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的米」什麼味道?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2020-12-02 中國青年報

剛剛結束的2019上海書展上,以「稻田裡的書店」為概念的上海三聯書店展位受到讀者矚目。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2015年起,上海三聯書店拓展探索實體書店經營業務,第一家「旅行者的書房」在朱家角古鎮開業,此後,「山腳下的書店」「築蹊生活」「Readway」等特色品牌書店先後落地上海金山、松江佘山,並走出上海,來到寧波、西安、北京等地。目前,上海三聯書店旗下實體書店已達10家,這些新型實體書店帶著圖書編輯的專業選書眼光,成為當地的文化新地標。即將與光明地產合作落地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藉助光明的實體空間與農業資源優勢,以「稻米」元素為核心,在閱讀功能基礎上,強化書店在複合業態上的體驗,以產業特色為載體,打造展示崇明人文風情與自然物產的平臺。

以「光明·稻田裡的書店」為開端,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將在長三角不同區域打造具有活力與深度的文化藝術交流空間,吸引年輕人了解腳下的土地和背後的歷史。除了崇明東平特色小鎮,光明地產還將把上海三聯書店各類文化產業資源引入正在推進的宜興光明小鎮、泗涇歷史古鎮等項目,以上海為核心打造全新的文化地標網絡。同時,光明地產還將與三聯書店文創團隊合作,以各地自然和人文元素為靈感探索周邊衍生產品開發。未來,讀者可以在「光明·稻田裡的書店」買到「有文化的米」,讓書籍代表精神食糧的理念得到具象體現,與當地產業優勢結合得更加緊密,讓書店空間功能更加豐富。

上海三聯書店董事長、總經理陳啟甸說,「上海三聯」作為三聯品牌承繼者之一,不僅意味著這是一家有悠久歷史與光榮傳統的書店與出版社,而且還承載著獨特的人文精神,力圖忠實記錄時代,服務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群,每開一家實體書店,上海三聯書店都追求與當地氣質、讀者需求貼合,希望「光明·稻田裡的書店」為上海城市文化創新與傳承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讓年輕人感知上海文化質樸純粹的另一面,看到不一樣的上海。

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閱讀量少。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認為,儘管很多社區和寫字樓都在支持建設閱讀空間,但當前閱讀仍是弱需求,能持續閱讀的人不夠多。「如果上海的書店能像便利店一樣隨處可見,閱讀的供需關係就可能達到平衡。三聯與光明的合作,目的在於開設更多閱讀空間,讓想閱讀的人讀到有價值的書籍。」

據悉,「光明·稻田裡的書店」有望在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期間在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亮相。根據上海市崇明區花博園地區計劃,花博會規劃範圍分為三大片區,其中,花博園主展區承擔核心展區功能,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承擔生態保育、花博會輔助展區功能,北部東平小鎮及南部服務區承擔花博會配套服務功能。近年來,光明主導的「從田間到餐桌」食品全產業鏈已基本建成,其在第一產業上的優勢將促成「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在複合業態上的突破。在書店場景中,以稻米為代表的衍生產品容易成為消費者反覆購買的高粘性產品。消費者在書店停留期間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追根溯源地了解每一粒稻米背後的故事以及崇明的特色文化,增加商品的情感附加值。以書與稻米為核心,在場景效應和人文情懷加持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有潛力成為生態農業的最佳展示空間和銷售鏈條中的關鍵一環。光明地產與上海三聯書店的攜手,是實體物業與文化品牌的融合創新,也是人文情懷與產業資源的雙重探索。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明地產與上海三聯書店攜手,是「物質」與「精神」的戰略融合,也是「硬體」與「軟體」的相互支撐,以食品、地產、圖書的文化融合、創意設計為引領,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市民高品質生活貢獻力量。「城市升級需要在原有空間內進行有機、創新性的更新,融入文化、生態要素,使區域煥發新生。」光明房地產集團董事長、總裁沈宏澤說,與書籍一樣,食品也有極強的人文屬性,打破不同行業之間的壁壘,讓「上海製造」和「上海文化」品牌以更生動的方式向市民展現,「稻田裡的書店」有更多延展空間。

