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2021-01-13 成都生活

近兩個星期,對我這種文青來說,有兩件好事兒:


1月11日,成都獲「2017中國書店之都」稱號;


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


對,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那個「三聯」。

"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

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


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其實成都並不缺高顏值高逼格的書店,朋友圈的美圖已經刷過一道了,


初聞此事,乍喜;

隨即自我發問:這樣一個老牌書店來成都,到底會開成什麼樣?


花了兩天的時間去探尋和採訪,分享給同樣好奇的人。



  環  境:

  鬧巷中的四合院  

  三大空間,功能分明  



窄巷子30號,川西民居的四合院。

門頭並不花俏,從外面看只能看到一個三聯經典藍色店招。


大門而入是一個走廊,掛著錢鍾書、傅雷、葛兆光等7位大家的節選。


每位大師的話我都認真讀了,其中錢鍾書先生的這兩句話印象最深。

△ 「我們必須提高覺悟,糾正『市儈化』的短視與淺見...做實在而聰敏的君子」——這對當下處於碎片化信息中的我,依舊有所警醒。


整體的裝修很雅致。


主打色調的藍色也很講究,是用三聯LOGO的寶藍色「減半」,變成了現在更柔和的藍色。


整個空間並不大,分為「三聯生活」,「三聯閱讀」,「三聯活動」三大區域。


大門正對著的,就是書屋「三聯讀書」。


在這裡可以逛書店,也可以可以點茶坐下來慢慢看書。


48元,一個瓷杯+茶點+自選膠囊咖啡和茶葉。

讓你安靜的獨處和沉浸。


書店體量不大,書並不多,2000來本。大部分立在兩側的書架上。


進門左手邊的書櫃是三聯出版社的書籍。


右手的書柜上是其他出版社的圖書,例如上海譯文出版社,廣師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


書店的每個細節都看的出用心。

桌上擺放著隨手即閱的圖書,


到處有可以靜靜看書的偏安一隅。


很喜歡桌椅的造型,柔和、不突兀,很低調的高級感。


問了店裡的小哥哥,書架是英國的opendesk,室內家具是義大利的cappellini,室外家具是kartell...都是這麼棒的品牌,難怪...


繞道後面,走過玻璃門。

就是「三聯活動」區域。

△ 玻璃門上這話我喜歡後半句,越嚼越有味。


平時這裡是書籍閱讀區。也會不定期的組織學術、文化活動。

很多活動會是收費的,提供高質量的知識與交流~


坐在暖氣包裹的室內,透過透明的玻璃牆,望著向上延伸的香樟樹,

心裡都會生長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喜悅。


這裡有可以同時坐下20多人的長桌,很有圖書館的感覺。

牆上是作為三聯想推薦給成都人們的10本書。


我坐這兒構思稿子構架,光線調的亮度好,角度好(不會被自身陰影擋住),


每個桌子下面有充足的插座。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周六是24小時營業,看來我這種深夜不歸人又有了一個好去處。


身處人來人往的窄巷子,我很怕這裡淪為遊客和偽文青拍照的地方。


看到門上的提醒放心多了,這裡不能拍照不能喧譁,給讀書人一篇淨土。

△  我的照片都是在開業前拍的。


「三聯生活」在大門兩側的單獨屋內,以各類文創產品為主。


目前的文創是和HAY、無早等品牌的合作。

說實話,整體價格不貴,好看,但沒太多特色。我倒是期待有更多有文化深度的文創產品。

△ 王亥老師坦言,品牌合作是開店時間太緊下的一個選擇。1年以後會有70%的文創作品出自三聯原創,目前知道的一個系列叫「後素」,一個系列叫「子云」。


「該不會又是再設計一道熊貓兒、和各種地標建築吧。」

「那也太瓜了。」

——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讀書人的感受:

  好書,讓書店回歸本質  



一個書店不管設計的再好,主體還是書籍本身。


先不說書籍內容好壞,我一直覺得,放在書店的書首先要能看能翻動。而不是帶著塑封擺在書架上供人拍照。


這個詬病在我之前寫好幾家書店的時候都吐槽過(且死不悔改),在這裡看到了三聯書店用心。


我是開業前一天去打探的,院子裡的工作人員還在做各類收尾工作。書架上已經整齊排列好了圖書,每一本書都有拆開塑封供人翻開。


無形之中感覺到這裡分得清書店主次,重視書籍,讓我好感倍增。



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書。


我必須很誠實的說,這裡的書並不適合所有人。

沒有暢銷書,很少現代小說,基本沒有生活書籍,兒童書籍。大都以社科類和哲學類為主。


乍看起來,它太嚴肅,甚至有些「呆板」。


三聯大師的作品被擺在了明顯的位置,傅雷、錢鍾書、陳寅恪...


