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賣書超三萬冊

2020-12-0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

2020年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首次走進書店做出版社專場。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二十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在線人數峰值近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到活動結束時,為此次預備的340萬碼洋圖書售罄。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巨大,尤其是消費領域的產業鏈均受到巨大衝擊,圖書行業也不例外。當以線下為主的體驗消費備受衝擊時, 「在線經濟」卻重回增長軌道,直播行業也因此再次進入人們視野,各家出版機構和流量大V也都紛紛開啟了圖書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帶貨通過主播連結消費者和產品,製造了近似於面對面說服的消費決策模式,相比傳統網購,更接近線下購物體驗,從而受到消費者歡迎。目前流行的圖書直播帶貨,不論是流量大V還是出版機構,一般都限於圍繞零散的單品和低價誘惑,雖然時有爆款出現,但給人感覺還是傳統電視購物,甚至天橋擺攤的升級版——似乎缺少了最核心的一些東西。

「滿足於帶貨還是更多?這是我們考慮涉足直播帶貨領域之前反覆斟酌考慮的問題。靠低價甚至賠本,一錘子買賣有意思嗎?直播帶貨除了短期的爆款,它對於企業經營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有益?」三聯書店執行董事肖啟明表示,對於三聯書店這樣歷史悠久的知名出版品牌,每一次「破圈」的嘗試都會引發企業上下乃至外部的關注和討論,「因此在外面很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冷思考。」

從去年開始,三聯書店就在謀劃以視頻直播形式擴展圖書營銷宣傳渠道。今年世界讀書日,三聯書店在多個平臺推出了「三聯·新知大會」線上版,緊接著又推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考古證據:考古隊長帶你『雲遊』良渚博物院」等一系列直播活動。這些直播在人數峰值最高達到7萬,累計收看人數超過50萬,目前三聯書店抖音帳號「三聯書情」的關注數已經突破20萬。

「考古隊長帶你「雲遊」良渚博物院」直播現場

「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流量的銷售轉化率很低,我們意識到,要提升轉化率,恐怕要接地氣藉助大V流量。」在肖啟明看來,做直播要兼顧流量、銷量與品牌,品牌的意義是產品格調、用戶層級以及最根本的轉化動力,流量是影響力能達到的範圍,銷量是一個新模式可持續的保證。「三聯作為出版品牌,本身有較強的產品—用戶溝通能力,那麼選擇大V帶貨其目就不僅僅是為了一次性交易,大流量、高轉化和可持續的口碑效應的溢出,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不能為了短臨效益傷害了長遠利益甚至是企業使命。」

同樣的思考,也在樊登讀書展開。樊登讀書雖是圖書領域近年新興的商業模式典範,但從一開始,他們就意識到,任何一種新興的模式,是一時熱鬧,還是長期變革,關鍵在於它能不能真正提升整個產業的運營效率。在實體書市場,中國每年大約出版50萬圖書,如何挑選,這是困擾很多普通圖書消費者的難題。而樊登讀書會,就充當了書海導購的角色。「樊登帶你買好書,這是我們的核心,會員們對樊登選品、解讀的信賴和熱愛,形成了樊登讀書會的品牌。如今,『樊登』是一個閱讀品牌,運營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在讀書人心目中,還有一些歷史更悠久的閱讀品牌,那就是那些位於行業頭部的出版機構品牌,這些機構,他們的圖書可以說本本是好書。那麼,樊登帶你買好書,就應該帶你走進這些品牌。」

一邊是老品牌希望借力新模式的活力「破圈」,另一邊是新典範要借重老品牌的積澱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三聯和樊登讀書就這樣走到一起。

直播現場

「由於信息爆炸和生存壓力,很多人會產生信息焦慮,他們急迫地想要掌握各種知識,這裡看一個文章碎片、那裡聽一個知識選段,於是你被各種吆喝聲所包圍。但其實越過蕪雜和庸常,直接去到人類智慧的精華富礦——書籍中,進行深度閱讀、才是一條真正有效的『捷徑』。只有當你的閱讀結構化、體系化,累積到一定程度,你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樊登讀書對閱讀的理解。

而三聯書店。作為廣大讀書人的精神家園,一向倡導新銳一流的人文閱讀,「出版與閱讀,曾是人類文明積澱、傳承知識、觀念、經驗的最重要的方式,現在被大肆炒作、我們正在經歷的新媒體也好,『知識服務』也罷,我們如何用好這些新模式,同時不改出版人的初心?我們與樊登讀書的合作,正是在尋求這樣一個結合點。」