相關焦點

  •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文化推動城市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創產業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這家書店面積近5000平米,相當於兩個七人制足球場,主要面向25-35歲的人群,涵蓋圖書、文創、教育和運動等領域。READWAY上海三聯書店(北京店)效果圖  不過,這家店沒開在上海,而是開在北京朝陽大悅城。  上海三聯書店於1986年復社,歸屬於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打中外人文社會科學著譯和高品位文化類讀物(京滬港三聯書店的關係,詳見文末)。
  •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北京開業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昨天在北京開業。這是上海三聯書店第一次把實體店開到首都。新店名為「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READWAY寓意「閱讀之道、成長之路」),坐落於北京朝陽大悅城9層,集文化、藝術、社交於一體,面積近3000平方米。
  • 太古集團攜手上海三聯書店於北京發布新書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為慶祝進入中國一百五十周年以及集團成立二百周年的重要裡程碑,太古集團攜手上海三聯書店策劃了《太古之道—太古在華一百五十年》紀念圖書,並於今天在北京舉行了新書發布會。
  • 範景翔呂文彬《愛語錄》攜手上海三聯書店 致敬ME/CFS慢性疲勞
    4月16日電  5月12日全球ME/CFS慢性疲勞關懷日前夕,華納公益音樂人範景翔,城市創作人呂文彬攜手三聯書店正式發布「LOVE《愛語錄》明星讀書會」並於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首度以全球多平臺直播正式發布。
  • 上海三聯書店西北首家店落戶西安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新年伊始,上海三聯書店首次進入西北,落戶陝西省西安市南大街中大國際5樓。    秉承「永遠年輕之地」的理念,上海三聯書店帶來了青年文化品牌READWAY,寓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三聯韜奮書店」開始試水「24小時營業」。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三聯選擇成都的原因不止於此。在記者採訪三聯成都店中,負責人胡曉燕反覆提到成都的文化氛圍,從三聯打造文化高地上來說,成都似乎是三聯的不二之選,「作為歷史上兩個從未改過都城名字的城市之一,成都的文化底蘊符合三聯精神。」大概很少有書店會如此頻繁地把「精神」一詞掛在嘴邊。
  •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生活方式品牌和內容發聲平臺READWAY由上海三聯書店創立,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並先後落戶於寧波、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城市,成為這些城市的文化生活新地標。3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第四家店在上海淮海中路新天地廣場啟幕。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中國讀書人的書架上都會有三聯書店的書,這麼多年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對國人的閱讀產生如此巨大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像三聯書店那樣,集結不同時代文化知識界的名人大家,被譽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 2020上海書展|上海三聯樹蛙部落展位:兩隻樹蛙棲息其中
    今年的上海書展和往年有一些不同,其中之一就是書店展位今年 「駐紮」在8號入門附近臨時搭建的「白色帳篷」中。此次上海三聯書店的書店展示區域佔據了三個白色帳篷,集中展示了上海三聯書店同樹蛙部落和亞朵酒店「竹居」的合作。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倡議發起舉辦三家三聯高層年會,建立牢固的合作聯盟,是基於什麼考慮,又欲以何為?作為發起單位的發起人 ,我確實有一些思考。在詳細道來之前,先說說三聯書店的歷史和三家書店的相關情況。出版界許多人都知道,北京、上海、香港三聯書店同根同源,三聯人更把三家視為兄弟,深知彼此之間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
  • 逆勢開店,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華中首店將落戶武漢
    寧波店被評為「2017年最美書店」,北京店譽為「青年文化生活新地標」,上海店定位為「女性時尚社交平臺」,西安店則開啟了「世界的長安,永遠年輕之地——青年共創計劃」,每一個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定位均不相,但卻都成為了這些城市的文化生活新地標。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王為松主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老領導、著名出版人董秀玉、汪家明作為嘉賓,回憶和講述了他們所熟悉的範用先生,及他為書籍的一生,並探討「進步的出版傳統」如何推動社會進步、倡導社會昌明。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走進美術館東街22號》:親歷者講述三聯書店的改革與發展
    編者按:《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書店改革發展親歷記(2005-2014) 》於2018年8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作者樊希安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美術館東街,顧名思義,是美術館東側的一條街道,它緊鄰新中國十大建築之一美術館,街不長,大約和美術館南北佔地一樣長短,約300米。三聯書店和美術館隔街相鄰,南面是中國民航信息業務樓,北面是隆福醫院,東面則是北京赫赫有名的隆福寺——清朝時是京城頗有名氣的寺廟,後因失火廢棄,成了北京趕廟會的場所,改革開放後建有稱為「隆福廣場」的建築。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三裡屯的三聯韜奮書店測評:人流量與銷售量往往不成正比
    近日,重新裝修的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開張,並舉辦儀式。既偶得消息,遂趁好日,前往三裡屯太古裡一窺究竟。我對三聯韜奮書店的印象向來極好。位於美術館后街的三聯總店,作為京城首家24小時書店,在讀書圈可謂如雷貫耳。後來又開五道口店,同樣的全天候經營定位。因有三聯書店這個國內一流出版機構作為後盾,書店的選品亦堪稱道。
  • 2020上海三聯書店書展圖書活動
    2020上海三聯書店書展圖書活動 2020-08-12 14: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