和真實的收穫,從而達到產品和品牌宣發的目的。」肖啟明說。
「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流量的銷售轉化率很低,我們意識到,要提升轉化率,恐怕要接地氣藉助大V流量。」在肖啟明看來,做直播要兼顧流量、銷量與品牌,品牌的意義是產品格調、用戶層級以及最根本的轉化動力,流量是影響力能達到的範圍,銷量是一個新模式可持續的保證。「三聯作為出版品牌,本身有較強的產品—用戶溝通能力,那麼選擇大V帶貨其目就不僅僅是為了一次性交易,大流量、高轉化和可持續的口碑效應的溢出,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不能為了短臨效益傷害了長遠利益甚至是企業使命。」
直播現場
同樣的思考,也在樊登讀書展開。2020年6月21日,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以快手首席薦書官的身份,完成了自己的直播賣書首秀。在這場近3小時的直播中,樊登直播間共上架23本書籍,商品銷量10.97萬單,商品銷售額327.55萬元,直播在線人數峰值2.05萬。直播結束後,樊登興奮地表示:「我覺得今晚很成功!我們的直播解決的是好書不敢多印的問題,這是一個改變出版業價值鏈的裡程碑事件!」
一邊是老品牌希望借力新模式的活力「破圈」,另一邊是新典範要借重老品牌的積澱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三聯和樊登讀書就這樣走到一起。「每周完整解讀一本書,不再讓知識點散落在各處。」這正是樊登讀書對閱讀的理解。「促成我們合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家對當下閱讀的理解和認識。」三聯書店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信息爆炸和生存壓力,很多人會產生信息焦慮,他們急迫地想要掌握各種知識,這裡看一個文章碎片、那裡聽一個知識選段,於是你被各種吆喝聲所包圍。但其實越過蕪雜和庸常,直接去到人類智慧的精華富礦——只有通過對書籍的深度閱讀,才是一條真正有效的進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