他們的書影響了一代人,朋友隨口就背出了傅雷家書裡的詞句。

△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 ——比現在的那些莫名雞湯好到哪裡去了!


書店中,全譯本的叢書也非常多。


上海譯文家的經典系列,也是它家不斷重印的版本。這些名著都是王振孫、郝運等名家翻譯的~

△ 這套外觀最大的特點就是封面很「花」,哪怕不看擺書架上都很美...


廣師大的理想國譯叢,適合喜歡了解歷史和國家的讀書人。


逛了半天發現,其實三聯書店像一個板著臉的頑皮老先生。


起初讓人覺得都是嚴肅文學,產生肅靜和年代感。


貼近了,靜心細看了發現有不少驚喜,

就像打開了一道無形的密室之門。


看到了森田大道杉本博司,and居然發現還有石內都的《黑白》。

還有看到了熟悉的杜拉斯、米蘭昆德拉,以及雷蒙德·錢德勒。

△ 雷蒙德寫的雖是偵探小說,但天馬行空的抒寫方式真是一絕,後來村上春樹的書裡有大量它的痕跡。


你還可以發掘一些很冷門的書籍。


例如這本《六人》,巴金的譯本,同去的攝影師好友推薦。洛克爾著作中藝術性最高的一部,豆瓣上閱讀不超過25個人。

△ 書中有因疑惑制約生命力的哈姆雷特,在縱慾中享受人生的唐璜,只有勇敢而缺乏心裡引導的堂吉訶德...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此外,有些書籍很有意思,忍不住想買回家。


比如三聯出版的「知心術」系列。


作者都是法國的頂級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學家,深入淺出,會有一種被文字集中的感覺。我打算買全套。

--「令人震驚的敏感性,待命狀態的好奇心,古怪而脆弱,冥頑又清澈......與世界互不理解,只好狼狽地行走在這世界。」——《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還有《知中》系列,用深入淺出的方法介紹中國的不同方面。

以前只看過《知日》,《知中》的畫風也是不走正經路線。


讀起來很有意思,特別是綠色封面那本讀懂山海經(那樣的封面我在其他書店是絕對不會拿起來的...)


總之,這裡就像一個「已經過篩選」的小型書海,少一些選擇困難,少一些無處下手,更容易找到精品。


還有很多小驚喜,不勝枚舉。你們自己去逛~


我曾寫過:

「店鋪的顏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書籍本身給人的能量和慰藉。」

三聯沒有讓人失望,回到了書店的本質。

值得來。


但是,畢竟身處熙攘的寬窄巷子,現在開業後怎樣去維護書店的氣氛,讓人平心靜氣的停留。


我想,這也是個難題吧。


後記:


平時愛看書,


一來工作需要,不停補給養料;二來撫平焦慮,親測有效。


我們深陷其中的,前人早已經歷;

我們大徹大悟的,大師早已成卷;


不一定每本書都要從前言看到最後一頁,有時一個章節、一段話都予人撫慰。


一起分享下你們過去一年最愛看的書吧


或許我們有著相同的喜好~



-End-




你可能還對這些感興趣:

最美書店 | 下午茶 | 玻璃房子 | 酒吧書吧 | 爆款民宿 | 創意園

科技館 | 水果市場 | 二手市場 | 純玩秘境

小保健 | 網紅餐廳 | 私藏小店


最近兩周這些很火:

