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星期,對我這種文青來說,有兩件好事兒:
1月11日,成都獲「2017中國書店之都」稱號;
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
對,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那個「三聯」。
"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
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
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其實成都並不缺高顏值高逼格的書店,朋友圈的美圖已經刷過一道了,
初聞此事,乍喜;
隨即自我發問:這樣一個老牌書店來成都,到底會開成什麼樣?
花了兩天的時間去探尋和採訪,分享給同樣好奇的人。
環 境:
鬧巷中的四合院
三大空間,功能分明
窄巷子30號,川西民居的四合院。
門頭並不花俏,從外面看只能看到一個三聯經典藍色店招。
大門而入是一個走廊,掛著錢鍾書、傅雷、葛兆光等7位大家的節選。
每位大師的話我都認真讀了,其中錢鍾書先生的這兩句話印象最深。
△ 「我們必須提高覺悟,糾正『市儈化』的短視與淺見...做實在而聰敏的君子」——這對當下處於碎片化信息中的我,依舊有所警醒。
整體的裝修很雅致。
主打色調的藍色也很講究,是用三聯LOGO的寶藍色「減半」,變成了現在更柔和的藍色。
整個空間並不大,分為「三聯生活」,「三聯閱讀」,「三聯活動」三大區域。
大門正對著的,就是書屋「三聯讀書」。
在這裡可以逛書店,也可以可以點茶坐下來慢慢看書。
48元,一個瓷杯+茶點+自選膠囊咖啡和茶葉。
讓你安靜的獨處和沉浸。
書店體量不大,書並不多,2000來本。大部分立在兩側的書架上。
進門左手邊的書櫃是三聯出版社的書籍。
右手的書柜上是其他出版社的圖書,例如上海譯文出版社,廣師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
書店的每個細節都看的出用心。
桌上擺放著隨手即閱的圖書,
到處有可以靜靜看書的偏安一隅。
很喜歡桌椅的造型,柔和、不突兀,很低調的高級感。
問了店裡的小哥哥,書架是英國的opendesk,室內家具是義大利的cappellini,室外家具是kartell...都是這麼棒的品牌,難怪...
繞道後面,走過玻璃門。
就是「三聯活動」區域。
△ 玻璃門上這話我喜歡後半句,越嚼越有味。
平時這裡是書籍閱讀區。也會不定期的組織學術、文化活動。
很多活動會是收費的,提供高質量的知識與交流~
坐在暖氣包裹的室內,透過透明的玻璃牆,望著向上延伸的香樟樹,
心裡都會生長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喜悅。
這裡有可以同時坐下20多人的長桌,很有圖書館的感覺。
牆上是作為三聯想推薦給成都人們的10本書。
我坐這兒構思稿子構架,光線調的亮度好,角度好(不會被自身陰影擋住),
每個桌子下面有充足的插座。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周六是24小時營業,看來我這種深夜不歸人又有了一個好去處。
身處人來人往的窄巷子,我很怕這裡淪為遊客和偽文青拍照的地方。
看到門上的提醒放心多了,這裡不能拍照不能喧譁,給讀書人一篇淨土。
△ 我的照片都是在開業前拍的。
「三聯生活」在大門兩側的單獨屋內,以各類文創產品為主。
目前的文創是和HAY、無早等品牌的合作。
說實話,整體價格不貴,好看,但沒太多特色。我倒是期待有更多有文化深度的文創產品。
△ 王亥老師坦言,品牌合作是開店時間太緊下的一個選擇。1年以後會有70%的文創作品出自三聯原創,目前知道的一個系列叫「後素」,一個系列叫「子云」。
「該不會又是再設計一道熊貓兒、和各種地標建築吧。」
「那也太瓜了。」
——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讀書人的感受:
好書,讓書店回歸本質
一個書店不管設計的再好,主體還是書籍本身。
先不說書籍內容好壞,我一直覺得,放在書店的書首先要能看能翻動。而不是帶著塑封擺在書架上供人拍照。
這個詬病在我之前寫好幾家書店的時候都吐槽過(且死不悔改),在這裡看到了三聯書店用心。
我是開業前一天去打探的,院子裡的工作人員還在做各類收尾工作。書架上已經整齊排列好了圖書,每一本書都有拆開塑封供人翻開。
無形之中感覺到這裡分得清書店主次,重視書籍,讓我好感倍增。
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書。
我必須很誠實的說,這裡的書並不適合所有人。
沒有暢銷書,很少現代小說,基本沒有生活書籍,兒童書籍。大都以社科類和哲學類為主。
乍看起來,它太嚴肅,甚至有些「呆板」。
三聯大師的作品被擺在了明顯的位置,傅雷、錢鍾書、陳寅恪...