相關焦點

  • 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打造出版社直播專場
    7月19日晚,「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獲邀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走進實體書店,亦是首次推出一家出版社(三聯書店)的圖書專場。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三聯書店總編輯肖啟明等也參與了直播。
  • 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間賣出3萬冊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20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到活動結束時,為此次預備的340萬碼洋圖書售罄。「滿足於帶貨還是更多?這是我們考慮涉足直播帶貨領域之前反覆斟酌考慮的問題。靠低價甚至賠本,一錘子買賣有意思嗎?直播帶貨除了短期的爆款,它對於企業經營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有益?」
  • 兩個半小時,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 三聯聯手樊登打造出版社直播專場
    2020年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快手首席薦書官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這是樊登直播首度首次走進書店,首次做出版社專場。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三聯書店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編輯肖啟明等也參與了直播。
  • 2020上海書展圓滿落幕,「破圈」「出圈」成流行詞
    據初步統計,截至8月17日,上海書展圈內圈外相關頁面總量破億(1.14億次),線上活動觀看量破610萬次達(611.37萬次)。「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訪問量達到55.58萬次,成為市民讀者了解書展信息的首選。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下面讓我們走進三聯80年的歲月滄桑,尋找那些關於書的故事。2012年7月16日,在北京三聯書店辦公樓的一角,「韜奮圖書館」落成,與韜奮書店,讀者俱樂部互相呼應,打造三聯文化場。三聯是家老書店,卻總有年輕的作為,引領風氣之先。 正如其80年前創辦之初。
  • 三裡屯的三聯韜奮書店測評:人流量與銷售量往往不成正比
    近日,重新裝修的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開張,並舉辦儀式。既偶得消息,遂趁好日,前往三裡屯太古裡一窺究竟。我對三聯韜奮書店的印象向來極好。位於美術館后街的三聯總店,作為京城首家24小時書店,在讀書圈可謂如雷貫耳。後來又開五道口店,同樣的全天候經營定位。因有三聯書店這個國內一流出版機構作為後盾,書店的選品亦堪稱道。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編者按:著名出版人、國務院參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樊希安以親歷親炙者身份,全面、客觀、翔實地記載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至2014年改革和發展的事跡,其中包括大三聯聯盟的形成、京滬港聯手共慶三聯八十華誕、三聯國際公司創立等涉及大三聯格局形成的重要事件,以及京三聯自身實施的一系列改革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用戶超2000萬、營收超10億,樊登讀書如何打造指數型增長?
    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頭部品牌,樊登讀書在整個行業都陷入增長瓶頸期的時候脫穎而出,並達到了用戶破2000萬、營收破10億、估值超50億的成就。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將為大家仔細拆解。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王為松主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老領導、著名出版人董秀玉、汪家明作為嘉賓,回憶和講述了他們所熟悉的範用先生,及他為書籍的一生,並探討「進步的出版傳統」如何推動社會進步、倡導社會昌明。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去年此時,北京文化地標、愛書人心目中的聖地「三聯韜奮書店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走進美術館東街22號》:親歷者講述三聯書店的改革與發展
    此書以親歷者身份,全面、客觀、翔實地記載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2014年的改革和發展的事跡,其中包括「大三聯」聯盟的形成、京滬港聯手共慶三聯八十華誕、三聯國際公司創立等涉及「大三聯」格局形成的重要事件,以及京三聯自身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24小時書店的創立和發展,以《鄧小平時代》為代表的重點圖書品種的成功經營等,為中國當代出版史增添了重要的史料
  • 「樊登讀書會」APP正式更名為「樊登讀書」
    據悉,「樊登讀書」前身 「樊登讀書會」成立於2013年,由樊登、郭俊傑、田君琦、王永軍共同發起,總部設於上海。2015年2月,樊登讀書APP正式上線。截止2018年8月,已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2200多家授權點,用戶人數超過800萬。本次更名不會影響APP的正常使用和用戶的各項權益。更名涉及到樊登讀書旗下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帳號以及原線下分會的名稱變更。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這家上海的出版社把最大實體書店開在北京而非自己的家鄉,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在國內,北京有著最適合人文型書店的土壤。  根據《2017年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北京有6719家書店,幾乎是上海實體店數量的三倍,而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也領先於上海。如果按照每萬人擁有的書店量來計算,則上海排在全國第十一位,落後於鄭州和武漢。
  •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文化推動城市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創產業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昨天下午,位於王府井附近的三聯韜奮書店一層人來人往,整個書店一派紅火景象。而在書店二層的咖啡廳,三聯書店相關負責人正在召開媒體發布會,就前一天該店人事處副處長張學雷在其個人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上所說的內容進行澄清。在平靜的背後,三聯韜奮書店的母公司———三聯書店後院正在起火。
  • 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 經營31年賣出古舊書40餘萬冊
    早晨不到9點,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來到文苑書店,整理舊書、開門迎客。而就在4個小時前,他還在自家書房裡修整老舊線裝書。「一修補起線裝書連睡覺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是呼和浩特人,1986年創辦了文苑書店,2003年被內蒙古新聞出版局評選為內蒙古十大藏書家之一。作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文苑書店店內藏書約為10多萬冊,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個人藏書。
  •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計劃明年春季恢復24小時營業
    新京報訊(記者 餘華尊)12月30日,裝修改造近兩年的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將重新開門營業。12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店時獲悉,原有的24小時營業,計劃從2020年春季的「世界讀書日」開始。新京報記者 韓舒雯 攝重新開張的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圖書分類格局、書架構造和導購路線遵循三聯獨有的設計。在三層樓宇內,10萬種、30萬冊書籍被整齊有序地擺放在高架、矮架和書臺三種書架上。
  • 樊登:4年如何做到400萬會員,270家書店,4000個分會?
    樊登讀書會的發展速度,四年的時間到現在,昨天晚上突破400萬會員,我們一開始就是收費,每個人收365元,一開始他們覺得我瘋了。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說,網際網路思維都不這麼幹,都是先圈人,免費給人聽,聽到人特別多了再收費。我覺得不對,我撐不到那個時候。一個優秀的項目真出現冪次法則的時候,每年的增速至少在10倍以上。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1月21日,三聯韜奮書店在成都開業。這是三聯第一次把書店開到北京以外的城市。10天以前,1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書店行業權威盛會上,成都剛剛被評為「2017中國書店之都」。2017年成都書店數量已達到3463家,繼北京後位居全國第二。