網紅美食 | 商場折扣 | 肉測搖號

桌遊吧 | 牛排好店 | 深夜這裡坐

本文作者 | 雪妮

本文系騰訊「成都生活」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1月21日,三聯韜奮書店在成都開業。這是三聯第一次把書店開到北京以外的城市。10天以前,1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書店行業權威盛會上,成都剛剛被評為「2017中國書店之都」。2017年成都書店數量已達到3463家,繼北京後位居全國第二。
  •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北京開業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昨天在北京開業。這是上海三聯書店第一次把實體店開到首都。新店名為「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READWAY寓意「閱讀之道、成長之路」),坐落於北京朝陽大悅城9層,集文化、藝術、社交於一體,面積近3000平方米。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去年此時,北京文化地標、愛書人心目中的聖地「三聯韜奮書店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上世紀三十年代,以鄒韜奮為代表的一批愛國人士創辦了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和新知書店,1948年合併而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啟蒙民智傳播科學文化」是三聯書店的創立初衷, 這一時期,包括《資本論》全譯本、《大眾哲學》在內的一大批進步書刊接連出版,在當時知識界、青年學生和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巨大影響。作家王蒙:三聯書店他有一個傳統,就是「盜火」傳統。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以後幾十年編輯生涯,是範用先生給我開啟的,他領著我走,手把手教,我很幸運。_「論壇題目是『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我覺得就是講『範用與三聯書店的進步出版傳統』。」開場白中,王為松先請與範用先生有過交往的董秀玉與汪家明,從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來介紹範用。
  • 三聯書店已故出版家範用的兩本回憶錄《泥土腳印》
    作者 | 萬葉堂主(孔網店鋪:萬葉堂)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這兩天看了三聯書店已故出版家範用的兩本回憶錄《泥土腳印》(正續編),範公是三聯書店的元老,在解放前就在三聯書店的前身讀書生活出版社工作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剛剛結束的2019上海書展上,以「稻田裡的書店」為概念的上海三聯書店展位受到讀者矚目。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 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打造出版社直播專場
    7月19日晚,「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獲邀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走進實體書店,亦是首次推出一家出版社(三聯書店)的圖書專場。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三聯書店總編輯肖啟明等也參與了直播。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這一數字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  「北京確實比上海更有文化積澱,人群的閱讀習慣也更好,這也是我們的最大實體店選址在北京而非上海的理由。」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說,「書店的定位是基於城市氣質和受眾偏好的。」
  • 三裡屯的三聯韜奮書店測評:人流量與銷售量往往不成正比
    近日,重新裝修的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開張,並舉辦儀式。既偶得消息,遂趁好日,前往三裡屯太古裡一窺究竟。我對三聯韜奮書店的印象向來極好。位於美術館后街的三聯總店,作為京城首家24小時書店,在讀書圈可謂如雷貫耳。後來又開五道口店,同樣的全天候經營定位。因有三聯書店這個國內一流出版機構作為後盾,書店的選品亦堪稱道。
  •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文化推動城市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創產業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當天下午3時50分許,三聯書店黨辦副主任潘健等3位部門負責人突然出現在碧雲廳,稱她們受書店社委會指派,希望媒體不要對張學雷所反映的內容進行報導,並散發了一份蓋有三聯書店印章的材料。之後,這3人就離開了會場,令在場記者一頭霧水。  在說明會召開時,張學雷並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滿臉無奈地說:「我沒想到向媒體透露一下書店的內幕,會遇到這麼大的阻力。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這六個字我一生都記得,是兩個小青年寫出來的。我們就在這個底下唱《團結就是力量》。」1949年5月,按照黨的指示,三聯書店總管理處遷往北平。留下六個人堅持香港三聯,其中就有藍真。全國解放後香港三聯繼續在香港做面向海外的出版發行工作,在港澳工委的領導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求生存、求發展,成為香港的重要出版機構。
  • 《走進美術館東街22號》:親歷者講述三聯書店的改革與發展
    這一區域文化單位眾多,文化氛圍濃厚,三聯書店在這裡受到文化滋養,同樣也紮根於茲,成為其中的一個文化品牌,在這個文化區域中發揮獨特的作用。三聯書店編輯業務綜合辦公樓主體建築六層,地下兩層,地上四層(五層還有部分建築),總計7500平方米,保留著三聯書店「前店後廠」的基本格局。所謂前店,就是一層、二層一部分和地下一層為三聯韜奮書店,作為服務廣大讀者的文化場所。
  • 三聯書店旗下新媒體品牌聯合舉辦「新知大會」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4月22日,世界閱讀日前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在東城區的77文創園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閱讀與知識分享活動——「三聯·新知大會」。 三聯書店一向將學者的這些研究看作寶貴的資源。「我們認為,知識永遠承諾開放,而不是封閉。分享、交流與體驗是破除習見與定見最好的方式。知識的可靠性不僅來自權威,更來自開放的對話。
  • 三聯生活書店「獨立日」系列第三部上市
    《獨立日》 陳宇慧@田螺姑娘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三聯生活書店的生活品牌「獨立日」已經迎來了第三輯,在前兩輯《獨立日:用一間書房抵抗全世界》和《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熱銷之後,「日出之食」的新概念,也隨著早餐達人陳宇慧@田螺姑娘的第一本書而推出。
  • 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賣書超三萬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2020年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首次走進書店做出版社專場。這是我們考慮涉足直播帶貨領域之前反覆斟酌考慮的問題。靠低價甚至賠本,一錘子買賣有意思嗎?直播帶貨除了短期的爆款,它對於企業經營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有益?」三聯書店執行董事肖啟明表示,對於三聯書店這樣歷史悠久的知名出版品牌,每一次「破圈」的嘗試都會引發企業上下乃至外部的關注和討論,「因此在外面很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冷思考。」
  •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生活方式品牌和內容發聲平臺READWAY由上海三聯書店創立,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並先後落戶於寧波、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城市,成為這些城市的文化生活新地標。3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第四家店在上海淮海中路新天地廣場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