他們的書影響了一代人,朋友隨口就背出了傅雷家書裡的詞句。
△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 ——比現在的那些莫名雞湯好到哪裡去了!
書店中,全譯本的叢書也非常多。
上海譯文家的經典系列,也是它家不斷重印的版本。這些名著都是王振孫、郝運等名家翻譯的~
△ 這套外觀最大的特點就是封面很「花」,哪怕不看擺書架上都很美...
廣師大的理想國譯叢,適合喜歡了解歷史和國家的讀書人。
逛了半天發現,其實三聯書店像一個板著臉的頑皮老先生。
起初讓人覺得都是嚴肅文學,產生肅靜和年代感。
貼近了,靜心細看了發現有不少驚喜,
就像打開了一道無形的密室之門。
看到了森田大道杉本博司,and居然發現還有石內都的《黑白》。
還有看到了熟悉的杜拉斯、米蘭昆德拉,以及雷蒙德·錢德勒。
△ 雷蒙德寫的雖是偵探小說,但天馬行空的抒寫方式真是一絕,後來村上春樹的書裡有大量它的痕跡。
你還可以發掘一些很冷門的書籍。
例如這本《六人》,巴金的譯本,同去的攝影師好友推薦。洛克爾著作中藝術性最高的一部,豆瓣上閱讀不超過25個人。
△ 書中有因疑惑制約生命力的哈姆雷特,在縱慾中享受人生的唐璜,只有勇敢而缺乏心裡引導的堂吉訶德...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此外,有些書籍很有意思,忍不住想買回家。
比如三聯出版的「知心術」系列。
作者都是法國的頂級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學家,深入淺出,會有一種被文字集中的感覺。我打算買全套。
--「令人震驚的敏感性,待命狀態的好奇心,古怪而脆弱,冥頑又清澈......與世界互不理解,只好狼狽地行走在這世界。」——《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還有《知中》系列,用深入淺出的方法介紹中國的不同方面。
以前只看過《知日》,《知中》的畫風也是不走正經路線。
讀起來很有意思,特別是綠色封面那本讀懂山海經(那樣的封面我在其他書店是絕對不會拿起來的...)
總之,這裡就像一個「已經過篩選」的小型書海,少一些選擇困難,少一些無處下手,更容易找到精品。
還有很多小驚喜,不勝枚舉。你們自己去逛~
我曾寫過:
「店鋪的顏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書籍本身給人的能量和慰藉。」
三聯沒有讓人失望,回到了書店的本質。
值得來。
但是,畢竟身處熙攘的寬窄巷子,現在開業後怎樣去維護書店的氣氛,讓人平心靜氣的停留。
我想,這也是個難題吧。
後記:
平時愛看書,
一來工作需要,不停補給養料;二來撫平焦慮,親測有效。
我們深陷其中的,前人早已經歷;
我們大徹大悟的,大師早已成卷;
不一定每本書都要從前言看到最後一頁,有時一個章節、一段話都予人撫慰。
一起分享下你們過去一年最愛看的書吧
或許我們有著相同的喜好~
-End-
你可能還對這些感興趣:
最美書店 | 下午茶 | 玻璃房子 | 酒吧書吧 | 爆款民宿 | 創意園
科技館 | 水果市場 | 二手市場 | 純玩秘境
小保健 | 網紅餐廳 | 私藏小店
最近兩周這些很火:
網紅美食 | 商場折扣 | 肉測搖號
桌遊吧 | 牛排好店 | 深夜這裡坐
本文作者 | 雪妮
本文系騰訊「成都生活」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